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略,坏战略》 王海解读
《好战略,坏战略》| 王海解读
关于作者
理查德·鲁梅尔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院的教授。麦肯锡把他称为是“战略中的战略家”。
关于本书
本书讲述了什么战略是坏战略,为什么坏战略普遍存在;还详细讲述了什么是好战略,如何制定一个好战略。
核心内容
一、什么坏战略,坏战略为什么普遍存在。二、什么是好战略。三、怎么制定一个好战略。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好战略,坏战略》,这本书大约有26万字,我会用大概20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书中精华:什么是好战略,以及如何像战略家一样思考。
战略这个词,有点被泛化,好像什么都能被称为战略。商业演讲被称为营销战略,数据处理叫IT战略,企业兼并叫增长战略,哪怕有公司积压了东西,降价处理,也会说这是低价战略。还有人把战略当成是打鸡血、喊口号,动不动就来一个洗脑式早会,让员工集体大喊:我们的战略是在什么什么行业做到全球第一。如果说一个词的意思已经广泛到无所不包的地步,那这个词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战略,好战略应该有什么特征呢?战略家是怎么思考的?这些问题,就是《好战略,坏战略》这本书要讲的内容。
在说主要内容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鲁梅尔特。他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院的教授。麦肯锡把他称为“战略中的战略家”,可见鲁梅尔特在战略界的地位。他还被《经济学人》评为“当今25位对管理理念和公司行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了解了作者的江湖地位,咱们正式进入主要内容。我会分三部分来解读这本书。在说好战略之前,第一部分咱们来说说什么是坏战略,以及为什么坏战略普遍存在?第二部分来说说什么是好战略?最后一部分说说怎么制定一个好战略?
咱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坏战略,以及为什么坏战略普遍存在?查理·芒格经常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他说过一句话:要是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儿就好了,如果知道,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这句话能体现芒格的智慧,如果你想做成某件事,就先想想它的反面,然避免走向反面。我们也来借鉴一下芒格的思考方式,在说好战略之前,先看看什么是坏战略?
作者书里列举了坏战略的四个特征,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个是说空话。所谓的空话,就是一些伪装成战略理念的没有信息含量的话。如果一家公司的战略,故意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是概念,那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一个坏战略。举一个例子,有一家零售银行的战略是这样的:我们的基本战略,是发挥以客户为中心的中介作用。仔细推敲一下,你就会发现这是一句废话。所谓的“发挥中介作用”,就是吸纳储户的存款,然后再把这些存款贷出去。这不就是一家银行该做的事情吗?所以这家银行的战略用大白话说,就是:我们的基本战略是成为一家银行。这就没什么信息含量。一个好战略,要做到让专业知识和深刻洞察变得清晰易懂,像这种故作高深的说法,是坏战略的典型特征。
坏战略的第二个特征,是不能直面挑战。也就是说,战略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现在真正面临的问题。来看一个案例,联合收割机公司曾经就制定过一个和实际问题不匹配的坏战略。这个战略包括五个独立的战略规划,包括农业设备业务要达到30亿美元、卡车制造业务要达到40亿美元等等。总之就是每一项业务的市场份额都要提高,成本都要削减。这个战略的问题,在于它没有关注公司真正要面对的问题。联合收割机公司的业绩之所以疲软,主要是因为劳资关系非常糟糕,员工们的工作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削减了行政管理的成本,虽然账面利润是提高了,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公司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员工工作效率的问题。这样的战略在长期来看,就一定是一个坏战略。把问题定义准确,然后直面挑战的战略,这样的战略才有效。
来看坏战略的第三个特征,把目标当成战略。很多战略只是泛泛地谈到了未来的美好愿望,没有具体的、可执行的计划,这样的战略也属于坏战略。作者有一次给一家图形艺术公司做咨询。这家公司的老板说,他们公司的战略很简单,叫“20/20计划”,就是每年公司收入增长20%,利润率达到20%。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会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员工都要努力奋斗云云。
