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抉择:女性如何做决定》 小乔解读
《理性的抉择:女性如何做决定》| 小乔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特蕾泽·休斯顿,她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也是西雅图大学卓越教学中心的创始主任,她长期致力于如何帮助人们做出好决策。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教导女性如何做出好决定的书。无论职场上还是生活里,女性的决策力经常被低估,性别歧视和偏见给女性的职业发展造成许多无形壁垒。没有人承认自己歧视女性,但在实际行动时,人们却普遍不信任女性,他们觉得女性敏感脆弱、优柔寡断,并不具备成为领导者的能力。
本书中,作者运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研究,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分析女性在决策力方面的特点以及适合女性使用的决策方法,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专为女性订制的职场工具书,适合各个阶段的职业女性阅读。《纽约时报》评论将这本书誉为华尔街精英的必备读物。
核心内容
女性在决策时会遭遇哪些挑战?和男性相比,女性在决策方面有哪些优势?女性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决定?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理性的抉择》,副标题是女性如何做决定。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7万字。我会用24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述书里的精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女性应该如何做出好决定。
这几年,职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尽管越来越多人认可女性的职业竞争力,但女性在职场仍然面临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显示,全球女性的平均劳动参与率仅为54%,而男性则高达81%。职业女性的平均工作时间比男性更长,但平均收入仅为男性的一半。女性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较多,但担任高级职位的人却很少。在中国,仅有18%的公司拥有女性高管。而女性董事和CEO的比例仅为10.7%和3.2%。
很多职业女性都感觉到自己在职场晋升之路上遭遇了“玻璃天花板”。什么是玻璃天花板呢?简单来说,就是性别歧视和偏见给女性职业发展造成的一种无形壁垒。没有人承认自己歧视女性,但在实际行动时,人们却普遍不信任女性,他们觉得女性敏感脆弱、优柔寡断,并不具备成为领导者的能力。玻璃天花板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
《理性的抉择》这本书颠覆了人们对女性的传统观念。书中运用大量科学研究告诉人们,女性的决策能力毫不逊色于男性,她们只是决策方式和男性不同。如果能够发挥女性独特的优势,她们的决策力远比我们想象中好。以往决策方面的书籍经常忽略性别因素,它们不仅没有为女性提供建设性意见,还常常会给女性一些非常糟糕的职场建议。比如,你一定听过这样的建议,在做决定的时候,你要多花些时间,进行全面考虑。这句话听起来没错。可是,如果一个女性花了很长时间做一个决定,人们不会觉得她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反而会觉得她优柔寡断,有选择障碍。
所以,《理性的抉择》里,作者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在女性决策力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停止再用男性的战术,而是应该针对女性的优势发展出一套能够帮助她们做出决定的独特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特蕾泽•休斯顿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也是西雅图大学卓越教学中心的创始主任,她长期致力于如何帮助人们做出好决策。在《理性的抉择》这本书里,作者运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研究,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分析女性在决策力方面的特点以及适合女性使用的决策方法,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专为女性定制的职场工具书,适合各个阶段的职业女性阅读。《纽约时报》将这本书誉为华尔街精英的必备读物。
这期音频里,我将从三个方面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个方面,女性在决策时会遭遇哪些挑战?第二个方面,和男性相比,女性在决策方面有哪些优势?第三个方面,女性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决定?
