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签名》 陈章鱼解读
《四签名》| 陈章鱼解读
关于作者
柯南·道尔原本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但是他从小就有一个文学梦,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柯南·道尔的写作生涯起步并不算顺利,《血字的研究》出版也是几经波折,但是这部小说的出版还是给柯南·道尔带来了一些机会,让他继续创作“福尔摩斯系列”,这才有了这部《四签名》,最终在几年后,福尔摩斯系列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
关于本书
《四签名》的故事承接着《血字的研究》。华生医生和福尔摩斯相识已有一段时间,《血字的研究》一案也让他了解了福尔摩斯的本领。就在此时,一位名叫梅丽•摩斯坦的女子来到贝克街,带来了一个神秘而又诡谲的故事。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故事将带来一场奇案。
核心内容
你将听到:
1.福尔摩斯在《四签名》中,解决的是一个怎样的悬案?
2.华生怎样在这部案件中,找到自己的幸福?
3.福尔摩斯的原型是谁?
4.柯南·道尔是如何将福尔摩斯从一个行走的推理机器,逐步写成有血有肉有魅力的人物?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陈章鱼。今天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英国推理小说家柯南·道尔的长篇小说《四签名》,这是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系列”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可以说,从《四签名》开始,福尔摩斯探案小说才真正向着系列化发展。1886年初,柯南·道尔开始写自己的第一部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小说完成后,柯南·道尔却发现无处发表,将近两年后才在一本杂志上发表出来,小说出版以后反响平平,柯南·道尔自己也有些灰心。
没有想到又过了两年,一家美国杂志社给柯南·道尔来信,表示他们对《血字的研究》很感兴趣。他们想约柯南·道尔再写一部福尔摩斯的小说。当时这家美国杂志社的负责人还专门来到英国,请柯南·道尔和另一位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共进晚餐,当面向他们约稿。另一位年轻作家,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诗人奥斯卡·王尔德。正是这场晚餐,使得王尔德写出了他的小说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也使得柯南·道尔写出了福尔摩斯系列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四签名》。这让柯南·道尔看到了希望,之后,他又在《海滨杂志》上发表了六篇福尔摩斯短篇故事,这才大获成功。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部《四签名》,“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名字,就只会是文学史上一部不出名的小说中的一个不出名的小角色。正是从《四签名》开始,柯南·道尔决心将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变成一个系列,他前前后后用了60部作品,打造出了文学和影视史上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之一。
比起第一部小说,柯南·道尔在创作《四签名》时写作技艺更加娴熟,在情节设计上,他继承了《血字的研究》的优点,将历史和现实、虚构和真实都融入罪案中,不仅如此,他还开始赋予福尔摩斯这个人物更多的层次,让他变得更有深度。
这期音频,我会分成两个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在第一部分我们来了解一下,《四签名》讲了一个怎样惊悚悬疑的案件;在第二部分,我们就来看看,柯南·道尔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的。
我们先来听故事。
柯南·道尔在创作中,把福尔摩斯当做他的时代中一位真实人物来描写,所以福尔摩斯的故事都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还时常和现实有“联动”。《四签名》的故事发生在《血字的研究》之后几年,华生医生和福尔摩斯两个单身汉,还是一起合租住在英国伦敦贝克街221B的公寓中。
这时的福尔摩斯因为侦破了一些奇案,名声大噪,当警察们遇到了棘手的案件,就来向福尔摩斯请教,福尔摩斯以专家的身份给他们提供帮助,不只是英国的警察,就连法国的警察也会来向福尔摩斯请教。福尔摩斯很满意这样的生活,他给自己的职业起名叫“咨询侦探”。
