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尼尔》 苗炜工作室解读
《尤金·奥尼尔》| 苗炜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作者叫罗伯特•道林,是美国康涅狄格州中央州立大学的英语系教授,也是美国学界公认的奥尼尔研究专家,他很擅长写剧作家的传记。
关于本书
这本传记受到美国读者、评论家、学者和戏剧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作者因此荣获“尤金•奥尼尔荣誉勋章”。作者把奥尼尔的人生分成四个阶段:迷茫的青年时期;奥尼尔成为美国当时最受瞩目的年轻剧作家;奥尼尔进军百老汇,大获成功;晚年阶段,奥尼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核心内容
第一,尤金•奥尼尔的生平。 第二,为什么奥尼尔写的家庭生活总是那么痛苦压抑。 第三,奥尼尔后期最出名的两部作品《送冰的人来了》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为你解读的书是《尤金•奥尼尔:四幕人生》,这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传记。
奥尼尔在1888年出生,1953年去世。他的戏剧作品获得过四次普利策奖,1936年,他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四次普利策奖,一个诺贝尔奖,这是美国剧作家的最高成就,奥尼尔也被誉为美国戏剧的奠基人。
我们今天看美剧、看百老汇的戏剧演出是一种娱乐,这种娱乐中也包含着文学性,追溯起来,正是奥尼尔把供人消遣的戏剧变成一种严肃艺术。在奥尼尔之前,美国的戏剧是为了赚钱,为了出名,为了捧红明星获取利润,剧院就是一个娱乐场所。在奥尼尔之后,剧场变得有点儿神圣,这并不是说奥尼尔把剧场变得特别高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于剧作家而言,不存在象牙塔之类的东西,他一定是与他所处时代的剧院紧密相连,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这句话的意思是,剧作家得有票房号召力。奥尼尔的好几部戏,一推出就演了三百场四百场,每天晚上都有观众涌入剧场去看。
这本传记的作者叫罗伯特•道林,是美国康涅狄格州中央州立大学的英语系教授,也是美国学界公认的奥尼尔研究专家,他很擅长写剧作家的传记。因为奥尼尔喜欢写四幕剧,所以这本传记的副标题就叫“四幕人生”,四幕剧的意思是,戏剧的结构分成四幕,每一幕都有不同的事件、人物和背景。作者把奥尼尔的人生分成四个阶段:第一幕是迷茫的青年时期;在第二幕,奥尼尔成为美国当时最受瞩目的年轻剧作家;第三幕是奥尼尔进军百老汇,大获成功;第四幕是晚年阶段,奥尼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通常,获奖之后的作家很难写出更棒的作品了,但奥尼尔最伟大的作品是在他得诺奖之后写出来的。
今天,我们的解读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你简要讲述奥尼尔的生平,第二部分说说奥尼尔的家庭,为什么他写的家庭生活总是那么痛苦压抑。第三部分,我们介绍一下奥尼尔后期最出名的两部作品。
好,我们进入第一部分,了解下奥尼尔的生平。
奥尼尔剧作生涯的开端是普罗温斯顿剧场。普罗温斯顿是美国最东端的一个海边小镇,1916年,六百多个艺术家来到这里,其中一帮小说家、剧作家、演员和导演成立了普罗温斯顿剧团,建了普罗温斯顿剧场。这个剧场其实是码头上的一个小房子,是渔民出海打渔存放工具的地方,这些人买下后把它改建成剧场,屋里能坐几十个人,打开窗户就是大海。
1916年夏天,28岁的奥尼尔来到普罗温斯顿,身无分文,跟朋友借了十美元买酒买吃的,他要给普罗温斯顿剧团朗读自己的剧本。他先读了一个剧本叫《拍电影的人》,读完后,剧团的人没啥反应。他又找了一个晚上,读了另一个剧本《东航卡迪夫》,讲的是海员的故事,读完后,剧团的人都很沉醉,要演这个戏。
