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陈章鱼解读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陈章鱼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陈章鱼。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这是一本人气很高的小说,在豆瓣上就有超过十万人读过。按照网站的分类,这应该算是一本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也确实收获过科幻小说界的两个重要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不过,如果你让我归类,这本小说更适合叫“心理小说”。得到《心理学通识》的主理人李松蔚老师,还把这本小说放进自己的心理学推荐书单中。即使你不喜欢读故事,你也可以把这本书看做一个有关心理学的思想实验:如果你有机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天才,你觉得自己会变得更加幸福吗?

这本书之所以和心理学有如此浓厚的关系,和这本小说的作者有关。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凯斯先攻读心理学的学位,再攻读文学学位,之后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这样的背景使得他非常擅长描写人的心理,他的另两部畅销作品《24个比利》《第5位莎莉》讨论的是多重人格的问题。这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既是丹尼尔·凯斯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最知名的作品。

接下来,我会分成两个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先来听听小说讲了怎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第二部分,我们再来看看小说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我们先来听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查理·高登。查理已经三十二岁了,但是他的智商只有68,心智还像儿童一样。在查理小的时候,父母就抛弃了他,查理是由叔叔抚养长大的。但是,查理还未满十八岁,叔叔就去世了。叔叔在临死前,又把查理托付给了自己的好朋友,一位面包店的老板。老板一边照顾查理,一边让他在面包店里做一些简单的工作。

我们可能觉得查理的人生挺不幸的,但是查理自己倒是并不悲伤。他感觉面包店的老板很照顾他,面包店里的其他人也愿意和他交朋友。在空闲时间,查理还会去为他这样的特殊人士开设的学校上课,学校里的老师艾丽斯虽然和查理年龄相仿,但是她像幼儿园老师照顾小孩子一样照顾查理。在学校里,查理学习算术和读写,虽然脑子比较慢,可是查理非常用功,是班上最努力的学生。他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学习变得更聪明一些。

突然有一个机会找上了查理。心理学家尼姆教授来到学校,想要找一个志愿者完成一场实验,艾丽斯老师推荐了查理。尼姆教授告诉查理,自己可以通过手术改造大脑,让查理变得更聪明。

在尼姆教授的实验室里,查理见到了一只名叫阿尔吉侬的小白鼠。尼姆教授让查理和阿尔吉侬一起比赛走迷宫,一共比了十次,每次都是阿尔吉侬获胜。尼姆教授告诉查理,他们已经在阿尔吉侬的身上进行过实验,阿尔吉侬如今的智商已经超过了查理。

查理当然希望自己变得更聪明,于是他下定决心接受尼姆教授的实验。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接受手术提高智商的人。

手术后,查理感觉自己慢慢发生了变化。在实验室里,他已经可以在迷宫比赛里打败阿尔吉侬。在特殊学校,他已经可以在艾丽斯老师的辅导下,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的小说。回到面包房,查理无师自通学会了操作揉面机,甚至比科班出身的面包师操作得还好。他真的开始变聪明了。

一个月后,查理的智商还在继续上升,他可以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一本语法书,以前让他头痛的单词拼写和标点符号突然变得如此简单,他可以轻松写出复杂规整的句子。

查理像孩子一样把这些好消息告诉艾丽斯老师。艾丽斯老师当然替查理高兴,可是查理发现她似乎还有一点隐隐的担忧。艾丽斯对查理说,如果他发现不是每个人都像他曾经想象的那么好,他也不用感到难过。查理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艾丽斯说的是什么意思。

在接下来的几天,查理慢慢明白了艾丽斯的意思。他开始发现,原来面包店的朋友们常常会拿自己取乐。他们拉着查理去舞会,只是为了看查理在跳舞时摔倒。他们会给查理蜡做的假苹果,看查理是不是真的会咬一口。他们让女孩调戏查理,看查理会不会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害羞。查理发现,自己以前实在太笨,所以看不出来别人在嘲笑他。

可是,查理现在变聪明了,他不仅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操作揉面机,几天后,他甚至已经可以改造揉面机让它更高效了。因为实验必须保密,所以查理不能告诉朋友们自己接受改造的事情,但是他明显感觉到,朋友们对他的态度正在变化。那是一种恐惧和敌意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情绪。

面包店的老板都来找查理,他为了安抚其他员工,希望查理离开。查理向老板争取最后一个机会,他要和同事们谈一谈,争取他们的挽留。可是同事们直接告诉查理,他突然变得聪明,让其他人看起来像一群呆子。他们愤怒地要求查理离开。查理离开了面包店。现在,他感觉郁闷和孤独。

不过,另一边传来的好消息,又让查理开心起来。尼姆教授告诉查理,经过测试,他现在的智商已经从68升到了100,很快就会升到185以上,他正在变成一个天才。尼姆教授准备安排查理进入大学学习。