听了这个老板的慷慨陈词之后,作者就问他,“20/20计划”只是一个财务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有什么具体的方案吗?这个老板又重申了一次他们的宏伟目标和必胜意志,但是并没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像这种打鸡血、喊口号式的战略,就是一个失败的战略。战略目标都是针对具体的事情或任务而制定的,而不是空泛的大好前景,商业竞争不仅仅是力量与意志的竞争,还是眼光和能力的竞争。所以不能用信念代替行动,用愿景代替方案。
坏战略的最后一个特征,就是糟糕的战略目标。如果战略目标没有解决关键问题,或者各个战略目标之间是相互冲突的,这就属于糟糕的战略目标。比如大杂烩式的目标,有些公司在开战略会议的时候,会把各个利益方提出的要求都一股脑地放在公司的战略计划当中,等发现战略目标太多,根本没法完成的时候,就在战略目标前面加上“长期”两个字,因为这样可以暂时不去管这些目标了。除了大杂烩式的目标,还有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先挣它一个亿”,这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小目标,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个目标就太遥不可及了。好的战略目标,应该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在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关键目标上,而且这个关键目标一旦实现,就能带来一系列的优势和成果。
上面说的就是四个坏战略的特征,分别是说空话、不能直面挑战、把目标当成战略,以及糟糕的战略目标。看起来似乎也没那么复杂,还是可以避免的,那为什么坏战略还是普遍存在呢?
主要有这么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不敢放弃。要制定好战略,需要在不同的备选方案里做出取舍,选择一些目标,放弃其他目标。但只要放弃的目标会牵涉某些人的利益,就必然会遭到反对,尤其是在大型组织里,更是阻力重重。面对这种情况,组织往往就会选择一个大杂烩式的战略。这样做不需要认真地分析,不需要严密的逻辑,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放弃,这样谁都不惹,表面上看起来一团和气,制定的战略也面面俱到、谁都满意,但实际上这种什么都想要的战略,就是一个坏战略。
坏战略普遍存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使用所谓的“战略模板”来制定公司战略。这些战略模板会有很多空格,你只要填上愿景、使命、价值这些内容,一个战略就算是制定完成了。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思考的时间,避免了协调多方利益的痛苦。但这种千篇一律的模板,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公司的具体情况,这样制定出来的战略可想而知,很可能是一个坏战略。
咱们说到了坏战略的四个特征,分别是:说空话、不能直面挑战、把目标当成战略,以及糟糕的战略目标。还说到了坏战略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为制定好战略会牵涉各方的利益,要有很多艰难的抉择,还要充分考虑到自己公司的具体情况,基于以上种种困难,很多公司都会选择逃避这些难题,最后制定一个坏战略。
说完了坏战略,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好战略。好战略有三个特征,分别是:战略聚焦、扬长避短和战术协同。下面咱们一个一个来说。
先来看第一个,战略聚焦。战略聚焦的第一步就是“放弃”。我们前面说了,大杂烩式的目标是坏战略的特征。战略不是列出你的愿望清单,然后把源平均分配到每个愿望上,而是协同你的关键资源,选择实现一些重要目标,放弃其他目标。真正有效的好战略,从来都不是使用所有的资源去达成所有的目标,而是选择关键目标,次要目标都要让路。
举个例子。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开展了“沙漠风暴”行动,使用“正面假装进攻、侧面包抄”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战略,骗过了萨达姆,击溃了54万伊拉克兵力,而美军第一天只伤亡了8个人。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战略非常简单,谁都能想到,但这个战略难就难在它高度聚焦。当时为了执行“正面假装进攻、侧面包抄”这个战略,放弃了很多其他的目标,比如让80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在战舰上白白等着,让美军精英的空降师来转移伊拉克兵的注意力,还否决了空军提出的同时攻打巴格达的计划。总之,这个战略放弃了一大堆的资源,放弃了一大堆其他目标,压制了所有不符合主要战略的提议。这种割舍和聚焦,才是这个战略真正厉害的地方。
当你聚焦关键资源,去攻击少数的正确目标的时候,往往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胜利。相反的,如果想要同时实现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就会陷入被动,最终鸡飞蛋打,一个也实现不了。这种战略聚焦成功的案例,在商业上也经常遇见,比如脑白金的广告“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个广告词被很多人吐槽,但它真的很有效,这就是战略聚焦的威力。