奥尼尔当时已经28岁,为什么还会身无分文?这得从他之前的经历说起。奥尼尔的爸爸叫詹姆斯•奥尼尔,是个演员,他最棒的角色就是舞台剧《基督山伯爵》的男主角,演了差不多二十年,一共演了六千多场。詹姆斯把这出戏的版权买下来,靠这个角色挣了很多钱。他的儿子尤金•奥尼尔18岁时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演员的儿子进入常春藤大学好好读书,这不是很好的前途吗?可奥尼尔在学校不止一次喝酒闹事,被学校开除了。
1907年,奥尼尔被大学除名,爸爸给他在纽约找了份工作,在一个物资邮购部当秘书,每周的薪水25美元。奥尼尔拿到工资就去酒吧,这么晃荡到1909年,他跟一个叫简金斯的姑娘因为怀孕秘密结婚了。爸爸听说后很生气,把他送上了一艘去洪都拉斯的船,让他去淘金。结果奥尼尔在那里得了一场疟疾,还赶上洪都拉斯革命,他就又回到美国,跟着爸爸在剧团里打杂儿。他看不上爸爸演的那些戏,不过,他从小就在剧场里厮混,对演员、演出、剧场的各种细枝末节都非常了解。成为剧作家后,自己的剧本公演他也从来不去看,他总觉得,剧场里演出来的戏和他脑子里演出来的戏不是一回事。
奥尼尔跟着爸爸巡回演出到了波士顿,又向爸爸要了75美元,上了一条船,跑去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玩。那时候,他的老婆简金斯已经生下了儿子小尤金,可奥尼尔不想跟老婆孩子在一起,他愿意在海上见识风浪,跟水手喝酒聊天。这段海上漂流的时光是奥尼尔一生中唯一感到稳定的日子。到了阿根廷之后,奥尼尔把钱花光了,就在码头上打零工,混了九个月。1911年3月,他乘另一条船返回纽约,这次他不是乘客了,变成了船上的水手。这一年夏天他又登上了一艘叫“纽约号”的客轮,在船上擦地板,干各种脏活儿累活儿,跟搬运工,跟码头上的黑帮分子,跟海上的各种流浪者打交道,奥尼尔在船上的工作经历让他获得了一等水手的资格证书,这是他非常骄傲的一件事。他的早期剧作中,有好几部写的都是海员的生活。
虽然奥尼尔的水手工作做得不错,但他注定要去舞文弄墨。他很快和简金斯离婚,在一个叫新伦敦的小城的报社找了份记者的工作。他爸爸当时就住在新伦敦,据说,奥尼尔每周10美元的工资其实是爸爸转给报社再转给儿子的。奥尼尔写新闻报道的兴趣也不大,倒是经常写点儿诗。
1912年底,奥尼尔患了肺结核,在疗养院住了几个月,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古希腊悲剧、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剧本、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剧本,还看了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出院后,奥尼尔就去了哈佛大学一个戏剧创作班学习。他开始写戏剧,把剧本寄给一些制作人看,他爸爸的朋友告诉他,剧本寄出去后,被阅读的概率是千分之一,能上演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奥尼尔的游荡岁月依然继续,他在纽约和酒鬼混,跟文人混,然后结识了普罗温斯顿剧团的一些人。到了1916年,在普罗温斯顿剧场,奥尼尔的两出戏《东航卡迪夫》和《渴》相继上演,28岁的奥尼尔终于要走上他的星光大道了。
普罗温斯顿剧团是一些艺术家创办的实验剧团,1917年,这些艺术家在纽约又找了块地方,改建成自己的剧院叫“剧作家剧院”。在三年的时间内,这里接连上演了奥尼尔的十个独幕剧,独幕剧指的是全部情节都在一幕之内完成。奥尼尔出名了,报纸上开始有剧评和专访。1918年,奥尼尔写了《天边外》,他把这出戏交给百老汇的一位制作人。1920年2月3日,《天边外》在百老汇莫罗斯科剧院上演,奥尼尔的爸爸来看戏。这是一出让人压抑的戏,爸爸在看戏的过程中一直掉眼泪,演出结束后,他在剧场门口对奥尼尔说:“如果这就是你想要的,倒也可以,但是,人们去剧院是要忘记自己的烦恼,而不是增加烦恼,你想怎么样——让他们看完戏回去自杀吗?”