不过这一天福尔摩斯却无所事事,没有谜题破解,让他感觉生不如死。就在此时,一位客户找上门来,这位客户名叫摩斯坦小姐。她的出现,吸引了华生和福尔摩斯两个人的注意。
华生是被摩斯坦小姐的美貌所吸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高雅而聪慧的面容”。福尔摩斯则是被摩斯坦小姐的离奇遭遇所吸引。
摩斯坦小姐的父亲是一位上尉,常年驻扎在印度。十年前,她的父亲请假回国,给摩斯坦小姐发电报让她来旅馆见面,可是摩斯坦小姐去到旅馆,发现她的父亲摩斯坦上尉竟然失踪了。六年后,摩斯坦小姐在报纸上发现一则寻人启事,竟然找的就是自己,她向报纸提供了自己的地址。
从此以后,每年摩斯坦小姐都会收到一颗非常值钱的珍珠,但是她一直不知道那个人到底是谁。这一天早上,那个人又给摩斯坦小姐写了一封信,约她当天晚上见面。摩斯坦小姐来找福尔摩斯,就是想请他陪自己一同去。福尔摩斯很干脆就答应下来,并且邀请华生一起,单身汉华生当然愿意当护花使者,也是毫不推辞。
当天晚上,摩斯坦小姐又来找福尔摩斯,并且还带来了一条线索,她当年在父亲居住的旅馆房间里找到了一张纸,上边画着一座建筑的平面图,旁边还有四个签名,分别是斯茂、辛格、克汗和阿克勃尔。
你肯定能猜到,这份文件,尤其是上边那四个签名,一定是重大的线索,要不然这部小说也不会取名叫《四签名》。但是这四个签名到底意味着什么,现在揭开谜底还为时尚早,后边自会揭晓。
说回来,福尔摩斯和华生陪着摩斯坦小姐来到了约定地点,接头的人说他的父亲叫舒尔托上校,当年和摩斯坦上尉是战友,都驻扎在印度。
舒尔托上校有两个儿子,为了叙述方便,接下来我会管哥哥叫“大舒尔托”,管弟弟叫“小舒尔托”。给摩斯坦小姐寄珍珠、约摩斯坦小姐见面的是小舒尔托,他给众人讲述了当年发生的往事。
小舒尔托先是告诉摩斯坦小姐一个悲伤的消息,摩斯坦上尉回到英国之后,不是失踪了,而是已经过世,而且摩斯坦上尉就死在舒尔托上校的面前。
原来,舒尔托上校和摩斯坦上尉,在印度发现了一笔宝藏,但是舒尔托上校自己带着宝藏回到了英国,买了个别墅,过上了大富翁的日子。摩斯坦上尉十年前回到英国,除了要和女儿相见,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找舒尔托上校讨回他自己的那一份财富,两个人在舒尔托上校家大吵了一架,摩斯坦上尉在气头上突发疾病,就身亡了。
舒尔托上校害怕自己被连累,于是和仆人连夜把摩斯坦上尉埋了。舒尔托上校一直保守着秘密,直到六年前,舒尔托上校得了重病,他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就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把这些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
舒尔托上校给两个儿子看了一串珍珠项链,说这串项链和自己其他的宝藏,应该有一半归两个儿子继承,另一半要交给摩斯坦上尉的女儿。就在舒尔托上校要说出他把宝藏藏在哪里时,他突然发现窗外出现了一张脸,舒尔托上校看到这张脸变得极其惊恐,当时就气绝身亡。
事后大小舒尔托把别墅里里外外搜查了一遍,也没有抓到那个神秘人,但是他们在家中发现了一张字条,上边写着四个签名。这让小舒尔托想起另一件事:父亲自从回到英国,就变得特别容易受到惊吓,尤其是提防装着木腿的残疾人,有一次父亲甚至开枪误伤了一个装木腿的英国商人。现在看来,父亲可能是有个仇人。
不过比起仇人,舒尔托兄弟还有更烦心的事。直到咽气,舒尔托上校也没有说那笔宝藏到底藏在了哪,好在家中其他的财物也不少,兄弟俩还能维持体面的生活。只不过听过摩斯坦上尉的遭遇,小舒尔托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于是,他将那串珍珠项链拆散,一年给摩斯坦小姐寄一颗珍珠,让她能维持生活。
直到最近,大舒尔托在家中挖地三尺,终于找到了宝藏,小舒尔托立即联系了摩斯坦小姐,想要帮她取回摩斯坦上尉应得的那一份。
小舒尔托带着众人来到大舒尔托的府邸,也就是当年舒尔托上校居住的别墅,到了之后发现大舒尔托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福尔摩斯冲进房间,发现大舒尔托已经死了,家中的财宝已经不翼而飞。现场还有一张纸条,上边又写着那四个签名。
福尔摩斯立即调查了现场,他发现大舒尔托的尸体上扎着一根木刺,木刺上有植物性生物碱,这是一种剧毒。福尔摩斯还在现场发现了一只鞋子的鞋印,鞋印旁还有一些圆形的印迹。
这个时候警察来了,经过一番“高超”的推理,警察竟然认定小舒尔托就是杀人凶手,动机是想要独吞财产。福尔摩斯却对小舒尔托说,自己一定会帮他洗清罪名。
按照福尔摩斯的推测,嫌疑人是一位装着木腿的英国人,而且他的名字叫做斯茂。
华生很诧异,问福尔摩斯是怎么推理出来的。福尔摩斯说,现场发现的圆形印迹,就是木腿留下的痕迹,结合舒尔托上校之前的怪异表现,他一直提防着装木腿的人,肯定是和这样一个人结下了仇。不论是舒尔托上校死去的时候,还是这一次大舒尔托被害,现场都留下了四个签名,这是凶手一种复仇的宣告。而在这四个签名中,有三个都是印度人的名字,只有斯茂是英国人的名字,舒尔托上校曾经误伤过一位装木腿的英国商人,可见,他的这个仇人是英国人。
看来,这个斯茂是案子的关键,找到他,就能证明小舒尔托的清白。
福尔摩斯和华生继续调查案发现场,他们找到了一些凶手的线索,顺着线索一路找寻,他们追到了码头上,可惜,线索到这里就断了。
福尔摩斯只能推测,斯茂带着宝藏躲到了某一艘船上。
那这么多船,要从哪里寻找线索呢?
