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精英的谈判策略》 谙之解读
《麦肯锡精英的谈判策略》| 谙之解读
关于作者
高杉尚孝,全球顶尖的企业管理顾问,毕业于沃顿商学院,在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国际一流企业都有非常资深的工作经历。1997年成立了高杉尚孝事务所,长期协助美国、日本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制定经营策略,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
关于本书
本书是作者二十年谈判和人际管理经验的总结。以简单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谈判技巧与方法。作者指出:谈判的本质不是击败对方,而是有效协商,让双方都能获得满意。要注意在谈判中,不被情绪所左右、提高忍耐力,并且注重逻辑,避免谈判陷阱。
核心内容
从制定谈判目标、增强谈判素质、避免谈判陷阱等方面,详细分解谈判策略和技巧。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麦肯锡精英的谈判策略》,这本书的中文版有230页,我会用大约21分钟,为你讲述书中精髓:怎样成为一名谈判高手。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人际交往的频率很高,谈判场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你是要升职加薪、买房买车,还是想要取得领导的支持、向客户提案,都会面临谈判。这些谈判有的是以商务会议的形式出现、有的是以非正式会谈形式出现,还有的甚至就在你买东西讨价还价的过程当中。谈判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那么这些或大或小的谈判,有没有一些共通的技巧?在谈判当中又该怎样避开陷阱,最大程度地争取有利形势呢?
今天给你讲的这本《麦肯锡精英的谈判策略》就很好地回答了上面这些问题。听到书名,你可能会觉得:这又是麦肯锡,又是精英的,内容一定是关于高端商务谈判的吧?其实,你只猜对了一半。因为这本书的着眼点,可不仅局限于商务领域,而是把谈判当成一种现代社会的必备生存技能,从共性上来分析。比如,书里面提供的很多技巧和案例就非常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你在生活中不同场合都用得上的。掌握了这些技巧,不仅能让你在谈判中争取主动,还能让你巧妙避开一些常见的沟通陷阱,从容应对人际关系。
本书的作者高杉尚孝,是全球顶尖的企业管理顾问,毕业于沃顿商学院,在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国际一流企业都有非常资深的工作经历。1997年他成立了高杉尚孝事务所,长期协助美国、日本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制定经营策略,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他出版的很多论著,比如《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麦肯锡问题分析与技巧》都被译成中文,在国内非常畅销。这本《麦肯锡精英的谈判策略》就是他二十年谈判和人际管理经验的总结。
这期音频,我会从谈判目标、谈判策略和谈判中要避免的陷阱等方面,来给你详细讲解这本书的精华。下面我们就来一个个说。
我们先来看看:分级设置谈判目标。恰当的目标,是谈判成功的第一步。比如你代表公司,做设备的采购谈判。那么,这些设备的采购成交价就是谈判目标。比如,你想和老板要求升职加薪,最终老板能让你升职到什么样的级别,给你加多少薪水,这些就是谈判的目标;再比如你去面试一家新公司,你希望能够被这家公司录取,这也是谈判目标。
很多人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区,那就是:谈判的目标就是击败对方,实现自己的利益,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相对片面的看法。因为这往往会导致谈判者只从自身出发,把目标设的太高。而一旦目标设定过高,就有可能让对方产生非理性的对抗情绪,不愿意积极配合谈判。最后,反而导致谈判失败。
那么正确的谈判目标应该怎样设置呢?应该是分级设置,并留足充分的备选方案。为什么要分级设置呢?作者说了,其实谈判的本质是一种“有效协商”,它不是为了单纯击败对手,而是为了达到双方都满意、都能接受的平衡状态。因此,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认知特点,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如果你贸然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就可能使谈判没法进行下去,也就没法达成“有效协商”。
了解了这个基本原理,再来看谈判目标的分级设置,就不难理解了。还是回到刚才的例子:设备的采购谈判。在正式坐上谈判桌前,你不妨和自己所在的公司沟通好:我们最好和最坏的情况分别是什么样?我们的底线在哪里?同时,你在这个谈判过程中,有多大自由空间?然后,再来根据预先的沟通情况,设定不同级别的谈判目标。
