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这书能让你戒烟》 无锋解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无锋解读

关于作者

亚伦·卡尔,曾经是一个有着33年烟龄的老烟枪,每天多的时候抽过100支烟,少的时候也得60支。因为吸烟,他患上了静脉曲张、哮喘和支气管炎,以至于根本做不了什么运动。为了帮助自己找回健康,亚伦对各种戒烟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发现了一种有效的自主戒烟方法。

关于本书

本书重点分析了导致吸烟上瘾的两大原因,作者还从戒烟过来人的角度,反思了一下为什么市面上常见的戒烟方法效果不好。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轻松戒烟法”,在他看来,这个方法可以做到即时见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替代品和辅助手段,不需要意志力,并且效果持久稳定。

核心内容

作者通过自己的“轻松戒烟法”让烟民认清了两个事实:首先,吸烟就是吸毒,要勇敢面对现实,承认自己就是有尼古丁毒瘾。所以,不要想着循序渐进,也不要有“就吸一口”的想法。第二个事实就是“戒烟不会让你放弃任何东西”,在戒烟的过程中你不会受到什么委屈,而且,只有把烟戒掉,你才会告别无端的压力和空虚的感觉,告别大黄牙和咳嗽,开始更加快乐的生活。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做《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的中文版一共有十九万字,我会用大概21分钟的时间给你说说,为什么那么多人试了各种方法都戒不了烟,又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烟戒掉。

只看书名,估计很多吸烟人士都会表示不屑:戒烟这事多难啊,你就凭一本书就能让人戒烟?八成是骗人的吧?还真不是。这本书从它第一次出版到现在,已经畅销了25年,拥有900多万册的全球销量。而且很奇怪,这本书的作者亚伦·卡尔并不是什么职业作家,他只是一个之前有重度烟瘾的会计师。

重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在他吸烟的33年中,他每天最少抽六七十根烟,多的时候一天能抽一百根。亚伦·卡尔说,他因为长期吸烟,在30岁的时候就患上了静脉曲张,甚至起身稍微快一点都会感到头晕目眩。有一次因为不小心受了伤,他发现自己流出的血都是棕红色的。和想要戒烟的人们一样,他也尝试过各种戒烟的方法,什么催眠法、逐渐减量法等等,能用的都用了,但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而真正让作者下定决心戒烟,其实是因为他父亲的去世。

亚伦·卡尔的父亲在50岁的时候,因为长期吸烟所引发的肺癌去世了,这对亚伦·卡尔的震撼是空前的。在1983年的某天,他终于发现了“轻松戒烟法”,从此告别了烟瘾。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亚伦·卡尔把这个方法写进了我们今天要解读的这本书里,还开办了很多戒烟诊所。20多年以来,亚伦·卡尔通过他的书和戒烟诊所,已经帮助了1000多万人成功戒烟。

在《这书能帮你戒烟》这本书中,亚伦·卡尔并没有介绍吸烟的危害,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吸烟的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所以本书重点分析了导致吸烟上瘾的两大原因。然后作者用戒烟过来人的角度,反思了一下为什么市面上常见的戒烟方法效果不好。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轻松戒烟法。在作者看来,他的方法可以做到即时见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替代品和辅助手段,不需要意志力,并且效果持久稳定。听起来是不是感觉非常好?尤其是“不需要意志力”这点,相信会让很多吸烟的朋友眼前一亮。咱们今天也按这个顺序来跟你说说这本书。

先来说第一部分,导致吸烟上瘾的两大原因。如果跟吸烟的人说吸烟有害健康,他们肯定特别不耐烦。咱们在这就先说说戒烟的好处。先简单说几组数字:戒烟24小时,心脏病的发病率就会下降;戒烟48小时,吸烟者的神经纤维会再生,嗅觉和味觉都会更加敏锐。如果连续戒烟到3个月,血液的流动就会变得更加顺畅,人们会感到更加有活力。怎么样,不错吧?但戒烟这么多好处,你看,48小时就能有很明显的体验了,为什么很多人就是戒不掉呢?

