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成功演讲的奥秘》 秦瞳解读

《成功演讲的奥秘》秦瞳解读

关于作者

杰里米·唐诺文:高德纳公司营销副总裁。高德纳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年营业额达16亿美元。杰里米率领的团队负责公司的市场研究、新产品开发、营销、并购和产品管理业务。杰里米曾举办过三届 TED 演讲大会,著有畅销书《 TED 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和《大师风采》。

瑞安·阿佛利: 2012年大师会世界演讲冠军,当时年仅25岁的瑞安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瑞安是一位荣获艾美奖的新闻记者,此外还组织过主题演讲和研讨会,帮助人们提高演讲水平。

关于本书

演讲能力和商业成功之间有着必然联系,然而,天生的演说家少之又少。本书的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练习演讲的心得,通过对“大师会”11位演讲冠军的讲稿进行拆解分析,巧妙地挖掘其中通用的表达技巧,为每一位希望提升演讲技能的人士提供指导。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说的书是《成功演讲的奥秘》,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做《如何通过一个强大的演讲表达自己》。演讲,或者说与人沟通的能力,对我们的求职、升迁、致富,乃至整个人生,究竟有多重要?演讲的能力,究竟主要来自天赋,还是后天的学习?关于这两个问题,这本书的作者的亲身经历,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这本书有两名作者:杰里米·唐诺文和瑞安·阿佛利。杰里米以前是一名半导体工程研究员,主要从事文案工作。1998年的时候,杰里米决定转行,他想进入半导体行业分析领域。这个工作需要经常为大家做报告,为此,他必须克服社交恐惧症,学会如何在大众面前演讲。然而他本身是一个非常害羞,不善言谈的人,所以,这个转型对他来说非常艰难,于是他参加了一个专门帮助人们学习演讲和领导技巧的学习机构,“大师会”。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指导,杰里米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现在,他不但已经有了超过一万小时的演讲经历,还是一家市值16亿美元的集团公司的营销副总。

本书另外一个作者瑞安,也是大师会的学员。刚参加大师会的时候,他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没工作,没阅历,也没有女朋友,就连100美金的会费都是跟他爸爸借的。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更糟糕,一张嘴连句整话都说不清楚,老是嗯、啊个不停。但是,几个月的学习,让瑞安脱胎换骨,他不再惧怕在人前讲话,反而经常成为众人焦点,因为大家都很喜欢听他侃侃而谈。2012年,瑞安参加了大师会世界演讲比赛,成为这个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那一年他才25岁。之后,他辞了职,成为一名职业演讲师和培训师,帮助成千上万的人改善语言沟通技巧。

通过他们的事迹,你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演讲,或者说表达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2.这种能力并不神秘,你需要的仅仅是掌握一些窍门、多加练习,这样,成为一名演说家,不是空想。而这本《成功演讲的奥秘》,就是由这两位从零基础晋级为演讲大师的人现身说法,所以一经推出,就登上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里面,究竟有哪些奥秘。

作者是从7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掌握演讲的技巧。这7个方面分别为:1.选好主题,2.组织内容,3.学会讲故事,4.要有幽默感,5.语言要生动,6.注意非语言行为,7.与恐惧和焦虑共处。接下来就让我们分别了解一下这些技巧。

选择一个吸引人的演讲主题非常重要,演讲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对观众的知识、行动和感受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演讲必须实现以下三种目的中的一种:传达信息、说服观众、启发观众。传达信息是最简单的演讲目的,也是最缺乏吸引力的演讲目的。我想各位一定听过很多类似的演讲吧,比方说公司年度报告大会、预算审核通报,还有项目状况介绍会,都属于这一类。

说服式演讲的目的是说服他人改变观点,为你的想法投入时间和金钱,或是激励他人采取某种行为。比如说你是零售经理,希望说服员工改善服务态度来提高销售业绩;或者你是一位业务经理,希望说服客户把下一个开发项目交给你。启发式演讲是希望听众从你的演讲中受到启发。即使传统的工作演讲也有可能是启发式演讲,比方说CEO在公司全体会议上介绍企业发展的远景,或者你代表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不管底下坐的是员工、家长或者老师,他们都期待着从你的演讲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虽然这类演讲并不要求对观众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它需要在情感上与观众产生共鸣,有的时候需要深入人心。

所以在选择你演讲的主题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你演讲的目的是什么?演讲新手常见的错误就是罗列很多信息,想要兼顾各种目的,过于急迫,结果台下的观众反而领会不到你想要表达的核心信息。选好主题之后,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传统的演讲遵循引子—正文—结论三段式结构,这个结构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你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框架结构,但是对于新手来说,三段式结构比较容易上手。