比如,你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等级:首先是最高等级目标,如果达到这一级,整个谈判可以说就是圆满成功;第二级是基本接受的目标,达到这一级,谈判就算基本成功;第三级是底线目标,在这个底线之上,谈判依然能够进行。只有突破了这个底线,才是真正的谈判失败。这样,你就可以既保持协商的状态,又不断推进谈判的进程了。
比方说:公司计划采购一批电脑设备,由你做代表去谈判。那么在谈判之前,你就要和公司沟通好:我们这次采购的预算是多少?哪条线是绝对不能突破的?如果公司领导说,最好能够2000万拿下来,那这就是谈判的最高目标,是你努力要争取的。然后,你进一步了解到:财务部门的预算是“3000万以内”,那么这就是底线目标,是你绝对要捍卫的。在这个中间的,比如2500万,2600万,都是基本接受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分级设置下,你就会心里有底,有更大可施展的空间。
那么,你可能会问了,如果在谈判前设定的这些目标一个都没有实现,那该怎么办呢?作者说了,你还要留足充分的备选B计划,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还是因为:谈判是双方的事,单方面条件不一定总能够被接受。即便有的时候,你已经把目标做了分级,并且降到底线了。但如果这个底线还是在对方的预期之外,也很难达成一致。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在谈判前就准备好,备选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也不一定只有B计划,你还可以有C、D、E等更多备选项。
比如你想和老板要求升职加薪,那么你就要做好:先升职但暂时维持原有薪资水平,或者只加薪但以后再升职的准备;再比如,你想要面试一家新公司,同时你也要多选几家公司作为备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在和某一家的面谈中,有相对放松的心态,发挥出正常水平。
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一个内容:分级设置谈判目标。作者指出:谈判的本质不是为了打垮对方,而是为了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有效协商”。所以,要根据人的心理认知特点,分级设置谈判目标。同时,要留足备选B计划,以防谈判目标都没有达成的情况下,你还有别的方案。
我们接着来看看:忍耐力是最终极的谈判能力。一个优秀的谈判人员应该具备很多能力,比如说良好的口才、敏锐的观察能力、细致的信息搜集能力等等。但作者说,要取得谈判的成功,最重要的能力,其实是:忍耐力。为什么是忍耐力呢?因为,谈判不是一个“点”的动作,而是一个持续性的完整过程。
最熟悉的例子就要数买东西时候的讨价还价,这种情况一般在街边或者旅游景区比较常见:比如你看上了一样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标价500元。你问:300行不行?对方摇摇头,摆出了一堆理由。你说350行不行?还是没有成交。你有点不耐烦,最后说:400吧,不卖我就走了。对方做出很勉强的姿态,说好吧,我从来没卖过这么低的价格。但是,最终还是成交了。
这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谈判的过程。虽然它可能持续了不到一分钟,但在这段时间里,谈判双方却都在快速地做着心理活动。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可能以350,或者300元的价格成交?应该说可能性是有的。这种可能性最终能不能实现,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个是卖家的接受程度,一个就是你的忍耐力。如果你能再坚持一下,350甚至300元买下这件工艺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而你讲到400就已经不耐烦了,谈判也就没有进一步的可能性了。
当然,这个例子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实际工作、生活中的谈判可能比这个复杂得多,但它们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如果你能够在谈判中,表现出更大的耐心,你就有可能获得更多有利于谈判的条件。最终,谈判是一个双方或者多方的博弈过程。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忍耐力,良好的口才、敏锐的观察能力、周密的信息收集能力,都没法落到实处。
在这里,作者就举了一个他自己的例子。在投行工作期间,他曾经和所在的团队,参与了和某个中东产油国的项目融资谈判。他们观察到:尽管产油国是强势的一方,但仍然有自己的诉求,那就是:尽可能快地获取资金,让项目尽早启动。所以,在基本的谈判工作之外,他们分出一部分精力安抚焦躁的产油国,说明项目融资的周期和程序,尽量把时间往后拖。同时,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保持谈判按照既定的节奏进行。最终,项目取得了成功。
在事后,有人问他:这次谈判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作者回答:就是忍耐力。如果没有忍耐力,那很可能当时就会被产油国牵着鼻子走,整个计划都会被打乱,之前所做的准备也就没法实现了。所以你看:忍耐力不仅体现在买东西时的讨价还价,在重大的商业谈判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培养忍耐力呢?
