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风格》 开智学堂解读
《古典风格》| 开智学堂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有两位作者,马克·特纳和弗朗西斯·诺埃尔·托马斯。马克·特纳是一位认知科学家,语言学家和作家。诺埃尔·托马斯是一位人文学者。
关于本书
这是第一本真正从风格角度来探讨如何写出好文章的书。这本书不再关注具体的语言技巧,不关注语法规则,也不关注文章的逻辑。两位作者认为,学会机械的技巧,并不能让自己成为高水平的创作者。掌握风格,把智力上的活动做到位,才能写出好作品。
核心内容
怎样才能真正学会写作呢?作者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做的是去摸索写作风格。因为写作风格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以及如何把思考的内容呈现给读者。写作风格当然有很多种,但作者认为,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的写作风格就是古典风格。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为你讲的书名字叫《古典风格》。这是一本讲写作的书,它的核心观点是,决定文章水平高低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写作风格。古典风格,就是最好的写作风格。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写作,老师会教我们各种写作技巧,帮我们提高写作能力。比如,怎么增强句子的连贯性,怎么遣词用句,怎么安排段落顺序等等。现在,我们在市场上大部分教写作的书讲的也都是这类技巧,比如在英语写作领域大名鼎鼎的《风格的要素》。
但是,掌握了这些技巧,真的就能写出好文章吗?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技巧只能教我们怎么写文章,但是想要写出好文章,技巧没有用,你真正需要掌握的是写作风格。
这本书有两位作者。一位是诺埃尔·托马斯,是一位人文学者。写作本来是人文学者的地盘,通常都是从逻辑、用词、情感等角度去讨论如何写出好作品,托马斯在这方面很懂,他保证这本书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另一位作者是马克·特纳,是一位认知科学家,也是一位作家。他对写作的理解建立在现代认知科学的基础上,从人类心智特点和语言运作规律出发,从更本质的层面理解写作。
他们认为,只学技巧并不能真正学会写作。任何一项智力活动,单单是掌握技巧都没有办法成为大师。写作也是智力活动,想写出好文章,应该把力气花在智力活动上,而不是学习机械的技巧。技巧只是锦上添花,代表不了写作水平,因为技巧不能产生思想。
怎样才能真正学会写作呢?作者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做的是去摸索写作风格。因为写作风格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以及如何把思考的内容呈现给读者。写作风格当然有很多种,但作者认为,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的写作风格就是古典风格。
什么是古典风格?怎么掌握古典风格?今天的解读,我会分成这两个部分来解读这本书。
好,先说什么是古典风格。
我们一般会觉得,写作风格,就是文章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的感觉,哲学家的文章一般都很严谨;《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的文章是平淡自然的。但是这本书所说的风格,跟这种理解有些不同。作者认为,风格就是人格的外化,有点像我们中国人说的“文如其人”,而决定写作风格的,主要是作者写作动机和对待读者的态度。
说到写作动机,你可能觉得,写作动机得看情况而定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动机,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写作的动机也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写日记,或者发朋友圈,是为了表达自我;开完会,领导让你写会议记录,这是为了记录信息;有些人写公众号、微博是为了传播个人影响力,比如博客、微博、公众号文章;写信,是为了表达情感;写论文是为了传播知识,等等。
但是作者认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古典风格的写作者,不管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什么文章,你的写作动机只能是一个,那就是不偏不倚的表达真相。符合古典风格的写作,既不是为了表达自己,也不是为了记录信息,更不是为了传播影响力,它仅仅是为了表达真相,也只能是为了表达真相。
我们先来探讨什么是写作要表达的真相。在作者看来,表达真相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作者,要做的事情是把自己观察到的真相呈现给读者。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真相,不仅仅是指科学研究发现的事实真相,它可以是我们观察到的任何值得呈现的事物。比如,你看到天空中有几只黄鹂鸟飞过,你想把眼睛观察到的这几只黄鹂鸟告诉你的朋友,这是一种真相。除了具体的事物,真相也可以是抽象事物,比如知识、观点等等。我们来看法国作家拉罗什福科写过的一段话:“谢弗勒兹夫人风情万千、活泼大胆、勇于开拓;她动用她全部的魅力,争取把事情办成功,在这过程中她几乎总是给碰到她的那些人带来灾难。”拉罗什福科在这段话中表达的,是他个人对谢弗勒兹夫人形成的一种认识,这也是一种真相。
那么,为什么要把表达真相作为写作动机?