我们先来说一个书中提到的新闻事件。2013年2月,当时担任雅虎公司CEO的玛丽莎•梅耶尔宣布了公司的一项新政策,不允许员工在家办公。消息一经宣布就遭到了媒体的强烈抨击。很多人觉得,这项政策对女员工非常不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女性史荣誉教授鲁斯·罗森甚至批评说:“玛丽莎打破了‘玻璃天花板’,却不愿意让其他女性过上平衡的生活。她的政策使她的女员工们根本无法在专心发展事业的同时照顾好家庭。”可是,一周之后,美国零售巨头百思买的CEO休伯特•乔利做出同样一个决定,百思买的员工将不允许在家办公,但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决定不仅没有引起民愤,甚至很少有人注意到。
同样一个颇具争议的政策,男性做出的决策在当时连头版都没上,而女性做出的决策却引起了社会的强烈批判。
听完这个故事,你就应该明白了,女性在决策时遭遇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人们挑剔的眼光。同样的一个决定,如果是男性做出的,人们更倾向于先接受它是正确的。而对于女性做出的决定,人们的第一反应却是怀疑。社会学研究显示,人们在评价女性的决策时会更加苛刻。美国法学教授琼·威廉斯在《女性职业宝典》里提到女性经常面临一种叫做“再证明一次”的偏见。就是说,女性必须通过多次成功,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因为她们的成功经常被当作偶然事件,而男性的成功则很容易被当作实力雄厚的表现。这种态度上的差别就决定了女性在决策时经常要承受比男性更大的压力。
女性在决策过程中还经常遇到另一个挑战,那就是不合理的社会期待。我们对女性的期待和对决策者的期待常常是背道而驰的。我们期待男性具备能动倾向,却希望女性具备关系倾向。
这是什么意思呢?能动倾向指的就是自己应该制定计划,然后实施计划。而关系倾向则是说,我们应该专注于构建并且保持关系。在书里,作者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把男性比喻成特工,把女性比喻成母鸭。特工的特点是干练、独立、果断、强硬,可以迅速地做出决定并执行。而母鸭的任务是照顾自己的每只鸭宝宝,并确认宝宝的安全。也就是说,我们期待男性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却希望女性能够优先考虑别人的需要。
这就意味着,女性不得不面对一个两难的局面。一方面,人们期待女性更民主,也更重视团队协作,另一方面,人们却觉得,在决策过程中让别人参与,就表示决策者没有主见。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钢丝偏见”。意思就是说,女性要像踩钢丝一样在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之间小心地平衡着,如果女性像传统男性那样做事,社会就会批评她们专横跋扈,如果她们像传统女性那样做事,又会被认为缺少决断力和领导力。
除了挑剔的眼光和背道而驰的社会期待,女性要面对的第三个挑战就是社会的刻板印象和思维定势。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女性的直觉。人们经常说,男人是理性动物,靠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做决定,而女人是感性动物,全凭直觉瞎蒙,所以飘忽不定,准头又不足。连很多女性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作者在书中提到,即使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身居要职、能力很强的女性也经常把自己做决定的过程当成是“跟着感觉走”。
可事实真的这样吗?英国利兹大学的两位管理学教授,对比了32项关于男女决策方式的研究,其中60%的研究结果显示男人和女人依赖直觉的程度没有太大差别,而其余40%的研究结论则显示女性在做决定时比男性喜欢使用数据分析。也就是说,事实上,女性并不是靠直觉来做决定的,她们只是以为自己这样做了。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因为社会挑剔的眼光,女性失败的代价比男性高很多。所以,在做决定的时候,她们通常比男性更谨慎,更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依据来支持自己的决定。
无论是职场上的隐形歧视,还是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都给女性决策者带来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女性在决策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决策本身,还要担心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无形之中,她们就要拿出一部分精力来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而分散注意力可能又进一步影响了她们的决策能力,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以上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女性在决策时会遭遇的很多挑战。人们习惯用更苛刻的眼光评价女性,对女性产生不合理的社会期待和刻板印象,这些都使得女性在职场要承受比男性更多的压力。
那么和男性相比,女性在决策方面有什么优势?
因为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人们经常低估女性的决策力。比如,和男性相比,人们经常认为女性摇摆不定、优柔寡断、风险承受能力差,但这些都被科学研究证明为无稽之谈。本书的作者特蕾泽•休斯顿为,优秀的决策力并不是单一的技能,而是包含多种子技能的综合能力。而在这些子技能里,有一些是女性擅长的能力。下面我们来说三个。
女性的第一个优势就是更具有同理心。
科学研究显示,女性在识别非语言线索方面比男性更敏锐。这就是说,女性更容易察觉到同事对谈话感到不耐烦,也更能看出来老板低头是因为失望还是集中注意力。她们甚至更擅长从短信或者邮件里读出对方的语气。女性的这个特点对团队合作格外重要。
麻省理工大学曾经进行过一个实验。实验者邀请了上百名志愿者,将他们分成了几组来解决难题。结果显示,表现优异的团队并不是那些成员整体智商水平较高的团队,而是那些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的团队:一、有较高的社交灵敏度和同理心;二、团队成员之间注重公平;三、团队中女性居多。由此,研究者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团队的表现并不取决于个人能力,而是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女性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比起男性,她们更擅长通过面部表情迅速准确地读懂别人的情绪,也更能理解别人的处境。
接下来我们说说女性的第二个优势是更为准确的自我评估能力。
