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为了好玩》 弈喜解读
《只是为了好玩》| 弈喜解读
关于作者
林纳斯·托瓦兹,著名黑客,Linux 之父,开源理念的发起者之一,曾被微软视为头号劲敌,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他曾花两周时间写出著名的 GIT 版本控制器,这个版本控制器现在已成为全世界应用最广的版本控制器之一。现在林纳斯任职于非营利性组织——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全职开发 Linux 系统。
记者大卫·戴蒙,曾为《纽约时报》《美国周末》等许多刊物供稿。
关于本书
这本书于1999年开始筹划,2001年出版,由林纳斯本人口述,记者大卫·戴蒙整理而成,同时书中掺杂了小部分大卫对林纳斯的描述等。出版这本书时林纳斯只有32岁,所以这本书只能算是林纳斯·托瓦兹的半个自传。
核心内容
林纳斯21岁开发出 Linux 系统,同时致力于开源理念的传播,Linux 系统和开源理念所造成的强大影响令林纳斯名声大躁。面对名气和财富,林纳斯却表现得非常理智。推动这一切的根本因素,都是林纳斯的生活哲学:一切为了好玩。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只是为了好玩》,副标题是“Linux之父林纳斯自传”。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3万字,我会用大约3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Linux系统是怎样走向成功的,其背后的开源理念是什么,以及 Linux 创始人林纳斯的名利观。
很明显,这本书是一个叫林纳斯的人的自传,而他的头衔就是“Linux 之父”。关于林纳斯和 Linux 这两个名词,大家可能都很陌生,但其实这两者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你还不知道而已。举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淘宝和微信。我们整天使用这两个软件购物和聊天,尤其在淘宝双十一的时候,数十亿甚至百亿的交易额经常在瞬间完成。我们在网络上开心地买买买,却不知道在这背后支撑这一切顺利运行的就是 Linux 系统。
Linux 其实是一款操作系统,只不过它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领域。它的名气虽不及大众消费领域的 windows 和苹果,但影响力却完全不输。太多的软件和网页都是运行于 Linux 系统之上的,可以说,Linux 系统是现今整个互联网的基石,而我们这本书的作者林纳斯就是 Linux 系统的创始人。美国《时代》周刊曾做过一次“20世纪100位重要的人物”的评选,评选的时候,林纳斯排名第15位,而当时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排名17。从这儿,你就可以知道林纳斯的厉害了吧。
Linux 系统的影响力已经堪称巨大,但是林纳斯对世界的贡献可不仅仅这一个而已,他还是著名的开源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对于开源,你可能听过却不了解,没关系,我们后面会仔细讲讲它如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我就先举一个小例子。大家都知道网络上有很多名校公开课,包括耶鲁大学的、哈佛大学的等。我们轻松地从网络上下载观看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却不知道我们能轻易获取到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全部是因为开源概念的传播,而这个概念的发起人之一就是林纳斯。
林纳斯开发出 Linux 系统的时候,才21岁,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可以说是一个天才般的人物。更牛逼的是,他的这些成就,一如他给自己的自传所取的书名“只是为了好玩”一样,全都是玩出来的。当他获得了巨大成功,面对无数名利诱惑时,他又能恪守本心,不为名利所惑,可以说是非常难得。本期音频,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他如何玩出了这些巨大成就,又是如何看待名利的。
这本书由林纳斯本人口述,记者大卫·戴蒙整理而成,同时书中掺杂了小部分大卫对林纳斯的描述等。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于1999年开始筹划,2001年出版,当时林纳斯只有32岁,所以这本书只能算是林纳斯·托瓦兹的半个自传。林纳斯开发出 Linux 系统时,还只是一名学生,后来前往美国,任职于硅谷的全美达公司,这本书就是在他任职于全美达的时候出版的。再后来林纳斯离开了商业公司,任职于非营利性组织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全职开发 Linux 系统。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这本书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什么是 Linux 系统,它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
第二,作为 Linux 系统的开发者,林纳斯是怎么对待接踵而至的财富和名声的?
