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文明及其缺憾》 青铜文化解读

《文明及其缺憾》| 青铜文化解读

关于作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这个生活在20世纪早期的心理学家是如此出名,以至于被称为影响世界的三个犹太人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马克思和爱因斯坦。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文明及其缺憾》等。

关于本书

《文明及其缺憾》是弗洛伊德晚年的代表作,在本书中,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的手段研究社会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文明导致人类不幸的深层原因。弗洛伊德旗帜鲜明地指出文明是建立在压抑人类本能的基础之上的,其中主要被压抑的是性本能和死亡本能,因此他认为文明确实影响了人类对于幸福的追求。围绕这个观点,弗洛伊德先详细分析了文明是如何诞生的,然后又阐述了文明具体是如何压抑性本能和死亡本能的。

核心内容

文明是建立在压抑人类本能基础之上的,其中主要被压抑的是性本能和死亡本能。文明不仅禁止非常态的性满足,还会剥夺正常人的正常性需求,将“力比多”用于社会建设上。同时,文明会通过愧疚这种情感压制人的死亡本能。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缺憾》,这本书的中文版约有10万字,我会用大约28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华:弗洛伊德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讨论文明给人类带来不幸的深层原因。

当我们说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文明一直被视为人的成就以及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代表,为什么反而会给人类带来不幸呢?实际上这种针对文明的批判早在十九、二十世纪的时候就出现了。主要的观点是文明会让生活在钢筋与水泥之中,失去了亲近自然的乐趣和机会,或者是文明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以及人的异化。比如我们知道,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著名作家梭罗就极端讨厌现代文明,他甚至搬到远离城市中心的瓦尔登湖隐居起来,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

而我们本期要讲的《文明极其缺憾》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文明导致人类不幸的深层原因。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旗帜鲜明地指出文明是建立在压抑人类本能的基础之上的,其中主要被压抑的是性本能和死亡本能,因此他认为文明确实影响了人类对于幸福的追求。围绕这个观点,弗洛伊德先详细分析了文明是如何诞生的,然后又阐述了文明具体是如何压抑性本能和死亡本能的。

本书作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我想即使是非心理学专业的读者也对他耳熟能详。这个生活在20世纪早期的心理学家是如此出名,以至于被称为影响世界的三个犹太人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马克思和爱因斯坦。

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最著名的成就则是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这个学说主要包含这样几个理论:首先是潜意识理论,他认为人除了有清醒的意识之外,还有被隐藏的潜意识,而这个潜意识主要包含的就是被压抑的各种本能和欲望。我们举个例子,意识就像冰山露出在海面以上的部分,非常明确,容易被分析;但是潜意识就是藏在海面以下的大部分冰块,隐藏着各种我们自己都不一定知道的想法和念头。而且这些念头大多时候是不道德的,不被社会所认可的。弗洛伊德还将潜意识理论用来分析人的梦境,认为梦境就表现了各种潜意识的欲望,这就是他在那本著名的《梦的解析》中表达的主要观点。

除了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还包括性本能学说。简单来说,就是他认为追求性欲的满足是人最基本的本能,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这是我们生来就有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是人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以上这些大概是我们在谈到弗洛伊德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的理论,但实际上,这些只是他早期的主要学说。在弗洛伊德晚年,也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他的研究发生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转变,那就是试图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整个人类文明。

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的学说,不管是潜意识,还是性本能,主要还是用来分析和治疗具体的精神病人。也就是说,他的学说那时还停留在精神疾病领域,关注的也是非常态的个人疾病。但是,到了晚年,他开始把整个人类集体作为研究对象,开始关注人类文化,或者说文明的形成。并着重研究个人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而他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作正是我们本期要讲的《文明极其缺憾》。

我们接下来进入本期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弗洛伊德是如何论述文明与本能的关系;第二部分,具体分析文明是如何压抑人的性本能的;第三部分,具体分析文明是如何压抑人的死亡本能的。

在具体介绍文明与本能的关系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是如何讨论文明的定义以及建立的。

