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狄亚》 陈戎女解读
《美狄亚》| 陈戎女解读
关于作者
欧里庇德斯,史称“舞台上的哲学家”“心理戏剧的鼻祖”。他的悲剧标志着古希腊英雄悲剧的终结,现存完整剧本18部。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既是时代的宠儿,又不断遭受同时代人和后世评论家的抨击和嘲笑。
关于本书
《美狄亚》上演于公元前431年,一共五场戏,前三场戏通过不同的视角表现美狄亚被抛弃的痛苦、伊阿宋的无耻,后两场戏动作紧凑,一步步通向母亲杀子的高潮时刻。虎毒不食子,杀子母亲为何被逼到如此绝境,欧里庇德斯通过这个故事,让观众去思考男权社会对女性带来的伤害,以及女性反扑带来的两败俱伤的结果。
核心内容
这部剧讲的是美狄亚被丈夫抛弃后,又被国王驱逐,不得不化身复仇女性,用毒药毒死仇人,最终杀子斩断父子血脉继承,从而决绝复仇的惨剧。通过对美狄亚的内心世界丝丝入扣的刻画,该剧深入揭示了女性遭到不公对待、情感爆发时毁灭性力量造成的结果。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古希腊悲剧《美狄亚》。
欧洲古代名叫《美狄亚》的剧本不止一部,但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欧里庇德斯的这部最著名,没有之一。在古希腊神话中,这是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美狄亚被丈夫抛弃,她为了报仇杀死了情敌。情敌的族人为了报复她,又杀死了她的两个孩子。欧里庇德斯改编了故事的结局,他让美狄亚自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俗话说,虎毒还不食子呢。这样的改编真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不仅违反古希腊观众的习惯认知,在今天,很多人也会觉得这个结局违反基本伦理。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改编本,却能广为流传,迅速成为经典。杀子的美狄亚取代了所有其他版本,成了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杀子母亲”的原型。
从古罗马时代一直到今天,历代作家用美狄亚当样板创作了很多作品。当代的改编本会把故事背景挪到现代社会。比如有人把始乱终弃改成了丈夫跟事业“结婚”,表达的是当代女性的压抑。五四之后,美狄亚的故事传入中国,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美狄亚形象。你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金庸小说里的情魔。李莫愁、何红药,在金庸的江湖里,这样因爱生恨的女人太多了。
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故事里的灾难都是女人的情感引起的。在欧里庇得斯的这部悲剧里,有大量的篇幅描写的都是美狄亚内心的情绪起伏。我们今天当然不会觉得这是什么高超的技巧,但是在古希腊,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这绝对是开创性的。这是人类第一次在艺术作品中,集中、浓烈地表现了情感的力量。所以,人们说欧里庇德斯是“心理戏剧的鼻祖”。
古希腊悲剧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命运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欧里庇德斯之前的另外两部悲剧经典,《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王》。在那两部悲剧中,命运这种东西是神圣的、不可抗拒的,始终掌控着一切。人所有的行为,都是命中注定。但是,到了欧里庇德斯这里,命运变得不那么神圣,人的行为有了其他的理由——情感的力量。很多时候它会比理性更加有力。人有七情六欲,这些非理性的情感推动着人的行为,于是世界也就变得不再理性,甚至不再稳定。今天,我们对人生、对世界的感受,很多时候不也是这样么?