在大多数人看来,吸烟上瘾是因为烟里有尼古丁,这东西能让人产生生理依赖,但你可能不知道,在作者这样一位资深烟民看来,吸烟者对香烟所产生的心理依赖才是导致戒烟失败的关键原因。我们接下来就依次看看这两个依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香烟中的尼古丁能让人产生生理依赖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尼古丁是一种毒品,对香烟的生理依赖其实就是毒品上瘾。这不是危言耸听,书中提到说,单论毒性来说,尼古丁其实比海洛因还厉害。举个例子,如果你把一支烟里的尼古丁提取出来直接注射到静脉中,是可以直接致人死亡的。

听到这,估计很多人会说,我抽了这么多,也活得好好的啊?这毒都去哪了?我们接下来就说一下一支烟里的尼古丁是怎么影响身体的。当你抽一支烟的时候,尼古丁就会随着呼吸进入肺部,百分之七十的尼古丁可以直接被肺部吸收,其中四分之一的量能在几秒钟之内进入大脑。进入大脑的尼古丁可以让大脑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它可以帮助神经细胞传递兴奋和开心的信息。也就是说,有了尼古丁,你的大脑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愉悦感。中国不是有种说法吗,叫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其实就是尼古丁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结果。从吸烟到产生兴奋,整个过程也就几秒钟,非常快。

但尼古丁来得快,去得也快。当你吸完一支烟,半小时后,你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就会下降百分之五十。尼古丁少了,对大脑的刺激就少了,多巴胺的分泌当然也就少了。神经元之间本来传着愉悦的信息呢,突然间就停止不传了,就有点像你还在等待影片的高潮部分,但突然影片就结束了。人当然会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和烦躁,这种感觉在医学上被称为戒断反应。注意,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多数人为了找到消失的快感,会再点上一支烟,让尼古丁再次刺激大脑,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生理依赖。

很多吸烟者听到这,可能想说尼古丁比海洛因还厉害,那肯定特别难戒啊。但事实上,尼古丁比其他毒品更容易戒掉。

作者认为,只需要连续二十一天不碰尼古丁,那身体对它就不再依赖了。但问题是,克服了对尼古丁的生理依赖还远不算戒烟成功,很多人就是在一段时间后又会重新抽烟。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吸烟者对香烟产生的心理依赖。不了解清楚什么是对烟的心理依赖,就很容易导致戒烟失败。

心理依赖,说白了,就是吸烟的人为自己吸烟所找的借口。作者说,吸烟者在内心深处也都知道吸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他们也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来帮助他们减轻吸烟的负罪感,让吸烟变得心安理得。我们接下来就看看,吸烟常见的理由都有哪些,它们到底成不成立。

吸烟的人最常用的一个理由,就是吸烟能够缓解压力。这里所说的压力,一般都来自生活中各种繁琐的小事:比如在单位被老板骂了,回家跟老婆吵架了等等。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吸烟者就会以缓解压力为理由,点上一根烟。我们刚刚也说了,烟里的尼古丁确实可以让大脑出现短暂的愉悦感。但这其实是在逃避现实问题,不仅不会缓解压力,相反,还会增加压力。因为在作者看来,这个世界上最不容易放松的人,就是有严重烟瘾的人。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都饱受戒断症的影响,所以很容易生气,只有点上烟后才能缓解。这就像是苍蝇扑到捕蝇草上去喝它的汁液,最后被捕绳草困住一样。想通过吸烟来缓解压力,结果只能是越来越不轻松。

对于很多创意工作者来说,他们会认为吸烟能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和提升创造力,而这在本书作者看来,也只是一种错觉。想想看,当香烟一灭,吸烟者的身体就会出现戒断反应,他们开始不由自主地想:是不是要再来一根啊,要不要继续工作啊。这会让注意力更加无法集中。除此之外,香烟也会使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人的大脑供氧不足。脑子一旦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人就更难集中注意力了。所以,吸烟并不能帮助人集中注意力。

当然还有人会说,吸烟是社交需要,大家都吸,你不吸就会感觉和大家聊不到一起。作者说,这其实是早期香烟广告给人的错觉。那时的广告,一方面强调吸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另一方面又渲染吸烟能展示男人气概,好像不吸烟就不算是真正的男人。但时代已经变了,社会的精英阶层已经不再用吸烟的方式来标榜自己的地位了。

不仅如此,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香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讨厌和回避。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吸烟,大家会认为他是一个没有自制力、同时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人。所以,吸烟并不能在社交过程中让人更有面子、更有魅力,反而会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并不利于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说到这,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吸烟者常用的三个理由。不管是为了缓解压力、集中注意力还是促进社交,这背后其实都包含一种侥幸心理,也就是主动忽略了烟对自身的伤害。拿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来说,这就是认知失调,意思是说,当你发现自己的行为和自我感觉中的形象不相符时,你就会想方设法地找个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吸烟者的逻辑也很简单,比如隔壁老王也一直吸烟啊,时间比我还长,但他身体一直很好啊,吸烟应该只对一些倒霉蛋才会有伤害,我没有那么倒霉吧?或者,等出现健康问题了我再戒烟也来得及。但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买了一辆全新的法拉利,你会给它一直加劣质汽油吗?确实,加什么类型的汽油车都能跑,但是油的品质越低,燃烧时对发动机造成的伤害就越大。当发动机出问题的那天,再想修复就难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就是一辆豪车,不管体质如何,只要吸烟,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以上就是烟戒不掉的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尼古丁导致的生理依赖,还有一个就是人自身对香烟产生的心理依赖。在作者看来,戒烟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对尼古丁的生理依赖,而是吸烟者对烟所产生的心理依赖。他们总觉得吸烟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集中注意力还有促进社交。但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这些理由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

