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荡荡的地球》 杨蕾解读
《空荡荡的地球》|杨蕾解读
关于作者
达雷尔·布里克与约翰·伊比特森都是加拿大人。布里克是调研公司益普索的CEO,也是公司声誉、社会调研以及政治选举预测领域的专家。约翰·伊比特森是加拿大《环球邮报》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他的报道与专栏主要涉及北美的政治与全球人口统计趋势。
关于本书
本书的作者认为,人们现在应该担忧的不是人口爆炸问题,而是人口萎缩。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都已经出现下降趋势了,老龄化加速、加剧,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不断降低,而且这个趋势是全球性的。以前出现过的人口下降情况,大部分都是因为瘟疫、战争和饥荒。但是这次,最特别的地方是,世界人口是在人类的主动选择下,变得越来越少的,这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碰到过的局面。
核心内容
第一,为什么作者说我们应该担忧的不是人口爆炸而是人口下降?
第二,导致人口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在作者看来,怎样能够减缓人口下降的趋势?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杨蕾。本期音频为你解读的书是《空荡荡的地球》。这本书主要说的是,未来,全球人口数量会缩减,这个变化会重新塑造人类社会。
2019年,全球人口超过75亿,非洲人口接近13亿。同年,联合国的《未来人口展望》报告预测说,从2019年到2050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数量还会增长将近一倍。听到这个数字,按照我们过去的想法,就会担心非洲的人口爆炸问题,觉得这得赶紧进行人口控制,不然资源不够用了,不但非洲民众的生活质量会一直差下去,还会拖累非洲的发展。
听起来,人口爆炸仍然是我们今天要面对的最迫切问题,但是在本书的作者看来,人们真正应该担忧的不是人口爆炸问题,而是人口萎缩。作者说,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都已经出现下降趋势了,老龄化加速、加剧,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不断降低,而且这个趋势是全球性的。以前出现过的人口下降情况,大部分都是因为瘟疫、战争和饥荒。但是这次,最特别的地方是,世界人口是在人类的主动选择下,变得越来越少的,这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碰到过的局面。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加拿大人,分别是达雷尔·布里克和约翰·伊彼特森。布里克是国际知名的益普索公司公共事务CEO,伊彼特森是加拿大《环球邮报》的资深记者和专栏作家。他们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口发展的可能性:未来30年左右,全球人口将迎来一个下降的拐点,这个拐点将会重塑整个人类社会的行为模式。
在这个可能性之下,两位作者也提供了一个他们觉得能够应对人口下降问题的策略,就是引入移民。不过,我要提醒你的是,这个应对策略本身是基于两位加拿大作者的文化视角和社会背景形成的,它只是诸多有待完善的解决方案中的一种,可不是什么确切有效的灵丹妙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其实就是讨论全球人口新趋势这个过程本身,希望两位作者的讨论能为你带来启发。
好,接下来,我会从三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
第一,为什么作者说我们应该担忧的不是人口爆炸而是人口下降?
第二,导致人口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在作者看来,怎样能够减缓人口下降的趋势?
在开始第一部分之前,我想先告诉你,为什么我们不用担忧人口爆炸问题。因为,从今天的人口现实出发,“人口爆炸论”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
在人口问题上,英国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非常有影响力。马尔萨斯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教授。他在1798年提出了“人口理论”,简单说就是,人口会爆炸性地增长,速度要比农业和粮食的生产速度快多了,然后就会压垮这个世界。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了马尔萨斯的这个理论是错的:技术进步能够轻松维持爆炸增长的人口。不过,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马尔萨斯的论断,作者把这些人叫作新马尔萨斯主义者,这些人会周期性地宣称,“人口过剩会导致人口崩塌”,不断提醒人们,如果全球人口爆炸增长,地球资源不够用,人类这个物种就会灭绝。
有一个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核心因素,叫作生育率,就是每个妇女一辈子生的婴儿数量。作者在书里列举了全球各地的生育率水平,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够了解今天的人口现实。
首先,我们都知道,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低于2。其次,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并没有很高,很多国家,比如联合国非常看好的两个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的生育率已经处在或者低于2.1了。2.1的生育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数字,我们可以通俗地把它理解成,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2.1的生育率意味着世代能够更替,如果生育率低于2.1,人口规模就会缩减。最后,非洲地区和中东部分地区的生育率仍然很高,在3到8之间。但是,它的人口不会一直增长下去,它的生育率也会迅速下降。