在本期的解读中,我会顺着情感的力量这个主题,带你从两个部分进入这部悲剧。第一部分,我们回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来欣赏一下这部悲剧。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会带你一起体验,欧里庇德斯是怎么表现情感力量的。第二部分,我们讲讲如何理解这部悲剧,以及当代人可以从怎样的角度来理解它。
我们先来讲《美狄亚》的故事。在之前讲其他古希腊悲剧的时候,我们已经介绍过悲剧有它特定的演出环境和模式。《美狄亚》也是遵照同样的模式。它的主体分五场,跟现代戏剧里的一幕意思差不多。在悲剧主题的前后,还会有开场和退场,类似序幕和尾声。古希腊悲剧的串场方式是比较独特的,在两场戏的中间会用歌曲来过渡,叫合唱歌。
现在,我想请你想象自己是一个2500年前的雅典公民。你来到一年一度的“酒神节”去观看当时已经很流行的悲剧,有点像我们大节庆的时候去看演出。今天一共有3部剧上演。你看了《美狄亚》,看完之后内心很颠覆。你可能会嘀咕,怎么可能会有人为了报仇,而杀死自己的孩子呢?不出所料,这出戏得了最后一名。但是,在回家的路上,这部剧中的一些对白,一些场景在你脑海中挥之不去。因为这部剧中那种强烈的情感冲突,对你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这种体验在“开场戏”中就已经开始了。美狄亚的仆人首先出场,她告诉我们,美狄亚是个好女人。这奠定了一个基调,让观众从仆人的角度去理解美狄亚,我们跟美狄亚是一伙的。接着,仆人讲了美狄亚的悲惨遭遇。熟悉古希腊神话的朋友应该听过取金羊毛的故事。希腊英雄伊阿宋为了夺取金羊毛历尽艰难,来到遥远的东方科尔喀斯。美狄亚是这里的公主,她爱上了伊阿宋。为了爱情,她背叛了祖国和亲人,帮助伊阿宋取走了自己祖国的国宝金羊毛。为了让爱人全身而退,她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她也只好跟随着爱人,离开故乡。他们一路逃亡,最后逃到希腊的科任托斯城,在这里结婚生子,过了几年太平日子。然而,伊阿宋念念不忘王位和权势。他决定离婚再娶,迎娶科任托斯的公主。
欧里庇德斯让仆人来讲述这段故事,除了交代背景之外,更是希望从美狄亚的角度重新讲一遍这个故事。毕竟,在之前的神话传说中,故事的主角可是伊阿宋。换个角度来讲,观众就可以像仆人一样,理解她、同情她。你心里可能会想,像美狄亚这样一个为爱付出一切的女人,怎么能接受被抛弃的结局呢?她要怎么办呢?她为了伊阿宋,已经背叛了祖国和家人,如果被抛弃的话,她根本没有地方可去啊。仆人说,美狄亚伤心极了。她躺在地上,茶不思饭不想。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伤心欲绝的弃妇,你会同情她。哪怕是像她这样,太阳神的孙女、具有法力、看起来强大的女人,也经不住这么大的打击。
这时候,你开始从仆人的讲述中听到一些同情之外的东西。仆人似乎有些害怕,害怕美狄亚会报仇,会杀死丈夫跟情敌,甚至杀死自己的儿子。因为了解美狄亚的人都知道,她可不是那种任人宰割的绵羊。这时候,另一位仆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上台,他带来了坏消息。国王,也就是美狄亚情敌的父亲,要把美狄亚和孩子们驱逐出境。这是要把他们逼入绝境啊。仆人想瞒着美狄亚,他担心美狄亚没办法控制自己的仇恨。
果然,美狄亚的声音传了出来。她在哭喊,她在咆哮。一会儿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会儿想要毁灭伊阿宋和他的新娘,一会儿要让孩子跟丈夫一起去死。这时候,古希腊戏剧演出里特有的歌队应声进场。15个当地妇女组队歌唱,她们听到了美狄亚的哭喊,想要劝慰美狄亚。
这段开场戏和进场歌,从叙述功能来看,交代了核心冲突和人物关系。有意思的是,我们始终没见到唯一的主角。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以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观众的感情跟着美狄亚的感情一起起伏波动,从悲伤到愤怒,从愤怒到憎恨。直到最后的哭喊,开场戏酝酿已久的情绪,到达了第一个高点。就像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雷声已经响起。
