Skip to content

《始于极限》 陈章鱼解读

《始于极限》| 陈章鱼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陈章鱼。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始于极限》,它的副标题是《女性主义往复书简》。这是一本2022年出版的书,这本书出版不到一年,就在豆瓣上获得了超过5万人的评价,打出了9.1分的高分,可见大家对于这本书的关注和认可。

标题里这个“极限”是什么意思,咱们放到后边慢慢说。先来说说这个副标题《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往复书简”说的是这本书的形式。这本书是由两位作者,通过互相通信的方式写成的。这两位作者,一位是社会学家、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人物上野千鹤子,另一位是日本女作家铃木凉美。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从2020年到2021年,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了12次通信,讨论的话题围绕女性展开,比如女性的恋爱、婚姻、工作、独立等等,所以起名叫《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我想听到这,你就该问我了:那你一个男的来干嘛?不应该让一位女性来解读这本书吗?确实,不仅这本书的两位作者是女性,策划这本书的编辑也是女性,中文版的译者还是女性。看起来这就是一本女性写给女性的书,但是我读过这本书发现,这本书同样需要男性阅读。

这本书的后记提到,编辑部在策划这本书的时候,曾经考虑过一个书名就叫《男人们!》。上野千鹤子说:“我不怎么奢望男性读者拿起这本书,却很想听听他们的感想。”

确实,女性主义有各种派别,不过核心诉求都是希望男女平等,相互尊重。我一点儿也不自豪地承认:这种不平等是我们男性造成的,我作为既得利益者,有义务反思。所以,最应该了解女性主义的恰恰是男性。

其实这本书给我们的不只是反思,还有触动和激励。咱们从书名《始于极限》这个“极限”说起,这可以说是这本书的“题眼”。“极限”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铃木凉美的经历说开来。铃木凉美是个“80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境也不错。她大学考上了名校,还在东京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她做过企业的管培生、新闻记者,后来成为一名作家。不过这只是她人生的一面,或者说是父母希望她成为的样子。铃木凉美骨子里非常叛逆,所以在上学时有过一段荒唐的人生,她做过陪酒女郎,还出演过成人电影。后来她走出了这段经历,甚至可以坦然地面对大众去讲述自己的过去。但是,这些经历一直会对她的生活产生影响。她的故事被媒体报道,被日本民众消费,她的妈妈撂下狠话:“我不能原谅你,因为你满不在乎地伤害了我爱到骨子里的女儿的身体和心灵。”甚至表示宁可女儿参与的是暴力或诈骗,也不接受她有这样的经历。

而更大的影响出现在铃木凉美的内心,陪酒女郎也好,成人电影演员也好,她永远被当作一个美艳的猎物。在这些经历中,她看不到爱和温情,能看到的只有欲望,很多甚至是畸形的欲望。那时的铃木凉美岁数不大,她在恋爱方面的经验,还没有在夜场和片场的经验更多。这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男性有着一种刻板印象,理所当然对爱情和婚姻都失去了信心。她尝试谈过几次恋爱,有的时候是自己会不自觉想到在夜场接触的某个猥琐男性,有的时候则是对方糟糕的表现加深了她的印象,比如某个前男友甚至会让她模仿成人电影里的动作。这都是她从未预料到的代价。

所以,当年轻女孩问她该不该拍成人电影时,铃木凉美总会告诉她们:你们可以告别这份工作,但是却无法告别这个身份,你将承受的风险远比想象中更大。

连上野千鹤子听到铃木凉美的经历后,都不禁感慨:“听到你把成长最快的十年,把二十岁后的十年都用在了学习男女欲望的愚蠢上,我不禁悲从中来……”

这就是这本书取名叫《始于极限》的原因,在男女不平等现象严重的日本,有着这样一段过去的铃木凉美,她的经历确实可以说是遗憾的极限。这本书,就是上野千鹤子和她一起努力,从这样极限的开局里走出来,找到一种更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也面对他人。

这段对话其实也能给我们一些信心和激励。我相信你我的人生,应该都没有铃木凉美那样的戏剧性,或者用书中的话来说,那么“极限”。如果她能从这样的经历中都可以走出来,那么我们眼中那些人生难题,又何必担心没有解法呢?

接下来,我会分成三个部分来为你解读这本书:

上野千鹤子怎样帮助铃木凉美从过去的经历中走出来?又帮助她重新用更积极的态度看待爱情?她们又如何看待女性的事业?

这本书叫《始于极限》,咱们也从极限开始。我们先来看一看,上野千鹤子怎么帮助铃木凉美从过去的经历中走出来?