在本书中,弗洛伊德所说的文明与我们常规的理解是一致的,指的是人类为了种族延续而建立的一切规则以及取得的成就。比如我们的法律,比如我们建立的城市等等。

在定义了文明之后,弗洛伊德分析了文明建立的具体过程。他认为文明得以建立,有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第一个原因是大家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而联合在一起。最开始的人类是弱小的,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单独的个体既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的侵犯,也没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就有了联合起来的必要,于是就有了群体。而出于对群体的维护,规则就必须被建立,也就是我们的道德以及法律,这样就慢慢产生了文明。

但是除了这个原因以外,弗洛伊德还从心理学方面分析文明建立的深层动机。那就是他认为促使人联合起来不仅仅是抵御自然灾害或者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还是出于性本能的要求。我们刚刚说到,弗洛伊德认为性的满足是人最核心的需要之一,就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是人的本能,而且这种对性满足的追求是人生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弗洛伊德将性本能的学说用于解释文明的诞生。

他的阐释具体是这样的。因为对于性欲的追求,男人和女人结合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夫妻,然后夫妻生下孩子,于是就有了家庭。在家庭中,存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也存在子女之间的情感,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两种情感都是性本能的一种变体。这听起来有些违背我们的伦理道德观,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并不奇怪。对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他很早就提出了恋母的俄狄浦斯情结。而对于子女之间的情感,他认为性欲被压抑并且转化成同辈间的友好情感,这种情感进一步延伸,就被称之为友谊。而友谊将一个家庭中的人与外界的陌生人联系起来,于是就组成了社区,社区进一步扩大,最终就建立了人类社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弗洛伊德是用性本能这条线索把社会串了起来,因为对于性欲的追求,先是有了男女的结合,然后有了家庭,最终文明社会得以建立。不过在这里我们需要额外补充一点,有人可能会提出在原始社会最开始是没有婚姻的,也就是说弗洛伊德所说的先有夫妻关系,再有社区这种顺序是不成立的。实际上这并不重要,因为弗洛伊德并不强调夫妻概念,他着重说的是男女的结合。

好了,现在弗洛伊德用爱欲解释了人类文明产生的深层心理动机,接着他就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人类是出于自己经济以及心理上的需要而创造了文明,但是,文明为什么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感的完全满足?反而制造了大量的不幸和缺憾呢?

注意,弗洛伊德并不否认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幸福,比如更充足的食物,更舒适的住所,以及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但是,他所说的文明带来的大量不幸和灾难不是这些,而是战争、犯罪,以及人在社会中体验到的焦虑、压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等等。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新鲜,20世纪的文学作品就着重描写了文明对人的压迫,比如卡夫卡提出的文明对人的异化。后来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也着重分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提出他人即地狱的观点。

那么,弗洛伊德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些文明的负面影响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他给出的答案是:文明的产生是建立在压抑人类本能的基础上的,文明压抑了人类的两种本能,一种是性本能,一种是死亡本能。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最核心的追求就是满足自己的本能需要。如果这种需要被满足了,他就会感到幸福,反之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人有满足自己性需求的需要,但是社会不仅禁止非常态的性需求,比如同性或者乱伦,还会剥削人正常的性满足。除此以外,弗洛伊德认为人还有伤害他人的破坏本能,但是社会禁止这种暴力行为。至于这两种本能具体如何被压抑,我们后面会具体分析,但总的来说,在弗洛伊德看来,正是这种对于人类本能的压制,就是文明制造了不幸的根源。

那么,文明为什么要压抑人的本能呢?因为文明的逻辑与单个人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文明以维持人类种族的延续为主要目的,任何时候都是从集体的利益出发。但是单个人却追求的是自己的欲望满足,追求个体幸福,而且在追求这种个人幸福的时候,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这必然会造成与整个社会的目的相违背的局面。比如非常态的性需要会动摇社会的伦理道德观,会导致价值观的混乱;比如人的破坏性欲望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于是,文明必须压抑个人的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集体的名义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个人为了不被集体惩罚,在大多时候也只好压抑自己的需要,但需要不是被消除了,只是被压抑了,而压抑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这就是文明造成不幸的本质所在。