第三,作为开源运动领袖,林纳斯为什么倡导开源?开源产生了哪些巨大影响?
我们就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什么是 Linux 系统,它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
首先明确一点,Linux 系统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狭义指的是林纳斯开发的 Linux 内核,广义指的是基于 Linux 内核而衍生的操作系统。在接下来的讲述里面,当我提到Linux系统的时候,指的都是广义的Linux系统。那到底什么是 Linux 系统呢?我给大家总结为一句话,Linux 系统是一个类 Unix 的操作系统,通过开放源代码方式协作开发,主要用于超级电脑、企业级服务器、嵌入式设备等。
上面这个概括性介绍里面,有两个主要的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类 Unix,其实 Unix 也是一款操作系统,诞生时间比 Linux 更早。所谓类 Unix,指的是与 Unix 系统有很多相似特性的系统,这些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 Unix 系统。
第二个关键词是开放源代码,简称开源。所谓源代码,是构成一个软件的所有指令。开放源代码,代表该源代码能被自由获取、使用和修改。同时修改过的版本也必须让其他人可以自由获取、使用和修改。
通过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Linux 系统的核心点是开放源代码,是一款可以自由使用和修改的操作系统。这款操作系统虽然不及 Windows 有名,但其实非常强大。Linux 系统对电脑设备的要求比 Windows 系统低,但能达到的操作效果却并不差。然而因为 Linux 系统的桌面设计不是特别好,所以 Linux 系统较少用于电脑桌面,而主要是用于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像很多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很喜欢用 Linux 系统。
Linux 系统是1991年诞生的,当时的林纳斯还只是一名大学生。那一名大学生是如何开发出这样一个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操作系统的呢?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述 Linux 系统的诞生和发展过程,这一切要从它的创始人林纳斯身上说起。
林纳斯12岁的时候开始接触计算机和编程,并从那以后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编程。在别人眼里极为枯燥的编程,在他眼里是最有趣的游戏。我们可以通过林纳斯妈妈的话来一窥林纳斯对编程的狂热之情。他妈妈是这样形容他的——林纳斯是一个非常好养活的小孩,只要把他和电脑关进一个黑乎乎的屋子里,再时不时扔一点面条进去就可以了。这种对编程的热爱,是 Linux 系统诞生的最深驱动力。
可是一个系统的诞生,光有热爱是不够的,背后必须有大量的学习和练习。林纳斯从12岁,就开始自发地买各种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当其他孩子都在外面疯玩的时候,他便在家里翻计算机的使用手册,相关的书和杂志,并尝试编写一些简单的代码。对于编程的学习和练习,林纳斯的行动力和专注度有多高呢?在这里我为大家讲两个事例。第一个是林纳斯在大学的时候,遇到了一本叫《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的书,这本书被林纳斯称为是改变了他一生的书。在那个暑假,林纳斯就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翻来覆去地看那本厚厚的《操作系统》。林纳斯形容说,那本书就像长在了他床上一样。第二个事例就是林纳斯开发 Linux 系统的时候,他经常把卧室的窗帘一拉,就忘却了白天黑夜,整个世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编程。
所以当人们惊呼21岁的林纳斯是个天才的时候,别忘了21岁的他,其实有近十年的编程经验。在这十年里,他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编程。这份超强的学习力和行动力,为Linux系统的开发储备了足够的弹药。
弹药准备充足了,还需要一个导火索。也就是他为什么会想到去开发 Linux 系统呢?其实呢,林纳斯最初并没有想做一个庞大的操作系统,他只是想编写几个程序,好让当时他电脑上的操作系统用起来更顺手。在这个不断优化原有操作系统的过程中,林纳斯发现他完全可以开发出一个更好的系统。
当然啦,纵然林纳斯是个天才,在编写新程序的时候也不免碰到很多困难。林纳斯在书里提到,有段时间他经常陷入原地打转的状态。当他忙了一天之后,整个项目进程没有一点变化,那时候他经常感到绝望和疲累。再加上当时他的工作状态几乎是孤立、与世隔绝的。面对失败,没有人可以交流。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可能就放弃了,但林纳斯没有,这也就是林纳斯的伟大之处,面对困境,他永不言弃。
兴趣、大量的学习和练习以及永不言弃,这三点汇聚到一起,诞生了 Linux 系统0.01版本。0.01版本的诞生,是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但它还不完善,它距离一个能引发革命性改变的操作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这个蹒跚学步的 Linux 0.01版本是怎样发展成为后来足以青史留名的操作系统的呢?