尽管各个地区的生育率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生育率都在下降。生育率长期低于替代率,会让人口以几何级数萎缩。比如,未来35年里,日本人口可能会减少25%。欧洲国家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也不乐观。
显然,“人口爆炸论”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现实了。那为什么它还会顽固地停留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呢?作者认为,这跟联合国人口司在现实中的倡导有关联。
在作者看来,联合国人口司是马尔萨斯的诸多后世追随者里,最重要的、也最有现实影响的。它开发出了一个统计模型,来帮助各国了解全球人口增长现状和预测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开发这个模型的专家都很资深,他们的预测也很受信任,而且一开始的确预测得很准。1958年的时候,在非洲和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还很少的情况下,联合国人口司依靠这个模型作出了一个预测:到2000年,全球人口将会达到62.8亿。这个预测数字跟2000年的实际情况非常接近,现实中的数字是60.6亿。这也不断扩大着人口司这个预测模型的现实影响力。
既然联合国能估得这么准,大家自然就会严肃对待之后的预测。尤其,数据质量提高了,建模也更成熟了,按理说,联合国的预测肯定越来越准了。
我们来看看,联合国对21世纪人口数量的预测。2017年时,联合国认为,2050年左右,全球总人口将达到98亿,到2100年,总人口达到112亿后会逐渐稳定,然后开始下降。这种情况是联合国认为最接近未来真实情况的预测,叫作“中位预测”。中位就是中间的位置。
当然,有中位就有高位和低位预测。再权威的专家,也得承认自己的预测会有误差。联合国的高位预测说,如果生育率比中位预测里稍高一点,全球人口就会在2100年达到170亿。这种情况是灾难性的,因为地球肯定没办法满足170亿人的需求,结局就会像马尔萨斯说的那样,世界被人口压垮。另一种低位预测说,如果生育率比中位预测里稍低一点,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全球人口数量到21世纪末会降到70亿左右,“全球人口不会增长,反而会缩水”。
联合国人口司的这些预测,长期以来都对各国人口政策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但作者根据自己在全球各地的调查经历指出,被认为最科学的“中位预测”并不准确,今天凸显出来的情况是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低位预测”才更接近现实。也就是说,全球人口数量会在90亿附近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为什么此前成功预测60亿人口发展趋势的“中位预测”现在不准确了呢?作者的答案是,联合国的人口模型忽略了教育的作用。
作者在书里引用了奥地利人口学者鲁茨的一句话,“大脑是最重要的生育器官”。它的意思是,当一个社会越来越城市化,女性进入社会,接受教育,获得了信息和自主权,就会想要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家庭。鲁茨和奥地利其他人口统计学家认为,城市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教育进步,也应该成为预测未来人口的重要考量因素,但联合国人口司的预测模型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这些因素。于是,联合国这套曾经能够准确预测的模型,在预测未来的全球人口趋势时,势必会有各种误差,而这种误差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影响。
按照联合国人口司的低位预测,全球人口数量到21世纪末会降到70亿左右。人口缩减会造成什么影响呢?会带来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方方面面的影响。就拿经济来说,人少了,消费者、纳税人的数量就少了,税收资助的社会项目减少了,创新思维也变少了。年轻人一代比一代少,但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政府给老年人提供的赡养服务只会增不会减。有项数据叫作“老年人供养率”,说的是一个退休老人需要几个上班族赡养。现在的数字是6.3,还比较合理,但是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1世纪末,两个上班族就得为一个老人的养老服务买单。这会让国家遇到经济上的挑战。
这本书的中文序作者黄文政和梁建章,是两位人口问题专家。他们进一步指出,人口减少不会给人类整体带来任何好处。人口减少了,创新和技术进步会逐渐停止,所有行业都会成为夕阳产业,社会的基础设施没钱再做更新,最终会被废弃。接着,知识的更新会放缓和停滞,甚至,我们人类现有的经验和技能都会失传。
那是什么导致了全球生育率下降呢?作者总结出了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是社会的城市化,城市化把孩子从以前的“资产”变成了如今的“负债”。其次,女性获得更好的教育,更多的权利,她们更加自主,选择更小的家庭规模,生更少的孩子。
书里的一个例子,能够体现这两个关键因素如何发挥出作用。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数据,肯尼亚也是非洲东部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平均每个家庭有3.65个孩子。要知道,1975年的时候肯尼亚的生育率还在8左右。是什么让肯尼亚的生育率减少了一半呢?
