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出奇制胜》 曹亚瑟解读

《出奇制胜》| 曹亚瑟解读

关于作者

沙恩·斯诺,身兼创业实践者与新锐思想家的双重身份,他发现互联网时代的亿万富翁创造10亿元财富比上个世纪大大缩短了,从而粉碎了过去固有的成功观念,总结出颠覆传统的9条上升路径。针对这一主题,他给《快公司》和《连线》杂志都做过不同角度的报道,影响很大。沙恩·斯诺同时是媒体科技公司 Contently 的联合创始人,是《福布斯》评选的“30位30岁以下的创新者” 之一。

关于本书

按部就班造就平庸人生,我们应该打破常规,找到加速前进的上升管道。《出奇制胜》告诉人们,要实现突破性的成就,就必须摆脱传统的登梯路径,为你深度挖掘出创新者和成功企业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登上顶峰、加速成功的9条路径。

核心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那些抓住机会的年轻人,只要有一个好创意,然后踏踏实实地通过技术手段去实现它,就可以创造财富,而且这些财富可以很轻易地超过过去那些前辈。本书通过采访众多30岁以下的超级成功人士,总结出他们的经验,告诉你快速成功的通道有哪些,以及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达成你的目标。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是《出奇制胜》,副标题叫作“在快速变化的世界如何加速成功”。

今天的这个世界是在快速变化、加速前进的。何以见得呢?我们来看几个数字你就体会到了。在19世纪,美国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从零挣到10亿美元,总共花了46年。而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巨头迈克尔·戴尔只用了14年就跻身亿万富翁行列,比他更短的是比尔·盖茨,只用了12年。到了20世纪90年代,雅虎的杨致远和他的伙伴们,只用了短短4年就赚了10亿美元;而易贝创始人把这一纪录缩短到了3年。到了2000年后,美国团购网高朋的创始人又把这个纪录缩短到了2年。

当然你会说这里面有通货膨胀的原因,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技术和通信的进步,使得人类创造财富的时间在缩短。在互联网时代,那些抓住机会的年轻人,只要有一个好创意,然后踏踏实实地通过技术手段去实现它,就可以创造财富,而且这些财富可以很轻易地超过过去那些前辈。

怎样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加速成功呢?这本书是作家万维钢老师作序推荐的,他在序言里写道,现在的年轻人要想迅速获得成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你得有真本事,这意味着天赋和努力;第二,你得运气好,而现在正好赶上这个特别有利于发展的环境;第三,你得善于利用现代世界提供的快速上升通道。那么,今天要说的这本《出奇制胜》,就是告诉你快速成功的通道都有哪些,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达成你的目标。

我们先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暴雨中开车,正好遇到三个人站在路边等车:一个是看起来年纪很大、虚弱不堪的老太太;另一位是曾经救过你命的朋友;第三位是你的梦中情人,而这时候正是你献殷勤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过,别忘了,这时你的车上只有一个空座位。你会选择让谁搭车?这三个人中,你任意选一个说起来都有充分的理由——老太太需要帮助,朋友值得你回报,而与梦中情人相会可能会决定你一辈子的幸福。那么,再想想,你该让谁搭车?作者在书里给出这样一种处理方案:让那位老太太搭车,然后把车钥匙交给你的朋友,让他开车;而你自己留下来,与梦中情人一起等公交车。看,是不是很完美?既实现了搭载需要帮助、需要回报的两个人,又实现了和梦中情人相会的目的。

这种困境,对你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锻炼。应对这种难题,要想给出最佳的解决方案,需要你换个角度,改变平常的思路才能得出完美的策略和答案。历史上的那些超级成功人士,就是善于运用横向思维,才把稍纵即逝的机会紧紧抓住,在自己的领域获得成功的。

这本《出奇制胜》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沙恩·斯诺,他把这种解决思路称为“智径”。他针对这一主题,给《快公司》和《连线》杂志都做过不同角度的报道,影响很大。后来,他参加了好几个自己报道过的人物组成的小团体,他们都是玩高科技的,戏称自己是“30岁以下超级成功人士”。这些年轻人放着博士学位不拿,公司高薪聘请不去,每天靠吃拉面过日子,但做的都是自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的大事。

