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05 英雄何以成为英雄?

英雄何以成为英雄?

你好,欢迎回到听书精品课,我是邓一丁。这一讲,咱们来给《伊利亚特》收个尾。特别说明一下,咱们这门小课还没有完结。接下来还有五讲,咱们接着读《荷马史诗》的下卷《奥德赛》。不过在此之前,请你再给我一点时间,容我再仔细读读书。现在,咱们回到《伊利亚特》的故事里。

阿基琉斯拒绝出战

在上一讲的结尾,咱们说到奥德修斯来到了阿基琉斯的营帐里。因为阿基琉斯的退出,再加上众神的一番幕后操作,特洛伊人在战场上锐不可当。阿伽门农吃到了苦头,他决定,给阿基琉斯一份厚礼,向他道歉,请他重返战场。奥德修斯这趟来,就是来替阿伽门农充当说客的。

可是他没想到,阿基琉斯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他。阿基琉斯说,他已经认清了阿伽门农的为人,再也不会替他卖命了。他也不稀罕什么礼物。只等天一亮,他就带领部下登上战船,返回家乡。

阿基琉斯的这番话完全是真心的吗?从后面的情节来看,他倒的确是想念家乡,可是对于战场,他也远没有失去兴趣。希腊联军的节节败退印证了他对局势的判断。此时,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的强大。他强大到了仅凭一己之力就足以统治整个战场,决定战争的胜败。也因此,他不再关心希腊联军的胜利,他要的,只是他阿基琉斯的胜利。等到合适的时机,他还是会回到战场上,取走属于他的荣誉。但是眼下,他还要让阿伽门农再等上一阵子。

希腊联军背水一战

当天夜里,奥德修斯无功而返,希腊众将面面相觑。阿伽门农焦虑得睡不着觉,只好整夜巡视营地。第二天一早,希腊联军真的到了要背水一战的时候了。这一仗,阿伽门农表现得很勇敢。他手握长枪率先冲破特洛伊人的阵线,接连斩杀了几员敌将,似乎是在向众将证明,阿基琉斯先前对他的指控是不公正的,作为战士,他也完全合格。只可惜,在宙斯的计划里,阿伽门农注定不会是特洛伊战场上最耀眼的英雄。很快,阿伽门农的手臂被特洛伊人的长矛刺穿,只好调转马头,撤出了战斗。另一边,奥德修斯也陷入了凶险的围攻,拼尽全力才死里逃生,胸前深深地中了一枪。战争无情地继续,希腊联军的名将接二连三地负伤下场。战场的喧嚣犹如铁色的乌云,缓缓压向希腊人的营地。

阿基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登上停靠在海边的战船,远远地观望。喊杀声越来越近,两个人的心情却大不一样。阿基琉斯兴奋地等待着希腊联军全线溃退,那时,他将像天神一般降临战场,扭转战局。帕特洛克罗斯的心里却十分焦灼。和骄傲固执的阿基琉斯不同,帕特洛克罗斯是个温柔友爱的人。他不忍看到多年来荣辱与共的战友惨遭屠戮,迫切地渴望冲向战场,和他们并肩作战。这时候,阿基琉斯望见老将军涅斯托尔护送着伤员撤回营地,便指派帕特洛克罗斯前去询问战况。帕特洛克罗斯急忙领命而去。

涅斯托尔见到了帕特洛克罗斯,心里大概是五味杂陈。九年前,正是他和奥德修斯的一番话激起了两个年轻人对战场的渴望。可是现在,因为这两个年轻人的缺席,希腊联军已经挣扎在崩溃的边缘。涅斯托尔只恨自己年纪老迈,不再有当年的力量。他恳请帕特洛克罗斯再试一次,劝阿基琉斯出战。哪怕劝不动,他也可以借阿基琉斯的铠甲一用。帕特洛克罗斯和阿基琉斯身形相仿。他可以假扮成阿基琉斯的模样出来迎敌。涅斯托尔相信,只要见到阿基琉斯的铠甲,特洛伊人就会闻风丧胆。这可以给希腊联军争取一点喘息的时间。