前边提到,铃木凉美遭遇的困境是,她可以离开那份工作,但是她发现自己离不开曾经的身份。在成为一个作家之后,她发现自己如果想要通过过去那段“极限”的经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受害者是非常容易的。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因为男性凝视和对女性的物化,走上了让人遗憾的道路,任由错误的价值观毒害自己。

她甚至发现媒体也在有意无意向着这个方向打造她的形象。她上节目、做宣传,“成人电影演员”的头衔永远放在最前面。她以作家的身份接受采访,而主持人却可以在众人面前调侃她“真是文色双全”。

当她发现这一点后,她的应对方式,是更多地展现自己,但是坚决不让自己的形象成为一个受害者。

顺着这个思路,她甚至发现,自己当时做陪酒女郎和成人电影演员时,她也在用这样的方式,尝试给自己的内心设置一个盔甲。她觉得当时的日本社会,就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而她的应对策略是,认定自己是“将计就计”,新的体验也好,获得金钱也好,总之,她是自己主动选择进入那个世界,而不是被迫的,她甚至觉得自己在利用这个规则。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之后成为作家,面对公众时,她都一直展现这样的形象,坚决不承认自己是被迫堕入风尘。

上野千鹤子却一针见血地指出,确实,铃木凉美属于一种特殊的情况。她并不是因为生计的问题,必须被迫从事那样的工作。于是,铃木凉美可以告诉自己,我有选择,所以我有力量。但是,铃木凉美的这种态度,实际上也陷入了另一种误区。上野千鹤子给这种心理取了个名字,叫“恐弱”。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精英女性,会强调自己拥有选择权,认为自己人生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应该由自己承担责任。把人生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因到自己内心,而不是外部环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会让自己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听起来确实会让人觉得自己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多掌控感。但是上野千鹤子指出,这种心态会让这些女性在原本就不公平的社会中,遭遇更不公平的对待。

上野千鹤子接触过很多日本女性,她发现别人在损害这些女性的利益时,就会在“选择权”上做文章。“这明明是你自愿的”“这不就是你希望的吗”,这是他们常见的借口。通过这样的方式,伤害女性的人就有了“免责条款”。这些人巴不得女性把所有的不幸遭遇都内化成自己的个人选择。所以,承认自己不是那么有力量,承认自己也受到了伤害,恰恰是为了保护自己。上野千鹤子对铃木凉美说:“正视自己的伤痛吧。痛了就喊痛。人的尊严就从这里开始。”

我觉得,这已经不只是女性权利的问题了,所有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郭德纲不是说过么,远离那些总劝你大度一点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我们为什么会这么讨厌那些劝我们大度的人呢?恰恰是上野千鹤子指出的,他们正在试图把外界对我们的损害,装扮成我们自己的选择,由此获得伤害别人的免责条款。反过来,我们自己则会沉浸在虚幻的选择中,同时认为是自己的“大度”伤害了自己。

承认别人损害了自己其实很难,因为你必须直面自己的无力感,承认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就是一个受害者。这需要足够勇气,因为你需要承认,我可以做选择,但是也有我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

不过这也是必要的,就像上野千鹤子所说:“要对自己诚实,不要欺骗自己。一个人若是不能相信和尊重自己的经历和感觉,又怎么可能相信和尊重别人的经历和感觉呢?”

改变自己的“恐弱症”,承认自己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甚至是伤害。这可能是你我都需要修炼的一项技能,不论男女。不过因为女性更容易因为恐弱被人伤害,所以更加需要。不要因为“被大度”或者“被选择”,而让来自外部的侵害变成对自己的拷问。

上野千鹤子帮助铃木凉美走出的第二个迷宫,是她对爱情的态度。前边咱们说过,在20岁的时候,铃木凉美在恋爱方面的经验,还没有在夜场和片场的经验更多。这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男性有着一种刻板印象,理所当然对爱情和婚姻都失去了信心。她甚至会在信中直截了当地问上野千鹤子:“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如何不绝望呢?上野千鹤子给了铃木凉美三个建议。

第一个,不要看一个群体,去看到具体的人。

拿一个群体说事儿,不论说男人没救了,还是女人没救了,或者干脆说人没救了,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人群由许多人构成,这群人中当然有卑鄙狡猾的,但是也有卓越崇高的。看到具体的人,看到那些卓越崇高的,这种绝望也就会淡漠甚至消失。

所以上野千鹤子对铃木凉美说 “我之所以相信别人,是因为遇到了让我觉得值得相信的人。”“光是想到世上有过他这样的人,就觉得人生值得走一遭。”