整天跟这些年轻人混迹一起,沙恩·斯诺不受感染是不可能的,最后他自己也走上了创业道路。他和朋友创立了一个内容交易平台,担任联合创始人,被《福布斯》杂志评为“30位30岁以下的创新者之一”。在这本书中,他就力图通过一个个案例,探寻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中,如何加速成功的路径。他把这些方法归纳为九种模式,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加速成功的第一招叫作:换梯术。

沙恩·斯诺通过对比发现,在美国历史上,有一件事非常奇怪,那就是美国总统比国会议员年轻。他计算过,美国总统的平均就职年龄是55岁,而国会议员任职的平均年龄是62岁。同样是搞政治的,进入国会当议员通常被视为是通向总统之路的第一步,但为什么总统会比议员年轻?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是70岁,这把此前当选总统的最高年龄又拉大了一岁,原来排第一的是罗纳德·里根,69岁。而最年轻的美国总统是西奥多·罗斯福,42岁;排在他后面的是约翰·肯尼迪,43岁。在已经就任的43位总统中,其中只有3位一级不落地经历了所有四级联邦公职选举,而超过一半的总统根本就没有当过国会议员。这就可以总结出规律了。那就是,他们很多是通过换梯术成功的。一直在做联邦公职的人就像登梯,一阶一阶地往上爬,反而不容易爬到总统这个最高阶梯上,而那些原来在其他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然后参选美国总统的,换梯成功率反而很高,往往容易实现目标。

我们来看看,那些登顶速度最快的美国总统,他们此前是做什么的。在历史上评分最高的10位总统中,亚伯拉罕·林肯是政党创建者,乔治·华盛顿是将军,西奥多·罗斯福是警长,哈里·杜鲁门是法官,约翰·肯尼迪是个战士和作家,托马斯·杰斐逊是律师,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也是个将军,伍德罗·威尔逊是大学校长,罗纳德·里根则是个演员。他们在参选之前,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拼命工作,用不同的经历证明了自己的领导力,然后参选总统,这就很有说服力。就好像更换梯子,越换攀登得越快。他们都是换梯的成功者。换句话说,换梯术就像那个“更大或更好”的游戏一样,通过一物换一物,东西越换越大。

更大或更好的游戏,来自美国的杨百翰大学,因为它位置偏僻,长夜难熬,学生们就发明了一种半夜敲门的游戏,叫作更大或更好。这是一种寻宝游戏,类似感恩节里半大孩子玩的“不给糖果就捣乱”。玩家分成几个小组,用一个小物件开头,比如一根牙签,然后分头行动,一家接一家敲开邻居的门,要求换一种更大或更好的东西。半夜三更去交换一根牙签,很多睡梦中的人都不愿费这个神,往往会拒绝。也有些脾气好的邻居答应他们的要求,拿块口香糖之类的东西来交换。

游戏就这样开始了。这家吃了闭门羹,他们就去敲另一扇门。就这样,口香糖换成圆珠笔,再往后,换成即时贴,又换成一本杂志。接下来,杂志会换成一束鲜花,鲜花能换一顶帽子,帽子又换成 T 恤衫。游戏结束后,玩家回到学校,各组都拿出自己的战果。你猜结果怎么样?有的同学换回了一台立体声音响,有的是一套高尔夫球杆,有的是一部电视机,有的小组甚至拖回了一条独木舟。

试想一下,如果杨百翰大学的顽童们拿着一根牙签,直接要求主人换一台电视机,那会怎么样?肯定挨一顿臭骂。作者总结说,很少有人愿意把步子迈得那么大,而每次只交换大那么一点点的东西,却是能够实现的。研究人员把这叫作“小胜”心理。每次取得一点小胜,士气被激发出来了,然后让大家去取得另一次小胜。这样下去就会“积小胜为大胜”。

在实践中,这种换梯子的做法往往会加速公司的成长。一份关于新技术公司的基因组报告就说:“转型一到两次的初创企业,能够募集的资金可以增加2.5倍,用户增长率提高3.6倍。”会转型的企业,也就是能够切换业务模式或产品的企业,如果恰好处于上升期,表现一般都会比那种一条道走到底的企业会好很多。

所以,过去我们都习惯于登梯,一步一个脚印,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就不宜去走传统道路了,而应该像换梯者那样去思考,像创业者那样去行动,通过换梯去加快成长。