奥尼尔父亲的反应其实体现出了两种戏剧观念的矛盾。詹姆斯•奥尼尔是他那个时代非常成功的商业剧演员,而尤金•奥尼尔即将成为最成功的剧作家,他要证明,人们到剧院看戏,不只是为了忘掉烦恼,也为了享受艺术。1920年,《天边外》获得普利策戏剧奖。詹姆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跟朋友说,我儿子获奖了,我就知道他肯定有出息。实际上,詹姆斯以前总是说,这个孩子不会有出息。可惜,詹姆斯没能更好地欣赏儿子的成功,他在1920年去世了。
而奥尼尔此后的创作生涯,基本上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1921年,奥尼尔有三出话剧在纽约上演,其中的《安娜•克里斯蒂》又获得了普利策奖。1924年,他有四部话剧上演,其中两部引起了巨大争议,《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这出戏讲的是婚姻生活的不幸,剧中情节是一个白人妇女嫁给了黑人,当时美国的保守势力都在讨论,怎么能让一个白人演员在舞台上亲吻一个黑人。《榆树下的欲望》这出戏的情节涉及乱伦。但是,越有争议的戏剧,票房越好,《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连演了100场,《榆树下的欲望》连演420场。
到了1927年,奥尼尔和第二任妻子伯顿分手,这次婚姻给他带来了一儿一女。但奥尼尔不喜欢孩子,他觉得这些吵闹的孩子妨碍他写作。这一年,他遇到了女演员卡洛塔•蒙特雷,两人一起去欧洲旅行,这次旅居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直到1931年,两人才回到纽约,这时的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但他们没有受到太多经济损失,这主要得益于奥尼尔的剧作《奇异的插曲》。这部剧一推出就连续演出432场,不仅让奥尼尔第三次获得普利策奖,还卖出了电影改编权,一共给他带来了25万美元的收入。奥尼尔名利双收,1936年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诺奖的剧作家。
然而,从1934年到1946年,是奥尼尔的沉寂期,他没有新作品发表,也没有新戏上演。二战让他陷入极度悲观中。到了1946年春天,他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宣传新剧《送冰的人来了》。这时,他已经呈现出老态,吐字不清,一直在控制自己颤抖的双手,家庭医生认为他得了帕金森症,实际上,他得了一种神经组织退化疾病。
当时,美国在二战中获胜,民众的心气都很高,而《送冰的人来了》是一出描写绝望的戏。奥尼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梦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个关于物质的梦而已,他有时会想,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失败,它企图通过占有身外之物来占有自己的灵魂,结果既失去了身外之物,也失去了灵魂。《送冰的人来了》虽然获得了很好的评价,但演出并不是特别成功。1947年,奥尼尔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月照不幸人》上演,这是他生前上演的最后一出戏。
1953年11月,奥尼尔去世。他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反复修改遗嘱,他留下了一出重要的戏叫《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它的另一个翻译名是《长夜漫漫路迢迢》。奥尼尔把这部戏的稿子交给出版社兰登书屋,规定说要在他死后25年再出版,而且永远不能上演。同时,他也把文学遗产的处置权交给了第三任妻子蒙特雷。
