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在尽情游戏的世界上,做一个“不怂的人”

【终版】池晓加餐.MP3

这一期加餐是谈我眼中的池晓和他的教育实践。这种新的学习提供了一种看待教育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通向一种自由感。

对我个人而言,成年之后能幸运地遇上这些勇敢的人、有趣的人、有力量的人,使我得以挣脱从前自以为无可逃离的世界,得以质疑那些貌似坚固的观念,得以重新去做一个有好奇心的人。

本期加餐是在年初和池晓的谈话之后,回顾池晓那些令我印象强烈的观点。其中包括如何在游戏中实现学习目标、如何应对技术变革。

在那些奇招尽出的学习项目背后,有着对于“人是什么”的思考,他认为“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就是有社会担当,有公共精神,有能力为自己做选择,并且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的人。这种人一定不是精神上的巨婴,不是仅仅以消费价值判定人生价值的人……好奇学校的学生一定会经历一段从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过程。我们培养有底气的人,俗点说,就是不怂的人。”

此前的生活教给我最重要的一点是“怂”会让人失去了什么,会把他扭曲成什么样子。朋友,无论我们多么恐惧,为了生活,要学会去做一个不怂的人。

00:32 关键词一:可能性

03:08 关键词二:自由感

04:22 《奥斯维辛:寂静的城市》

07:16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09:10 池晓分享给孩子们的内容

10:39 用“玩”去组织学习

14:34 关键词三:人

17:05 关键词四:技术

划重点

  1. 我们看到了一种教育的“可能性”,而这个“可能性”并不代表着一种释放的自由,而是让我们找回了一种自由感。

  2. 比丧失自由更可怕的是丧失自由感。

  3. 我们太喜欢谈论苦读,谈论我们为学习付出了多大的艰辛,而学习本身就应该是有乐趣的。

  4. 用“玩”去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动作,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增加一个反思总结的环节,让孩子们在玩得尽兴后立刻进行反思:我在刚才的游戏里观察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学习到了什么,我还需要再学习什么。

  5. 如果人生体验能够变成一场游戏,我们的挫折与痛苦变成游戏里的一个关卡,那么好像生活也非常值得去过了。

  6.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就是有社会担当,有公共精神,有能力为自己做选择,并且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的人。

  7. 我们培养有底气的人,俗点说,就是“不怂的人”。

  8. 创造,就是最硬核的玩耍。

  9.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都会问到说“你今天想学点什么”,那么这个问题也可以变成:“你今天想玩点什么”。

池晓:好奇学校培养怎样的人?(摘自钥匙玩校公众号)

一个学校的教学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而教学目标大抵就是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

好的教育理念不胜枚举。我做的第一个夏令营,就是用“成为完整的人”作为slogan。好奇学校当然培养完整的人,但哪个有点追求的学校不是如此呢?全人教育的理念其实现在已经得到了相对广泛的普及。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完整的人,我们最看重其什么品质呢?

好奇学校的学生,18岁毕业。在法律意义上已经是一个成人了。所以我在春季学期开学的时候说,好奇学校培养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就是有社会担当,有公共精神,有能力为自己做选择,并且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的人。

这种人一定不是精神上的巨婴,不是类人孩,不是仅仅以消费价值判定人生价值的人。所以好奇学校的学生一定会经历一段从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过程。我们都曾用“好评”“差评”来以自己的好恶来标签化这个世界,但我们终将学会看到不同事物的不同价值,参考着他人的好评或是差评,以自己创造出来的价值来定义自己的价值。

好奇学校的学生在毕业那天将独立去面对那个尚不确定的未来,所以需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判断力。这种预见性来自对世界足够了解,需要大量常识的积累,也需要对变化敏感。而这种判断力来自长期的独立思考训练。我们对未知总是恐惧的,应对这种恐惧,需要应变的能力和勇气。

好奇学校培养有底气的人,俗点说,就是不怂的人。

然而做坏事的人常常也是不怂的,所以好奇学校培养有良知、有底线、有原则、有尊严的人,即使作恶能够获益我们也有所不为。无论时代世道如何,我们的底线是培养健康、正常的人。为美好的时代添砖加瓦,提供一种可能性;在扭曲的时代里有耻于沆瀣一气,不惮于因为正常而变成“出头鸟”。

面对真实的社会,好奇学校要培养有能力解决真实问题的人,而不是在象牙塔里高谈阔论,眼高手低的人。

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好奇学校的学生不能轻言放弃,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不做到极致永不满足,我们培养有拼劲的人。

我们热爱自由,但也深知完全的自由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基于自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好奇学校培养自律的人。

我们知道团结的力量,也知道独立的价值,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既能够和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和他人相处,沟通合作无碍,又能够和自己保持良好的关系,一个人独处也自得其乐,心安理得。好奇学校培养自洽的人。

好奇学校培养的学生渴望爱情,追求真理,对人类苦难有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是罗素说的,我深以为然。

把渴望爱情放在第一位,不是没有道理的。人的感性发育的确比理性发育要早得多。王国维也是用三句爱情诗词来表述治学的立、守、得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对于好奇学校来说,我们的学生能够开始立志独上高楼,建立“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觉悟就足够了。

相比于学习,做人更重要。所以之前我们主要谈的是做人,现在开始,我们来谈谈学习的目标。

最好的学习是自学。好奇学校培养自学者。

但是学些什么呢?

天才之为责任,常人亦有本分。

我们最终要一辈子去学的东西需要耐心的寻找和尝试,那是我们得以安身立命的本分。好奇学校鼓励学生在创造中寻找自己。

所以我们会提供大量的贴近常识、尊重人性、适应未来的通识课程,广博的视野和经历体验很重要,但不加反思的经历并不值得赞赏。好奇学校培养勇于经历,善于反思的人。

我们还有围绕孩子的自学计划的个性化内容和导师引导,主要通过阅读、运动、上网和做事来学习,提供自由、开放的环境,以成就感驱动,保留钥匙玩校好玩的内核,培养有趣味的,会玩的人。

学习的趣味来自真正的热爱,有了热爱的事情,才有终身学习的可能。好奇学校的学生有永不枯竭的学习动力,也有想到做到的行动力。好奇学校,培养知行合一的终身学习者。

愿意学习的人一定谦卑,承认自己的无知,对未知有敬畏,也对求知有渴望。好奇学校,首先培养好学的人,其次才培养会学的人。

好奇是学习的起点,勇气是好奇的支点,觉悟是好奇的落点。

串起来这三个点的那条线索,是那个自己要去负责的选择,那个不怂的底气,那个独上高楼的志向,那个让人安身立命的本分。说了这么多,我们好像追求很多,但我们终究追求的不过是追求本身。

一个有追求的人,自带责任、底气、志向和本分,出于好奇,终身学习,知行合一,追求卓越。好奇学校,培养卓越的人。

串起来这三个点的那条线索,就是追求。三点一线,瞄准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要出生两次,第一次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第二次是我们发现自己的追求。第一次是肉体的出生,第二次是精神的出生。第一次是被动获得的个性,第二次则是主动的有觉悟的追求。

好奇学校,培养有追求的人。

最终,我们不是培养,而是陪养有追求的人,是陪人养追求。我们不是栽花种树养植物,而是和一个又一个个体生命真实地接触。我们是麦田捕手,也是精神助产士。

所以好奇学校不培养人,我们陪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