加速成功的第二招:拜个好导师。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个好师傅太重要了。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导师,柏拉图又辅导了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教育了一个叫亚历山大的小男孩,这个男孩长大后就是最终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国际象棋神童乔舒亚·维希金,就是小时候在纽约的华盛顿广场下棋时,碰到了全美国际象棋大师布鲁斯·潘多尔菲尼。经过大师的指点,这个小男孩赢得了一连串的国际象棋冠军,小小年龄就创造了一个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世界纪录。当然,你也得是那块料,不然也得不到大师的青睐。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虽然他很有远见和富有魄力,但他最佩服的人是前橄榄球教练、财捷集团首席执行官比尔·坎贝尔。乔布斯拜坎贝尔为导师,目的就是学习他如何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晰和敏锐。

当然,你也可以花大把时间自己去钻研学习,直到掌握一门技能,但如果可以说服一个世界级的实干家来指导你的实践,大幅缩短你融会贯通的时间,是不是效果更好?而且,跟师傅学本事,最让人心动之处是,师傅可以帮徒弟跳级。因为师傅经验多,比我们看得远啊。有一个分析表明,拥有导师的企业家和没有导师的企业家相比,前者募集的资金是后者的7倍,增长速度是后者的3.5倍。这就是找个好导师、贴身学习的效果。当然,这种学习不能是生硬的“拉郎配”型的,你得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导师也得真心愿意教你。这样,才能够建立引领你前行的师徒关系,加速你的进步。

加速成功的第三招是:借助平台。

你的发展,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平台。平台不一样,发展的结果就会不一样。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认为,美国学校的教育法是在教孩子们驾驶汽车在坑坑洼洼的草地上行驶,而不是让孩子们在高速公路上飞奔。他认为,小孩子不用学九九乘法表,在6岁之前教他们学会使用计算器就行了。他觉得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各种公式、数字是罪魁祸首,教会孩子使用各种工具就行了,而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才是重要的。当然,他的这种说法也曾被视为奇谈怪论,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认同他的理论。不过,在芬兰,那里的学校已经这么做了:学校精简了课程,学生不是学习抽象的理论,而是通过动手实践来感受这种理论。他们的教育特点是:着重教学生们如何思考,而且,芬兰学校允许学生毫无限制地使用计算器。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叫萨曼莎的女程序员,她准备开发一款电脑游戏。因为她发现,大学的计算机系几乎清一色都是男生。这是因为,很多小男孩在10~14岁喜欢玩电子游戏,所以他们早就学会玩编程了,但是女生学编程却不那么容易。

如果开发一款游戏,能让女孩在玩乐中学会编程,岂不是一件很酷的事儿?于是,她开发了一款叫作“黛西的恐龙”的平板电脑游戏,类似“愤怒的小鸟”,游戏难度会逐步增加。她把编程逻辑融合进去,通过触摸屏游戏,女生可以很轻松地学会编程,过去很枯燥的编程基础知识变得容易掌握了。这种不用强迫孩子们通过讲座、演练和强制性的课程班来学习代码,而是做一个游戏,让他们下载去玩,孩子们谁不想玩呢?在玩乐中学习,你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我们这里说的平台,可以是工具,也可以是技术,可以是计算机、高速公路,也可以是一家好公司,甚至是一个良好的环境。

为什么有那么多演员迁往洛杉矶,因为那里有平台;为什么那么多崭露头角的时尚博主搬到纽约,因为那里有平台;为什么哈佛法学院的毕业生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因为他们有平台。哈佛法学院比其他法学院难考得多,但只要你拿到哈佛的学位,你就有了一个更大的杠杆,别人就会认可你。这就是平台的魅力。

加速成功的第四招是:抓住浪潮。

在别人说你运气好的时候,就是指你碰上了好机会。这种所谓运气,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而机会是需要寻找和捕捉的。沙恩·斯诺总结说,捕捉潮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辛勤工作直到干到油尽灯枯,也就是在水中拼命划水去追赶海浪;另一种则是识别特征,提前发现海浪并轻松漂到最佳地点。这就像冲浪,你需要有能发现浪潮的经验。在这里,沙恩·斯诺教给我们一种方法,如果你不会判断浪潮,那就紧紧盯着行业的领头企业,采取快速追随战术。