奥尼尔死后,蒙特雷就把这部手稿从兰登书屋那儿要回来,交给耶鲁大学出版,还把演出权给了瑞典皇家话剧院。1956年2月,瑞典皇家话剧院在斯德哥尔摩上演这出戏,瑞典国王、王后都来看戏,演出结束后观众欢呼半个小时,演员谢幕十几次。有剧评人说,奥尼尔是能和莎士比亚比肩的剧作家。几个月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又在纽约上演,在百老汇连续演出65周,一共390场,为奥尼尔赢得了第四次普利策奖。蒙特雷还找人重新排演了《送冰的人来了》,这次,这出戏在格林威治村连续演出565场。
这两出戏在奥尼尔死后,都在演出上获得极大成功,被看成是奥尼尔晚期最重要的作品。《送冰的人来了》来自奥尼尔年轻时在酒吧喝酒的经历,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出极其压抑的家庭戏,剧中的角色就是奥尼尔的爸爸、妈妈和哥哥,还有他本人,这是一出自传性质的戏。
第二部分,我们看看奥尼尔写的家庭生活为什么总是那样痛苦压抑,他的家庭被赋予了怎样的魔咒。
奥尼尔的父亲詹姆斯虽然是个很有名的演员,但没受过什么教育,靠自我奋斗摆脱了贫穷,他擅于交际,适应性很强,靠《基督山伯爵》中的角色赚钱,走南闯北巡回演出。奥尼尔的母亲埃拉,却一直抱怨丈夫把她带入那个不得安宁的世界。在奥尼尔出生前,他的父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吉米,二儿子叫埃德蒙。有一年,夫妻俩在外演出,两个儿子留在纽约,由姥姥照看。当时吉米得了麻疹,姥姥不许他进弟弟的房间,但吉米还是跑进去,结果,一岁半的埃德蒙夭折,母亲埃拉得到消息后连夜返回纽约,而爸爸詹姆斯还得在台上继续演戏。
夫妻两个后来生了奥尼尔,但埃拉难产,医生就用吗啡给她止痛,埃拉从此染上了毒瘾。詹姆斯一直向儿子隐瞒这件事,但奥尼尔还是发现了,自此,“母爱”这个词就消失了,他担心妈妈已经疯了,因为在他心中,只有妓女和无业游民才会吸毒。15岁的奥尼尔开始喝酒,哥哥吉米不仅带他一起喝酒,还带他一起逛妓院。后来,奥尼尔经常酗酒,不是出去喝一天,而是经常一喝就是一个礼拜甚至几个礼拜,大醉之后还要再喝点儿还魂酒,夜以继日地喝,喝酒的时候他也不怎么吃饭,就来点儿奶昔。
奥尼尔的爸爸在1920年8月去世,临死前他给奥尼尔的遗言简直就像是剧本中的台词,他说,“我很乐意离去,儿子,去过一种更好的生活,另外一种生活,在其他地方。现在这种生活,空虚,腐朽,一切都是如此,一切都不好。”两年后,奥尼尔的妈妈去世。当时奥尼尔正在排演他的话剧《毛猿》。哥哥吉米护送母亲的遗体到纽约,带着十瓶威士忌上了火车,从洛杉矶到纽约的行程是五天,等到了纽约中央车站时,搬运工把母亲的棺材抬下来,却找不到吉米——他在车厢醉得不省人事,身边全是空酒瓶。又过了一年,吉米死于饮酒过量。
奥尼尔的父母和哥哥都去世了,如果说,这是一种家庭的不幸,或者用一个心理学术语讲,这是原生家庭造就的痛苦,那奥尼尔一生都没有摆脱这种痛苦。这种痛苦居然还“遗传”下去了。
奥尼尔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简金斯给他生下的孩子叫小尤金,奥尼尔一直给这个孩子支付教育费用,1936年,小尤金获得耶鲁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奥尼尔写信祝贺儿子,但也告诉他:我不能再资助你了,希望你能理解,我精神焦虑,情绪低落,感觉自己衰老而疲惫。小尤金后来在耶鲁大学工作,教授古典文学。
按理说,小尤金念书念到了博士,还跟人合作编辑出版了《古希腊戏剧全集》,应该和父亲关系融洽,可他也染上了酗酒的毛病,辗转在几个大学担任教职,始终不能养活自己。当年詹姆斯为了儿子奥尼尔的前途花了不少心血,可奥尼尔对自己的儿子却没什么耐心。1950年,小尤金想买一处房子,管爸爸要钱,奥尼尔没给他钱,告诉他,你要下定决心不管我要钱,下定决心去干一份工作,养活你自己。收到这封信几个月后,小尤金割腕自杀,自杀前喝完了一瓶威士忌,葬礼的钱还是耶鲁大学同学凑的,小尤金的母亲出席了葬礼,而奥尼尔只送了一个白色花环,花环的卡片上写着“父亲”。