好战略的第二个特征,是扬长避短。不要想着通过弥补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竞争,更不要用自己的劣势去攻击对手的优势。想办法找到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战场,在这个战场里,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劣势变得不再重要。战略要实现扬长避短,才可能以弱胜强。
《圣经》里面有个“大卫战胜歌利亚”的故事。说的是身体弱小的大卫,战胜了巨人歌利亚。在大卫出征前,周围人都知道大卫太过于弱小,都劝他穿上厚重的盔甲。但是大卫知道,穿盔甲是在弥补自己身材小的劣势,但这个劣势怎么弥补,都不可能强过巨人歌利亚。所以大卫真正要做的是想办法找到一个有利战场,发挥自己灵活、速度快、投射准的优势。基于这样的分析,大卫反其道而行,脱下了盔甲,最大化了自己的速度优势,选择了远程投石攻击,最终战胜了歌利亚。
这个故事就是扬长避短的典型案例,在远程攻击这个战场里,歌利亚虽然身材高大、攻击力强,但这些优势一点都发挥不出来,甚至成为了他的劣势,高大的身材更容易被击中。但对于大卫来说,身材小、速度快的优势却能最大化地发挥。所以说,找到对自己的有利战场,把对手的优势变成劣势,这就是扬长避短的战略。
好战略的最后一个特征,是战术协同。战略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让战术行动能够协同战略。如果战术不能协同战略,战略就会变成一句口号。
比如有一家定位于安全出行的专车公司,搞过一个专车司机讲笑话的活动。这个活动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有几百万的阅读量和十几万的评论转发。但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次活动其实是失败的。首先这个打法没有实现战术协同,这家专车公司的定位是“专业安全的专车服务”,但让司机讲笑话这个战术,和整体战略是不匹配的。其次,这个活动也没有扬长避短,这家专车公司的优势是“自家车辆、专业司机”,但对于讲笑话这类有趣的活动,并不擅长。这就像是大卫和歌利亚拼身体,是很不明智的决策。
战略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会议文件,不是一个PPT,而是企业一切行动的指导方针。战略定出来,就意味着一切的活动都要协同战略,否则,缺乏战术协同的战略,就会沦为一句口号。像上面说到的专车公司,它的战略定位既然是“安全专车”,这就意味着所有战术打法,都要强化“安全”这个定位,也就意味着所有不符合这个定位的营销活动,全都需要被压制。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咱们说到了好战略的三个特征,一个好战略首先要做到战略聚焦,有侧重有取舍,不能什么都想要。其次还要扬长避短,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手的劣势。最后要实现战术协同,各种打法之间不能产生内在的冲突。
下面我们来说最后一部分内容,怎么制定一个好战略。要制定一个好战略,你先要学会像一个战略家一样思考。所谓的战略家,就是具备战略眼光,比别人看得更长远。他们能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保持一个冷静、理智、批判的头脑。所以想要和战略家一样思考,就要学会克服认知局限,克服目光短浅,敢于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批判。
在进行战略思考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掉进三个认知局限的大坑。第一个坑是被一开始的想法锁死。在面对复杂且紧急的状况的时候,人们很容易被大脑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绑架。然后接下来的思考,就会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个想法是对的,而不是批判它。这就像是一个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游泳,一旦抓住一块木头,就再也舍不得放手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复杂的局面,第一想法往往是不靠谱的。
第二个坑是从众心理。就是别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完全不顾这些动作和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匹不匹配。要知道,没有万能的通用战略,在战略选择上,很有可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前面咱们说了,好战略要做到扬长避短和战术协同,一旦开始跟随别人的动作,往往就会乱了阵脚,动作变形。
第三个坑是内在视角。意思就是人们经常高估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成功的概率远高于结果,觉得自己比普通人更有才华,更精明能干。但这种认知极有可能是错的。对一件事情的认知,要看它的基本概率,要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实力。
说完像战略家一样思考,再来说说怎么制定一个好战略呢?战略家们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也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有三个步骤,分别是:调查分析、指导方针和连贯性的活动。我们来详细地说一下这三个步骤。