在历史上,有很多获得成功的大型企业都是各自领域的追随者。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通用汽车,就是个快速追随者,它在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初期就超过了汽车行业的鼻祖福特汽车公司。谷歌、脸谱网也是在各自领域超越了先行者,谷歌超越的是一家叫Overture的搜索引擎公司,脸谱网超越的是聚友网。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过一份报告,他们研究了50个产品类别中的500个品牌的发展历程,包括牙膏、录像机、传真机和口香糖。他们发现,以某种产品起家并在5年后仍然保持市场领导地位的企业,只占到一半多一点,保持长期市场领导地位的先发企业只有11%。而相比之下,那些追随别人进入新产品市场并控制了市场份额的企业,失败率只有8%。因为先发企业必须在荆棘中开路,后发企业才有车辙可循。所以,快速追随者可以从搭便车效应中受益。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新创公司和企业家抓住机会,弯道超车,打破常规,把很多老牌企业打得满地找牙的原因。记住,在你还无法判断潮头的时候,瞄准行业第一,伺机超越,这就是你的“智径”。

加速成功的第五招是:寻找超级联系人。

你去参加一个郊外派对,面对一个个时髦男女,你却一个也不认识,这时候,恰巧你的一个朋友出现了,她认识所有参加聚会的客人。她愿意带着你四处转转,认识一下你应该认识的人,这样,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你很快就能结识十几个人。你的这位朋友就是“超级联系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求你与1000个人交朋友,那你是一个人一个人地认识他们容易呢,还是找一个已经拥有1000个朋友的人交朋友更容易?让你传播消息,你是挨家挨户去传达好呢,还是通过广播瞬间让消息传遍千家万户更快捷呢?

这就是沙恩·斯诺称之为“超联”的思路:直接切入具有广泛传播能力的中枢,然后通过它实现大规模联系。

比如,美国大导演艾布拉姆斯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艾布拉姆斯特别迷恋拍电影,他自己写过9个剧本,但交给电影公司后都没了下文,弄得他都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后来,他去找一个作家朋友吉尔·马佐斯基。吉尔的父亲是一位人脉很广的电影导演。艾布拉姆斯提出与吉尔合写一个电影剧本,然后让吉尔利用她父亲的关系网,把剧本交到一些大人物手中。这个计划成功了,他的剧本变成了第一部电影《小贼高升》。从写剧本开始,艾布拉姆斯又导演了热播美剧《双面女间谍》和《迷失》,电影《碟中谍3》和《星际迷航》也出自他之手,他还获得了与斯皮尔伯格合作拍片的机会。现在,他已经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导演,执导的电影《星球大战7》已上映。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人脉关系取得成功的例子。所以说,要与那些人脉关系广泛的人交朋友,想方设法让他们成为你的超级联系人。

有意思的是,当艾布拉姆斯成功之后,他自己也乐意成为年轻人的超级联系人。他知道年轻人需要什么,开始利用自己的声誉帮助那些不知名但极具才华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帮助他们在人生的阶梯上快速攀升。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作家杰克·坎菲尔德,他写了一本新书《爱宠人士的心灵鸡汤》,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寻找超级联系人的。他与一家全国性的宠物用品零售商合作,向每一位购买50磅狗粮的顾客提供一张半价购书券。这样,这张半价购书券就随着这家公司的狗粮发遍了美国全境,仅这些狗主人就购买了50万本书。这是坎菲尔德职业生涯中图书发行最快的一次。这家宠物用品零售商就是他的超级联系人。

超联,是传统关系学的升华,这需要你在接触到各色超级联系人后,提供你的服务,也能为超级联系人关系网中的成员们提供帮助,最终让大家的业务都蒸蒸日上,实现双赢。

加速成功的第六招:创造动能。

我们来看一个经典案例。2013年2月3日,在美国的超级圆顶体育场,俗称“超级碗”,由巴尔的摩乌鸦队对阵旧金山49人队的橄榄球超级杯决赛正在进行,这是美国当年电视转播收视率最高的一场赛事。在酣战两个小时之后,第三节结束时,巴尔的摩抢得28分,旧金山6分。就在这个时候,超级圆顶体育场的灯光突然毫无预兆地熄灭了。体育场工作人员那个急啊,马上安排抢修,想尽快恢复中断的赛事。就这样,球员、教练、球迷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在黑暗中等待了34分钟。但就在停电期间,奥利奥公司在 Twitter 上更新了一张图片,画面上是黑暗的房间被一块孤独的饼干照亮。配图上的文字写着:你在黑暗中,也能蘸一蘸。

