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谢谢你迟到》 何帆解读

《谢谢你迟到》| 何帆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之一。他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是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官员了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考书。他写了很多书,几乎每一本都很畅销,《谢谢你迟到》是他的第七本书。

关于本书

这本书试图告诉读者,现代人现在面对世界时的种种不适应,很多都是因为我们人类跟不上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而造成的。要适应这个加速时代,有时候需要我们慢一点,停下来,看清方向,要比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好。

这本书名的来历是,弗里德曼每天都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很满,早餐的时候都要邀请一位采访对象,但华盛顿常常堵车,所以经常会有嘉宾迟到。他慢慢发现,在等候嘉宾的时候,他难得地有了一段自主支配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他更好地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所以,他会跟嘉宾说,不用道歉了,谢谢你迟到。

迟到当然不是值得鼓励的行为,但作者用迟到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些留白,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加速时代的脉络。

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我们说第一个 M,经济全球化,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第二部分,我们说第二个 M,摩尔定律,以及我们该怎么做才不会被技术淘汰;第三部分,我们说第三个 M,气候变化,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以自然为师;第四部分,我们可以获得在加速时代的生存法则,那就是,学会快也要学会慢。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谢谢你迟到》,副标题是“以慢制胜,破题未来格局”。

这本书的副标题虽然讲以慢取胜,但核心的概念却是“加速时代”。什么意思呢?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坐上一台跑车,两三秒就能加速到每小时100公里,这种感觉可能挺爽的,但要是一直按照这样的速度加速,车子最后会跑得比火箭还快,那时你可能就受不了了。这种快速的变化已经成为未来的趋势,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就是加速时代。

这本书试图告诉读者,现代人现在面对世界时的种种不适应,很多都是因为我们人类跟不上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而造成的。要适应这个加速时代,有时候需要我们慢一点,停下来,看清方向,要比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好。所以,虽然我们经常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有的时候,更高的境界是以静制动,慢就是快。在加速时代有意识地放慢节奏,不仅能让你获得冷静的判断、深入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你会获得耐心的奖励。因为,没有什么是比快速地把事情搞砸了,然后再花功夫去补救,更浪费时间的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加速时代的到来?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是本书作者想要回答的问题。

本书作者是托马斯·弗里德曼,他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之一。他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是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和官员了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考书。他写了很多书,几乎每一本都很畅销,《谢谢你迟到》是他的第七本书。

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我们的时代之所以会越来越快,是因为有三个 M 的力量在推动。第一个 M 是 Market,也就是全球市场,或者说经济全球化。第二个 M 是摩尔定律。这个定律本来说的是,当价格不变时,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而在本书中,摩尔定律讲的是技术进步。第三个 M 是 Mother Nature,这讲的是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这三个M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进而让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快。

在加速时代,我们都习惯了把自己的日程排得满满的。我们尚且如此,像弗里德曼这样的大忙人就更不得了了。那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机会下,突然悟出来慢就是快的道理呢?为什么他要把这本书的名字叫作《谢谢你迟到》呢?

这个书名的来历是,弗里德曼每天都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很满,连早餐的时候都要邀请一位采访对象,但华盛顿常常堵车,所以经常会有嘉宾迟到。他慢慢发现,在等候嘉宾的时候,他难得的有了一段自主支配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他更好地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所以,他会跟嘉宾说,不用道歉了,谢谢你迟到。

迟到当然不是值得鼓励的行为,但作者用迟到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些留白,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加速时代的脉络。

介绍完本书和作者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就分四个部分,结合中国的实际,给你说说三个 M 的产生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加速时代。第一部分,我们说第一个 M,经济全球化,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第二部分,我们说第二个 M,摩尔定律,以及我们该怎么做才不会被技术淘汰;第三部分,我们说第三个 M,气候变化,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以自然为师;第四部分,我们可以获得在加速时代的生存法则,那就是,学会快也要学会慢。

咱们先说第一部分,看看第一个 M 以及如何应对的问题。

刚才说到,加速时代的第一个力量就是经济全球化。相信你对经济全球化早就不陌生了,作者在本书中比较多的是结合美国说全球化的情况,我们作为中国人,从自己的国家出发能更容易理解全球化带来的变化。所以我在这里重点给你说说,我们中国的全球化进展。

全球化改变了中国,而中国的改变,也会反过来改变世界。我们知道,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中国的外汇储备能积累到3万亿美元,甚至一度快达到4万亿美元。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当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的年代。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成功地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贸易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变为产业内贸易。也就是说,中国要想参加国际贸易,不再是用10亿条裤子换欧盟一架飞机,而是在任何一个全球产业链上,中国都能找到一个切入点。一旦打开这个缺口,中国企业就会不断地在全球产业链上扩展自己的力量。