因为开放源代码。Linux 0.01版本发布以后,Linux 项目就进入到开源模式。关于开源理念,将在后面的第三个重点里为大家详细讲述,那这里我们只需要了解,通过开放源代码,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修改 Linux 系统的源代码。这一点,可以简单理解为借力。林纳斯借他人之力,帮他一起开发 Linux 系统。大家想一想,全世界对 Linux 系统感兴趣的优秀程序员,都来参与这个系统的开发,这是一种多么可怕又高效的开发模式,是任何一个公司都比不了的。正因为采用了开源模式,借用了外界之力,Linux 系统的功能才得以逐步完善。
Linux 系统和开源理念,可以说是互相成就了彼此。没有 Linux 系统,就不会有开源理念的盛行,没有开源模式,也就不会有今天的 Linux 系统。在开放源代码的助力下,Linux 一步一步走向完善,并逐渐获得了很多公司的认可。开源使得 Linux 系统越变越好,商业公司的认可使得越来越多人使用 Linux 系统,这两者互相影响,使得 Linux 系统发展成为今天的规模。
上面就是这本书的第一个重点,为大家介绍了 Linux 系统以及它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Linux 系统诞生之后,迅速蹿红,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不少公司都找上了林纳斯,财富和名望离林纳斯可以说是非常之近。那林纳斯自己又是怎么对待接踵而至的财富和名声的?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林纳斯还在芬兰的时候,Linux 系统已经名声大噪。当他从芬兰搬往美国工作时,他带着妻子和孩子住在美国的一栋旧公寓里,生活算不上拮据,但也称不上宽裕。当时有一家公司找上林纳斯,表示只要林纳斯愿意做他们的挂名董事,他们就支付给他1000万美金。面对不够宽裕的生活和唾手可得的巨额财富,大多数人都会心动,然而林纳斯没有任何犹豫地拒绝了。他拒绝的原因很简单,他想保持Linux系统的自由性,让 Linux 系统能不受任何商业公司的影响,追求最好的技术。
当时想给林纳斯塞钱的不止这一家公司,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林纳斯的生活和资产都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林纳斯绝不是一个多么贪财的人。如果他很贪财,说不定早就把这项技术转手了,这样的话,也就不会有 Linux 系统现在的巨大影响力了。
那话说回来,林纳斯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吗?其实也并不是。林纳斯得到第一笔百万财富后,就和妻子兴致勃勃地买了大房子,换了新车。在书里,林纳斯很直白地表示,他喜欢财富和名声,他想要变得有钱,因为钱能让他的生活变得更便利。
所以当林纳斯发现,有些人居然希望他是一个与商业抗争到底,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修道士的时候,他觉得那些人简直莫名其妙。他明确表示,他厌恶那些人将他们的道德观强加在他身上。
听到这里,你可能就会觉得林纳斯很奇怪了,他一方面拒绝唾手可得的财富,一方面又想要变得有钱,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等我给你讲完林纳斯的人生态度,你就会明白了,这两者不仅不矛盾,反而是非常和谐与统一。
那么林纳斯的人生态度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追求愉悦,快乐至上。
林纳斯拒绝那1000万美元,是为了让 Linux 系统不被商业公司控制,保持开源模式自由发展。林纳斯是技术的狂热分子,技术带给他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是财富达不到的,而他认为开源是追求技术最好的方式,所以他要让 Linux 系统保持开源模式。
同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名声和财富可以带来更多物质上的便利和享乐,能够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对于一个追求愉悦和快乐的人来说,其实不也正中下怀吗?所以啊,林纳斯也非常坦率地承认,他喜欢财富和名声。
正是这种以自身快乐为出发点的人生态度让他在做出各种选择时有据可依。他是喜欢财富,但这种喜欢绝对不能以牺牲技术发展以及改变他的技术理念为前提,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会选择坚守技术而放弃财富。
关于追求愉悦,快乐至上这个观点,其实贯穿了整本书。这也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叫“只是为了好玩”的原因。无论是学习编程,还是开发Linux系统,或是加入全美达,林纳斯的出发点都是那样做似乎挺好玩的,这些选择能让他乐在其中。