以上就是文明与本能关系的主要内容,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的建立除了经济上的需要,也与人的性本能有关。人对爱欲的追求,使得男女结合,然后有了孩子,然后有了家庭。这种爱欲再往外扩展,就建立了社区并最终建立人类社会。但是,人类社会虽然来自本能的需求,但文明一旦建立,为了维持群体的需要,又会转过来压抑人的本能,主要压抑的是性本能和死亡本能。这是文明产生不幸的本质原因。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讨论文明是如何压抑人的两种本能的,我们先说性本能。

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首先要压抑的就是人类的性本能。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严令禁止非常态的性满足,比如同性和乱伦。因为这些会导致伦理道德观念的混乱。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些看似非常态的性需要对一部分人来说是本能,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证明,很多患者正是因为压抑了这种需要,进而诱发各种精神疾病。当然,今天有的国家也承认了同性婚姻的合法性,这是文明的一种自我调整。

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对人性本能的压抑主要还不是体现在禁止非常态的性满足,而是表现在对常规性满足的剥削。具体来说,就是将人从狭隘的性满足上拽开,让人做对整个社会更有帮助的事情,比如工作。工作将男人从女人身边剥夺,这不仅剥夺了女人性满足的机会,更压榨了男人的性需求。也就是说,文明将男人在性方面的激情和能量转移到了工作上。当然,弗洛伊德这样说,是因为在他所处的时代,主要还是男人工作养家。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引入力比多这个概念。力比多指的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来自性本能。我们可以把力比多理解为一种驱动人去满足自己本能需要的能量。比如我们常说的人生动力,或者精神能量,大体就是这种意思。性本能越强烈,力比多能量就越大。弗洛伊德解释说,力比多既能被用来追求性的满足,也有可能被用来做其他事情,而工作正是这样一种转化力比多的办法。将性本能的力量用于工作,从而抵消了强烈的性冲动。我们在弗洛伊德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转化”或者“升华”本能的表述,实际上就是指这种将本能的力量转移为其他目标服务,然后抵消本能冲动的方法。弗洛伊德还提到,除了常规的工作以外,艺术创作实际上也是一种本能力量的升华。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文明之所以压抑性本能,更主要的是对性本能的能量,也就是力比多的一种争夺。如果个体只局限在性需求的满足,对于社会文明是没有多大帮助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能量的浪费。所以,社会需要去争夺这部分资源,将其用于对整个文明有帮助的事情,比如工作、艺术创作、或者科学研究。这是文明压抑性本能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文明在压抑人的性本能的时候,通常会采取这样几种办法,一是明令禁止,这就是法律和道德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加隐晦和狡猾的办法,就是转化和升华。

但正如我们在一开始所说,不论是命令禁止,还是转化升华,都不能彻底磨灭人的本能欲望,并且造就了大量的性压抑与性不满,这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且对于性压抑的反抗随时都会存在。这种反抗和压抑之间的冲突是人感到不幸或者焦虑的深层心理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文明压抑性本能的主要内容,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文明压抑性本能,除了因为非常态的性需要有可能造成社会的混乱外,更主要是为了争夺力比多这种能量资源,将其用在服务整个社会上。文明压抑性本能的手段除了明令禁止外还有转化升华等更隐晦的手段。

关于性本能我们就说这么多,下面来看文明是如何压抑人另外一种本能,死亡本能的。这是文明产生不幸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弗洛伊德对这部分的阐释甚至超过了对性本能压抑的解释。

在介绍文明是如何压抑死亡本能之前,我们先花点时间说下死亡本能。正如弗洛伊德的其他理论一样,他的死亡本能学说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为他认为人有一种毁掉自我,回归生命最初状态的冲动。他将这种冲动命名为死亡本能。这对很多人来说几乎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我们熟悉的是恰恰与之相反的求生本能,那就是追求安全、保存自己的需要。我们怎么会有毁掉自己的冲动呢?