你看,国家尚且如此,我们个人就更应该顺应时代,成为全球化的人才了。那么,如何成为全球化的人才呢?你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学好英语。学英语是很重要,不过学会英语并不代表就能成为全球化人才。全球化人才的标志不仅体现在语言沟通能力上,更在于文化的互通互融上。这是因为,文化连接比语言连接更加困难。如果我们要体察另一种文化的细微之处,就要对另一种文化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其中,最难的是破除心中的隔阂。当一种文化和另外一种文化碰撞的时候,会带来很激烈的心理反应。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曾经讲到:历史的重大变革往往出现在人们和陌生人接触的时候。一方面,当我们看到别人新奇的技术、更美好的事物、更高贵的生活时,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学习和模仿的动力,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会感到不快,因为这种外来的冲击影响到了我们的自尊心。

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完全放弃自己的传统和文化,我们的传统和文化,是长久以来逐渐积累起来的,这种传统和习俗给了我们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而外来的事物让我们感觉受到了威胁。世界变得更加动荡,我们心里就会更加焦虑。想成为全球化人才,首先要克服这个文化的焦虑。

总结一下第一部分,这部分我们主要讲了中国的全球化进展情况,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的应对策略是,变成全球化人才。具体来说,我们不仅要能在国际舞台上用语言沟通,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沟通。只要克服文化焦虑,把握住中国在国际上的黄金时期,我们就有机会成为全球化人才。

我们再看第二个 M 摩尔定律,以及我们该怎么做才不会被技术淘汰。

加速时代的第二个 M,是摩尔定律。我先给你讲个故事。1992年,美国和俄罗斯签订了停止核试验的协定。这当然是件好事,不过,美国又想,即使有了这个协议,我也不能掉以轻心,能不能在不违反暂停核试验协议条款的前提下,设计出性能更优良的最新武器呢?

于是,在1996年,美国政府启动了一个名为“加速战略计算倡议”的项目,简称 ASCI。美国政府把以前用于研制核武器的一部分经费拨出来,资助企业和大学研究超级计算机,以便在不用搞核试验的情况下,通过三维建模和仿真模拟试验,检测其核武器的战斗力。这个项目对美国的安全可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 ASCI 计算能力的要求超过了当时任何机器所能实现的水平。

随后,ASCI 委托英特尔制造了一台名为“ASCI红”的计算机,要求是每秒钟能进行至少一万亿次浮点运算。什么叫浮点运算呢?浮点运算指的是要涉及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计算,这比仅仅涉及整数的计算更加复杂。

1997年,“ASCI红”正式运转。它每秒能处理1.8万亿次的浮点运算。不过,“ASCI红”也是个庞然大物,它占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一个网球场,耗电相当于800座房子的用电量,造价更是高达5500万美元。不过到了今天,一台售价不到1000元的游戏机 PS3 就能拥有和这台超级计算机一样强大的处理能力。

这就是摩尔定律的最好案例。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是戈登·摩尔。1965年,摩尔写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而且有理由相信这种增速在至少十年内将保持相对稳定。

就连摩尔本人都没有想到,50年过去了,摩尔定律基本上仍然适用。从集成电路来看,如果把英特尔1971年生产的第一代芯片,4004的微芯片和英特尔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第六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作一个对比,你会发现与第一代芯片相比,酷睿处理器的性能提高了3500倍,能效提高了9万倍,而成本只有原来的6万分之一。

摩尔定律之所以仍然适用,是因为硬件在升级换代,软件也在升级换代,而且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换代互相配合,所以,技术进步的速度就越来越快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技术的飞速发展呢?你可能会说,好的,我这就努力学习计算机去。先别急,学习计算机当然没问题,但这是一条万里挑一甚至更加残酷的道路,因为在未来社会,能成为真正通晓互联网运转原理,掌握着核心算法的人是非常少的,如果不能成为最顶尖的计算机人才,你的抗风险能力还是不足的。

虽然在本书中,作者没有给出适合我们个人使用的应对办法,不过别担心,我可以给你一些我个人的建议。比如,去寻找那些不容易被技术替代的工作,掌握那些不容易被机器替代的技能。哪些人是不容易被机器替代的呢?主要有四类人。

第一类是能够更好地跟机器合作的人。就算电脑把别的工人都替代了,它总要留下一些为电脑服务的人。这些人能更好地了解电脑上的信息,随时发现问题,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人就是电脑的管家。

第二类是跨界人才,他们能够迅速地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而且是个多面手。过去有一种多面手叫“万金油”,“万金油”是看起来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未来的多面手是“瑞士军刀”型的人才,瑞士军刀有很多功能,每一种功能都很好用。瑞士军刀型的人才要了解很多专业,在每一个专业都是专家。瑞士军刀型人才的生存秘诀,是他们跨界创新,迅速迭代的能力。

