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勇访问后记:我们为什么看画?
【终版】尤勇加餐.MP3
本期《大望局》的录制时间是2024年春节假期,地点是在尤勇老师在北京的家和画室里。那时候,我对一场谈话和发问比现在更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对他的讲述做出降低理解难度的中途提问、转述,近乎全程鸭子听雷。
录完之后,他说刚才讲的内容是有点儿难。
我问,大概有多难?
他答:对于像中央美院的专业学生来说,有点儿难了。
我猜,第一种难处是知识储备和对概念的知晓和理解;第二种难更难,要真的画画,画到了那个地步,遇到了那些问题,才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当时还是录了这期加餐音频作为反刍:试图用我眼中的尤勇和他的画,我理解的他提出的问题,来描述一下我们在几天前听到了什么。
我试图描述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有太多的东西可看,为什么要看画?现在连找到对象去拍摄都不用了,只要把图片需求告诉 AI,为什么要画画?
在另一次他的画展里,我和他还有过一次聊天,我说现在的人看短视频,是用追求效率的方式浪费时间,尤勇有一个补刀,说这是“充实地空转,有解法吗?我不知道。亲近(自然)造化,保持画画(工作),交几个好朋友,欣赏一些人间美好,也不容易。”
01:24 尤勇的风格特点和他人对其的评价
06:53 对上期内容划重点
划重点
-
尤勇绘画的两个关键词是思辨和专注。作为一个持续思考的画家,尤勇自己表示他更喜欢沉思的状态,认为最佳的情绪是无喜无悲的平和。在专注方面,他高度关注通过材质和手法来提升绘画技艺。尽管当代艺术形式多样,尤勇表示他依然钟情于绘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
想要更好地了解尤勇在播客中所聊的内容,需要提前预习两个点:一个是反复提到的西班牙大画家委拉斯贵支,另一个是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图画史》和《隐秘的知识》。
-
委拉斯贵支的《宫娥》是世界艺术史上最神秘的画作之一。画家将穿着正装、正在作画的自己画进了作品中。这幅画实际上代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艺术家究竟应该画什么,为什么而画?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关乎艺术本质的重要主题。
-
大卫·霍克尼认为中国的散点透视更具空间感。他指出,人的双眼观察事物时没有绝对的焦点透视,因此所有画面实际上都应该是散点透视的。他认为中国那种需要慢慢展开、逐步观看的卷轴,比西方的风景画更具空间感。这种方式将观者从局限的视角中解放出来,使人能够进入复杂的画面空间,产生奇妙的互动关系。
-
艺术家一直在思考的是我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我所看到的事物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
-
面对AI时代,画家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在任何画面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大量生成的时代,画家还能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