帕特洛克罗斯代友出战

涅斯托尔大概也没想到,他的这几句话串起了命运链条上必要的一环。从涅斯托尔的营帐出来,帕特洛克罗斯的心中燃起了和特洛伊人决一死战的勇气。他转身向阿基琉斯的营地跑去。

就在他们说话的这段时间里,希腊人在战场上越发招架不住。赫克托尔率领的精锐部队已经压到了海边。埃阿斯苦苦支撑了一阵,终究还是挡不住赫克托尔凌厉的攻势,被他一剑砍断了长枪。赫克托尔乘势点燃火把,投向希腊人的战船。熊熊烈火顿时吞没了船头。

眼看着营地里火光四起,帕特洛克罗斯心急如焚。他冲到阿基琉斯跟前,激烈地指责他对战友漠不关心。他要借阿基琉斯的铠甲披挂上阵,试试看能否给希腊人抢出一线生机。阿基琉斯很少见到他这位温柔的朋友态度如此坚决。而且此时,看到战船起火,他也从先前的自负中清醒了过来。九年来,希腊联军还从未有过眼下这般危急的处境。战船一旦烧毁,他们返乡的退路可就被彻底切断了。阿基琉斯警觉了起来,命令他的部下进入战斗状态。

可是面对眼前一心请战的朋友,阿基琉斯的心里却止不住地忧愁起来。他珍视帕特洛克罗斯这位挚友超过自己的生命。他也知道,跟赫克托尔这种一等一的高手相比,帕特洛克罗斯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旦在战场上正面相遇,帕特洛克罗斯恐怕很难全身而退。思虑再三,阿基琉斯让帕特洛克罗斯穿上自己的铠甲,带领部队在营地附近活动,一旦驱散了放火烧船的特洛伊人,就立即回营,切不可贪恋战斗,乘胜追击。

帕特洛克罗斯终于得到了参战的许可,他振臂高呼,带领部下一窝蜂似的冲向敌人。特洛伊人远远望见阿基琉斯闪亮的铠甲,仿佛看到了死神。他们无心作战,四下里张望着,寻找躲避的地方。帕特洛克罗斯从小和阿基琉斯一起受训,身手还是很不错的。他接连斩杀了几名敌将,特洛伊人的先头部队开始松动。赫克托尔也不确定是不是惊动了阿基琉斯,只好谨慎地后退。这么一来,帕特洛克罗斯越战越勇,胜利的狂喜让他忘记了阿基琉斯的嘱咐。他不顾一切地向前追击,一路追到特洛伊城下。在这里,他将面对命运的裁决。

赫克托尔转身向他冲来,两个人短兵相接。太阳神阿波罗也得到宙斯的授意,前来给特洛伊人助阵。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阿波罗隐身在云雾里,一掌击落了帕特洛克罗斯的头盔,特洛伊阵中有人上前用长枪刺中他的后背,赫克托尔随后赶到,一枪洞穿了他的身体。帕特洛克罗斯惨烈地倒在地上。史诗在这里写道,他的灵魂“哀伤命运的悲苦,丢下了青春和勇气。”

第一勇士的对决

如果说,史诗开篇阿基琉斯的愤怒给希腊联军带来了无穷的苦难,那帕特洛克罗斯的死就是特洛伊战争不可逆转的拐点。此时,阿基琉斯跪坐在海边黑色的沙土里,胡乱地拉扯着自己的头发,哭喊声响彻希腊人的营地。他刚刚得知挚友战死的消息。他根本不需要礼物,也不再关心人们是否给予他足够的尊重,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不在意了。他只求能与杀人的赫克托尔决一死战。

当黎明再度来临,希腊联军的第一勇士回到了战场上。就像飓风刮过草木一般,狂怒的阿基琉斯轻易扭转了战局。从希腊人停船的海岸到特洛伊城下的平原,他没遇到一个能和他交手超过两个回合的对手。每一次举起武器,他就终结一个敌人的生命。特洛伊人在这个恐怖的杀神面前仓皇逃窜,互相踩踏,落入特洛伊城附近的河流。战死者的尸体阻塞了河水,甚至引起了河神和阿基琉斯的争斗。