针对这个问题,弗洛伊德提出了明确的证据,那就是自虐现象的存在。他在自己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了大量的案例,比如在性活动中存在的受虐倾向,有人会在受虐过程中体验到极大的快感。与此同时,他还提到了一种侧面的证据,那就是针对他人的破坏性行为,比如各种暴力行为。弗洛伊德强调,在这种针对他人的暴力行为中,施暴者并不一定是出于利益考虑,而是纯粹为了享受这种攻击他人的快感。

根据弗洛伊德的分析,这种攻击他人的行为实际上是死亡本能的一种变体,那就是将原本针对自己的破坏性欲望施加到其他人身上,是死亡本能的外化。

死亡这种本能之所以存在,实际上是为了反抗存在的艰难,通俗点说就是因为生命作为一个有机体,承受不了活着的焦虑和不幸,因而追求生命开始之前的平静状态。这种冲动非常强烈,要么指向自己,那就是自我毁灭,要么就是转移到他人身上,这就是对外的破坏性。

所以,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这种本能都是非常可怕,文明都必然要加以限制。根据弗洛伊德的分析,限制的主要手段是愧疚感。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让人觉得心怀愧疚而不愿去做破坏性的行动。

那么,这个时候最关键的问题就来了,愧疚感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愧疚感如何能够抑制死亡本能?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愧疚感的产生有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建立明确的是非观。因为只有知道了是非善恶,我们才会有价值判断,因此也才会因为自觉做错事而产生愧疚感。但这里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辨别善恶是非。因为对人来说,他最开始行动的标准并非善恶好坏而是对他是否有利,那些我们今天认为错的事情,比如偷盗,很可能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对人来说是有好处的而去做。所以,人自己没法产生今天大家所认同的是非观。那后来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因为社会的惩罚。社会的个体会发现,他的有些行动是社会允许的,比如努力工作,但有些则会受到惩罚,比如偷盗。随着经验的积累,他终于确立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然后该做的就变成了对的,被禁止的就变成了错的,于是,是非观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社会通过惩罚机制为每个个体确立了明确的是非观。

但是建立是非观只是产生愧疚感的第一步。因为如果是非观只是外界的要求,个体完全可以置若罔闻,只有当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服从是非观时,才能起到约束个体的作用。而这个从内心深处认同和服从是非观的过程,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的建立。具体来说,就是在文明的要求下,个体逐渐接受社会道德的要求,在内心深处建立一个更遵纪守法的自我。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观点,我们介绍一下弗洛伊德的超我概念。他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超我是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根据社会文明要求,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我。本我主要指的是人的潜意识部分,这里存在的是各种被压抑的本能,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最不道德,或者最不为社会接受的部分。而自我就是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后建立的一种比较平衡,最能与现实世界相和谐的人格。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超我实际上是社会或者说文明的要求。它像一个精神警察一样位于我们意识的深处,时刻监视着本我中那些非理性的欲望和冲动,一旦发现苗头,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对于死亡本能的压抑,正是这样一个过程。文明为人类树立了是非观念,并将其纳入超我之中,一旦这种破坏性极强的本能开始冒头,超我就会让人产生明确的愧疚感,以此制止破坏性的行动。

当然,我们同样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对死亡本能的抑制并不彻底,比如犯罪行为,甚至战争,都是这种本能欲望的发泄。当然,文明也会提供一些能被人接受的方式让人发泄这种本能,比如体育比赛等。

在解释完这一切后,弗洛伊德提出了另一个矛盾,那就是愧疚感虽然作为一个手段确实能够一定程度地压制死亡本能,但是愧疚感本身却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愧疚是从属于超我的,也就是说是个体人格中的一个稳定因素,是时刻存在的,但愧疚让人焦虑,让人时刻感受到道德的压力,因此愧疚感本身就成为折磨人,导致人不幸的一个因素。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副作用是文明的重大缺憾。

以上就是我们本期的主要内容,我们简单总结一下。我们首先分析了文明诞生的心理学原因,是性本能将男女结合在一起,再组织了家庭,然后建立社区以及人类社会。但是,文明的逻辑却和个体追求幸福的逻辑并不一致,为了维护整个群体的稳定和发展,文明会压制人的本能,其中主要压抑的是性本能和死亡本能。

