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英:别担心未来,只要种子还在……
【终版】林小英加餐.MP3
林小英老师是在高考刚结束时来《大望局》谈教育话题的,但是我们决定把上线时间安排在了九月初的开学季。因为这期加餐里的话,是专门说给那些没有考取心仪目标学校的学生们和家长们:
在不得不“退一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
就算是已经离开了学校,还可以怎样通过学习使人生变得更丰厚?
林小英老师是如何做教育学研究的,她下面还会带来哪些问题和思考?
林小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
朱步冲,得到听书专职作者
00:47 谈谈《县中的孩子》的写作方法
08:00 成绩不理想,家长和孩子可以怎么办?
13:07 离开学校,我们还能怎样过好人生?
19:28 小英老师剧透新书
划重点
-
透过个体的故事,要看到结构性的问题;研究结构性的问题,要看到结构是如何对个体的行动造成影响。
-
我们过于习惯有备选项了,很容易对一切事物只是浅尝辄止,不愿深入。
-
要让自己“东边不亮西边亮”,而不是只发展一种智能,万一这条路走不通,那就一定会面临死路一条的境遇。
-
我最近喜欢一个口头禅:“我对这个世界啥也不知道”。但是我不是在抱怨什么,我的意思是我能遇到好多让我感觉很惊奇的东西。我只是假装我什么都不知道,反而会觉得很开心。我会因此发现,其实这个世界,仍然值得再重新问一问、重新看一看。
-
成绩不理想,家长和孩子可以怎么办?
贾行家:
比方说现在高考成绩公布了,有一些同学和家长可能会觉得成绩不理想,那他们可以怎么办?我想你最近可能会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大家要向你请教,那你会怎么回答?
林小英:
我觉得首先第一点,其实咱们都不用操心,因为现在的填志愿的系统会让每个学生把分数用尽,不会浪费掉他的分数。对,因为现在填志愿的这个系统已经设计的相当严密、复杂。那接下来要操心的是压根没进入大学的人。
贾行家:
嗯,或者是有大学上,但他觉得不满意。
林小英:
那这里也是两条路。我自己有个感受就是,现在大家的学习生活,习惯于有非常多的备选项。比如我一开始修的是A专业,学了之后如果感觉到不满意、不合适,我就会想要不要修个第二学位?或者我要不要一年之后就转系、换专业?但实际上,我们有时候也应该去试着“干一行爱一行”。因为对于有些专业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学进去、没有学透,你是感觉不到它的妙处的。
但是我们往往就是浅尝辄止,因为我们过于习惯有备选项了。可在你尝到甜头之前是要有一个痛苦的历程的,学习一定不是一个特别愉快的过程。这种情况有个潜在的弊端,就是会培养出来很多“半桶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的学生在填志愿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想着先进了这个学校再说。尽管这个专业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那我就进去之后再换专业。有不少人是采用这样的策略。然后第二种类型就是,我选了这个专业,但我也不喜欢,那我就混呗,只要及格就行。比如说有些爱好文学的孩子,但是家里非得逼他学经济,那孩子就选择沉沦下去,以他的这种方式来表示反抗。这是两类比较常见的类型。
可我觉得在这里面,我们好像都失去了一种坚韧的品质。但是这个建议我又不敢提,我怕现在的孩子们太脆弱。
- 离开学校,我们还能怎样过好人生?
贾行家:
假如说有一部分孩子,真的就是没有找到一个学校,或者是那群县中的孩子,失落中的人,他要怎么去给自己建立一个“底”?之前我在423破万卷节现场问过您,您当时就说一句话,要多读书。那今天您还有什么想法?
林小英:
我记得当时罗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很多人觉得我把他怼回去了嘛,他问,对于考不上大学的孩子们,你有什么建议?我说,这个分类标准就不太对,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现实的分类标准。
那如果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我觉得还真的是一定要让自己“东边不亮西边亮”,这就涉及到所谓的“基础教育”。什么叫“基础”啊?基础就是一个多元智能,各方面你都要发展一点点。你看学校里最看重的是数理方面的智能,但其实还有语言方面的智能、动手能力等等,这都是智能啊。但如果在你的整个教育体系里面,你只发展了其中一种智能,这条路你没走成功,那岂不是死路一条啊?这个时候,你看我们古人都说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如果你的分数,已经没有办法给你一个社会上的立足之地,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它真的可能是某个方面的能力,我觉得人总应该要去找一找。但是我又会看到很多失败的案例,他们往往就是换得特别快,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但其实,好多时候没准就需要你稍稍再坚持一下。当然这个话我也不敢多说,有的人很可能再坚持一下就会崩溃。
话说回来,其实今天的人已经做了很多选择,比如快递小哥,对吧?大家其实都还是有这样的一种转换能力。选择一个让自己走下去的行当,暂时的也好,永久的也好,先过下去再说。
如果是对于高中毕业的孩子,我觉得还远远没到那个时候,可能都还没指望他去为家里谋生。这个时候,你想要去积攒自己的未来的可能性,真的不见得只能在学校。你看我自己在大学里待了这么多年,快30年了,任教也整整20年,扪心自问,大学教育真的教了多少未来谋生所必需的技能吗?我觉得很多时候是没有的。
在今天就业如此难的情况下,顶尖大学的学生,其实也跟普通大学的学生摆在了一个桌面上。
贾行家:
那你看这种不确定性,反倒也挺好的,让那些所谓的一城一池的失落者的不确定里也有一种好。没准我的确定性更强,我的机会不一样。
我最近喜欢一个口头禅:“我对这个世界啥也不知道”。但是我不是在抱怨什么,我的意思是我能遇到好多让我感觉很惊奇的东西。我只是假装我什么都不知道,反而会觉得很开心。我会因此发现,其实这个世界,仍然值得再重新问一问、重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