第一场戏开始。女主人公美狄亚正式上场,一上来就是一大段独白。这段独白非常有名,这大概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次,一个女人能有机会大声说出当女人的痛苦。
美狄亚哀叹: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请注意,美狄亚说的是“我们女人”如何如何。放在剧中,我们当然可以说她是要引起别人的同情;但是,这样的表达会不会给你一种感觉,美狄亚已经意识到,她的不幸,不只是她一个人的不幸,而是女人作为一个群体、一个类别的不幸。是的,美狄亚控诉的,正是当时雅典城邦中女性的生存状况。而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女性的处境似乎也没有根本的变化。婚姻对女人如此不公:女人要付出陪嫁,只为了找一个男人做自己的主人。如果到了年龄不结婚,就是一件大不幸的事。如果和一个坏男人结了婚,很难离婚;即使成功离了婚,名誉也会受损。如果幸运地结婚了呢?婚后的女人只能呆在家中,而男人却可以随意外出。美狄亚还强调了生育的痛苦,这种痛苦远远超过男人的想象。她说,我宁愿提着盾牌打三次仗,也不愿生一次孩子。
她的一些控诉,连今天的女孩子都会或多或少有些共鸣。不要忘了,美狄亚还是一个外邦人,她背叛了祖国和家人,跟随丈夫来到这里。她说,这是你们的城邦、你们的家乡,你们有丰富的生活,有朋友来往,我却孤孤单单流落到此。所以,美狄亚的痛苦,既是一个女人的痛苦,也是一个希腊社会中边缘人的痛苦。总之,一个结了婚、生了孩子,却又被丈夫抛弃的、外国的弃妇,是不幸的女人中最为不幸的人。
在这段独白中,美狄亚用了一种给女性代言的口吻。这让她的情感,也有了很强的代入感。我们跟着她一起,重新经历了一遍在开场戏中已经经历过的情感起伏。不过,这次的情感是哀大于怒。你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无所适从,是无能为力。哀莫大于心死,美狄亚深切的悲哀,也进入了你的内心世界。
这时候,国王上场了,他要驱逐美狄亚母子。美狄亚深切的悲哀突然被点燃了,再次变成了愤怒。这次的愤怒,比之前的更加强烈。对观众来说,这种情感变化自然而然,但是国王感受不到这一切。他关心的是不要让这个危险的女人伤害到自己和自己的女儿。因为他已经听说,美狄亚要对伊阿宋、公主和自己做可怕的事情。这时候,你会觉得国王特别冷酷无情。美狄亚不断在放低姿态求情,而她越是放低姿态,国王就越害怕这是她的诡计,观众就越会同情美狄亚,憎恶国王。最后,国王只答应美狄亚给她一天时间找个容身之所。
一天的时间够复仇吗?对别人不够,对美狄亚,足够了。国王果然没有猜错,他一走,美狄亚就计划用她最擅长也是最稳妥的办法:用毒药来复仇。第二场戏开始。希腊的“陈世美”伊阿宋上场了。这场戏中,观众第三次经历了美狄亚的情绪起伏。不过,这次更加直接,因为这次愤怒来得非常直接,这段戏表现的是美狄亚跟伊阿宋的争吵。这就是在看一对撕破脸的夫妻吵架啊,场面当然不会太好看。
他们俩在吵什么呢?欧里庇德斯刻意营造了一种,他们俩吵得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美狄亚谈的是被出卖的盟誓、人的善恶;而伊阿宋谈的,却是名利、富贵。伊阿宋责备美狄亚愚蠢,活该被驱逐。他还为自己辩解,说自己没有恶意,仍然关心美狄亚。不难想象,美狄亚被伊阿宋的无耻激怒了,她必须要指出伊阿宋的罪恶。她历数自己多次救了伊阿宋的性命、帮他脱险,为了他背弃了祖国和家人,却被他抛弃,落得孤苦伶仃、无处安身。
任何旁观这场吵架的人,都会在情感和道德上站在美狄亚这边。然而,伊阿宋居然不为所动,还大言不惭地说,美狄亚做的一切都要归功于爱神。而且,他觉得美狄亚离开她的故乡来到希腊,还得到了许多好处呢。美狄亚不是从野蛮之地来到了有公道和律条的文明世界希腊,还赢得了聪明的名声么。伊阿宋还狡辩,他和公主结婚并不是背叛,而是为了家庭和孩子着想,让生活变得更好。