认知心理学研究显示,过度自信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男女,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判断力。但男性和女性在过度自信又表现出一定差异。第一个差别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觉得自己比一般人优秀。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路上随机找了100个人,告诉他们这群人中有一半的人智商处于中等水平,然后问他们“你觉得自己的智商是什么水平?”结果,71%的男性说他们的智商高于平均水平,但只有57%的女性会这么想。可见,男性比女性的自恋程度高。
第二个差别是,女性表现出的自信有所起伏,越是熟悉的领域,她们越能正确评估自己的知识。而男性则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出自信心爆棚。举个例子,电视剧一直被认为是女性的兴趣爱好。如果一对从来不看美剧的夫妻被问到有没有看过《欲望都市》,丈夫很有可能说自己看过,而妻子则更可能承认自己没看过。
这就表明,女性的自信心更贴近现实。也就是说女性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能力的边界,而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看清局势。人们就曾经把 Facebook 的二号人物,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称为 Facebook 的大家长。在桑德伯格加入 Facebook 之前,很多人担心 Facebook 会像过去那些风靡一时的网站一样,昙花一现,因为当时坐拥数千万用户的扎克伯格和他的工程师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桑德伯格加入之后,一手为 Facebook 搭建了广告平台,并且把广告收入作为未来Facebook 发展的重点。结果,此后的三年时间里,Facebook 的广告收入翻了六倍。连扎克伯格都说:“没有桑德伯格的 Facebook 是不完整的。”
接下来,我们来说女性的第三个优势:压力环境下,女性的决策会比男性更加理智。
神经科学家认为,当处于压力环境时,女性的决策会更加理性。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设计了一款抽牌游戏。游戏分为两个版本:安全版和风险版。安全版中,玩家有输有赢,但输赢的奖金数额都很小,基本上,玩家可以看到自己的奖金稳步增加。但在风险版中,除了偶尔出现一次大奖,大部分时候玩家都会输,甚至可能还要赔钱。最终,这个研究结果显示,在放松时,男性和女性大部分时间都会选择安全版,只是偶尔想要寻找刺激的时候才会去玩风险版。但当压力升高时,女性更多地选择安全版,更多男性会选择风险版赌一把,而且他们下的赌注会比平时更大。而女性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够更清醒地进行决策,她们会选择那些自己更有把握的选项。
那么为什么在进行压力决策时,男性喜欢冒险,而女性却躲避风险呢?神经科学家从大脑的结构解释了这种现象。
作者在书中提到,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类固醇,叫做皮质醇。当人们面对压力的时候,皮质醇水平就会增加。研究显示,皮质醇的激增对男性和女性风险决策方式有着完全相反的影响。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男性会选择高成本、小概率的大成功,而女性则会选择更有把握的小成功。
此外,男性和女性在压力决策时表现得如此不同,还和大脑有关。书中提到,在压力下进行决策的时候,男性大脑中的两个区域变得非常活跃,这两个区域分别是壳核和前脑岛。壳核的作用是提醒人们立刻采取行动,而前脑岛的作用则是控制一个人决策时的情绪。这就意味着,男性在进行风险决策的时候,会一反常态,做出高度情绪化的反应。而在同样情形下,女性大脑中这两个区域则相对平静,也就是说女性不容易因为焦虑情绪的影响而做出草率冒险的决定。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二个重点:女性在同理心、自我评估和压力决策方面都比男性更具优势。说完这个,咱们接下来说说女性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出决定?
我们已经知道,社会经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女性的选择。所以,做出一个好决定对女人来说格外重要。那么女性要如何做出一个好决定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很多建议,这里我们针对上面提到的三个优势,重点介绍三种决策方法。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方法,跟随直觉,但要信任证据。
生活里,很多人都十分信任自己的直觉,觉得直觉能反映真实的自我,特别是女性。在很多无法做决定的艰难时刻,我们常常说,跟随你的心意。有时候,我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有时候,心意却被证明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决定。这时,你可能就会问,自己内心的声音到底是不是靠谱的呢?
作者认为,我们要了解锚定效应对直觉的影响。锚定效应,就是人们在做决定时,容易受第一印象影响。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家丹艾瑞利做过一项研究,他要求他的学生们写下社保号码的最后两位数,然后再写下他们买东西时愿意出的最高价。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可结果却发现,社保尾号数字越大的同学,越愿意花高价买东西,而不管这个东西的真实价格是什么。可见,直觉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真实准确。我们可以把直觉当成一个起点,但产生直觉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尽量多地搜索客观证据。
举个例子,你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这些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发展迅速,预计2017年,全国烘焙食品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4600亿,2020年这个数字将飙升到5500亿人民币。再一想到自己经常花好几十块钱去买一个面包,你的直觉告诉你,在网上开个面包店是个不错的选择,足不出户,还没有租金的压力。但接下来,你必须通过理性分析这条新闻里的信息,比如,你要问问自己,这4600亿里,网上销售的占比是多少?实体店铺的又占多少?知名大品牌占多少?个体商户又占多少?如果自己创业,你每天要工作多长时间?这些问题,都可以帮你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个决定。
女性决策的第二个方法是调节自信度。对于自信,很多人都有一种误解,觉得一个人越自信,越容易成功。但是自信并不代表正确。有时,自信会帮助我们,有时,它会阻碍我们做出一个好决定。那么我们该怎么样确定何时使用自信这个工具呢?