把具体的人从人群中分出来,这只是第一个建议。上野千鹤子第二个建议是,还要把一个人在不同的关系中的表现区分出来。

上野千鹤子说,人的好与坏取决于关系。善意的关系会得到善意的回报,恶意的关系会牵出更多的恶意。比如权力构筑的关系,那就难免会出现阿谀奉承。关系中的一方总是表现出无助,那另一方就难免会傲慢自大。所以上野千鹤子说“若想让自己心中的美好成长壮大,远离计较得失的关系才是明智之举。”

经过上野千鹤子这两个区分,其实我们也就能看清铃木凉美为什么会对爱情感到绝望了。首先当然是遇到了低素质的男性,比如前边说的那个让她模仿成人电影的前男友。我作为男性说到这段都替他脸红,想替这个渣男向铃木凉美女士道个歉。而更关键的,其实是上野千鹤子指出的第二点,人的好与坏取决于关系。在夜场和片场,铃木凉美接触的那些男性,也许换个环境,他会是一个不错的朋友,但是在那样畸形的关系中,好的一面就会被隐藏,而坏的一面则会暴露无遗。

区分出人群中的好人与坏人,区分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关系中表现出的好与坏。这是上野千鹤子给铃木凉美的两剂解药。上野千鹤子还有第三个建议,她希望铃木凉美可以在恋爱中脸皮更“厚”一点,更“自私”一些。

当然,脸皮厚和自私都是打引号的。上野千鹤子的意思是,她希望女性可以在恋爱中不必依赖男性,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好是在恋爱中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对铃木凉美说:“我至今相信,恋爱是谈了比不谈好。因为在恋爱的游戏场上,人能够深入学习自己和他人。恋爱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欲望、嫉妒、控制欲、利己心、宽容和超脱。”

这个态度似乎和很多人不同。以往我们接受的观念,我爱一个人,我就应该对她好。买两根冰棍,肯定要分给对方一根。要是只有一根冰棍,宁肯自己不吃也要让给对方。就算自己没有钱了,对方想吃冰棍,我得看看我身上有什么可以换钱的,卖点啥给对方买个冰棍。似乎大家对于恋爱都是这么个看法,不论中国日本还是美国。要不然也不会有《麦琪的礼物》这样的小说,小两口一个卖了怀表给妻子买发梳,一个卖了长发给丈夫买表链。

这当然是相濡以沫的爱情,但是如果关于爱情的故事只有这一种版本,听多了之后,我们就可能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有为了对方的付出才是爱。如果我连自己都不要了,全付出给对方,那就是特别爱。于是爱就变成了忍让、迁就,甚至是丧失自己的尊严。就像张爱玲写的那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样的观点多了,我们就会误认为,所谓的爱,就是一场关于自尊的零和游戏。把让渡自尊和爱情挂钩,那就会出现以爱为名的伤害。

在那些所谓的 PUA 技术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叫做“自尊摧毁”。就是那个“狩猎”异性的人,经过了前期的甜言蜜语百依百顺之后,会找一个机会突然变脸,对目标进行不合情理的指责,指责对方欺骗自己,不尊重自己,利用这个过程占据关系的制高点。对方如果为了挽回关系,愿意降低自己的自尊,那么就一步步走进了设计好的圈套,在情感上被控制住了。这里边有个关键的前提,PUA 会利用人们的一种错误心理:我只有降低自己的自尊,才能去讨好对方,对方才能感受到我的爱。

还有另一种极端的女性观点,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姐姐妹妹咱们都要站起来,把这帮臭男人踩在脚下,这才算是独立和觉醒。

两种观点看起来针锋相对,其实都犯了同一个错误。他们都认为不论男女,想在爱情中获得更多的自尊,就必须用对方的尊严来换。在他们看来,恋爱的双方,一定有一个人必须是低自尊的。

上野千鹤子的建议,脸皮“厚”一点也好,“自私”一点也好,其实都是在提醒,不要在恋爱中丧失自我。有一位诗人写过这样的诗句:“这世上没有哪一种爱情,值得我们失去自我。”爱情不是自尊的零和游戏,美好的爱情,一定是两个人都在维护和滋养彼此的自我。

总结一下,上野千鹤子给铃木凉美的三个关于爱情的建议:区分出人群中的好人与坏人,区分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关系中表现出的好与坏。在爱情中照顾好自我,不要把爱情当作自尊的零和游戏。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怎样谈论事业。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铃木凉美算是个成功人士,她有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也是日本有名气的作家,在报纸杂志上有自己的专栏。但是,她依然有自己的困扰,她有时会怀疑,自己在做的工作,在写的文字,是不是在成为大众的消费品,迎合他们的口味?

上野千鹤子告诉铃木凉美,其实不只是她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惑。上野千鹤子刚出道的时候,就会有人评论说,她是“利用男性凝视的商业女权”。还有年长的女性的批评:“听说最近冒出来一个年轻的女社会学家,就喜欢用荤段子炒作?”