对个人来说,忍耐力是一种修养。需要在日常的一点一滴小事中养成习惯,要多思考、多倾听,尽量避免立即决策。比如在对方电话突袭时,不要贸然答应什么。因为这只对打电话的一方有利,不是对等的“有效协商”。要仔细倾听并做好记录,表明现在不方便交谈。然后挂掉电话之后,弄清条理,在确定自己准备充分之后,再回拨过去。
对于以团队形式出现的重大谈判,忍耐力是由整个组织决定的。因为无论谈判的人有多大耐心,如果是上司逼着他立刻做出决策,这种耐心也很难真正落实。所以作为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并奖励忍耐力。比如在谈判目标确定后,尽量减少对过程的干预,降低谈判人员短时间得出结论的期待等等。
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二个内容:忍耐力是最终极的谈判能力。因为谈判不是一个“点”动作,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能够在谈判中,表现出更大的耐心,就有可能获得更多有利于谈判的条件。
下面我们来看看:用“金字塔原则”,来增强谈判逻辑。逻辑在谈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提出论点,阐述论据都需要逻辑。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宣泄,就没法真正了解对方的思维过程,还可能导致协商破裂。所以,在谈判中要克制不良情绪反应,避免出现你一句我一句、以牙还牙的状态。要在摸清对方观点和意图的基础上,按照逻辑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论据。那么,怎样保持谈判当中的逻辑性呢?在这里作者特别推荐了一种叫作“金字塔原则”的思维技术。
所谓“金字塔原则”就是把最想说的话,放在金字塔顶端,然后支撑的事例逐级往下,形成“观点-论据”层层堆叠的信息群,最终构建成逻辑网。这种方法是在很多管理咨询公司都被采用的思维技术,不仅可以辅助思考,还可以在谈判中帮你有效地提出观点,更有逻辑的论证观点。
不过,“金字塔原则”只是信息的组织方式。具体运用当中还要结合场景,你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表达,先说观点,再摆论据。也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先提出论据,再一步步循序渐进地提出观点。举个例子:在一次业绩通报会上,领导让业务员说明,近几个月销售额减少的原因,我们先来看一个不是特别恰当的表达。
比如业务员说:“我也很担心,最近经济低迷,破产企业数量在上升,恐怕这种情况还会持续。问题可能出在我们产品的价格和经营重点上。”如果你是领导,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失去了耐心呢?因为这种表达,既没有针对性,又缺乏逻辑性,很像推卸责任。并且“我也很担心”、“恐怕”这样的句式,还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不仅对解决销售额下滑的疑问没有帮助,还可能会影响领导对这位业务员的看法。
那么同样的意思,如果用“金字塔原则”该怎么说呢?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可以这样说:“最近销售额的下滑,是因为公司的经营重点正在由廉价商品,向高附加值的高档商品转移。定价策略的改变,会使客户群发生调整。虽然销售额短暂下降,但利润还维持在同一水平”。
在这里,经营重点的转移,就是核心观点,因为它直接指向销售额下滑的原因。而定价策略改变、客户群调整、利润不变这些都属于论据,用来支撑“经营重点转移”这个核心观点。这样逻辑清晰,并且追加了积极论据的回答,听起来是不是有说服力多了?反过来,如果用“自下而上”的顺序,也可以这样说:“尽管销售额短暂下降,但利润还维持在同一水平。因为客户群由于最近定价策略的调整发了改变。最终原因在于:公司的经营重点正在由廉价商品,向高附加值的高档商品转移”。
当然,上边所举的例子只是一个很小的逻辑环节。实际谈判中的“金字塔”构建,观点、论据可能不止一个方面,也不止一个逻辑链条。你只需要按照这种结构,把相关信息组织起来就可以。比如:这个通报会上,还提到了为什么配送出现了问题、为什么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你都可以用这种“金字塔原则”来进行思考、论证,并提出观点。
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三个内容:怎样用“金字塔原则”来增强谈判逻辑。逻辑在谈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方面的宣泄,没法真正了解对方的思维过程,还可能导致协商破裂。作者推荐了在咨询公司经常用的“金字塔原则”。无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顺序,恰当组织观点和证据,都可以有效增强说服力。
