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增长的烦恼》 有容解读

《增长的烦恼》| 有容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增长的烦恼》,副标题是:鲍莫尔病及其应对。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好奇,这“鲍莫尔病”是个什么病?怎么会跟“增长”联系起来呢?事实上,这个病还真是很特别,患病的不是人,而是行业,或者说是经济部门;它是经济增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被称为“增长的烦恼”。

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鲍莫尔病”的提出者,全名叫威廉·杰克·鲍莫尔。他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增长理论、创新等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曾经担任纽约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鲍莫尔去世于2017年。这本《增长的烦恼》也是他的遗作。这本书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的推荐,还有《柳叶刀·肿瘤学》杂志的称赞,他们认为,这本书探讨的是一个重要而且有开创性意义的话题。

那这个话题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先来说一段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前不久,我岳父在北京做了一个白内障手术,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眼科手术,风险几乎为零,手术时间不到20分钟,而费用呢?竟然达到1.4万多元。虽然医疗保险报销了一大部分,但这些都是实打实需要从医保基金里出的钱,而医保基金,大家都知道,是我们每月缴纳的医保费用累积起来的。也就是说,这1.4万多元都得算进医疗成本里面。当时我就纳闷,什么时候医疗成本这么贵了?记得大约15年前我父亲做同样的白内障手术时候,费用才不到3000元,那就意味着,15年间,仅白内障手术这一项,医疗成本涨了将近5倍。稍微计算一下,平均每年的成本增长率达到11%,远远高于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换句话说,以白内障手术这个典型的医疗项目为例,医疗成本,或者说医疗价格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的成本增长速度,而很多行业的成本或者价格甚至是一直在下降的,比如汽车、手机、咖啡、网上购物等等。这是怎么回事呢?医疗行业和其他行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这个困惑,等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找到了答案。原来这是一种病,就是“鲍莫尔病”,这种病是由生产率发展不均衡导致的。

这种发展不均衡,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经济领域分为两类部门:一类叫“停滞部门”,就是成本会不断攀升并且很难降低的部门,比如医疗和教育这两个经济部门,它们的商品和服务所包含的劳动成本,很难在不降低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下减少;另一类叫“进步部门”,就是成本会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断降低的部门,比如新能源汽车、电商等新经济部门。而“停滞部门”的这种表现,就是“鲍莫尔病”的典型症状。

那么,社会应该怎么应对“鲍莫尔病”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重点。不过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鲍莫尔病”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对很多人来说,记忆中可能是最近这些年,医疗和教育成本的负担才逐渐大幅增加而变得沉重起来,以前的时候,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负担并不是很重。有这种印象并不奇怪,因为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趋势。

就拿美国来说吧。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从1980年到2008年,美国读四年本科平均每年的花费,从3500美元上涨到20500美元,而到了2035年,预计一流私立大学的在校成本将接近20万美元。另外,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报告,1978年到2008年,美国医院服务的平均成本每年提高近8%,经通胀调整后,医院服务的成本在这个时期提高了将近300%。医院服务的成本如此大幅度提高,显然对美国中低收入者的负担能力构成了严重威胁,他们能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将降低。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富裕社会来说,这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要知道,富裕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全民福利,包括可接受的最低医疗保健标准。

而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自己和身边朋友的家庭支出中感受到,我们正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医疗和教育费用负担。平日里,在各种网络和视频媒体上看到的新闻和报道,反映这种危机的也不少。那么,这种危机是怎么造成的呢?

鲍莫尔告诉我们,这种负担的增加与医疗和教育等行业的特性有关。这些行业的商品和服务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人工劳动成本。这些劳动成本很难在不降低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下减少,反而会随着平均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上升,所以成本不断攀升的趋势是无法逆转的。当然,这也不一定就不好。以前之所以成本不高,是因为那个时候整体行业的生产率提高得不够迅速,经济增长不够快,所以人员的工资提高得也就不会太快,这样,医疗和教育行业的成本就没有快速升高的基础了。

换句话说,医疗和教育行业是典型的患“鲍莫尔病”的行业。随着整体行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这些行业的成本或者价格必然会不断攀升,并且很难降低。也就是说,只要生产率在提高,而且经济在增长,就必然导致“鲍莫尔病”的发生。生产率提高得越快,经济增长率越高,“鲍莫尔病”的症状就越明显,也就是患病的行业成本增长得就越快。