作者认为,只有把表达真相作为写作动机,才能清除阻碍大家写好文章的两个拦路虎。
第一个拦路虎是没价值。当你表达的东西是某件事情的真相的时候,你的写作才有价值。比如说,你想给朋友讲万有引力定律,你不用成为物理老师,更不用成为物理学家,但是你一定得弄明白这条定律。就像我们给别人指路,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路怎么走。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走,就不可能说清楚。
第二个拦路虎是听不懂。表达真相,就要承认读者跟你是平等的,承认他有了解真相的能力。
这个观点,其实跟我们一般对写作的印象不太一样。很多人会认为,我们要看别人的文章,是因为这个人比我们知道得更多,比我们更有学识;同样,我们写的文章对别人来讲有价值,也是因为我们比读者知道得更多,比读者有学识。
人和人的知识水平当然有很大不同,每个人都会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但是,如果从认知能力来看,作者和读者其实没有本质的不同。说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如果问你,你住的楼房有几层,是什么颜色的,你通过观察,马上就可以得到答案,然后让你把你的答案写出来,给另外一个人看,他虽然没见过这栋楼,肯定也能明白你在说什么。这就是因为你们的认知能力是平等的。我们再来提升下难度。如果我问你,万有引力定律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虽然有点难,但是只要你能读懂高中物理课本,你也能回答这个问题,你也同样可以把答案转达给另一个人,让他理解。这也是因为你们的认知能力是平等的。不管难度怎么升级,只要你写的东西在一般人的认知能力范围之内,我们都可以相信读者和自己是平等的。
所以,不管你要写什么,只要你把表达真相当作动机,都可以使用古典风格来写。古典风格适用于任何写作场景。你可以用古典风格去写下自己的感悟,也可以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会议记录、备忘录、产品说明书,通知书,甚至包括写这篇听书稿。换句话说,古典风格的写作者,是一个观察真相的人,他们写作是为了让真相大白。
理解了表达真相这个前提,你就能理解古典风格是什么了。简单来说,古典风格,就是把你知道的真相,写给跟你有同等认知能力的人看,让他理解这个真相。这样,你也就能理解古典风格写作的基本原则: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写作。
作者说,古典风格的写作者,应该把自己置身于和朋友聊天的场景中。作者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而只是读者的一个朋友。呈现真相的过程,就像一场亲密的谈话。
所以,符合古典风格的文章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是常用到“我”和“你”这两个代词;第二是一气呵成。
“我”和“你”这两个词是我们聊天中最常使用的代词。当你写文章频繁的用到这两个代词时,说明你就是在模拟一场对话。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只要频繁使用这两个代词,就能写出古典风格的文章。风格不是由表面特征决定的。我们来举个反面的例子,请你听听这段话:“因为你认为婚姻是正常的,因为你被一个充满压迫的社会蒙骗了,我的朋友,你很幸运,你遇到了这本书。因为你需要帮助,你真的非常需要他。”这句话尽管使用了我和你这两个代词,像是在和读者聊天。而事实上,这句话打破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作者认为只有他本人才有这样的知识背景和这样的能力,从而发现这样的真相。所以,尽管这段话用了很多“你”,但是它仍然不属于古典风格。
我们在聊天中还会表现出什么特点呢?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聊天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需要反复琢磨推敲,表达也不会断断续续,就像是一气呵成。古典风格的文章就应该是这样的,就像剪辑之后的电影,虽然镜头是拼接在一起的,但是给人的感觉一定是自然流畅、浑然天成的。