先来看第一步,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的方法千千万,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搞清楚目前发生了什么。确定了当前形势之后,你就可以根据历史上相似的情况做出相应判断。好的战略分析报告,要做到拨云见日,清楚局势里的关键问题。不仅要对局势做出解释,还能帮助人们确定下一步该采取什么行动。
调查分析完成之后,就要进行第二步,制定指导方针。要提出整体性的战略。好的指导方针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护栏,作用在于引导并且约束人们的活动。指导方针不是目标或者愿景,也不是对于理想状态的终极构想,而是某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一个好的指导方针,能预见竞争对手的行动,并提出应对的策略;还能指导企业把精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调动优势资源。
根据调查分析制定好行动方针之后,最后一步是根据行动方针,来设计具体的打法,形成一套连贯性的动作。各个战术行动之间不能发生内部冲突,所有战术要根据指导方针来进行取舍和修改,要具备连贯性。战略是针对整体行动的,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件事情。所以战略应该具有连贯性,协调本身就能创造优势。
不管是什么领域制定战略,都要遵循这三个步骤,比如说大夫看病,第一步就是调查分析,搞清楚病人的病情。第二步决定采取哪种治疗手段,这是指导方针。除了治疗之外,还要配合用药,患者要合理饮食、做恢复运动等等,这些就是第三步连贯性的活动。
商业领域制定战略,一样是三步走。第一步是调查分析,搞清楚现在的市场形势。第二步是根据形势来决定策略,制定整体性的指导方针。最后一步就是给战略中的各个动作分配资源,找投资、招人才、做营销,这些动作一定要紧密配合,形成一套连贯的打法。
战略制定只要按着这三步走下来,就能尽可能地开阔我们的眼界,避免短视,制定一个相对靠谱的战略。不过制定战略的时候人们都头脑清醒,但在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就开始偏离航线了。怎么才能在执行过程中,避免认知局限的干扰呢?我们再来说一个方法:列清单。
先来说一个故事。1890年,匹兹堡举办了一个鸡尾酒会,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参加了这个酒会,别人给他引荐了管理学大师泰勒,当时泰勒还没那么出名,卡内基有点怀疑地和泰勒说:年轻人,如果你能告诉我一些有用的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我就给你一万美元的支票。在1890年一万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泰勒和卡内基说,我建议您列出10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从第一件开始做。据说一周之后,泰勒收到了一万美元的支票。
列清单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能换取卡内基一万美元的支票呢?其实列清单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张清单,重点在于列清单的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开始思考,对于现在的情况来说,什么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战略聚焦点应该在哪儿?自己的优势在哪儿?有没有被对手带偏,忽略了扬长避短?还可以回顾一下最近的战术打法,有没有协同战略。总之,列清单是一个克服我们认知局限的基本方法,在列清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实现战略聚焦,明确目标提高执行力。
总结一下这一部分,所谓的战略眼光,就是看得更长远。制定战略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调查分析、制定指导方针和制定连贯性的战术动作。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列清单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跳出认知局限,回到战略目标上来。
说到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说得差不多了,最后给你回顾一下。
第一部分咱们说到了坏战略的四个特征,分别是:说空话、不能直面挑战、把目标当成战略,以及糟糕的战略目标。制定好战略是困难的,要有很多艰难的选择,还要牵涉各种利益团体,所以很多公司都会选择逃避问题,最后很可能会制定一个坏战略。
第二部分咱们说到了好战略要有所侧重、有取舍,不能什么都想要,还要扬长避短,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手的劣势。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战略协同,各种打法之间不能产生内在的冲突。
最后一部分咱们说的是怎么像一个战略家一样思考。所谓的战略眼光,就是看得更长远。制定战略的三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制定出一个靠谱的战略。在执行过程中,列清单能促进我们思考,能帮助我们跳出认知的局限。
撰稿:王海 脑图:摩西 转述: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