作者认为,要根据不同的情境,调节自己的自信度。在收集信息的阶段,你要尽量调低自信度。因为人们只有在感觉到被尊重的时候,才愿意提供更多信息。但当你有了足够多的信息并且已经做出决定之后,要调高自信度,让别人信服你,并且愿意执行你的决定。举个例子,比如你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有一天,你突然被叫到心脏科病房对一个危重病人进行会诊,那里的护士对你不太友好,显然她们并不欢迎你的到来,有一搭无一搭地回答你的问题,毫无耐心。此时,作为一个呼吸科医生,你需要调低自己的自信度,耐心地询问病人的病情。因为此时,照顾了这个病人好几天的护士是你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但当你对病人的症状和用药获得足够信息之后,你就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判断病人是不是需要转病房,并且利用自己的权威让护士协助你执行这个决定。
最后,我们来说说女性应该如何在压力情况下决策?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女性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表现得比男性更加冷静。所以,女性常常在企业遭遇危机的时候,临危受命。这种现象被称作“玻璃悬崖”。因为玻璃悬崖的存在,女性在职场更容易面对压力。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扩大你的选项。如果你不得不在压力情境下做决定,那么至少给自己两个选项。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如果增加一个选项,你就要花更多时间,考虑更多因素,决策过程就会变得更慢。为什么两个一定比一个好呢?原因很简单,我们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拥有者偏见”,就是说,当我们拥有一件东西时,我们比别人更容易高估它的价值。我们还会不停地寻找证据,去证明自己是对的。为了突破这种思维局限,我们就要学会引入更多的选项。
第二个改善压力的方法就是重新定义压力。长久以来,压力都被视为人类健康的敌人。所以,面对压力的时候,人们不停地提醒自己,要赶紧冷静下来。但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有在你认为压力有碍健康的时候,压力才会对你造成伤害。在美国一项针对3万人历时八年的调研中,压力的上升让人们的死亡率增加了43%,但这个数字只存于相信压力对健康有害的人群里。而那些不相信压力对健康有害的人死亡率反而会降低。也就是说,我们对压力的负面印象让压力损害了我们的健康。
作者认为,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压力的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压力的态度来改变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不要试图忽略或降低你的紧张,而是把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这些现象理解为兴奋。这一点小小的转变就会让你更轻松地面对挑战,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三个重点:女性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决策?我们说到三个方法:第一,在运用直觉的时候,要注意锚定效应的影响,以直觉为起点,但要多收集客观数据;第二,调节自信度,在收集信息阶段,调低自信,以便向他人收集资料,在做出决定后,调高自信;第三,在面对压力时,通过寻找更多选项和重新定义来降低压力对于决策力的影响。
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给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分析了女性在决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人们习惯用更苛刻的眼光评价女性,忽视女性的成功,夸大女性的失败。社会对女性也有不合理的期待,一方面我们希望决策者果断,另一方面我们又期待女性能以群体利益为重。除此之外,刻板印象和思维定势也使得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缺少干脆利落地做出决定的能力。这些都使得女性在职场承受了比男性更多的压力。
第二,我们谈到了和男性相比,女性有哪些决策优势。女性对周围环境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更有同理心。女性也很少过度自信,她们的自我评估更客观、更准确。同时,女性在高压力的状况下更冷静,更容易做出明智的选择。
最后,我们从三个方面,讲到女性应该如何做一个好决定:第一,运用直觉时,要寻找客观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决策;第二,根据不同的情境调节自信度;第三,通过增加选项和改变对压力的认知来减轻压力对决策力的负面影响。
《理性的抉择》这本书纠正了过去社会对于女性决策过程的很多误解和偏见,并且提供有效的方法应对这些困境。它不仅帮助职业女性实现职场进阶,同时也提醒整个社会,不要低估女性的决策能力,让女性更多地参与决策,不仅对于女性个人,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撰稿:小乔 脑图:摩西 转述:顾一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