从林纳斯对待财富和名声的态度,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喜欢财富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切勿舍本逐末,把赚钱当成了目的而忽视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讲这部分内容的原因之一。
上面就是这本书的第二个重点,为大家介绍林纳斯对于财富和名声的看法。林纳斯喜欢财富和名声,但也并不贪恋财物,追求愉悦、快乐至上的人生态度促使他做出了看似矛盾的决定。这种人生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前面也讲到了,Linux 系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源,林纳斯本人更是开源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那么林纳斯为什么会选择开源?开源到底是什么?它又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关于开源,前面已经提到过,开源代表该源代码能被自由获取、使用和修改。同时这些被修改过的代码,也必须让其他人可以自由获得。拿 Linux 系统来说,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获取 Linux 系统的源代码,并且能够自由地使用和修改它的源代码。同时呢,修改过的版本,也必须让其他人可以自由获取、使用和修改。
关于开源文化,有一本很出名的书,叫《大教堂与集市》。在这本书里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将开源比喻为集市。集市是自由的,你摆一个摊子,我摆一个摊子,逐渐一个集市就出现了。开源就和集市很像,是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的生产模式。
要深入了解开源这个概念,它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它出现的意义,那就需要了解它背后的历史。
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而自由软件运动又是继承早期的黑客文化而产生的。所以追根溯源,我们就先从早期的黑客文化说起。
现在我们提到黑客,很容易就想到制造恶意病毒、破坏互联网生态的那部分人,但其实这些制造破坏的人,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骇客。而真正的黑客,指的是那些大师级别的程序员,他们拥有高超的编程技术,喜欢突破编程上的难题,对计算机行业都有一定的贡献。比如比尔·盖茨、林纳斯。
在计算机行业发展之初,其实只有硬件是收费的,软件只是作为硬件设备的附属品。在当时,软件的所有理论成果和源代码,都是免费且共享的。没有商业利益掺杂,大家出于兴趣等原因编写程序并且分享给别人。这就是早期的黑客文化。
那第一个打破这种局面的人,就是比尔·盖茨。他当时写了一封信,大致意思就是凭什么硬件收费,软件就免费,这对辛苦编写代码的程序员不公平。于是微软率先开始售卖软件,并且关闭了源代码。当时硬件设备的售价被压得越来越低,追随盖茨脚步的公司越来越多,逐渐软件商业化就成了主流文化。
这个时候出来了一个人,叫理查德·斯托曼。他是一个老牌黑客,怀念早期的黑客文化,对当时的商业氛围十分不满,于是他发起了自由软件运动,自由软件运动的核心点就是源代码必须可以被自由获得。为此斯托曼还创造 Copyleft 著作权这个概念,也被称为公共版权。公共版权的作品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但和copyright著作权所不同的是,公共版权保护的是作品被自由使用、分享和修改的权力。在公共版权这个概念下,产生了 GPL 许可证,若软件采用这个许可证,则该软件的源代码就必须是完全自由的。
以上就是自由软件运动的主要精神。自由软件运动表达了对自由和分享的美好愿景,它和开放源代码十分相似,但它并没有被商业公司广泛认可。虽然斯托曼从一开始就声称自由软件运动并不排斥商业模式,并且自由软件也不是免费软件的意思,但由于他提出的 Copyleft 概念有着很强烈的反商业感,GPL 许可证又强制性要求修改后的软件,其被修改的那部分源代码也必须对外开放,这种对商业文化的不友好,令自由软件运动受到商业公司的排挤。
当林纳斯开发出 Linux 系统的时候,那时 Linux 系统还被称为自由软件。随着 Linux 系统的走红,大家对自由软件里代表自由的英文 free 这个单词的含义争议很大。到底是自由,还是免费的意思呢?因为争议越来越多,最终林纳斯和其他黑客的决定,用开放源代码这个名称来代替自由软件。这就是开源理念的诞生。