我们可以通过几组数据,来看不同行业的生产率变化趋势,也就是造成“鲍莫尔病”的根本原因。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非农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平均每年都能提高大约2%。另据1997年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显示,在1910年,一名工人需要工作345小时才能购买一台厨房灶具,工作553小时才能购买一台洗衣机;而到了199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减少到了22小时和26小时,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1908年,购买一辆福特T型汽车需要工作4696小时,而到了1997年,购买一辆福特金牛牌汽车只需要工作1365小时就够了,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原因就在于汽车制造过程中,不需要消费者与生产商进行直接的个人接触。购买汽车的人通常不知道是谁组装了汽车,也不关心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了多少劳动时间。于是,汽车生产商可以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流水线等自动化设备,甚至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从零配件进厂到整车出厂,不用一个工人现场操作,还可以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生产率增长的速度是惊人的,这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反观美国的教育和医疗行业呢,则是另一番景象。从1960年到2006年,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公立学校每名教师教育的平均学生人数,从25人下降到15人。同样,美国每名外科医生平均每天看的病人数量,也在持续下降。原因其实是我们都知道的,这些教师和医生的主要工作内容没办法实现自动化,也就是说,教师传道解惑的工作和医生看病诊断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都必须与用户,也就是与学生和病人面对面沟通交流和接触,没办法用机器完成,机器最多可以完成辅助性的工作,比如备课、检查等等。这样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就是,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教师和医生的数量和服务时间没办法因为自动化的替代而减少。而与此同时,美国人对教育和医疗保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人均生产率就只能不断下降,教师和医生的工资却没降低,反而增长得很快。这样一来,这成本就只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了。所以我们看到,类似汽车制造业这样的部门,就是前面所说的“进步部门”,产品的劳动含量会不断减少,成本会不断降低;而类似教育和医疗服务这样的部门,就是“停滞部门”,服务的劳动含量很难降低,成本就会不断升高。美国是这样,别的国家也不会例外。

其他类似的“停滞”行业情况也大致相似,警察无法减少巡逻出警的人数和时间,律师无法减少法律服务的劳动和时间,环卫工人无法减少打扫街道的频率和时间等等。还有一类很典型的“停滞的服务”,那就是政府的福利计划及相关项目,比如失业救济计划,它们无法实现任何重要的生产率提高,因为它们本质上都属于手工活动,而技术基本没有改变过,这就对税收和财政政策等重要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能你会问了,是不是所有的服务业都是“停滞部门”呢?那倒不一定。典型的比如电信服务部门。近些年,我们会发现电信资费在不断地下调,原因就在于电信行业可以通过迅速扩建网络设施,比如增加网络覆盖地域范围和提升网络速度,于是就可以在不增加工作人员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用户,从而产生规模效应,也即单个员工服务的用户数量逐渐提高,甚至大幅提高。这样,节省的成本可以远远超过设施扩建成本和员工工资的涨幅,单位用户的成本就会不断降低。而医疗和教育服务行业不具备这种特性,它们人均服务的对象用户人数是基本固定的,甚至是下降的,无法产生规模效应。类似的“停滞部门”,还包括音乐现场表演、警察、律师、垃圾清运、修理服务等等。

我们看到,“成本”这个词好像变成判断某个行业是否进步的依据了。那么,成本提高就一定是坏事,成本降低就一定是好事吗?其实不一定,因为更便宜不一定总是更好。比如:世界各国军备武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武器成本下降,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对人类不利的,比如带来了军备竞赛加剧、恐怖主义泛滥等等。砍伐树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森林的毁坏加剧;捕鲸业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鲸鱼数量减少,甚至在某一片海域灭绝。

所以,行业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也不一定总是好事。而相反,“停滞的服务业”行业成本的升高,或者没能实现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也有它合理甚至有利的一面,至少包括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有些行业天生就对“标准化”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只要用同一条流水线,就可以生产出成千上万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其中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由工业机器人完成,但是在发生了事故将汽车拖到修车行之后,汽车的修理工作却不能自动化。毕竟,在一名技师试图修好一台坏了的汽车之前,他必须准确判断哪里出了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修理方案。医生也是一样,也需要在试图治愈一个病人之前,准确诊断病症,根据不同的病症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

其次,有些行业的服务质量与所投入的劳动数量密切相关,这也就是说,在不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很难减少执行该行业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比如,如果我们试图加快外科医生、教师或者音乐家的工作速度,我们能得到的,很可能是粗制滥造的心脏手术、缺乏训练的学生或者非常怪异的音乐表演。

总之,由于某些行业的商品和服务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人工劳动成本,它们很难在不降低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下减少,反而会随着平均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上升,所以“鲍莫尔病”在经济发展中是难以避免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经济发展中存在“鲍莫尔病”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医疗、教育等“停滞部门”之所以会成本不断提高,正是因为经济增长了,所以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这种趋势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的。如果没有“鲍莫尔病”,就表明社会的整体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陷入停滞,这时候,“贫穷病”等更可怕的疾病就会跟着来了。