最后我们来看看:怎样避免谈判陷阱。所有谈判战术,比如转移焦点、施加压力等等,都是在扰乱心理、打乱阵脚。对一方是战术,对另一方而言就是陷阱。应对这些陷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保持镇定,避免在心理上被扰乱。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陷阱和它们的变化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比如:你去参加一场重要的会议,到达机场后却被告知航班取消。机场工作人员很有礼貌地告诉你,机身发现裂痕,不得不取消航班。但是机票仍然有效,你可以乘坐明天前往同一目的地的航班。你可能会很生气,大声质问。但工作人员仍然和善地解释:“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乘客安全,绝对不会让有安全隐患的飞机起飞,请您理解。我们可以安排您入住附近的宾馆,滞留产生的费用由我们承担。”你的怒火渐渐平息,觉得可以接受,也就答应了。
但在这一局谈判中,你其实完全败下阵来。因为你关注的焦点被转移了,因为你要做的是:准时参加会议。但经过机场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你精力都被转移到了“航班今天不能起飞”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上,放弃了规避损失的努力,被动接受了对方的安排。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做呢?你要斩钉截铁地告诉对方,绝对不可能等到明天才出发,自己有重要会议参加。让对方查询转机航班,同时依然承担相应费用。
再比如你看中了一款电脑,但店员坚持不讲价,说这款供不应求,你要不买的话,很多人还在等着呢。如果非要便宜,另外一款不那么畅销的可以打点儿折,于是你决定就这么买了。之后想着还要买打印机、手写板等外部设备,为了省事,你决定也在这家买了。和刚才的情形一样,其实你还是被动地转移了谈判焦点。
更好的做法是:准备充分,货比三家,了解这款电脑的实际热销情况、降价空间等等,是不是像那个店员说的供不应求。并且,如果你把所有准备买的东西一起打包提出要求,还可以增强谈判力。这样就算电脑不能降价,在别的配套器材上也可以争取到更大折扣,甚至还可能免费赠送。
还有的谈判陷阱是“红脸/白脸”。也就是:同一团队当中,有人扮演“恶人”,采取强硬态度;有人扮演“好人”,采取温和态度。一般情况下恶人首先出场,抛出刁钻的要求,施加压力,一段时间后好人出场,提出妥协方案。比如,一个说“你这个方案公司有明确的规定,绝对不能接受”。然后,在你的心理防线被扰乱,感到疲惫和沮丧,甚至准备放弃的时候,另一个人说“我可以帮你请示一下领导,给你争取一些优惠”。这个战术或者说陷阱,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应对的办法就是要认识到:好人和恶人都是对手,是对方团队里的演员。要保持冷静,适当妥协可以,但不能仅仅屈服于“白脸”压力,骤然做出大幅度让步。
除了转移焦点、施加压力,谈判中还要警惕对方的恭维和抬举。比如买家一边夸奖卖家,一边提出自己的预算上限,要求卖方打折或者追加赠品。卖家一听对方的恭维,心情愉悦,很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让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买家在说自己预算有限时,有时确实是事实,但更多时候其实是一种谈判策略,要格外小心。
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最后一个内容:怎样避免谈判中的一些常见陷阱。谈判战术对另一方而言,是谈判陷阱,所有谈判战术,都是在扰乱心理、打乱阵脚。应对的根本在于保持镇定,避免在心理上被扰乱。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陷阱和它们的变化形式。
最后,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首先,分级设置谈判目标。作者指出:谈判的本质不是为了打垮对方,而是为了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有效协商”。所以,要根据人的心理认知特点,分级设置谈判目标,提前准备好备选方案,留足备选B计划。
第二,忍耐力是最终极的谈判能力。因为谈判不是一个“点”动作,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能够在谈判中,表现出更大的耐心,就有可能获得更多有利于谈判的条件。
第三,用“金字塔原则”来增强谈判逻辑。逻辑在谈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方面的宣泄,没法真正了解对方的思维过程,还可能导致协商破裂。作者推荐了在咨询公司经常用的“金字塔原则”。无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顺序,恰当组织观点和证据,都可以有效增强说服力。
最后,我们讲到怎样避免谈判中的一些常见陷阱。所有谈判战术,都是在扰乱心理、打乱阵脚。应对的根本在于保持镇定,避免在心理上被扰乱。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陷阱和它们的变化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撰稿:谙之 脑图:摩西 讲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