开源理念脱胎于自由软件,两者概念极其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首先是开源软件的条件比自由软件更宽松。开发者不仅可以采用已有的开源许可证,还可以自己制定许可证,所有的许可证由开源促进会进行认证。这种可根据自己需求定制许可证内容的方式,相比于自由软件的强制性,对商业文化更为包容。其次,开源理念着重传播的是开放源代码这种开发模式,而自由软件运动的重点是自由这个单词,可以说开源更注重技术这一块,自由软件更注重思想和哲学层面。
相比于自由软件运动,开源理念的传播要成功得多。开源的成功,除了它对商业文化的包容,还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到 Linux 系统的成功上来。Linux 系统的成功,让商业公司看到了开源之后,技术合作背后蕴藏的巨大能量。开源这个理念就像星星之火一样,逐渐蔓延到了全世界。
那介绍完开源之后,我们不禁好奇,在自由软件、闭源和开源这三者中,林纳斯为什么选择开源理念呢?在这里我总结了两点原因,第一是开源能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第二是开源是追求最佳技术的最好方式。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开源能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在书里,林纳斯提到IBM在一次无意中,公开了 PC 机技术。虽然 PC 机的技术开发采用的不是开源模式,但是IBM将这个技术开放给所有人和企业,这就和采用开源模式是一样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改进和销售这个技术。这个无意之举带来了 PC 机革命,PC 机市场变得异常火热。在此之前,PC 机技术是保密性的,市场上拥有这个技术的公司很少。这造成了垄断吗?并没有,相反这造成消费者对 PC 机的认可度不够、制造成本高等情况,以至于整体市场环境不够良好。在整体市场环境不够良好的情况下,一家公司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开源激活了市场氛围,而且通过共享,展开了良性的竞争,让所有人都能分一杯羹。
接下来再来看第二点,开源是追求最佳技术的最好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根据开源的定义,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开源项目中来,这意味着参与这个项目的人数可以达到数万人、数十万人甚至数百万人,相比之下,一家商业公司的项目小组的参与人数就少得可怜,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这就造成了效率的高低。
另一方面,开源能让项目保持自由和活力,不受商业因素影响。要知道,公司做出的决策,往往不是从一个项目的本身来考虑的,而是从公司的盈利点、发展方向等方面去考虑的。和商业公司沾上关系,一个项目就很难自由发展,而在开源的模式下,所有的一切都是不设限的,这个项目有多大的生命力,就能爆发出多大的精彩。当一个项目既不设限,又拥有极高的效率,可想而知这个项目会有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这也就是将开源称之为追求最佳技术的最好方式的原因。
开源运动不仅引领了新的软件开发模式、改变了软件业的竞争格局,更将开源理念传播到了制造业、教育业等多个领域。开源不仅是一种技术改革,更是一场信息时代的文化革命。
首先是软件行业,不仅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开源软件,而且有很多大型商业公司将自己的软件认证成为开源软件。甚至连最初视林纳斯为眼中钉的微软,也因为看到了开源的商业价值,而将公司的部分业务加入开源项目。
其次是教育业,受到开源理念的影响,美国高校率先将一些高校课程视频公布到网络上,紧接着全世界的名校纷纷加入这个大军,于是便有了现在网络上的公开课。
然后还有制造业,也受到开源理念的影响。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在 Twitter 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所有的专利都属于你”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特斯拉公司宣布,特斯拉公司所有的专利都将开源。这个决定除了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也因为马斯克看到了专利技术对创新的抑制。
开源的影响不止是各个行业,甚至各国政府也逐渐认可了开源理念。开源软件不仅可以节省政府经费,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本土软件业的发展,降低政府对国外大型软件公司的依赖,提高国家信息安全性。通过开源软件平台,很多国家的软件行业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甚至在巴西和德国,专门推出了相应的法案和指导方针,来推广开源软件。