在大学里,查理如饥似渴地阅读。他现在同时拥有一目十行和过目不忘的能力,海量的阅读让他的知识水平飞速上涨。

半个月前,查理在大学食堂吃饭时,还会羡慕那些谈论哲学、文学或者科学的学生,特别想加入他们的讨论。仅仅半个月后,他就感觉这些学生的讨论实在是粗浅幼稚,已经无法激起哪怕一丁点的兴趣。

于是,查理又去找教授请教问题,结果他发现教授们的知识只集中在很狭小的领域。查理的娱乐活动变成了找教授们讨论跨界问题,比如拉着美国文学的教授讨论英国文学,向经济学教授请教战争对经济产生的影响,问社会学家计算机自动化会让社会产生哪些问题,然后看着教授们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开溜,以免暴露自己的知识盲区。

但是这种乐趣只让查理开心了一阵,之后他就继续沉浸在自己的知识世界中。他现在的兴趣是复杂的微积分问题和东方国家的历史,他不仅自学了好几门外语,还在研究语言学中关于语言起源的问题。

随着智商越来越高,知识越来越丰富,查理发现,自己仿佛是一枚正在升空的火箭,那些以往需要仰视的人,现在已经站在他的脚下,被他俯视。

这还不是查理唯一感觉到的变化。前边咱们说到,查理在特殊学校时,那位非常照顾他的艾丽斯老师其实和查理年岁差不多。当查理的心智像个小孩的时候,艾丽斯在他眼中是个大姐姐,甚至是个长辈。可是当查理心智越来越成熟,他发现艾丽斯在自己眼里的形象变了。查理爱上了艾丽斯。

查理鼓起勇气约艾丽斯出去,艾丽斯答应了他。可是约会并不顺利。查理在大学里的聪明劲儿,在这使不上劲儿了。当他和艾丽斯逐渐变得靠近时,他感觉到焦虑、惊慌。查理发现,虽然他的心智是个成年人,甚至是天才,可是情感上他还是个青春期的孩子。智慧上的快速发展,让他误以为可以有正常人的情感生活。可是实际上,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另一边,艾丽斯发现她也没有做好准备。她喜欢查理也关心查理,可是她发现自己和查理之间根本没有太多可以交流的。查理和她谈的那些高深的知识,她其实一点也不懂,只能微笑点头。骨子里艾丽斯是个好人,为了查理,她甚至在平时努力去读书,只为了在知识水平上跟上查理。但是查理的进步太快了,每次见面,他脑子里又多了一些新东西。

艾丽斯对查理说:“你离开我的公寓后,我必须看着镜子对自己大喊:‘不!你没有一天天变笨!是查理爆炸式的快速进步,让你看起来像在倒退!’查理,我就像这样告诉自己,但每次我们见面,你告诉我一些新东西,然后很不耐烦地看着我的时候,我知道你是在嘲笑我。”

明明眼前这个人在三个月前,还没有弄明白基本的拼写和算术。可是现在,艾丽斯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傻子。她不想再折磨自己了。

查理发现,这一段时间,他太过于专注自己正在经历的变化,从未想过这些变化对身边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说智力的差距会让人之间产生距离,那么,如今这个智商185的查理,和艾丽斯之间的距离甚至比智商68的时候还要大。

一场旅行让查理暂时有机会从这些问题中得到解脱。尼姆教授要去参加一场国际研讨会,展示自己刚刚取得的重大成果,他带着查理一起参加会议。

查理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家们的讨论当中,但是他发现,就连尼姆教授对自己都产生了敌意。因为查理在他的专业领域,用他不懂的语言,读着他不知道的文献,掌握了比他更多的知识,这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另一边,查理也开始恨起了尼姆教授。因为他发现,尼姆教授在这场会议里,并不把他当作一个人。查理更像是一个展品,他和小白鼠阿尔吉侬站在一起,展示各种技能,接受各种实验。整个会场没有人把他当作独立的人看待。大家都把查理和阿尔吉侬放在一起讨论,当作一对实验动物,在实验室之外根本不存在。

而接下来尼姆教授的报告,更是直接刺痛了查理,他说:“查理找上我们之前,他游离在社会之外,在庞大的都市里没有关心他的朋友或他人,也没有过正常生活必须具备的心智状态。他没有过去,与现在没有接触,前途也毫无希望。在这项实验之前,查理·高登可说并未真正存在……”话里话外的意思,查理就像是某种为科学发表新创造出来的东西。

查理愤怒了,他离开了会场,他还带走了阿尔吉侬,一对人造天才携手逃亡。

查理现在离开了所有他认识的人,他租了一间小公寓,陪伴他的只有阿尔吉侬。他给阿尔吉侬造了一座复杂的三维迷宫,阿尔吉侬在里边跑得很开心。查理的公寓靠近图书馆,方便他每天去阅读。