听到这儿,你肯定早就已经听不下去了。旁观的歌队长都忍不住说:伊阿宋“欺骗”了他的妻子。美狄亚怒不可遏,一口拒绝了伊阿宋假惺惺的接济,二人不欢而散。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伊阿宋本来只是个负心汉;听了他说的话之后,他成了个不知廉耻的负心汉。你对美狄亚的同情和理解,也就更深了。
在前面的三场戏中,情节其实没有什么太大进展,欧里庇德斯让观众的情绪跟随美狄亚的情感波动,就像同一个旋律,在重复中升级。观众深切地同情美狄亚的痛苦,也深切地理解她的愤怒。这样后面发生的仇杀和暴力,似乎就变得可以理解、接受了。激情引发了暴力,暴力都是冤冤相报的结果,是自己遭受了不幸因而也要让别人品尝痛苦的想法所致。这种感受,每一个观众,都能体会。
接下来从第三戏开始,美狄亚就要开始复仇了。这段以复仇为主旋律的情节,也同样在三次重复中升级。欧里庇德斯先带我们经历了美狄亚脑海中的复仇计划。美狄亚告诉歌队:她准备让仆人把伊阿宋请来,装作很满意他的计划,请求把两个儿子留下来。然后,她要让两个儿子把沾着毒药的袍子和金冠送给公主。公主碰了衣饰之后,公主跟接触她的人都会中毒身亡。然后,美狄亚说自己要杀死两个儿子,以此来惩罚他们的父亲。想到这里,她痛哭起来。不过,她已经下定决心,她只能这个方式来报复伊阿宋。
第四场戏,美狄亚付出了行动。这是一段急促的旋律,戏剧的动作骤然加快。美狄亚按照计划请来了伊阿宋,假装回心转意。但是,她看到两个儿子,想到他们不久于人世,忍不住哭了。她拿出准备好的袍子和金冠,让两个孩子送给公主。伊阿宋一点没有起疑心。知道真相的歌队开始为孩子们的命运悲叹,也悲叹他们的母亲即将迎来的痛苦。
第五场戏,仆人把两个孩子带了回来,公主亲手收下了礼物。美狄亚一面为计划顺利而高兴,一面再次为孩子悲叹哭泣。尤其当她看着两个孩子明亮的眼睛和笑容,更是不忍下手了。这里出现了一段很长的独白,也是全剧最好的一段的内心戏。美狄亚剖白了一位母亲,在杀死自己的孩子之前的那种复杂心理。她反反复复、犹豫不决,痛苦地悲叹着:明明是惩罚伊阿宋,自己却感到双倍的痛苦。她的内心陷入挣扎。但一转念,她想到现实的残酷,又开始责备自己的软弱。她绝不能放过自己的仇人。她还给出了一个更让你同情和理解的理由:就算让两个孩子留下来,他们也是活不成的。国王的族人一定会残忍杀害他们,倒不如自己亲手杀掉。冤冤相报,没有终结。美狄亚知道自己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无法回头了。
这时,伊阿宋的仆人急匆匆上场。仆人告诉美狄亚,公主和国王都被她毒死了,要她赶快逃走。美狄亚追问公主和国王死时的情形,得知两人死得很悲惨后,她非常快乐。接着,美狄亚下定了决心,马上要杀死自己的孩子。她劝自己要坚强,不要畏缩,不要再念着生育他们的感情。美狄亚拿起宝剑,走向屋中,屋中马上传来孩子们呼救的声音。第五场戏就此结束。
在后面三场戏中,复仇这段旋律,在美狄亚的脑海中、在执行的过程中、在最后仆人的通报中,重复了三次。又是一次螺旋式的递进,跟前面三场戏形成了对照。你发现了么,其实复仇的场面和杀子的场面,都没有正面呈现。欧里庇德斯不是为了表现复仇,表现残酷,而是为了表现美狄亚的情感。美狄亚的痛苦、挣扎一次次升级,观众的情感也跟着美狄亚一起左右摇摆。这种极致的痛苦,就在左右摇摆中,在最后孩子的呼救声中释放了。这是激情和愤怒迸发的制高点,是致命的风暴,是非理性的胜利。
最后,退场戏开始。伊阿宋来找美狄亚,但他不是来帮助美狄亚的,而是来救两个儿子的性命。但是,伊阿宋看到的画面,是两个儿子已经被他们的母亲杀死。伊阿宋跟美狄亚互相咒骂,指责对方才是害死儿子的罪魁祸首。最后,美狄亚乘着龙车,带着儿子的尸体从空中飞走了。整部剧就此落幕。