除了对各种生产方式产生影响,开源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众包模式,也被称为大众生产。众包指的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参与相应的活动,可以不受雇于企业,但能真正参与企业的各个项目。众包模式是开源理念的产物,凭借兴趣去做某件事,可能不为钱,只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开源理念所引发的众包,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工作方式。
时至今日,开源早已超出了最初的预想范围,其巨大的影响力正在渗透到各个方面。这就是开源的魅力,自由、纯粹,却影响力巨大。
说到这,《只是为了好玩》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就为大家介绍的差不多了,下面来为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首先我为大家讲述了什么是 Linux 系统,以及它的诞生和发展历程。Linux 系统是一个类 Unix 的操作系统,通过开放源代码方式协作开发,采用 GPL 通用许可证维权,主要用于超级电脑、企业级服务器、嵌入式设备等。Linux 系统的诞生,基本上是源于林纳斯个人。他对编程的热爱构成了 Linux 系统诞生的最深驱动力,因为这份热爱,林纳斯对编程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练习,这种超强的行动力为 Linux 系统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弹药,而在开发过程中,林纳斯身上永不言弃的精神,让 Linux 系统最终诞生。在 Linux 系统诞生之后,它所采用的开源模式让 Linux 系统不断走向完善。
其次我为大家讲述了林纳斯对待财富和名声的看法。林纳斯对待名利的态度较为中庸,他喜欢财富和名声,但同时,他不执迷于名利,不会被名利所诱惑。造成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名利观的原因,是林纳斯始终贯穿于生活中的人生哲学,追求愉悦,快乐至上。
最后我为大家讲述了什么是开源,以及林纳斯倡导开源的原因。开源是指该软件的源代码是自由的,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获取、使用和修改源代码,并且修改过的源代码也必须保持开源。开源是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而自由软件运动是继承早期黑客文化的精神。林纳斯之所以倡导开源,是因为开源既能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同时又是追求最佳技术的最好方式。时至今日,开源不仅改变了软件业的格局,更渗透到了多个领域。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改革,更是一场信息时代的文化革命。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成书时间早,所以书里只提到了 Linux 系统这一个成就,其实林纳斯后来还开发出一个叫 GIT 的版本控制器。这个版本控制器是林纳斯仅用两周时间就开发出来的,但现在已成为全世界应用最广的版本控制器之一。两周的时间写出一个顶尖的程序,让人不得不惊呼天才。可是天才的背后,不只是天赋,更多的是努力。但是正如他的人生哲学,追求愉悦一样 ,他的所有努力都是出于乐趣,虽苦犹甜。编程是他的兴趣所在,当他看到一个程序成功运行之后,所有艰辛和疲累都一消而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替代的喜悦和满足。
林纳斯之所以能成为林纳斯,兴趣和努力缺一不可。在书里,林纳斯也衷心表示,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让自己一辈子都感兴趣的事情。当然,能像林纳斯那样,从小就找到自己兴趣所在的人往往是少数,更多人直到成年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那不妨一边做好手头的事情,一边多尝试不同的事物,给自己的生活多一点可能性。或许在玩着玩着的过程中,你就找到了你的终生事业。
撰稿:弈喜 脑图:摩西 转述:徐惟杰
划重点
1.兴趣、大量的学习和练习以及永不言弃,这三点汇聚到一起,诞生了 Linux 系统。
2.林纳斯喜欢财富和名声,但也并不贪恋财物,追求愉悦、快乐至上的人生态度促使他做出了看似矛盾的决定。
3.开源运动不仅引领了新的软件开发模式、改变了软件业的竞争格局,更将开源理念传播到了制造业、教育业等多个领域。开源不仅是一种技术改革,更是一场信息时代的文化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