奥尼尔的第二任妻子叫伯顿,是个作家,有酗酒的毛病。他对第二任妻子颇有怨言,因为要支付给她的赡养费用很多。他们生了一对儿女,儿子叫沙恩,女儿叫乌娜。沙恩原本要上大学,后来却染上了吸毒和酗酒的恶习,所以,奥尼尔认为这个孩子也是个寄生虫。沙恩一辈子都没有摆脱毒品的控制,他虽然娶了老婆,生了四个孩子,但他的人生路径就是毒品指引的死亡之路,他为了海洛因而存在,挣了钱就买海洛因,1977年,他跳楼自杀。
他们的女儿乌娜,奥尼尔曾经有八年时间根本不见她。乌娜16岁就成了纽约社交名媛,18岁时嫁给了54岁的卓别林。乌娜嫁给卓别林之后,奥尼尔再也没跟她说过一句话,也没给她留下遗产,不过,奥尼尔说过,家里人只有乌娜还算明智,她嫁给了一个有钱人。乌娜婚后很幸福,跟卓别林生了八个孩子,其中一个就以父亲的名字“尤金”命名,可卓别林死后,乌娜开始酗酒,她在1991年死于胰腺癌。
奥尼尔的第三任妻子蒙特雷是个演员,爱慕虚荣,但她一直担负着守护神的角色,限制奥尼尔和那些生活方式放浪的朋友交往,还帮助他戒酒,但蒙特雷曾经也精神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
拥有平静、幸福的家庭生活的人,可能难以想象,世上竟然还有这样残酷、恶性的家庭生活。不管奥尼尔一家怎么努力想过上平静的家庭生活,命运都会摧毁他们。这不只是作家或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而像一种“魔咒”。奥尼尔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生而为人,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如果我生来是一只海鸥或者一条鱼,我会做得更好。生而为人,我总像个无所适从的陌生人,自己并不需要什么,也不被别人需要,总也找不到归属,总有想死的念头!”
第三部分,我们来了解下奥尼尔后期最出名的两部作品。
一部是《送冰的人来了》,这出戏以奥尼尔早年厮混的一个酒吧为原型,一群失业者整天在酒吧里瞎聊天,说自己的幻想,说他们以往干过什么了不起的事,如果现在再出去干活儿,还能闯出一番天地。大家都在等一个叫希基的推销员来酒吧,等他来讲老婆偷汉子的笑话,但希基来了以后,不再讲笑话了,他劝这些酒鬼要正视现实,酒鬼们不在乎他的话,继续喝酒哄笑,但是有一个人自杀了。奥尼尔自己总结说,这出戏的主题是白日梦,不管人们是喝醉了还是清醒,生命是靠白日梦维系的。
另一部就是奥尼尔最看重的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他在遗嘱中特别交代,这个剧本要在他去世25年后再出版,因为这个戏具有很强的自传性。
这出戏的故事发生在蒂龙家的起居室里。奥尼尔没有用奥尼尔这个家族名称,而是用蒂龙这个姓,但剧中的父亲叫詹姆斯,大儿子叫吉米,小儿子叫埃德蒙,都是奥尼尔家里人真实的名字,剧中母亲的角色叫玛丽,还有一个角色是家中的女仆。这部剧中就这五个角色,结构是四幕,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从早上八点到午夜时分,一天由早到晚的时光。
这出戏的一开始,母亲玛丽从疗养院戒毒归来,健康情况好转,一家人说说笑笑,看起来很轻松。玛丽原本是个大家闺秀,接受了良好教育,她嫁给了演员詹姆斯,跟着剧团到处奔波。染上毒瘾之后,玛丽经常处于自责与悔恨中。玛丽戒毒归来之后,家里表面上看来轻松,可谁都在担心她并没有戒毒成功,他们暗中监视玛丽,这让玛丽非常反感。儿子埃德蒙的咳嗽也引起了家人的忧虑,很快,家庭医生来电,证实埃德蒙患上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
从第二幕开始,家中的阳光逐渐消失,悲剧的气氛越来越重,母亲旧病复发,精神异常。家里的三个男人开始借酒消愁,毕竟,跟吸毒比起来,酗酒好像还是可以忍受的恶习。父子三人一边喝酒,一边责怪、抱怨、各自悔恨,每一个责怪都引起另一个责怪,三人各自内心的痛苦都倾泻而出。这顿酒喝到午夜时分,母亲玛丽再次出场,这时她已经陷入了幻觉之中,她好像又回到了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状态,一家人就这样进入了永无止境的漫漫长夜。