第三类是能讲故事的人。人是一个愿意听故事的物种,如果你很会讲故事,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用生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那你就能得到更多的客户。未来,我们尤其需要能够把冷冰冰的技术,讲成有温度,有趣的故事的人,能够做到文理兼长、触类旁通的人。

最后一类是与现代技术距离较远的人。当城里的电网崩溃之后,受到影响最小的是那个隐居在山里,晚上在山上看星星的人。未来,很多看起来像是白领职业的工作都会被淘汰掉,但那些看似低端的劳动可能会越来越值钱。比如说,尽管我们的家庭里有了电冰箱、洗衣机、扫地机器人,但为什么保姆这个职业还没有被淘汰掉?不仅不会被淘汰,未来保姆的工资可能会越来越高。保姆的工作看起来离先进技术最远,结果反而是最安全的。

第二部分说完了,咱们总结一下。这部分我们说了让加速时代产生的第二股力量,也就是摩尔定律。我提出,有四种人能比较有效地应对技术进步的挑战,第一,是能够与机器合作的人;第二,是跨界人才;第三,是能讲故事的人;第四,是与现代技术距离较远的人。

说完了第二个 M 摩尔定律,我们再说最后一个 M:Mother Nature,也就是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这就进入我们的第三部分,气候变化,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以自然为师,就是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老师。

我们目前生活的时代,在整个地球的历史中,是特别适合生命繁衍生息的。要知道,在地球大约46亿年的历史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冰河时代和温暖时代的交替,只有在过去的一万年中,我们才得以享受到平静与稳定的气候条件,我们的祖先才得以走出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出现了农业、畜牧业,建造城镇,最终出现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这是目前科学家所知的,唯一能够支持现代社会的气候状态。

不过,作者指出,这样的理想气候状态可能会被我们人类自己破坏。很多科学家认为,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酸化、大气污染、淡水枯竭,最终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这就是第三个 M 的危机。作者建议,最好的办法是拜大自然母亲为师。在原书中,作者的主要建议是说,我们应该在制定政治政策时学习大自然,其实落实到我们个人也是一样的。我给你从个人角度分析一下:

大自然母亲给了我们三个教诲。第一,是容忍失败;第二,是拥抱多样性;第三,是搭建互通互联的组织系统。

先看第一个,是容忍失败。你想想,地球已经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了,在这么漫长的历史中,大自然承受了各种各样的冲击、气候变化和意外事件。甚至遭遇了小行星撞击。在整个生命进化的历程中,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物种中,有99%以上的物种都已经灭绝了。这是自然繁衍生息的必然,容忍失败,快速迭代,才能获得如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举一个森林大火的例子。在过去,人们把森林大火视为火灾,只要一起火,就千方百计地把火扑灭,结果发现,火越扑越多、越扑越大。最后,人们才发现,森林大火是生态系统演变中不可或缺的。没有森林大火,森林老化的速度就会更快,森林里面的易燃物只会更多,到有一天发生火灾的时候,大火蔓延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所以,防范森林火灾最好的办法是容忍自然状态下的森林火灾,因为这能烧出一条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

大自然母亲教给我们的第二个教诲是要拥抱多样性。要想获得最好的想法,莫过于鼓励多种多样的想法。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学家蒂尔曼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总体来说,更多的生物多样性会给植物群落带来更高的产量,让生态系统更好地保持养分和稳定性。

举例来说,在北美及八个不同的欧洲国家所开展的草地田野实验显示,将一块土地上的植物种类减半,会导致产量减少10%到20%。在一块相同大小的土地上,只种植一种植物的产量比种植24到32种植物的产量减少50%。而且,植物多样性的减少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土壤营养流失,降低土壤肥力,这也就进一步降低了植物的产量。

自然母亲的第三个教诲是搭建互通互联的组织系统。在自然世界中,没有人类世界的“集体利益”和“统治者”概念。大自然是由数万亿个小规模的组件构筑成的系统。小到微生物系统,大到我们现在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都是由这些无数的细小网络构成的。这有点类似于人类世界的联邦分权模式。

大自然把这些无数的组件安排在自己体内,让每一部分都在自然这个大整体下发挥作用,这样既可以保证大系统的发展,又能充分发挥个体系统的力量。大自然就是像这样由系统嵌套系统而组成的,每一个单独的系统都是一个完备的整体,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庞大系统的一部分。生命是通过生态系统互联互通,而非互相战斗的方式接管了地球。

学习自然的这种组织方式,让我们无论是作为组织的管理者还是组织的成员,都能够获得启发,从而达到更好的发展。

总结一下第三部分,这部分我们讲了环境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向自然学习。第一是,容忍失败;第二是,拥抱多样性;第三是,搭建互通互联的组织系统。

到这里,三个 M 以及应对三个 M 的办法就说完了。第四部分,作者告诉了我们,加速时代的生存法则,也就是学会快也要学会慢。

前面说了那么多,相信你已经感觉到了,世界加速的脚步,我们都无法阻止,那么如何在这样的加速时代更好地生存?