我们可以把演讲的核心信息放在引子部分,吸引大家的关注,也借此指明演讲的方向。在演讲的开始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也是一个有效地展开演讲的方式。比如2005年的演讲世界冠军兰斯·米勒就直接运用了“终极人生问题”作为演讲的开头。他是这样说的:“终极人生问题,有史以来便困扰人类,迫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在人生某个时刻去思考一个问题——你会不会肯定他人?”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饶有兴趣地等着你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说完引子,就要阐述正文了。这个时候,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能否和他人分享你的看法或观点。只有你被打动的时候,你才能打动观众。换句话说,你必须热爱你的演讲内容,这种热爱是真实情感的源泉。所以正文的选择,必须是你熟悉的,你热爱的内容,你必须要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正文说完就是结尾了。演讲不分上下集,从来都是一次搞定,所以你必须做好结尾总结。观众喜欢演讲者在总结部分简明扼要,不要啰里啰嗦,要直接说明核心主题。在这一部分,你不用全部概括,只要总结出和核心信息相关的要点即可。下面来说说技巧方面的事情。

在演讲中要会讲故事,这非常重要。多重要呢?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句脍炙人口的美国谚语:事实使人知,真相使人信,而只有故事使人永远难忘。作为演讲者,你需要在观众的大脑中植入情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是的,通过讲故事。

观众会把你的故事和他个人的以往经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合成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感受到演讲者在故事里蕴含的情绪和观点。你吸引观众进入你的故事,让他们闻你所闻,见你所见,与你感同身受。做到这一点,你的演讲就成功了一半了。但是,要记住的一点是,讲故事要求再现故事,而不是简单的讲述而已。因为只有再现故事,才能带来情感丰富的主观体验。所以你不能表现得好像是在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你要融入自己的个人情感,你的声音和表情要生动丰富,而且你还要与观众有良好的互动。在他们惊讶的时候配合以夸张的表情,在他们感慨的时候,可以耸耸肩,摊摊手。这些都有助于观众对你的故事感同身受。

但是,也必须注意适度,讲故事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过于突出个人感受。这个不难理解,因为这是你自己的故事嘛,难免会突出自己。但是,要记住的是,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你整篇演讲来服务的,所以你要传达的不是你的个人体验,而是故事的寓意。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不够低调的自我,也会让观众反感,也就谈不上跟你产生共鸣了。毕竟,没人希望自己面前站着一个高大全的、令人只能仰视的英雄,这只会让观众自卑,从而对你的演讲产生不信任。怎么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呢?是的,要有幽默感。

当演讲开始,掌声平息之后,观众席一片安静。为了表达对演讲者的尊重,大家都不敢出声,甚至保持不动,但这样的安静,也会带给你巨大的压力。面对这么大的压力,你应该怎么做呢?尽快让观众开怀大笑,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这会迅速拉近你和观众的距离,让他们对你接下来的演讲充满期待。很多时候,观众希望,甚至可以说是需要,演讲者利用幽默的方式缓解紧张气氛。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观众喜欢你,才能在他们心目中建立好感。

2001年演讲比赛的世界冠军戴伦,曾经是个喜剧演员,他深谙幽默之道。有一次演讲的时候,他在台上竟然摔了一个大跟头,当然,这是他故意的,观众哄然大笑。这个时候戴伦说:“我摔跟头的时候,大家都说快起来,这太令人尴尬了,但是我的老师却说,在地上多趴一会儿吧,演讲者的任务不是让观众感觉舒服,而是要引起激烈的变革。”可想而知,他这一个跟头再接上这么一段话,一定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笑声是人类宣泄窘迫和恐惧等负面心理的有效手段。那么怎么才能让观众不时发出笑声呢?那就必须向您介绍最容易掌握的幽默方式了,那就是自嘲。自嘲,是演讲者贬低身份让观众获得自我优越感的一种手段。观众认为演讲者能站在台上一定是充满自信的。因此,当演讲者自嘲时,观众会顿感意外,然后报以哈哈大笑。这种笑声通常也基于心理共鸣,原来演讲者和我们一样是个普通人啊,于是亲切感顿生,演讲者和观众的距离被拉近了。要记住,幽默是一个利器,可以缓解现场的紧张气氛,只有让观众对你产生好感,他们才会接受你要传递的信息。下面要说的这个窍门就更加显而易见了,但是常常被大家忽略,语言要生动。

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演讲者的任务是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如果演讲者为了炫耀自己的学识,自己的词汇量,满嘴都是艰深的字眼,让观众听起来都费劲,又怎么谈得上建立情感共鸣呢?