好,故事讲完了。你应该可以感觉到,欧里庇德斯几乎用了所有的篇幅,表现美狄亚的情感,表现她的挣扎和抉择。所有情节的进展,所有一切的发生,都来自美狄亚内在的转变。美狄亚在巨大的打击袭来时,从悲哀无力的外邦弃妇,到愤怒被点燃的复仇母亲,她最终被复仇的情感控制。这样,你就能感觉到剧作家是要传达这样一种观念:他不再对众神抱着那种简单又毫无保留的信仰。众神不再像过去那样,总是为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承担责任。在欧里庇德斯的悲剧世界里,秩序早就不在了,人类总是受害者,但是从来不吸取教训。神性在哪里呢?欧里庇德斯看到的只有人性。他让自己的人物沉浸在日常生活中,让人性的弱点折磨他们,让他们屈服于激情,向私利让步。这听起来是不是跟今天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非常接近呢?是的。但是不要忘了,欧里庇德斯是两千年前第一个这样展现人、展现人的处境的作家。
对于现代观众来说,欧里庇德斯改编的结局、他传达的情绪以及他所使用的技巧都不算新鲜,这是因为后来的人都从他那里吸收了营养。但在古希腊观众看来,欧里庇德斯的戏是很颠覆的。他们并不认可欧里庇德斯。想想也不奇怪,他让观众崇拜的英雄走下了神坛,平凡的日常和无理的情感折磨着他们。崇高彻底颠覆了,人所经历的痛苦和悲剧,就变得没有意义,英雄主义荡然无存。所以有人说,他的悲剧作品标志着“英雄悲剧”的终结。
回到历史,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样的变化会发生在欧里庇德斯身上。他之前的剧作家,都经历过古希腊时期的对外战争——波希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希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所以,在那些剧作家的世界里,人依然能感受到崇高的意义,感受到某种更大的使命在召唤他们。而到了欧里庇德斯,他错过了希腊的辉煌鼎盛,他的生命体验主要来自希腊的邦际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内战历时27年,之后,雅典丧失了强国地位,古希腊文明从此衰落。这样的经历一定会让人痛苦、让人迷茫、让人困惑。从本质上说,是因为古希腊人的核心价值观——他们对命运的信仰,对英雄的崇拜,都被颠覆了。而欧里庇德斯是用悲剧艺术的形式把这个趋势表现出来了。
在这之后,古希腊最伟大的艺术形式悲剧就衰落了。或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悲剧要探讨的问题——命运和人的关系,到了欧里庇德斯已经回答完了。其实,欧里庇德斯还跟苏格拉底有过交往,这或许可以解释他为什么经常在剧中谈论哲学问题。他更像个哲学型的悲剧作者。他是个怀疑主义者,对宗教信仰持怀疑态度,甚至在悲剧中攻击神的观念。
这么说,你可能觉得这部悲剧讲的东西离我们还是比较远。这只是《美狄亚》在人类文明史里的意义。作为一个观众,我们看完这部剧,或者听完它讲的故事,其实一样能够对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情感的力量、边缘人的处境,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体会。
伊阿宋跟美狄亚的冲突,既是婚姻和爱情的冲突,也是边缘化人群与社会主流的冲突。美狄亚既是外邦人又是女性,在每种意义上都是希腊社会的边缘人。而欧里庇德斯同情弱者的处理方式,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对美狄亚的处境产生同情、理解和共鸣。
我们稍微解释一下美狄亚的处境。在古希腊人眼中,美狄亚是从东方世界来的野蛮人。而且在希腊,女性是社会边缘人。女人是不能作为诉讼人上法庭的,一切都要由男人代办。所以秋菊可以打官司,美狄亚不能自己打官司。尽管希腊当时是一夫一妻制,但是男性是可以拥有情妇的,也可以再次结婚。而女人如果离婚,名声就会受损。所以美狄亚在面对丈夫的背叛时,她没办法申冤,没办法寻求公道,她只能报复。
美狄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边缘人,没有任何其他的方式可以选择,所以,她要采取最极端的方式,让伊阿宋失去一切。在金庸的小说里,李莫愁为了报复负心汉陆展元,不也是杀了陆家满门么?这样的行为当然是违反基本伦理道德的,但是艺术家就是要利用这种道德上的不适感,凸显他要表达的东西。在后三场戏中,他反复展现了杀子给美狄亚自己带来的巨大痛苦,她是用自残的方式在报仇。剧作家是在用极端,展示情感力量的可怕,展示边缘人的可悲。