在宙斯的怂恿下,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也加入了战斗,捉对厮杀。这些高贵的神明在战斗中毫不矜持,赤手空拳地扭打在一起,互相破口大骂。史诗里的原句难听得令我惊讶,在这儿我就不给你复述了。总之,在一场惊天动地的野蛮混战后,希腊人这边的神明占据了上风。天后赫拉帮阿基琉斯摆脱了河神的纠缠。他终于一路杀到了特洛伊城下。

特洛伊的老国王坐在城墙高处,远远望见阿基琉斯“如同星辰浑身光闪地奔过平原”,低头一看,却见自己的大儿子赫克托尔正全身披挂,站在城下。老国王捶胸顿足地呼唤儿子进城,赫克托尔却铁了心要与阿基琉斯一战。于是,老国王成了接下来这场决斗最不愿在场,又不得不在场的观众。

赫克托尔和阿基琉斯的决斗在后世经过了无数的演绎。可是回到史诗的原文里,这场决斗或许并不像现代读者期待的那样精彩。赫克托尔之所以敢于迎战阿基琉斯,仅仅是因为受到神明的蛊惑,生出了不切实际的勇气。等他真正看清了阿基琉斯的面容,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调头就跑。阿基琉斯见到赫克托尔,愤怒到了极点。眼前的仇敌身上穿戴的正是他借给帕特洛克罗斯的那一身铠甲。双方阵营的第一勇士围绕着特洛伊城展开追逐,绕城三周,仍然没有交手。

在刚刚这段情节里,赫克托尔的表现或许有损他的英雄形象,不过我倒是觉得,他的胆怯让我更能同情他的处境。这个为了保卫家园奋战了九年的英雄,此时被神明如此强行地按进了事先准备好的圈套里,只是为了实现命运无聊的安排。当他终于停下来的时候,赫克托尔已经明白,死亡近在眼前,他是逃无可逃了。这时候,他做了这一生最后一件勇敢的事。他对自己说:“我不能束手待毙,暗无光彩地死去,我还要大杀一场,给后代留下英名。”

赫克托尔抽出腰间的长剑冲向阿基琉斯,像一只鹰穿过厚重的云层扑向平原。阿基琉斯从容应战,手中的枪头犹如璀璨的金星。只一个回合,阿基琉斯一枪穿透赫克托尔的咽喉,结果了他的性命。

这时的阿基琉斯仍在盛怒之下,他将赫克托尔的双脚绑在战车上,驾车在特洛伊城前飞驰。赫克托尔的头颅拖在车后,在砂石上磕磕绊绊,扬起厚重的灰尘。特洛伊的老国王在城墙上目睹了儿子的惨死,心如刀绞。在狂乱的悲痛中,他不顾一切地冲下城墙,奔向城门。要不是身边的人们拉住了他,他大概会和儿子一起,在同一天,丧命在阿基琉斯的枪下。

深夜的会面

如果史诗讲述的只是一个强者被更强者杀死的故事,那三千年来的一代代人们或许不会将它传诵至今。在《伊利亚特》的最后一卷,出现了一段惊人的情节。这一天,阿基琉斯刚刚给帕特洛克罗斯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当天夜里,他坐在自己的帐中饮酒。赫克托尔的尸体还被他扔在房间里,等待最后的处置。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掀开帐门,缓缓向他走来。阿基琉斯错愕地看着来人,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那人走到近前,跪下来抱住阿基琉斯的膝盖,亲吻了他杀人的双手。他抬起头,泪水从他苍老的脸上流淌下来。

特洛伊的老国王凝视着阿基琉斯的双眼。这一晚,他只身潜入希腊联军的营地,带着一份厚礼,前来赎回儿子的遗体。阿基琉斯惊讶于老人的勇气。这时,老国王开口说道:

“神样的阿基琉斯,想想你的父亲,他跟我一般年纪,已到了垂暮之年。四面的邻国袭扰他,却无人保护他免遭祸患。可是他听说你还活在世上,心里一定很高兴,一天天盼望着能看见儿子从特洛伊回去。我却很不幸,我生了很多好儿子,但在和希腊人的战争中,他们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留在我身边。现在我请求你归还赫克托尔的遗体,好让我体面地安葬他。你要怜悯我,因为世上没有人承受过我承受的痛苦,我刚刚亲吻了杀我儿子的仇敌的双手。”