1990年的演讲世界冠军大卫是个遣词造句的高手,但是您如果看了他的演讲稿,会发现他总是使用简单的词汇和短句,连长句子都很少,简单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都听得懂。使用简单词汇,并不是说要降低语言的情感力度。以乔布斯为例,如果你听过他的演讲就会发现,虽然他总是在使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但也很注意那些可以强化感情的形容词和副词,比如他经常使用惊人的、难以置信的、不可思议的这些略带夸张的形容词。

演讲者的语言必须引发观众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人们长期存在一种看法,好像优秀的演讲者必须非常善于引用名人名言,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名言都会被视为缺少原创性,让人感觉毫无新意。在演讲过程中滔滔不绝地讲别人的话,大家会觉得你不够真诚。毕竟,观众想听的是你的故事,如果长篇大论的都是别人的名言,那还不如直接买本名人名言看看算了。说完语言,让我们再说说非语言行为。

什么是非语言行为呢?就是你在演讲台上的行为举止。社会科学家、哈佛商学院教授埃米·卡迪认为,摆出特定的身体姿态可以影响演讲者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站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时候,你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摆放自己,于是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别别扭扭的你,很不自在的样子。你必须知道的是,任何人在演讲的时候都会感到紧张,说不紧张那肯定是骗人的。但是,你必须学会冷静和自信。要知道当你走上台的那一刻,观众都在有意无意地评价着你的表现,因此,你的每一个动作和姿势都必须反复练习,务必达到完美无缺。在这里呢,我们来介绍两种基本演讲姿势。

一种是垂臂式,就是双臂自然下垂,摆放在腰部两侧。这个基本动作是很多演讲者常用的身体姿势,无论在正式演讲还是非正式演讲中都非常普遍。另一种姿势是塔尖式,双肩自然放松,双手指尖相对,呈金字塔形置于腹部前方。在希望展现权威形象时,你可以选择这种姿势。很多演讲者都认为这种姿势是演讲中最自然、最舒服的姿势。因为压力会转向双手,指尖相抵可以保持双手姿势尽量对称,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除了基本姿势之外,在演讲过程中,你可以运用你的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你的演讲内容,但是要记住的是,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动作表现,都要求尽量自然、和谐、适于推动内容表达。总之,非语言行为的原则是,任何感觉真实和易于引发观众共鸣的动作都可以去做,但是要自然亲切。演讲总是会带来恐惧和焦虑,我们怎么消除它们呢?下面我们来说说恐惧和焦虑。

演讲带来的恐惧感是永远无法消除的。是的,您没听错。实际上,我们认为既然无法消除恐惧和焦虑,那就不必消除!这是因为,焦虑是我们面对压力时的自然反应,它能促使人体释放肾上腺素,进而改善我们的身体和心理表现。因此,演讲者要做的,不是为恐惧和焦虑担心,而是应该像拥抱朋友一样拥抱恐惧感,让它帮助你更出色地演讲。更重要的是,产生紧张感是人之常情,它能帮助你和观众建立真实的情感共鸣。100多年前,观众希望欣赏演讲者精心准备的慷慨激昂的雄辩。但是今天的观众不一样了,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演讲者和自己之间的心灵对话,他们不要距离感。因此,在讲台上打开自己,不要隐藏,对演讲者来说反而更有利。

虽然恐惧和焦虑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你还是不希望它们跑到讲台上捣乱,更加不希望它们把你精心准备的演讲搞砸,所以你要用自信来控制它们。

首先你要积极地思考问题。你能站在讲台上,台下的观众全都盯着你,是因为你的演讲会帮助他们,是因为你与众不同,他们希望从你这里得到启发。其次,你要反复地练习,请你身边的人给你挑毛病。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演讲过程录下来,放给自己看。很多时候,在演讲过程中你对自己的问题浑然不觉,但是一看录像,就马上能发现问题所在。要想在演讲中克服恐惧和焦虑,要想在讲台上做到游刃有余,唯一的秘诀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这就是《成功演讲的奥秘》里的内容,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没有人是天生的演说家,在众人面前讲话,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困难的,但是不要因此就否定自己,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而本书的两位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演讲经验,从7个方面给出专业意见。这7个方面是:

1.选好主题,切记要明确一个主题而不要盲目贪多; 2.组织好内容,对新手来说,三段论是个不错的选择,开头要以吸引人的方式亮出主题,阐述要用真诚交流的态度,总结要简单扼要; 3.学会讲故事,不要把演讲变成死记硬背; 4.保持幽默感,最好的幽默是自嘲; 5.语言要生动,多用短句,多点原创,少点引用名人名言; 6.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7.用反复练习控制你的恐惧感。

可以说,如果你注意规范这7个方面,您的演讲技能一定会得到提高。记住,演讲不是高不可攀的任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说家。

撰稿:秦瞳 脑图:摩西 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