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04. 我们为什么爱刷“无聊新闻”?

【终版】第四期董晨宇李松蔚.MP3

看看你还记不记得这些新闻:李佳琦&花西子、东方甄选小作文、春山学、周杰伦看演唱会的门票……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儿,却在传播中掀起了“全网吃瓜”大风浪,随后迅速消失。你在听这一期时,不知道我们又在吃哪个新闻的瓜。

这是当下网络的典型现象。仿照社会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畅销书《毫无意义的工作(Bullshit Jobs: A Theory)》的命名法,这类自发新闻事件可以叫“毫无意义的新闻”,既微小又和大家没有直接联系,同时,它们又在反映着当下处境里的某些本质问题。

大家为什么热衷制造和追逐“毫无意义的新闻”?

“毫无意义的新闻”到底在传达什么?

它是怎样传播的?

它是不是真像看上去那样毫无意义?

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大望局》请来了两位最有可能讲清楚这些问题的嘉宾——

董晨宇,社交媒体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得到课程《董晨宇的传播学课》主理人

李松蔚,心理学者,得到年度专栏《心理学通识》主理人

2:20 从“春山学”聊起

10:22 “权且利用”和“制造逻辑”

14:43 松蔚老师的两个困惑

16:55 谈谈新闻的生产逻辑变化

21:28 看新闻,是在看背后的情绪

27:12 新闻学中的“伪事件”

31:07 00后真的整顿职场吗?

37:18 两代人的叙述习惯

47:56 当下的解构主义困境

52:28 “在巴黎捡到小学生作业”是真是假?

01:00:17 再谈“回应”的意义

01:10:43 时代变了,“杠精”也变了

01:22:20 我们该如何回应?

  • “权且利用”指的是一种传播策略或者行为方式,即在特定情况下,暂时使用某种资源、信息或传播渠道,以达到某种目的或应对某种情况。

《幻象》|董晨宇解读

《独自打保龄》|苗博特解读

划重点

  1. 娱乐类新闻想要做成爆款,它一定要具备社会价值,或者是其长尾走向社会议题。

  2. 我们在不断地权且利用一个又一个的人和事,来给自己进行心理按摩。

  3. 对当代人来说,重要的不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回避信息的能力。

  4. 有时候我们看新闻并不是要去获得信息或知识,而是想要去满足自己的情绪。

  5. 某些表达或者宣泄,其实只是为了说明我不是一个可以被忽略、被无视的个体。

  6. 如果我们总是用解构的方式去消解一切事物,不愿意接触任何正向的东西,恐怕是谈论不到意义这个层面的。

  7. 当下最可怕的一种伤害形式是,我让别人看不见你,你无法得到回应。

  8. 将你有限的注意力,放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