那怎么办呢?上野千鹤子的态度是,相信读者。即使读者真的以为书里有荤段子买了她的书,但是只要他们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理解自己的真实意图就行了。过于害怕被误解,人就一句话都没法说了。误解永远会和理解共存,不管是二八开,还是四六开,只要最后理解自己的人多于误解自己的人,那就有勇气继续写下去。带着这样的态度,上野千鹤子和一代日本女性主义作家的豪情万丈,她说,她们是在没有读者的地方创造读者,和读者共同成长,还走出了一批出色的作家。让上野千鹤子庆幸的是,比起误解与误读,她遇到的更多是优秀的读者,这让她更有信心。

如果当下没有遇到这样的读者,那怎么办呢?上野千鹤子的建议是,自己先想象一个理想读者。她说,文章也可以写给“尚未出现的读者”,你越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的,那么你就越拥有相应的才华,你也能感受到这些文字能传到很远的地方。

在谈写作的这封信当中,上野千鹤子还写了一句话,让我看了之后非常有触动。实话实说,我没有想到在一本女性主义的书中,得到了指导我未来写作的金玉良言:“永远不要低估读者,作者的衰颓始于低估读者的那一刻。”我得感谢一下正在听这本书的你,如果我能一直向上走,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读者。

其实又何止是写作,我们从事的任何一份事业,都难免会遇到误解,甚至是非议。上野千鹤子的建议,对我们每个人、每一份事业其实都有帮助:想清楚你的事业是为谁而做,在自己心中勾勒出理想对象的样子,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你也一定会吸引这样的人。在这之后,只要理解你的人多于误解你的人,你就有勇气继续前进。

到这里,这本由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合著的《始于极限》,我就为你解读完了。最后,和你分享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的一点感受。

这本书和上野千鹤子其他的女性主义著作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在这本书当中,上野千鹤子的文字有了更多的温度。上野千鹤子说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学者,所以她常常告诫自己“卖想法,但不卖感觉”,保持一种相对客观的姿态。但是在面对1983年出生的铃木凉美和她的困惑时,1948年出生的上野千鹤子变成一个温柔的长辈,多了许多温情,在一次次的通信中被软化。在第一封信中铃木凉美称她为上野千鹤子老师,她会不客气地回复说:“还是别叫我‘老师’了。毕竟我从没当过你的‘老师’。”而在最后一封信的结尾,上野千鹤子会对铃木凉美说:“要是可以每隔几年与你探讨各自的衰老与成长就好了。在那之前,请务必珍重。”落款是“写于5月晴天,上野千鹤子”。

最后我也总结了这本书当中触动我的一些金句,放在了文稿中,希望这些句子也能触动你,也希望你不只被这本书的观点打动,还能感受到两位女性文字中的温度。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按钮,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我在文稿末尾还附上了电子书的链接,推荐你去进行拓展阅读。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附:《始于极限》金句节选

  • 个人的可行能力不仅取决于拥有的资源多寡,也与能力集的大小(选项的多少)有关。 正视自己的伤痛吧。痛了就喊痛。人的尊严就从这里开始。 恋爱可以教会我们“人无法拥有他人,也无法被他人拥有”。 永远不要低估读者,作者的衰颓始于低估读者的那一刻。那时候,你也只配拥有相应的才华。 谁愿意主动变成一个“抗击打”的人啊?挨打了就会痛,就会受伤。一旦伤痛过度,就会碎裂坏掉。把易碎品当作易碎品对待。 我之所以相信别人,是因为遇到了让我觉得值得相信的人,与他们的关系带出了我最纯净美好的一面。 既有正解又有误解也无妨,管它是八二开,还是六四开,只要我觉得正解多于误解,就有勇气继续写下去。 哪怕你是个小矮人,只要站上巨人的肩头,视野便能宽阔许多。后来者永远都有站上前人肩膀的特权。 如果没有与女性运动相匹敌的男性运动,原因只可能有两个。要么是男性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危害性,要么就是他们从中受益。 “你现在是谁”比“你过去是谁”重要得多。

划重点

  1. 上野千鹤子提醒女性,不要“恐弱”,要承认我可以做选择,但是也有我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不要因为“被大度”或者“被选择”,而让来自外部的侵害变成对自己的拷问。

  2. 关于爱情,上野千鹤子的建议是,区分出人群中的好人与坏人,区分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关系中表现出的好与坏。在爱情中照顾好自我,不要把爱情当作自尊的零和游戏。

  3. 关于事业,上野千鹤子的建议是,想清楚你的事业是为谁而做,在自己心中勾勒出理想对象的样子,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你也一定会吸引这样的人。在这之后,只要理解你的人多于误解你的人,你就有勇气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