我先告诉你答案。策略有两个,第一,学会快;第二,学会慢。你可能会说,你这不是逗我玩吗?别着急,想要在加速时代更好地生存,你确实需要这两种看似相反的能力。

学会快,就是要跟上加速发展的社会。在《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记》里,爱丽丝遇见了红皇后,红皇后牵着她的手往前跑,但是,不管她们跑得多快,一直跑到精疲力尽,最后还是停留在原地。爱丽丝说:“要是在我们国家,像这样奔跑,一定会跑到一个新的地方。”红皇后不屑地说:“那你们是慢吞吞的国家,在我们这里,你要想待在原地,就得使出全身力量拼命跑。”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加速时代,世界变化的速度太快了,几乎在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这是什么概念呢?1块钱,如果每年翻一倍,持续30年,你能挣多少钱?10个亿。技术的进步一开始看似平淡,越到后面速度越快。在这个加速变动的时代,要想保持原地不动,我们都得不断奔跑。所以,不要再以为上个好的大学,找个好的专业,学个一技之长,就能从此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终生学习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必选项。

曾任美国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的著名经济学家拉里·萨默斯说过:“我们所学的知识在10年内就会被淘汰。”我觉得他太乐观了,很可能等你大学毕业,所学的东西就有一大部分过时了。在未来,终身学习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才是最基本的技能。

但欲速则不达,我们还要学会慢。你想想,黑猩猩的祖先和我们人类的祖先是在大约550万年前分道扬镳的。从那时起,人类进化了漫长的时间,在这段时期,我们祖先的生存状态基本都与自然高度相融,处于比较平稳的自然节奏中。不要说远,就看看我们的父母,你也会发现,他们生活了几十年世界的变化速度,可能还不及我们近十年的发展变化。无论是我们的基因,还是父母对我们的养育,都还没有来得及让我们进化出应对加速世界的能力。一味追求速度,一定会存在巨大的隐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很好的教训。我们都知道,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枪杀。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但你知道吗,这场带给世界沉重灾难的战争,原本可以依靠“慢”这个能力来避免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以前,各国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靠邮差骑马送信。信息传递的速度很慢,但这样就给人留下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处理问题比较冷静。20世纪初,电报刚开始出现,各国之间的信息往来突然暴增,这就要求决策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必须作出决策。当时的决策者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于是忙中出错,作出了一系列愚蠢的决定。

枪杀事件后,奥匈帝国给塞尔维亚提出一份最后通牒,而且要求塞尔维亚必须立刻回复。在匆忙之中,塞尔维亚政府无可奈何地答应了奥匈帝国所有的条件。这下反而轮到奥匈帝国懵了,他们没有想到塞尔维亚居然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同意,就连最激进的军方主战派也开始犹豫。部队已经集结完毕,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慌乱之余,奥匈帝国就问它的老大哥德国该怎么办,还要不要打塞尔维亚。德国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被各种往来信息搞得不知所措,匆忙之间他犹犹豫豫地说,那么,打一场局部战争也是可以的。

于是,在谁都没有想到的情况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爆发了。

在这个加速时代,我们很容易会把忙碌当成一种荣耀。好像每天只有忙到头晕眼花,才是事业成功的标志。速度越快,人们就越没有耐心。快速的技术变化并不是只带来好的影响,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互联网、手机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我们学习能力下降、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信息变得越来越多,我们反而失去了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反而失去了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你不如学习本书作者,即使再忙碌,也从自己繁忙的生活中切出一小块“没用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你可以无所事事,可以浪费,可以做完全没有功利目的的任何事情。如果你的生活能有一块留白,那即使外面的世界再变化,加速时代的浪潮再猛烈,你也始终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净土。很多高手都是这样做的,比如像乔布斯,还有比尔·盖茨,每年都会留出专门的时间,不管什么具体的事务,专心思考大的问题、大的战略。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不在于谁跑得快,而在于谁敢于放慢脚步去思考。

总结一下第四部分,我们讲了加速时代的生存之道,有两条策略,学会快和学会慢。学会快是指,我们要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快速学习的能力,才能不被淘汰;而学会慢是说,即使生活再忙碌、世界变化再剧烈,也始终不能放弃思考和给自己一些留白的时间。

咱们的音频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我再给你总结一下。

我们今天解读了《谢谢你迟到》这本书,知道了造成加速时代的三大原因,也就是三个 M:全球化、摩尔定律和 mother nature,也就是大自然。面对三个 M 的挑战我们提出了三大应对方法,分别是成为全球化人才,寻找不容易被技术替代的工作和以自然为师。最后,我们总结出了加速时代的生存之道,那就是学会快也要学会慢。

撰稿:何帆 脑图:摩西 转述: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