如果说《伊利亚特》全诗有一幕情景能够真正穿透时空的阻隔,感动每一个世代的人,我想就是接下来的这一幕。阿基琉斯看着眼前的老人,想起了他远在大海彼岸的父亲。这一刻,这对不共戴天的仇敌竟然构成了一对错位的父子,他们互相在对方的面容里看到了自己最亲爱的人的形象。阿基琉斯突然泪如雨下,仿佛仇恨的冰川瞬间融化。他意识到,自己和老人,赫克托尔和帕特洛克罗斯都只不过是神明的玩物,是命运的丝线将他们的人生如此残酷地缠绕在一起。他们是无人能敌的战士、青春年少的王子、一呼百应的领袖、万众景仰的君王,可他们也都是必死的凡人,注定要按照荒唐的剧本出演人生的戏剧。既然如此,凡人之间的仇恨又有什么意义呢?

阿基琉斯起身给老人让座,吩咐侍女清洗赫克托尔的遗体。他从老人带来的礼物中挑选出几件精美的衣服,包裹在赫克托尔身上。战争中的葬礼总是匆忙的。阿基琉斯向老人询问了丧葬所需的时间,双方约定,在第十二天的黎明前,两军休战。

就这样,《伊利亚特》全诗在赫克托尔的葬礼上落下了帷幕。

为什么他是英雄?

史诗读完了,不知道你有怎样的感受?这个三千年前的故事是否还能掀起你内心的波澜呢?史诗的情节掺杂了神话与现实,亦幻亦真,有些内容可能显得荒诞。古人眼中的英雄也未必符合现代的评判标准。不少朋友告诉我,他们并不喜欢阿基琉斯。这个凶残的武夫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惜牺牲战友的生命,最终咎由自取,害死了亲密的伙伴。从事实的角度看,这样的评价完全是公允的。可我又在想,我们读的毕竟是人类历史上流传最久远的故事之一。三千年来,人们到底在阿基琉斯身上看到了什么呢?

其实,《伊利亚特》并没有讲述阿基琉斯完整的一生,只在一些角角落落的地方做了提示。根据赫克托尔临死前的预言,阿基琉斯不久后就将在特洛伊城下迎来自己的末日。那时,小王子帕里斯将在太阳神阿波罗的引导下射中他致命的脚踵。阿基琉斯死前也看不到特洛伊战争的终结。阿基琉斯早就知道这一切,而在帕特洛克罗斯战死的那一天,他也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他必须为友人报仇,必须斩杀赫克托尔,也必须死在帕里斯的箭下。当特洛伊的老国王看到他如流星一般闪耀地穿过平原,他也的确像流星一般怀着必死的信念,点燃了剩余的生命,而其放射出的光芒穿越了三千年的历史,在我们手中的纸面上熠熠生辉。关于阿基琉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句被反复引用的话,他说:“和你谈起阿基琉斯,我很愉快。众英雄中我尤爱重他,如此英武而脆弱,英雄世界里最成功最易逝的花,正因为他如此美,用荷马的话说也‘如此为瞬息而生’。”

没错,阿基琉斯的道德远远称不上完美,他的人生也未必有多幸福,但他曾经充分地活过。而从古至今,充分地活过,这是必死的凡人们做不完的一场美梦。

在讲这门小课的过程中,我从没觉得自己这么像一个传统的说书人。我本来打算把史诗里的知识一条条列举出来,但最后还是把它们揉进了故事里,优先保全叙事的节奏。我给自己的辩护是,反正荷马也是个说书人。希望你听下来的感受还不错。如果你有任何建议,欢迎你随时在评论区里留言给我。

《荷马史诗》的上卷《伊利亚特》,咱们就读到这里。接下来的五讲,我将在明年一月更新。

我是邓一丁,敬请期待《荷马史诗》的下卷《奥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