要想进一步理解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边缘人心态,你得回到古希腊的社会中去。古希腊人一般认为,父亲才是生育者,给了下一代生命和灵魂,孩子跟父亲有更紧密的亲缘和社会联系。美狄亚杀死国王和公主后,两个孩子当然不是只有死路一条。伊阿宋想要救两个儿子的性命,说明他是有办法让孩子逃脱追杀的。美狄亚当然也可以把他们带走,但是,美狄亚如果把儿子带走,其实只是远离伊阿宋,她永远没有办法把孩子从父亲那里彻底夺走。儿子跟父亲强大的精神联系永远存在。如果联想一下神话传说中那些儿子寻找父亲的故事,你应该能感受到在古希腊,父亲跟孩子之间的联系是那么强大。美狄亚如果想让伊阿宋彻底失去儿子,就只能把他们杀死,清除他们身上父亲的标记。
如果说之前我们讲过的古希腊悲剧,它们所讲的命运、英雄主义这些主题,会让你觉得太过遥远,那么《美狄亚》要探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化,更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最典型的就是欧美的女性主义者。当代女性主义者特别关注这部剧,她们认为,欧里庇德斯让母亲杀子这个改编,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不公。美狄亚帮助伊阿宋,有比伊阿宋这个英雄更强大的能力和胆识,这是在抽象意义上批判男权社会。美狄亚在逃亡的路上杀死兄弟,割断了跟男性亲属之间的血缘关系,是以具体的行动脱离男权社会。最终她杀死儿子,是斩断父子血脉继承,这是对一个男人最大的惩罚。所以,这个行为也象征着她是以女性的力量在对抗男权社会。
好了,说到这里,本期内容就说得差不多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欧里庇德斯的悲剧《美狄亚》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欧里庇德斯不同于前两位悲剧作家,他用怀疑主义的精神思考他的时代,经常在悲剧中探讨社会问题,而妇女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第二,《美狄亚》中杀子复仇的母亲形象,揭示了婚恋矛盾、男女社会权力、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冲突等问题,是欧里庇德斯塑造的,对后世影响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美狄亚形象,没有之一。
第三,《美狄亚》提出了诸多女性问题。不论是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和价值,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评价,还是女性遭到不公对待,情感爆发时带来的毁灭性力量,一直都是不过时的话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撰稿:陈戎女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转述:成亚
划重点
1.《美狄亚》遵照悲剧特定的演出环境和模式。主体分五场,在悲剧主题的前后,还会有开场和退场,类似序幕和尾声。
2.欧里庇德斯几乎用了所有的篇幅,表现美狄亚的情感,表现她的挣扎和抉择。所有情节的进展,所有一切的发生,都来自美狄亚内在的转变。
3.《美狄亚》要探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化,更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最典型的就是欧美的女性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