根据“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写作”这个基本原则,作者还给出了两个禁忌,也就是什么样的文章不符合古典风格。第一个是,不使用路标性词语;第二个是不使用术语。
先来看第一条禁忌。古典风格的写作者绝对不会大量使用路标性词语,比如“下一节我们将介绍三个新词”“前面这段证明了什么”“这一章讨论了什么”等等。你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在聊天中会用到路标语言吗?你会问朋友,刚才前面三句话咱们讨论了什么?接下来,我要给你介绍三个新词?如果这么聊天,朋友一定会疲惫不堪。
那在古典风格的写作中是不是就完全没有路标呢?古典风格中也有少量的路标。这些路标就是我们平时聊天用来和朋友互动的词语、句子。比如,“我来给你讲个故事”,“换句话说”,“记住我说的话”等等,或者,也可能是一句提问句,比如,“你听过这件事吗”等等。
第二条禁忌是,在古典风格中不要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比如小鼠模型、生物属性、转录因子等等。认知科学家史蒂芬平克在他讲写作的《风格感觉》这本书里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经常使用专业术语的作者是陷入了知识的诅咒。他们自己对自己所说的词汇了如指掌,所以根本意识不到别人会一头雾水。即便是学者,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一般也不会这样。我们会尽量使用双方都能听得懂的语言,确保沟通顺畅。
说到这,我来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古典风格的写作者,写作的动机是为了表达真相,他们认为自己和读者处于平等地位,只要自己能够清晰地把观察表达出来,读者就能和自己看到一样的真相。所以,古典风格的写作的基本原则,就是“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写作”。
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听起来,学会古典风格的写作很容易,聊天谁不会呢,但是,实际做起来又好像没那么容易,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掌握这种风格呢?第二部分,我就来给你介绍一下学习古典风格写作的具体方法。
怎么能够让写作就像在聊天一样呢?作者认为,我们需要掌握一种能力,就是在内心营造一种叫做“古典联合注意”的写作场景。掌握了这种能力,你就能够自如地使用古典风格。
“联合注意”是认知科学上的一个概念,它的意思是说,几个人共同关注一件事,而且,他们知道对方也在关注这件事物。这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当你知道自己在和其他人同时关注一件事的时候,你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就算你们并没有交流。举个例子,假如你在画展和几个朋友一起看一幅画,他们有的微笑,有的皱眉,有的来回踱步,这都可能会影响你对这幅画的感受。现在,我们把“联合注意”的场景再缩小,只有你和另一个人,你们两个人在共同关注一件事物。两位作者把这个场景称为“古典联合注意”。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联合注意场景。这时候,你们两个对这件事的看法就会相互影响。
作者认为,当你处于古典联合注意场景时,你会很自然地使用古典风格来表达,把你观察到的真相告诉对方。比如,你们俩都在观察树上的一只松鼠。你想告诉对方关于松鼠的情况、颜色、大小等等。你认为对方和你有同样的能力,能够观察到关于松鼠的情况。你就会考虑到他也观察到了松鼠,在这个基础上跟他交流,你会告诉他你认为对他有用的真相,你们肯定是像聊天一样在对话。
所以作者认为,古典联合注意是古典风格的锚。
但是,我们在写作中,对面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人。换句话说,写作的场景天然就不是“古典联合注意”场景。所以,想要在写作的时候切换场景,我们就必须要刻意训练这种能力。
怎么训练呢?