在等待比赛重新开始的过程中,百无聊赖的15000名球迷转推或分享了奥利奥的图片,另外还有2万名粉丝在脸谱网上点赞。这无声的推送,好像是为奥利奥量身定做了一次推广机会。我们都知道,奥利奥饼干是两块有横竖条纹的巧克力饼干之间夹着一层糖霜,单独品尝,味道不错,但蘸一下牛奶,味道更加惊艳。这个诞生在1912年的夹心饼干,设计了很多种不同情境下的推广文案。它巧妙地利用了超级碗停电这一事件产生的“动能”,让这则广告出尽风头。这则广告后来获得了广告界的很多大奖,当晚很多花费不菲的电视广告都比不上它的效果。

其实,在超级碗比赛之前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奥利奥一直在推特上发布“黑暗中也能蘸一蘸”的图片,但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奥利奥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而言,发篇推文可不是140个单词然后按发送键那么简单,它发布任何消息,都要经过公司社交媒体的经理送交各级老板,反复审核后才能发出去。但在发布内容丰富的情况下,奥利奥都能够做到推文审批流程在几分钟内完成,所以它才能够抢在超级碗停电并在重现光明之前把新的推文发送出去,在消费者和媒体中引起足够多的关注。停电事件就是个动能,抓住动能,就是抓住机会。这就需要你平时做好一切准备,不能有丝毫懈怠,在动能出现时及时反应。“成功就像是一个闪电球,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降临在你身上,而你需要做的就是,让这股势头保持下去。”

加速成功的第七招:学会减法。

刚走出校门的简·陈参加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做新生儿保育工作。她发现,在美国,体重只有1000克的早产儿可以在医院的保育箱里进行调养,直到完全康复;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样的贫困国家,大多数早产儿得不到这样的照顾,数以百万计的孩子都活不到周岁。按当时的价格,一台保育箱是2万到4万美元,而且还不包括电力消费。陈和她的三位同事开始讨论:“这些贫困国家需要保育箱,但这个价格肯定接受不了。我们能不能做出一个更便宜的玻璃盒子?”他们想,做出的这个盒子不光是能降低成本,而且必须是妈妈自己会用。

他们发现,制造保育箱的关键一点就是:保持温暖。同时,在保持清洁的同时,能够监控心率、呼吸和其他一些生命体征。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花不了2万美元就能做到。按照这个目标,他们研制出一种叫作“宝宝专用睡袋”的东西。这是一个致密的隔热袋,它有两个隔层:一层用来装宝宝,一层用来装热垫。热垫充电30分钟,就能够维持4到6小时的供暖。这个东西,世界上文化水平最低的妈妈也能学会怎样使用,而且最神奇的是,生产这种睡袋的成本只有25美元。

有时候,更大并不意味着更好;有时候,电器的功能很多,有80%却是浪费的。在保育袋这个项目中,陈和她的同事就是做减法。简化往往成为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

颠覆性创新产品的主要特点是节约成本,这包括时间或者金钱。简化是每一种颠覆性产品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比如电子邮件不仅便宜,而且比邮政邮件更简单;USB闪存不仅比光盘便宜,也更便于携带;云存储的好处是比闪存更容易,连携带都省了。世界上取得超级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只专注于少数几项工作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人。你关注得越多,精力越分散,越不容易做到极致。所以,要想一飞冲天,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就需要去芜存菁、大道至简。

此外,作者在书里还提到了加速成功的另外两招:快速反馈和10倍思维。快速反馈是用来探索犯错误的“底线”在哪里,因为所有伟大的成功一路上都少不了错误;10倍思维,是教你凡事要做就做大,大事业能吸引大投资人、大量资金、大牌顾问以及顶尖人才,最终成就伟业。

《出奇制胜》这本书就介绍到这儿,我们来总结一下,它教给我们在快速变化的世界取得加速成功的几个招数:第一招是换梯术;第二招是拜个好导师;第三招是借助平台;第四招是抓住浪潮;第五招是寻找超级联系人;第六招是创造动能;第七招是学会减法;第八招是快速反馈;第九招是10倍思维。

撰稿:曹亚瑟 脑图:摩西 转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