不过,医疗、教育等“停滞部门”的成本提高,的确会给人们带来困扰。这个问题不容忽视。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面对经济增长中不可避免的“鲍莫尔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很多人认为,国家可以通过控制医疗和教育的价格,或者调整人力投入数量,然后减少资源成本,最后可以缩减设施成本等等,这样,我们的负担就可以减轻了。

但是,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一方面,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使得我们对生活的需求质量更高,对医疗和教育的环境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医疗和教育行业又比较特殊,它们的生产率很难提高,而成本很难降低。所以,患“鲍莫尔病”的行业成本必然会持续攀升,这是很难阻止的趋势。

那么真正的出路在哪里呢?鲍莫尔的思路是,通过创新,提高“进步部门”的生产率,并且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使得他们能够负担“停滞部门”的成本增长。这样,无论患“鲍莫尔病”的行业成本如何不断升高,未来的我们都能负担得起。

等等,这句话是不是说得太轻松了?如果这些“停滞行业“的成本持续大幅升高,我们未来真的还能负担得起吗?

鲍莫尔认为,只要一个社会整体生产率能够持续加速提升。我们就能让人们负担能力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那么,问题就变成了,社会整体生产率能一直加速下去吗?鲍莫尔给出的回答让人宽慰。他认为,是可以的。关键的钥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字——“创新”。

在现代历史上,自由市场的发展创造了一种环境,能够推动私人企业不断投入资金和精力,用于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创新,我们可以把这种制度安排称为“自由市场创新机器”。在美国,自19世纪以来,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巨大的寡头垄断公司,这些公司的研发支出极其巨大,占到私人部门的70%左右。在描述高科技行业寡头企业的研发活动时,我们完全可以用“军备竞赛”来类比,只不过首要的武器变成了新产品或新技术,而且一定要赶在竞争对手之前向市场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替代产品。没有一家企业敢在这场竞赛中落后,因为在这场创造新的、更好的产品的竞赛中,失败只要重复几次就可能是致命的。这就像《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那个叫红皇后的抉择,她只是想要保持在原地不动,就不得不尽可能快地奔跑。而同样的,这些企业也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地位。这个“红皇后博弈”刻画了发达经济体的一个关键性质,那就是对于任何有竞争力的大型高科技公司来说,持续的大额研发投资都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上,如果不进行持续大额的研发投资,那么它就将无法生存。“红皇后博弈”能够确保这些高科技公司不得不继续投资,从而推进持续创新,进一步推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似乎没有什么理由担心生产率的提高在将来会放缓,因为更高的生产率显然意味着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购买力。

除了寡头垄断公司之外,还有一个群体,也是创新活动的主角之一,就是独立发明家和企业家,近几个世纪以来的许多突破性发明就是由他们创造的。事实上,大型企业的研发活动,其实主要就是在这些人已经突破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因为这些人经常会将自己的发明出售或出租给更大的企业。那么,如何保证这种人会不断涌现呢?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有很多激励措施来保证发明和创新的相对收益,这些措施包括保护私有财产不被征用、合同制度、专利制度,以及鼓励冒险的破产保护制度等等。有了这些制度,独立发明家和创新企业家一旦“冒险”成功,就能获得巨大的收入和名声。

所以,“红皇后博弈”和对冒险独立发明的鼓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由,让我们可以乐观地预期:即使未来某些行业的服务成本会迅速上升,工业化国家的消费者也仍然能负担得起。

而随着个人服务业成本的上升,还产生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激励了劳动节约型的创新,用来将劳动密集型的付费服务,转变为让消费者“自己动手”的活动。现在,每个家庭的厨房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机器,在古代人看来像是魔法,比如洗碗机、水槽垃圾处理机、自动烤面包机等等,它们的实际用途其实是替代了以往家里雇用的厨师。在家庭之外,你也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银行的自动柜员机,本来机器里的工作内容应该由银行的柜员或出纳完成,现在设计成让消费者自己完成,后果自然就是,银行的柜台员工人数大大减少。你还可以想象一下,不久以前还存在一个职业:电梯操作员,现在已经逐渐消失了,原因也差不多。更不用说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发展出了ChatGpt这样的高智商机器人,除了帮助人获得海量的知识之外,还可以代替程序员自动完成编写代码的任务,或者代替记者自动完成一篇新闻稿的写作,而完成这些高难度的工作,只需要自己动手下载一个软件而已,而费用只需要每个月不到20美元。未来2—3年可能还会有更加惊人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出现,它可以独立完成你能想到的所有类型的家务活儿,事无巨细,甚至包括给你按摩全身肌肉,或者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还可以24小时不休息,你要做的只是购买一台这个机器人,还不贵。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想,一方面,社会整体生产率可以继续加速提高,另一方面,“停滞”服务业的成本是不是也有机会降下来呢?