首先我们来看肯尼亚的城市化。肯尼亚现在被普遍认为是非洲东部和中部的金融、通讯和运输枢纽,这个国家正奔跑着进入现代化。有四分之三的肯尼亚工人,现在还在做农业相关的工作,但“农村正在慢慢让位于城市”。肯尼亚的城市人口在过去几十年里,增长了一倍,每年还会以超过4%的速度增长。尽管不少肯尼亚人的生活还很贫困,但75%的人都有移动设备服务,比如,很多肯尼亚女性会在自己的背篓里装一部手机。
像全球很多地区一样,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的新移民,大多数都住在贫民窟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城郊,就有一座很大的贫民窟,叫作基贝拉,它是非洲最大的贫民窟之一。这个贫民窟的面积很小,还不到整个城市总面积的1%,却容纳了整个市四分之一的人口,住在这里的人在60万到120万之间。在外人看来,这个肮脏破败的贫民窟没有一丁点吸引力,但是在肯尼亚人看来,基贝拉跟内罗毕其他地方一样,都是现代化的城市,不管人们需要什么,这里都有,价格还更便宜。
肯尼亚的快速城市化,让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也快速提高。从2003年开始,肯尼亚提供免费的小学教育,2008年又提供免费的中学教育。除了学校,还有几百万学生会在非正式学校里接受教育。可以说,肯尼亚人现在的教育程度要比前几代人好多了。而且,男女学生的比例差不多,女大学生的比例能达到40%。接受了教育,拥有更多权利的女性,更容易做出少生孩子的决定。根据肯尼亚统计局的数字,从2003年到2014年,肯尼亚的生育率从4.9降到了3.9,妇女平均少生了一个孩子。
在城市化和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渐升高的背景下,肯尼亚的婚礼传统也让人们推迟了结婚和生育时间。在肯尼亚,结婚的目的是让两家人凝聚在一起。在选女婿的时候,女方亲属会择优挑选门当户对的,审查对方的家庭情况。结婚前,男方要给女方家庭提供彩礼才能跟女方结婚。肯尼亚的传统彩礼通常是奶牛和山羊。新郎给多少彩礼,跟新娘的成就和潜力挂钩,如果新娘学历高、收入高,那彩礼也要提高。学历高、收入高的肯尼亚女性自身也不排斥这种惯例。
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肯尼亚女性,来到大城市,找到高薪工作,还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按照传统,她未来的丈夫得有很多很多奶牛和山羊,才有资格跟她结婚。那这个未来的丈夫就得工作更长时间,才有能力支付彩礼。在这种情况下,尊重传统的肯尼亚情侣,像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想要先获得教育、工作保障和良好的生活环境,然后再结婚生孩子。
尽管肯尼亚的情况并不能代表整个非洲,但在作者看来,肯尼亚的经历显示出了非洲的另一种可能性,会有更多非洲国家像肯尼亚这样,跟世界大部分地区一样,走上“城市化,妇女接受教育,生育率降低”的发展路线。
非洲还要一段时间才会面临人口减少的问题,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人口减少已经成为定局,发展中国家即将面临这个挑战。怎样才能缓解人口下降的趋势呢?有一种方法是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夫妻多生孩子。在这方面,瑞典政府反反复复做了很多努力。
1935年,瑞典的生育率只有1.7,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给孕妇提供免费医保和家庭补贴,还规定,解雇孕妇和母亲是违法行为。在多重努力下,生育率提升到了2.5。但是妻子们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生育率又开始下降。瑞典政府就把产假延长到一年,同时鼓励男性分担家务,生育率又回升了。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瑞典遭遇了经济衰退,福利政策被削减,生育率再次减少到1.5。经济衰退结束之后,政府又推出了福利更好的项目来提升生育率。现在,瑞典的生育率在1.9左右,在发达国家里算高的了,但是还不足以维持人口稳定。
在作者看来,政府出台支持政策,这种做法既无效又昂贵。那怎么办呢,作者认为,还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引入移民。具体到数量,就是接受每年1%左右人口的移民。两位作者把引入移民的方法,当作抵抗人口减少的唯一策略。
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可能会像我一样疑惑:移民政策在各个国家都引发了剧烈争议,本地居民对新移民的抵抗情绪越来越浓重。为什么这种方法会是抵抗人口减少唯一的策略呢?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加拿大人,他们推荐的引入移民的方法是加拿大式的。近年来,加拿大每年接纳30万左右的移民。加拿大把移民看成一种经济政策,采用绩效积分制度审核移民的资格,能够通过这种制度来到加拿大的新移民,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往往要比本国人要高。移民主要有三类:优秀移民的家属、经济类移民和难民移民。
加拿大这么欢迎移民,是因为他们比别处的人更友善吗?作者介绍,并不是,他们欢迎移民是因为他们懂得,如果按照正确的方式处理、接受移民,也符合自己国家的利益。这是加拿大人从历史里学到的。