福尔摩斯知道,单靠他一个人找线索,无异于大海捞针。于是他找来了一群得力的帮手,如果你听过福尔摩斯系列的前一部小说《血字的研究》就知道,这群帮手是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浪儿。福尔摩斯还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贝克街侦缉小分队”。这些流浪儿可以去伦敦的任何地方,别人对他们也没有戒心,所以什么事情都容易打听出来。
当然福尔摩斯自己也没闲着,他也乔装改扮去搜集情报,多方打探之后,福尔摩斯得到消息,斯茂准备乘船带着宝藏逃跑。福尔摩斯立即带着警察去追赶,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追逐,他们终于抓住了斯茂。
斯茂向福尔摩斯坦白了自己的经历。
斯茂是个英国农民,为了人生有出路选择了当兵,当时的英国正在印度搞殖民,斯茂就被派往了印度。一次意外,他被鳄鱼咬断了腿,只能装上一条木腿。因为残疾,他没办法继续当兵了,他的团长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替当地一位庄园主监督印度苦力的工作。
没过多久,印度爆发了民族起义,被压迫的印度人和英国军队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庄园被烧毁,斯茂重新加入军队参与镇压起义军,一来二去混成了一个小头目,负责镇守一座城市的城门。他手下还管着两个印度兵,一个叫辛格,一个叫克汗。
有一天辛格和克汗告诉斯茂一个秘密:当地的土王眼看局势混乱,想派几个心腹把金银珠宝转移到别处藏起来。这几个心腹中,刚巧有一个是辛格和克汗的朋友,叫阿克勃尔。阿克勃尔透露,这批珠宝今晚就会路过斯茂他们看守的城门,辛格、克汗和阿克勃尔准备里应外合,杀了其他人,私吞这批珠宝。
问题是,当着斯茂他们不好下手,辛格和克汗给了斯茂两个选择:要么一起杀人抢劫,事成之后四个人平分珠宝,要么现在就死在刀下。
斯茂为了活命,选择加入这个抢劫团伙。当晚,他们杀掉了运送珠宝的其他人,抢到了一个大铁箱子,箱子里装满了钻石、翡翠、珍珠、玛瑙。只可惜,这个箱子太大,一时无法运走,当时兵荒马乱,怀揣珠宝也不安全。于是,他们把箱子藏匿起来,画了四张图,上边标注藏宝的位置,四个人还在每张图上签了名,立下誓言,不能私自吞没宝物。
没有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四个人杀人的事情败露,全都被判处无期徒刑,斯茂他们被发配到一个海岛上做苦役。负责看守海岛的,就是舒尔托上校和摩斯坦上尉。
斯茂发现,舒尔托和摩斯坦经常和其他当兵的一起赌钱,而且常常输得愁眉苦脸,他就找了个机会悄悄向两人透露,自己知道一笔宝物的秘密,如果舒尔托和摩斯坦能帮斯茂他们四个越狱的话,就分一笔钱给他们。
舒尔托上校提出来,他要去藏宝的地方看一看,确认斯茂说的是实话。实心眼的斯茂给舒尔托上校画了一张藏宝图,没有想到,舒尔托上校从此一去不返。过了不久,摩斯坦上尉告诉斯茂,舒尔托上校已经退伍回了英国,他们猜想,这家伙一定是骗了所有人,自己把宝物私吞了。
从那之后,斯茂满心怨恨,唯一的目标就是复仇。终于等到机会,斯茂逃出了那个海岛,之后四处流浪,最终回到了英国。
回到英国之后,斯茂打听到了舒尔托上校的住址,他买通了一个仆人,打探宝藏的消息。当他知道舒尔托上校得了重病即将去世,便冒险进入庄园,想在舒尔托上校临终前给他一个报复。这才有了小舒尔托所说的,父亲临终前的一幕。可惜见到斯茂的瞬间,舒尔托上校就咽气了。斯茂只好留下四个签名,表达自己的愤怒。
在这之后,斯茂继续着流浪的生活,直到最近,他的线人告诉他宝藏找到了,斯茂这才又一次潜入舒尔托家,杀死大舒尔托,偷走宝藏。
警察在船上找到了宝箱,华生和警察一起把宝箱送到摩斯坦小姐的住处,华生给摩斯坦小姐算了笔账,按照斯茂的供述,摩斯坦小姐可以获得价值20万英镑的财富,每年光是利息就有1万英镑。你要知道,这可是在100多年前,这笔财富足以让摩斯坦小姐一跃成为整个英国都数一数二的富豪。
华生一方面替摩斯坦小姐高兴,一方面心里暗暗失落,经过这些冒险,他和摩斯坦小姐已经彼此有了好感,可是摩斯坦小姐得到这笔财富后,两人的身份就有了天壤之别。
没有想到,箱子打开却是空的,原来斯茂驾船逃脱时,已经把宝物一点一点扔进泰晤士河中,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想要在河底找到这些宝物,无异于大海捞针。