这就是《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大致情节。这出戏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角色对话之中暗含着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演员要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只有那些真正会演戏的人才能胜任这些角色。尤其是母亲玛丽这个角色,是女演员的试金石,堪称表演皇冠上的宝石。
我们能感受到这出戏有多压抑。奥尼尔写《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时已是晚年时期,剧本设定的时间是1912年,这正是奥尼尔染上肺结核那一年,这出戏其实就是他年轻时家庭状况的真实写照。为什么奥尼尔总写悲剧呢?他说过,如果什么时候他能遇上真正的幸福,他当然要写幸福,但是幸福只是个空洞的词儿,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精神振奋吗?是强烈感觉到人的存在和发展有巨大的价值吗?还是嘻嘻哈哈地满足于自己的命运?他相信,一部真正的悲剧中的幸福,比所有大团圆结局剧本中的幸福加起来还要多。
《送冰的人来了》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都是奥尼尔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写出来的。有一种说法是,艺术家的生活没有第二幕,也就是说功成名就之后,艺术家的生涯也就到头了,但奥尼尔却在名望达到极点之后,写出了这两部最优秀的作品。
以上,就是《尤金•奥尼尔:四幕人生》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我们总结一下本期的知识要点。
第一,奥尼尔的父亲詹姆斯是一位演员,演过六千多场《基督山伯爵》,他想维持自己的体面生活,也希望孩子有出息。但奥尼尔上大学时被开除,好几年都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他做过海员,当过记者,最终还是走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他对剧场、演员都非常了解,但他几乎不去看自己的戏。奥尼尔从普罗温斯顿实验剧团起步,没几年就成为百老汇最重要的剧作家。
第二,奥尼尔的剧作获得过四次普利策奖,1936年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46年他推出《送冰的人来了》,1956年,他的遗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在瑞典首次登上舞台,这两部戏是他后期的杰作。
第三,奥尼尔的家庭像被施了魔咒,母亲染上毒瘾,哥哥死于饮酒过量。奥尼尔一生中也不断和酗酒斗争。他的第二任妻子酗酒,第三任妻子曾经精神失常,他的两个儿子先后自杀。不管奥尼尔一家怎么努力想过上平静的家庭生活,命运都会摧毁他们。
第四,奥尼尔认为,不管人们是清醒还是醉着,对许多不幸者来说,维系生命就是靠白日梦。他承认自己的戏剧大多是悲剧,但他相信,悲剧中蕴含的幸福,比所有浅薄的大团圆戏中的幸福加起来还要多。
撰稿:苗炜工作室 脑图:刘艳导图工坊 转述:杰克糖
划重点
1.奥尼尔的剧作获得过四次普利策奖,1936年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送冰的人来了》《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他后期的杰作。
2.奥尼尔的家庭像被施了魔咒,不管他们一家怎么努力想过上平静的家庭生活,命运都会摧毁他们。
3.奥尼尔承认自己的戏剧大多是悲剧,但他相信,悲剧中蕴含的幸福,比所有浅薄的大团圆戏中的幸福加起来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