我们知道,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可以用越来越少的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从而大大降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这种情况几乎发生在每一个行业,包括医疗保健、现场表演等“患病”的行业。1790年,当莫扎特从维也纳出发前往法兰克福演出时,仅在路上就花了整整6天的时间,而且那是一段极不舒适的旅程。而在今天,同样的旅程只需要花费6个小时,其中飞机飞行时间只需要1.5小时,其余的时间是往返机场和完成其他准备工作。因此,同样的一场音乐演出所需的劳动时间无疑是明显减少了。也就是说,即使无法减少主要工作内容所需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借助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提高,来大量地减少前期准备和辅助性工作的时间。对于从事某项工作的人来说,这些前期准备和辅助的时间所占的比例也不小,有时候甚至会占大部分。

何况,这些“停滞”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也存在自欺欺人的行为。至少对有些医疗活动,计算机可以比医生做得更好。例如,可能十几种不同的疾病都会表现某一组症状,其中有三种疾病也许是非常罕见的,这三种罕见的疾病很容易被医生忽视,但是计算机却从来不会“忘记”。再例如,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教师的讲课视频,可能比一个平庸的本地教师的现场讲课效果更好。录制的音乐有时甚至比现场表演更受欢迎。在技术创新革命的大背景下,对于“停滞”部门本身来说,也有了大幅提升生产率的方法和空间,由此可以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比如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医疗服务平台,以及在线教育平台等等,政府服务部门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来提高效率。

你有没有发现,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还是得靠自己,不管是顺应技术创新和生产率进步的大环境,还是自己动手降低成本。那么,我们有什么外在力量可以依靠吗?有的,如果我们把解决问题的落脚点放在创新上的话,会发现还是有一些力量可以帮助我们的。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曾经发表了对经济增长和创新的理解,他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在于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活力,这需要三种力量的支撑。第一是创新的自由度——这跟制度环境有关,第二是创新的能力——这要靠技术和人才的孕育,还有第三种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创新的欲望。这种创新的欲望,不仅仅指一个国家在科研上的钻研求索,也是指这个国家中的每一个人,对自己在人生中实现不断突破的追求。

比如,我们可以想一下,你的父母,或者你自己,愿意看到孩子离开村庄或者乡镇,去大城市或者国外更广阔的天地,去追求未来充满风险的事业和个人成长吗?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这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而这也是19世纪20年代以来的英国和美国高度创新的原因所在。这也能够给我们一些信心,一些力量。

说到这里,我们的解读就接近尾声了,来总结一下。

现代经济中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会导致一种成本趋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两端分化的现象。一方面,进步部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成本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停滞部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则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负担。

尽管如此,按照作者的理解,类似医疗和教育服务这样的停滞部门,它们的服务也永远不会变成社会负担不起的服务。这是因为:当停滞部门负担越来越重的时候,整体经济的生产率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因而提高了社会的整体购买力,使得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和负担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技术创新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新技术的普及,使得停滞部门也变得不再“停滞”,生产率也在大踏步提升,成本也不断降低。

不过,关于“鲍莫尔病”,结论虽然很乐观,但鲍莫尔也给出了一些需要提醒的警告。其中一个警告是:不明智的政府干预会把成本病变成更严重的问题。在有些国家中,是由政府来直接管理医疗保健体系的,我们会发现许多因成本控制而导致的问题,例如,非急诊手术可能会延误很长时间,有时候甚至会被完全取消,出现严重的排“长队”问题。这里的关键是,他们不理解成本病的机制和性质,所以就没能意识到,我们其实完全负担得起这些服务,而不用迫使社会经受不必要的削减和限制。另一个警告是:成本病会对穷人造成大得不成比例的影响,因为社会生产率的进步还远远没有达到“普惠世人”的程度。在经济衰退时期,这个问题还要严重得多,所以完善低收入阶层的社会保障至关重要。

好,以上就是这本书的解读。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看全文和脑图,也欢迎你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1. 医疗和教育行业是典型的患“鲍莫尔病”的行业。随着整体行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这类行业的成本或者价格必然会不断攀升,加重民众负担。

  2. 经济发展中存在“鲍莫尔病”并不完全是坏事。如果没有“鲍莫尔病”,就表明社会的整体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陷入停滞,这时候,“贫穷病”等更可怕的疾病就会跟着来了。

  3. 解决“鲍莫尔病”要靠创新,提高“进步部门”的生产率,并且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使得他们能够负担“停滞部门”的成本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