查理尝试让自己做个不一样的人,他和住在隔壁的姑娘谈恋爱,他在街头游荡,他又和艾丽斯取得了联系,他甚至偷偷去探望了抛弃过他的父亲,但是这些都没有让查理更加开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我还是弱智的时候,我有许多朋友,现在却半个也没有。当然,我认识一些人,很多很多人,但没有任何朋友,这和我在面包店时的情况不同。世上没有一个朋友对我有任何意义,我也不对世上的任何人有意义。”

只有智力上的工作能让查理感觉到暂时的安心,查理利用自己的天才,帮一些研究团队取得了突破。

这个时候,查理注意到阿尔吉侬开始有一些变化,一开始他感觉是阿尔吉侬的脾气在变差,后来发现它的行为也有些怪异。为了弄清楚阿尔吉侬是怎么回事,查理决定还是回去找尼姆教授。

尼姆教授见到查理时,冷冰冰地告诉他,自己的研究是一个基金会在提供资金。基金会已经注意到查理的天才,他们决定,让查理也参与到研究中来,现在这个研究所的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甚至尼姆教授本人,查理都有权力调动。

接下来的这段日子,是查理最快乐的时光。他干脆住在研究所里,在别人看来,他那废寝忘食的工作节奏形同自杀。但是查理自己的感觉是,每天吸收新知识,冒出新想法,解决新问题,让他真的感觉到了幸福。

查理的研究很快取得了突破,但是得到的却是一个悲伤的答案:阿尔吉侬之所以会有这些反常的表现,是因为它的认知能力在下降。尼姆教授的手术只能暂时提高智商,过一段时间之后,智力就会退化。之前的提升速度有多快,退化的速度就会有多快,最终,会失去所有的智力。现在阿尔吉侬已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了,距离它生命的终结只是时间问题。这样看来,查理很快也会出现问题。

查理并不甘心,他继续研究,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他最终确认,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是强行提升智力,最终都会退化。查理反复核对自己的数据十几次,希望找出其中的错误,但他发现,结论站得住脚。

查理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此时阿尔吉侬已经死去,查理在自己的后院安葬了它,然后等待着自己的生命也走向终结。

查理的智商在降低,他从天才开始变回一个普通人。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他和艾丽斯之前的鸿沟在消失。天才和傻瓜,都让他和艾丽斯产生距离,如今艾丽斯接受了作为普通人的查理,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可是查理的病情继续恶化,他又从普通人慢慢变回之前的那个傻瓜查理,他开始遗忘很多事情,开始丧失很多技能,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很多迷惑。

查理又回到面包房做工,同事们又开始照顾他;查理又回到特殊学校上课,同学们也很欢迎他;他又变成了最初的那个查理。在他眼中,艾丽斯又变回了艾丽斯老师。他发现在学校里艾丽斯老师看见他,会哭着跑出去,但是他已经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小说的最后,查理似乎又记起了一些事情,于是他写了一封信。错字连篇,但是内容真挚。查理在信中写道,他敢说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做出重要科学发现的笨蛋。他做了一些事情,但已经不记得是什么了。但他知道,他是为了特殊学校的同学,还有全世界所有和他情况一样的人做了一些事。

在信中他劝尼姆教授,不要在别人嘲笑他时生气,如果能让别人嘲笑自己,就能拥有更多朋友。

在信中他和艾丽斯告别。他说他要去的地方,将会有很多的朋友。

在信中他提出的最后一个请求是,放一些花在阿尔吉侬的坟上。

故事讲完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小说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丹尼尔·凯斯是心理学科班出身,所以在他的笔下,生动呈现了一个人理性思维受损的时候,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

举个例子,小说中尼姆教授给查理做过一个测试,叫作“墨迹测验”,就是给测试者看一些图片,图片上的图案有点像墨水在宣纸上洇出来的,都挺抽象的。同一张图片,有人看着像蝙蝠,有人看着像乌云,但是当尼姆教授给查理看的时候,查理说,他只能看到一些墨水点。因为这个时候,他没有联想的能力。面包店的同事戏耍他时,他也不会生气,因为他不能理解他人的反应,所以不知道那是欺负。

随着查理的智商提升,你能从小说中看到这些能力一点一点显现出来。而到了故事结尾,随着查理的智力下降,你又能看到这些能力又一点点流失。这就是为什么查理重回特殊学校时,艾丽斯老师伤心欲绝,但是查理却只能感到茫然。