作者给出了三个具体的训练方法。
第一种训练是描绘眼前的事物。你可以先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练习。比如建筑物、艺术作品、窗外的雪景等等。在这个练习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学会捕捉细节,再把观察到的细节自然的表达给你假象中的朋友。我们的视觉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当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会先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事物的整体。接下来,才会开始关注更细节的地方。我们在表达的时候,自然也会遵循视觉规律,先描绘整体、再描述细节。描绘整体对大多数人来说没什么难度。但是,要表达细节,就难多了,必须经过刻意练习才能做到。
你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就做这个练习,比如,你看到树上有一只乌鸦,你可以对你假象中的听众这么说:“篱笆边的树枝上站着一只乌鸦,它的翅膀有红色小条纹。”篱笆边的树枝和红色小条纹,都是比较细节化的观察。大部分人都会忽略这些细节。你还可以尝试表达更复杂的东西,比如感官体验。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事物,你都要尽可能描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描绘眼前的事物这个训练,会帮助你快速切换到古典联合注意的场景,同时也能训练你捕捉细节的能力。
接下来,你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练习了,就是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描述眼前的一只乌鸦很简单,你会自然地用线性表达,就是顺着一个思路把事情说清楚。但是如果描述一件过去发生的事情,想要使用线性表达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是因为,你观察到事情跟你讲这件事情不是同时的,你需要从你大脑中调取记忆,把记忆整理好,再表达出来。但记忆是网状的,把网状的记忆整理成线性表达是很困难的事情。
现在来想象一个场景,你坐在火车上,中午的时候,火车停在了某个乡村车站。火车再次出发后,你打电话想告诉朋友你观察到的事物。火车停下的时候,你可能看到了很多东西,除了苹果树,还有大山、农民、车站的小卖部等等,他们还有可能唤起你过去对火车站的感受等等,这些信息会存储到你的大脑里变成记忆,它们是网状的。但是,当你跟朋友讲的时候,你不可能一股脑地把所有的东西告诉她,那你会怎么说呢?你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的,告诉她一个你认为最值得她了解的真相,你或许会说:“火车停在A车站,我买了一份便当,是这里的特产,很好吃,下次有机会,你也应该尝尝。”这就是从网状的信息种提取出有用的东西,转化成线性表达。我们在平时记录事情的时候,哪怕是发朋友圈,都应该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这种能力,切换到古典联合注意的场景中,像给朋友打电话一样,写下你的所思所想。
第三种练习,是描述抽象的概念,这是在训练我们具象表达的能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少使用特别抽象的概念,这并不符合交流习惯。所以,两位作者给出的建议就是,把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事物。这样就符合我们聊天中的习惯了。
我来举个例子,请你来听一句话:“茶是中国的葡萄酒,在中国文化里,它就像葡萄酒一样,有高贵的气质。”对一个没有喝过茶的西方人来说,茶文化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向西方人解释清楚茶到底在中国的文化中意味着什么,难度非常大。就算我们把茶叶直接放到他们眼前,他们也没办法理解茶对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意义。但在这句话里,作者把茶比作葡萄酒,这个类比把抽象的茶文化转换成了具象的葡萄酒,对西方人来说就不再难理解了。这个例子比较简单,但是讲其他更复杂的概念,像物理定律、数学公式,道理也一样。当你让自己沉浸在古典联合注意的场景中的时候,本能就会促使你不要说得过于抽象,你会自觉地使用比喻、类比等等方法,把你要表达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天然就不是古典联合注意的场景。这个场景是我们在自己的内心刻意营造出来的,这时候,你就可以忘掉你学过的各种技巧,用心地对你想象中的读者说话,把你认为有价值的真相,清晰、简洁地传递给他。
好,《古典风格》这本书,我就分享到这里。今天的解读,为你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古典风格的特征,一个是如何进行古典风格的练习。
用古典风格写作,目的是表达真相,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像聊天一样写作。训练古典风格的写作,你只需要记住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古典联合注意”,说白了,就是想象你和你的读者都在关注同一个事情。在写作的时候,你要让自己切换到“古典联合注意”的场景中。
如果我们把学习写作分为“道”和“术”的层面去看,讲述具体技巧的书,就是从术的层面教我们如何写好一篇文章。今天解读的这本书则是从道的层面在谈写作。它告诉我们,写作是智力活动,能正确的思考,才有可能写出优质的作品。
撰稿:开智学堂 转述:杰克糖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划重点
-
古典风格的写作者,写作的动机是为了表达真相,他们认为自己和读者处于平等地位,只要自己能够清晰地把观察表达出来,读者就能和自己看到一样的真相。所以,古典风格的写作的基本原则,就是“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写作”。
-
写作是智力活动,能正确的思考,才有可能写出优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