1896年,加拿大自治领成立了还不到25年,就快要解体了,因为没人想住在这儿,大家都想去美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拿大政府开始积极招募来自东欧的移民。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有几百万欧洲移民来到加拿大。一战和二战后,又有几百万欧洲移民来到这里。移民填补了大量的荒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到了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又建立了一套新的积分系统,欢迎全世界的移民。只要移民拥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工作技能,来了能快速找到工作,就会受到加拿大的欢迎。在这之后,亚洲人成为移民主体。
尽管难民只占到移民总数的10%,但加拿大在整合难民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1979年时,加拿大接受了6万个越南难民,这么多难民,费用从哪儿来呢?政府就要求公民和社区组织一起负担难民的费用。加拿大的公民响应号召,纷纷出资接纳了所有越南难民。从这次经历中,加拿大人学到了两点。首先,难民不是负担,而是了不起的移民。越南难民在加拿大的街头巷尾开了很多杂货铺,他们的子女也都上了大学。第二,民间出资援助可以很好地整合难民。数量众多的难民分散到加拿大各地,得到地方社区组织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就能避免出现贫民窟。民间援助也成了加拿大接纳难民的一个特点。比如,在2015年到2016年,有5万叙利亚难民来到加拿大,加拿大民间出资负担了一半难民的费用。
在作者看来,如果想要对抗人口的减少,各个国家必须接受移民和他们带来的多元文化。不过,在应对移民的多元文化时,加拿大拥有大部分国家都不具备的一个优势:它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多元文化国家。民族主义能把整个国家凝聚在一起,但也会排斥外人。用作者的话说,“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越少,吸收移民的工作开展得就越容易。文化越弱势,促进多元文化主义的任务就越轻松。自我意识越少,视对方为他者的意识就越淡。”加拿大并不像是文化熔炉,更像是多元文化拼成的被子,移民们在这里都能适应得很好。
作者认为,老龄化、低生育率的社会,因为劳动力和人口的萎缩会面临深刻的挑战,而人口继续保持增长的社会则会在竞争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人口优势会带来国家优势。积极的移民政策让加拿大的人口保持增长,但在数量上,美国仍然是最大的移民国家,它每年吸收的合法移民在100万左右,比其他所有国家加在一起还要高一倍。在作者看来,如果美国还愿意用移民维持人口规模,那移民可能会成为美国在21世纪的最大竞争优势。
我们已经了解到,作者认为大规模引进移民能够缓解人口衰减危机。不过,他们对移民政策的态度只代表了一类观点,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也许会对西方国家有效,但这个提议只是诸多解决方案中的一种,它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比如,黄文政和梁建章就在这本书的中文序里特别指出,现在的新移民在种族、文化和宗教上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差异,要比早期的移民大很多。假如一个国家的主流人群渐渐失去了人口数量上的优势,那么一旦在经济上遭遇困境,危机感很可能会引发政治上的族群分裂,“如果引进的移民多到足以缓解人口衰减的危机,那移民进入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比其解决的问题更大”。
到这里,《空荡荡的地球》这本书已经为你解读完了。
我们知道,现在人们不用担心人口爆炸问题,因为,从今天的人口现实出发,“人口爆炸论”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都已经出现下降趋势了,而且这个趋势是全球性的。作者认为,人们真正应该担忧的是人口下降。他们指出,联合国人口司对21世纪人口作出的“中位预测”并不准确,“低位预测”才更接近现实。而人口下降会带来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城市化和女性接受教育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两个关键因素。城市化把孩子从以前的“资产”变成了如今的“负债”。其次,女性获得更好的教育,更多的权利,她们更加自主,选择更小的家庭规模,生更少的孩子。
作者把引入移民当作抵抗人口减少的唯一策略,并介绍了加拿大引入移民、整合难民的方式。两位作者认为,人口优势会给国家带来优势。不过,作者的提议只是诸多解决方案中的一种,它可能并不是最好的。中国的人口学者黄文政和梁建章就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如果引进的移民多到足以缓解人口衰减的危机,那移民进入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比其解决的问题更大”。
我们也为你准备了这本书的精排版,感兴趣的话不妨在得到首页搜索书名,可以马上读到。
撰稿、讲述:杨蕾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