了解了吸烟上瘾的原因,我们接下来就看看为什么市面上一些常见的戒烟方法效果并不好。

在作者看来,很多戒烟方法就是因为不能帮助吸烟者有效地摆脱对烟的依赖,所以达不到好的效果。书中列举了三个最典型的戒烟方法,分别是意志力戒烟法、减量戒烟法和代品戒烟法,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它们为什么起不到好的戒烟效果。

意志力戒烟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让吸烟者用自己的意志来约束自己。要使用这种方法,吸烟者通常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我要更健康,要一个更好的形象等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要抵抗香烟的诱惑。但在本书的作者看来,意志力戒烟法背后的逻辑是不对的。

你看,使用意志力戒烟法的人,心中想的是“我为了做一件事,必须放弃吸烟这件事”,这并没有让吸烟者真正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反而让他们觉得自己做出了“牺牲”,甚至受了委屈。吸烟者很容易在一段时间后产生这样的想法:我都戒了这么久了,就奖励自己吸一根吧。于是就会重新染上烟瘾,前功尽弃。所以,很多使用这种方法的戒烟者,在戒了一段时间后都失败了。

减量戒烟法是很多医生推荐的,也就是让吸烟者从每天吸一包烟,逐渐减少到每天吸几根烟,最终减到每天1根,直到不吸。这种方法目的是逐步减少吸烟带来的刺激,让人不再依赖。作者认为,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减少烟对人体的伤害,但是却不能帮人有效地戒烟。原因很简单,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是用来改变习惯的,但吸烟可不是习惯,吸烟是一种毒瘾。你这样想,因为减少了吸烟的频率,吸烟者的戒断反应时间就更长了,他们心中更希望能吸一根来缓解这种不安。可每一次吸烟,都是对毒瘾的加强。所以,减量戒烟法很难让人彻底把烟戒掉。

替代品戒烟法是我们要说的第三种方法,就是让吸烟者去吃一些戒烟糖、薄荷糖之类的,把嘴占上。在作者看来,用这种戒烟法更难成功。因为替代品戒烟法并没有让戒烟者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反而暗示吸烟者,他是需要烟的。但我们刚刚也分析了,不管是从生理上还是从社交上来说,吸烟这事都不是必要的。所以,错误的暗示会让这种戒烟方法更加的无效,甚至会让人因为吃太多的糖类替代品,而得了肥胖症。

总结来说,以上三种戒烟方法,都没有让人意识到烟是一种毒品,恰恰相反,它们反而在暗示烟是必需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吸烟者对烟的依赖,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戒烟的效果。

通过对这些常用自主戒烟法的分析,作者认为,戒烟既不需要意志力,也不需要替代品,只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摆脱对烟的心理依赖,戒烟就能成功。作者把这种方法叫做轻松戒烟法。

这个戒烟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轻松烟法反复强调一个事实,那就是吸烟就是吸毒。一旦决定戒烟,就决不能再吸一口。

尼古丁就是毒品,戒不掉烟其实就是患有尼古丁毒瘾。所以,不要想着循序渐进,也不要有就吸一口的想法。因为吸了第一口,就会有第二口,这是毒瘾发作,可不是什么习惯。不管是连续地还是间歇地吸烟,都不会让烟瘾好转,只会越来越重。

所以,对于想戒烟的人来说,一旦决定戒烟,就不要再质疑自己的这个决定。书中给出一种方法叫做想象法,可以帮助吸烟者战胜戒烟后出现的戒断反应。你可以把尼古丁毒瘾想象成一条体内的小毒虫,作为战士的你就是要战胜它。这条小毒虫有一个弱点,它只要没有尼古丁可吃,就会越来越瘦,直到死亡。在不吸烟的时间里,这条小毒虫被饿得越来越瘦,一旦你没忍住吸了一口,这只小毒虫就会再度活跃起来,甚至变成哥斯拉那样的怪兽。所以戒烟就是一系列的战斗,每成功坚持一天,就是一场胜利。当坚持二十一天之后,这只毒虫就彻底被饿死了,你就会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和靠意志力戒烟不同,想象法不会让戒烟者觉得自己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也就更容易被接受。作者说,像他这样的重度烟瘾患者,就是靠这种方法成功的。