小说出版多年后,丹尼尔·凯斯给自己的自传起名叫《阿尔吉侬、查理和我》。你能看出来这部小说对他有多么大的影响。这部小说的诞生,也和丹尼尔·凯斯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丹尼尔·凯斯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名医生,但是丹尼尔·凯斯并不愿意,可是他拗不过自己的父母,还是去学习医学。在去学校的火车上,丹尼尔·凯斯的脑中一直有一个念头:“我的教育正在我和我所爱的人之间制造隔阂。”这可能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个故事埋下的第一颗种子。

学医当然得学解剖,但是解剖课让丹尼尔·凯斯感觉非常难受。顺便说一句,丹尼尔·凯斯回忆,他在解剖课上面对的,就是一只小白鼠。

最终丹尼尔·凯斯选择转专业,他获得了心理学的学士学位,后来又攻读了文学的硕士学位。在学习文学的时候,丹尼尔·凯斯有一次读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亚里士多德说,悲剧要塑造的通常是比一般人更高贵的人,因为某些失误、意外或命运的打击遭受苦难,这种从高处的坠落才会引发悲剧。丹尼尔·凯斯当时就在想,如果主角是个比一般人能力更低的人呢?那么他的故事还会有坠落的悲剧吗?这又在丹尼尔·凯斯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到了30岁的时候,丹尼尔·凯斯有过一段和艾丽斯老师类似的经历,他在一所学校当老师,这所学校既有普通孩子组成的班级,也有特殊情况的孩子组成的班级。特殊班上,有一个学生就曾经问过丹尼尔·凯斯,如果自己努力学习,是不是就能变得更聪明,进入常规班上课?丹尼尔·凯斯还眼睁睁见过另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取得了巨大进步,进入到常规班级,但是又因为退步回来了。看着那个学生回到之前的状态,丹尼尔·凯斯感觉十分心痛。

你会发现,丹尼尔·凯斯的这些人生经历串联起来,最终成为这部小说。在丹尼尔32岁时,他写下了一个短篇故事,发表在杂志上。这部短篇小说让他获得了科幻小说界的大奖——雨果奖。14年后,丹尼尔·凯斯把短篇故事扩展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现在这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我还在丹尼尔·凯斯的自传里,还读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发表短篇小说前,为了谋生的丹尼尔·凯斯在一家漫画杂志社工作,担任副主编。这本杂志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漫威漫画。丹尼尔·凯斯当时的上级,就是漫威的灵魂人物之一斯坦·李。斯坦·李让丹尼尔·凯斯专门研究那些恐怖、悬疑和科幻类型的漫画,然后负责给漫画家们提供故事构思。《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个故事,原本是丹尼尔·凯斯为了漫威漫画构思的故事,但是随着这个故事渐渐成型,丹尼尔·凯斯又觉得,这个故事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漫画,这才有了这部小说。

到这里,这本丹尼尔·凯斯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我就为你解读完了。

其实听到这里,你可能心里还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小说中提升智商的手术在现实中有可能实现吗?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前边提到的思想实验,如果一个人有机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天才,你觉得自己会变得更加幸福吗?

第一个问题,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非常有效的针对成年人的方法,科学界有过不少猜想,国际象棋、音乐、数学,还有人认为电子游戏可以提升智商或者借助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可以提升智商,但是目前都还没有过硬的证据,证明这些可以有效提升成年人的智商。科学家们认为,青春期过后大脑可塑性下降,再想提高智商就更难了。

对于儿童来说,倒是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多跟孩子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对话,父母问他一个问题,他来回答,再让他问父母一个问题,父母来回答。再有就是让孩子和父母进行有互动的亲子阅读,也能提升孩子的智商。

你会发现,父母的关注与爱,其实在这中间很重要。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至于作者丹尼尔·凯斯,他在小说中借助天才查理,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智慧是人类最伟大的恩赐之一,只是在追寻知识的过程中,对爱的追寻往往就被搁在一旁。这是我自己最近发现的结论。我可以把这个假设提供你参考:没有能力给予和接受爱情的智慧,会促成心智与道德上的崩溃,形成神经官能症,甚至精神病。而且我还要说,只知专注在心智本身,以致排除人际关系并因此形成封闭的自我中心,只会导致暴力与痛苦。 ”

你会发现,丹尼尔·凯斯这个答案刚好也和“关注与爱”有关系。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原书的电子版已经为你附在最后,欢迎你进行拓展阅读。此外,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1、《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的代表作,这本小说可以看做一个心理学的思想实验:如果你有机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天才,你觉得自己会变得更加幸福吗?

2、丹尼尔·凯斯在书中塑造了一个传奇人物查理,查理因为接受手术,智商从68升到185,之后他的智力又开始退化,在他和别人的互动中,他一直在思考智力与幸福之间的关系;

3、丹尼尔·凯斯在小说中借助查理之口,说出了自己的思考:“只知专注在心智本身,以致排除人际关系并因此形成封闭的自我中心,只会导致暴力与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