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03. 走进黑森林,见自己,见天地

第三期陈海贤古典.MP3

心理学者陈海贤在新书《重新找回自己》里讲了一个寓言:一个迷失的故事主人公,要走进黑森林,寻找那个没有因为受伤而害怕过的自己。

人人心里都有个自己真正想成为的自己,由于现实和关系的逼迫,陆续变成了另一个样子,这是许多痛苦和挣扎的根源。

陈海贤在自己的心理咨询过程里,帮助许多来访者走上自我成长之路。而这一切,开始于他在一场巨大失落之后的自我寻找。

在本期《大望局》里,陈海贤敞开自己的生命历程,以柔软坦诚的心灵,讲述这段故事。

和他一道讲述自己的,还有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古典。古典曾经说“这个时代的玩法,就是找到热爱的领域,成为极限运动员”,那是因为他在成为生活的玩家前,早早就遭遇过绝境。

来听听那些不肯温顺地走进黑森林的人,讲讲他们找到的自己,见到的天地。

陈海贤,心理学者,资深心理咨询师,得到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亲密关系》《自我转变》主理人,著有《了不起的我》《爱,需要学习》等作品,《重新找回自己》是他的最新作品。

古典,作家,新精英生涯创始人,资深高管教练,得到课程《超级个体》主理人,著有《拆掉思维里的墙》《跃迁》《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等作品。

3:05 听听海贤老师的故事

6:57 海贤老师在经历过这场失落后的感受

12:20 贾行家分享《河的第三条岸》故事

14:16 贾行家分享《午后曳航》故事

20:07 转变会带来的痛苦是什么?

23:55 古典老师的转变故事

33:30 古典老师儿时的故事

38:00 圣人人格和英雄人格

39:05 陈海贤:“我一直都是个孤独的人。”

44:45 古典:“我想要去拥抱所有人。”

47:37 贾行家:“我是不爱这个世界的。”

53:30 贾行家体验到的两个现实

59:50 做一次“全麻”体验生死

01:05:00 海贤老师学心理学的缘由

01:07:24 当你感受到痛苦时,可以怎样做出改变?

01:13:34 给自己准备个“工具”,再走进那片黑森林

  • 《河的第三条岸》,作者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巴西作家,巴西现代文学第三代的“金三角”之一。 张卜天,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学者,翻译家,现任西湖大学终身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思想史、自然哲学史、科学与宗教。著作《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14世纪经院自然哲学的运动学初探》获第5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

划重点

  1. 自由,在某些情境下也是一种异类的表现。

  2. 人真正重要的决定都是一时冲动。

  3. “我也是一个可以永远离去的人。”——《午后曳航》

  4. 最大的痛苦就是最无妄的希望。

  5. “我分享了这些失落和慌乱,就是想告诉你,重要的转变,从来不是一个圆满的故事。至少发生的时候它不是。圆满,那是多年以后重新整理的结果。”——陈海贤

  6.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7. 谎言实现了,就是真相。

  8. 你留下的故事,反倒是比生命更明确的延续方式。

  9. 人活在关系里,真实的自我也是在关系里完成的。

  10. 我们的人生,就是要不断“刷经验值”。

  11. 你要相信现实,而不是相信幻想,因为现实才会带给你新的经验。

  12. 不要温顺地、也不要徒手地走进那片黑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