认清吸烟是吸毒的事实后,轻松戒烟法强调的的第二个事实是:戒烟不会让人放弃任何东西。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吸烟并不能帮人减压,也不会提高人的注意力和创造力,更不能为吸烟者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吸烟带来的只有更多的压力。戒烟不会让人放弃任何东西,这个事实在戒烟前一定要认识清楚。

那有人会说:出门不带烟我会感到莫名的不安啊,这个怎么办?作者的轻松戒烟法提供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比如很多人在第一次学习跳水的时候,跳下去之前都会感觉很恐惧、很不安。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对没经历过的事情都会有点担心。但当你鼓足勇气跳下去的时候,你会发现:跳水不过如此嘛,这事也不是想象的那么恐怖。所以,当戒烟的过程中遇到这种不安心理时,作者建议使用这样的转换思维,想想吸烟前的生活,想想第一次跳水或者第一次做某事的心情,用自己的逻辑去说服自己,克服这种莫名的不安。

作者作为一名戒烟过来人,他发现很多人戒烟失败就是因为周围还有吸烟者,其实这也好理解,你一个人可能没觉得饿,但如果一群人在你面前大吃大喝,估计大部分时候你会忍不住吃两口。

不同于其他戒烟法,作者的轻松戒烟法并不建议戒烟者放弃社交。恰恰相反,作者建议戒烟的过程中要全心全意地享受生活。如果遇到抽烟的人,作者到建议换一种角度来思考。你对他们的心态不应该是羡慕,而应该是一种怜悯。这很好理解,你遇到染上海洛因毒瘾的人会羡慕他们吗?不仅如此,作者还建议戒烟者在戒烟过程中,可以试着帮助别人一起戒烟。这一招是很妙的。就像要学好一门技术,最好的方法是尝试教别人这门技术;而戒烟最好的手段,恰恰也是帮别人来戒烟。当戒烟者能够帮助更多人戒烟时,这种正反馈也会帮助他们自己戒烟成功。

所以,认清楚吸烟就是吸毒还有戒烟不会让你放弃任何东西这两个事实,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且把为自己戒烟变成带领大家一起戒烟,这就是本书所讲的轻松戒烟法。如果非要总结,那就是决定今后不再吸烟了,然后不要质疑,开心快乐地面对这个决定就行了。

刚刚说的那些,我们都是站在吸烟者的角度来讲的,如果你想劝家里的人戒烟,本书也给出了建议。

不同于给吸烟者的方法,作者建议,在帮助家人戒烟时,咱们要理解戒烟过程中的痛苦,不要反复强调戒烟很容易,就像一个英国人不应该去安慰中国人说“学习英语多么简单”一样。戒烟过程中的痛苦肯定是戒烟者自己最清楚的。所以,你能做的,就是告诉他,戒烟后的他不仅更加健康,也更加的有魅力了。这种正面的鼓励会成为戒烟者重要的精神支柱,也会给他们带来希望。当然,你也可以多带他们去接触那些戒烟成功的人,让他们看看戒烟之后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到这里,本期音频的主要内容就说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期音频都说了哪些内容。

我们首先分析了戒烟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尼古丁的生理依赖,另一个是吸烟者自己对香烟产生的心理依赖。相比之下,心理依赖更难克服。本书的逻辑就是先打破吸烟者对香烟的心理依,再帮助他们建立对烟的正确认识。

在本书的作者看来,不管是意志力戒烟法、减量戒烟法还是替代品戒烟法,它们都没有让吸烟者意识到烟是一种毒品,恰恰相反,它们反而都暗示烟是一种生活必需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吸烟者对烟的依赖,也就无法达到戒烟的效果。

所以,作者通过自己的轻松戒烟法让烟民认清两个事实:首先,吸烟就是吸毒,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承认自己患的就是尼古丁毒瘾。所以,不要想着循序渐进,也不要有就吸一口的想法。因为吸了第一口,就会有第二口,这是毒瘾发作,可不是什么习惯。

第二个事实就是戒烟不会让你放弃任何东西。在戒烟的过程中你不会受到什么委屈。而且,只有把烟戒掉,你才会告别无端的压力和空虚的感觉,告别大黄牙和咳嗽,开始更加快乐的生活。

最后,对于想劝吸烟者戒烟的人,本书也给出建议,不要反复强调戒烟容易,而是要多去鼓励和引导,多带他们去接触那些戒烟成功的人,让他们知道戒烟之后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撰稿:无锋 脑图:胖兔子粥粥 转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