眼看宝箱竟是空箱,华生大喜过望,他一直觉得这笔财富横在两人中间,让他自惭形秽。现在,他终于能鼓起勇气向摩斯坦小姐表白。摩斯坦小姐接受了华生的表白。故事的结尾,华生抱得美人归,和美丽勇敢的摩斯坦小姐订了婚。破案的功劳,则被警察们抢走。华生替福尔摩斯感到惋惜,认为福尔摩斯出力最多却一无所获。福尔摩斯倒是毫不在意,对他来说,能够在一桩离奇的案件中,拨开迷雾找到真相,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听完了故事,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柯南·道尔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的。
福尔摩斯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福尔摩斯这个人物的灵感,来源于柯南·道尔读医学院时遇到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名叫约瑟夫·贝尔。
这位贝尔老师精通逻辑推理,也十分擅长观察。他经常在学生们面前表演一种能力: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表,说出他们的性格、习惯和遇到的麻烦。你看,这和小说中福尔摩斯的演绎法推理一模一样。
贝尔虽然是一位外科医生,但是他对法医学非常感兴趣,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而且贝尔还真的做过伦敦警方的顾问,用自己的法医学知识和推理能力帮警方查案。最著名的案子,就是1888年伦敦的一起连环杀人案,凶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开膛手杰克”,为了确定这位开膛手杰克的真实身份,伦敦警方就曾经咨询过贝尔。
1892年,柯南·道尔给贝尔写过一封信,信中提到:“我能创造出歇洛克·福尔摩斯这个人物,一切都要归功于你。”
不过贝尔回信说:“你本人就是歇洛克·福尔摩斯,这你是知道的。”
为什么贝尔会这么说呢?因为柯南·道尔本人也表现出高超的侦探天赋,柯南·道尔曾经多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用坚实的证据和推理,帮助冤假错案中的嫌疑人洗刷罪名。
总之,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有柯南·道尔自己的影子在,也有他的恩师贝尔老师的影子在。
不过,福尔摩斯的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柯南·道尔的创作,慢慢优化,逐步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子的。
在一开始,柯南·道尔给福尔摩斯塑造的形象相对简单,偏向脸谱化。他几乎就是一个行走的计算机,没有太多个性,也没有太多情感。柯南·道尔在接受一个杂志的采访时说:“福尔摩斯完全属于非人类,没有心,但极具逻辑性。” 在小说《王冠宝石案》里,柯南·道尔还让福尔摩斯说出了这样的台词:“大脑是我的全部”“除了大脑之外的身体对我来说只是附属品”。
在《四签名》中,柯南·道尔基本让福尔摩斯保持了这样一个形象。比如摩斯坦小姐第一次露面之后,华生忍不住向福尔摩斯感慨“真是一个迷人的女孩”,福尔摩斯却淡淡地说“是吗?我没注意。”然后他还发了一通感慨,他平生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为了保险赔款亲手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可他见过的最丑的男人,却是最慷慨的慈善家。福尔摩斯的态度是,感情因素会影响理智的清醒。
但是随着柯南·道尔继续创作,福尔摩斯的情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比如在福尔摩斯系列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波希米亚丑闻》里,柯南·道尔塑造出了一位美丽聪慧的女性艾琳·艾德勒。在小说里,艾琳和福尔摩斯互相斗智斗勇,最终打了个平手,福尔摩斯留下了一张艾琳的照片当作永久的纪念。虽然在小说里,柯南·道尔一直强调福尔摩斯不可能爱上艾琳,但是让原本是机器人一样的福尔摩斯显露出人的情感,这一点还是让福尔摩斯迷们兴奋不已。
在这之后,柯南·道尔倒是再没有给福尔摩斯安排什么感情戏,不过他确实让福尔摩斯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他让福尔摩斯变成了一个有争议性的英雄,有意识地给这个天才安排了一些缺点。
比如说,福尔摩斯有特别任性和孩子气的一面,小说里描写福尔摩斯和华生合租的公寓,会提到两处细节,一个是福尔摩斯会用一把大折刀,把自己收到的信插在壁橱上,另一个是福尔摩斯有一天穷极无聊,掏出枪来,对着家里的一面墙打出了“V”“R”,也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缩写。