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了文明是如何压抑性本能的。主要手段是明令禁止非常态的性需求,以及将性本能的能量转化为其他的目的服务,比如工作或者艺术创作。这种手段的本质是文明对力比多资源的争夺。

然后我们又分析了文明是如何压制死亡本能的。死亡本能是一种毁掉自我的冲动,对内是自虐,对外是暴力。文明压制死亡本能的主要手段是愧疚感,文明通过惩罚树立了是非观,这种是非观的内化让人产生愧疚感。愧疚感也被称之为良心,从属于超我。超我相当于精神警察,时刻监视和打压本我中的非理性欲望。所以对于死亡本能的克制,本质上是超我与本我之间的战争。当然,这种抑制并不总是成功,犯罪和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最后,我们还想补充一点关于弗洛伊德的介绍。首先是我们本期所讲的主要是他晚年的研究内容。关于他这部分的研究,我们可以这样说,正因为他超越了狭窄的精神疾病领域,将精神分析用在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上,这让他的研究视野变得更加广阔,而且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具备了浓厚的社会学色彩。

比如他在这段研究时期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概念,那就是“集体精神病”。弗洛伊德是这样解释的,如果个人会因为本能欲望的压抑而导致精神疾病的产生,那么,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也有可能会因为文明对于本能的压抑而产生一种具备普遍性的病态特征,他将这种集体病态称作“集体精神病”。这种说法乍听起来有些夸张,因为好像在说大家都有病。但是就在他提出这个观点后三年,纳粹统治了德国,并出现了惨无人道的种族大屠杀。这样的事实证明,这种“集体式的精神疾病”并非耸人听闻,弗洛伊德的预言得到了精准的验证。纳粹的种族屠杀,很多时候已经超出了战争的需要,更多时候就是纳粹党徒作为一个集体,在发泄和满足他们的破坏本能。

破坏本能是死亡本能的一种变体,是把原本针对自己的破坏欲望转嫁给了他人。这种破坏本能在今天的文明社会中仍然时常见到,比如发生在美国社会的校园枪击案,以及其他报复社会的暴力事件。这些行为大多不是出于个人仇恨,而是破坏本能作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弗洛伊德这种用精神法研究社会问题的方式,给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文明社会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他的这种研究为后来精神分析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其中代表人物是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弗洛姆。弗洛姆沿着弗洛伊德晚期的研究方向,进一步用精神分析的学说来研究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各种社会矛盾。

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一点就是,弗洛伊德学说一直以来因为惊世骇俗以及论述的模糊而争议不断,甚至有人提出他的观点已经过时。其中争议最大的可能就是性本能学说。比如他的学生,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就放弃了在性本能这一块的研究,而主要致力于发展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并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学说,认为人类祖先的记忆会通过遗传残留在后代的意识之中。

关于弗洛伊德学说是否过时或者存在争议,这个可以姑且留待日后慢慢研究,但无可置疑的是,弗洛伊德的作品充满洞察力和想象力。所以,今天阅读他的作品,或许不用以死记硬背他的理论为主要任务,关键在获得思维启发以及享受巨大的智力快感。这是阅读弗洛伊德的极大乐趣。与此同时,不得不提的是,弗洛伊德虽然是一个心理学家,但他却拥有极高的文学素养,文笔老练,逻辑严密,而且行文气势磅礴。他还曾因为这本《文明及其缺憾》而得到过歌德文学奖。这也是阅读他的作品的一个重大乐趣。

撰稿:青铜文化脑图:摩西转述:宝木

划重点

1.文明是建立在压抑人类本能的基础之上的,其中主要被压抑的是性本能和死亡本能,因此文明确实影响了人类对于幸福的追求。

2.文明对人性本能的压抑表现在对常规性满足的剥削,将人从狭隘的性满足上拽开,做对整个社会更有帮助的事情。

3.文明为人类树立了是非观念,一旦死亡本能开始冒头,超我就会让人产生明确的愧疚感,以此制止破坏性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