小说中甚至有福尔摩斯嗑药的情节,在《四签名》的一开头,就是福尔摩斯穷极无聊,为了寻求更多刺激,他打算给自己注射可卡因,结果遭到了华生的呵斥。
这些任性和缺点,让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不再那么单一。比起一台行走的推理机器,一个有缺陷的天才显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容易被读者记住。
除此之外,柯南·道尔也让福尔摩斯在接下来的小说中开始变得温情。
在与很多人的接触中,福尔摩斯都流露出了怜悯之情,甚至是对罪犯。在一些案件中,如果福尔摩斯认为正义已经得到了伸张,他甚至会放走罪犯。
福尔摩斯变得温情的另一个证据,是他对华生的态度,一开始的时候,福尔摩斯对华生更多是彬彬有礼,他虽然也承认华生是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更多是拿华生当做自己的传记作家。而在之后的小说中,福尔摩斯会承认,华生是他唯一的朋友。甚至在后期的一部小说《三个同姓人》中,华生被罪犯打伤,这时的福尔摩斯带着眼泪查看华生的伤势。
正是这些变化,让福尔摩斯从一个行走的计算机,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又有缺点的人,柯南·道尔的这种调整反而使得福尔摩斯的形象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到这里,这本《四签名》其中精华的部分,我就为你解读完了。
《四签名》是“福尔摩斯系列”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如果没有这部《四签名》,“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名字,就只会是文学史上一部不出名的小说中的一个不出名的小角色,正是从《四签名》开始,柯南·道尔决心将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变成一个系列,他前前后后用了60部作品,打造出了文学和影视史上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之一。
比起第一部小说,柯南·道尔在创作《四签名》时写作技艺更加娴熟,在情节设计上,他继承了《血字的研究》的优点,将历史和现实、虚构和真实都融入罪案中,不仅如此,他还开始赋予福尔摩斯这个人物更多的层次,让他变得更有深度,使得福尔摩斯从一个行走的计算机,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又有缺点的人,柯南·道尔的这种调整反而使得福尔摩斯的形象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当然,音频的时间有限,所以在介绍这个故事时,有很多细节的描写没有办法一一给你详细叙述,包括在探案的过程中,柯南·道尔那些故布疑阵、虚晃一枪的设计,也只能忍痛忽略掉,如果你想领略这个故事更多的魅力,我在文稿的最后,附上了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电子版的链接,强烈推荐你去读一读。
好,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看全文和脑图,还可以点击“红包”,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
《四签名》是福尔摩斯系列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四签名》,如果没有这部《四签名》,“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名字,就只会是文学史上一部不出名的小说中的一个不出名的小角色。
-
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有柯南·道尔自己的影子在,也有他的恩师贝尔老师的影子在。
-
福尔摩斯的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柯南·道尔的创作,慢慢优化,逐步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子的。福尔摩斯从一个行走的计算机,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又有缺点的人,柯南·道尔的这种调整反而使得福尔摩斯的形象变得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