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版)《10x Is Easier Than 2x》 李方圆解读
《10x Is Easier Than 2x》| 李方圆解读.mp3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叫“10x Is Easier Than 2x”,翻译成中文叫“10倍增长比2倍增长更容易”。这是一本2023年在美国出版的英文书。咦,一听这书名我们就有疑问了,10倍增长可比2倍增长快多了,怎么还会更容易呢?
这就是这本书独到的地方。这本书别开生面地提出了一个关于增长的新观点。作者认为,2倍速增长和10倍速增长之间,差的不是5倍的增长速度,两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大多数人追求的按部就班,渐进增长,都是2倍速增长。虽然会让我们看起来很努力,也榨干了我们的时间,但很可能只是在我们的思维局限里打转,结果只会是,自己又累,增长又慢,而且很快遇到天花板。而10倍增长思维会逼迫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彻底重新思考目标、策略和行动,从而摆脱低效的习惯和思维模式。这样一来,我们会收获更快的增长,而且还会感到更加轻松。
这个观点听起来挺反直觉的。为什么作者会下这种判断?为了达成10倍增长,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今天的听书,我们就来解答这些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叫本杰明·哈迪,他是一位商业和个人成长领域的畅销书作家;一位叫做丹·苏利文,他是一位商业教练。他们通过对几十位创业家的访谈以及对商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写成了这本书。不过,这本书谈到的增长法则,可不只局限在商业领域,对于每个想要向内探索个人优势,活出最棒的自我,尤其是处于事业瓶颈期,渴求重大突破的人,都会有所帮助。
先问问你,现在,请思考一下你手头正在做的事情,你觉得你是站在2倍速的增长框架里,还是10倍速的增长框架里?你可能反问我,我怎么判断呢?下面,咱就来说说,2倍速增长思维和10倍速增长思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从思考路径上,2倍速增长本质要求是堆量,它只能带来线性增长;而10倍速增长本质要求改变思维方式,它会带来跃进式的增长。
作者说,大多数人想要获得增长,想的是,只要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勤快一点,做更多的事,就能有更多的收获。这就是典型的2倍速思维,也是典型的线性思维。说白了就是不寻求路径上的突破,只是在时间、劳动力上去堆量。
这种做法不是不对,我们也听过很多说法,比如,日拱一卒、跬步千里,都是在强调每日精进的作用。但是,问题是,我们精进的路径选对了吗?当在现有的路径上,即使你每天更早打卡、压缩午休时间,周末待机,也得不到想要的增长速度,甚至感到越来越精疲力竭,自己只是在卷的时候,我们是否该考虑一下,眼下已经不是努力多少的问题,而是我们要选择新的路径去努力了。
10倍增长模式就是在强调,打破因循过往的行事风格,重新选择能带来更高增长的做事的方向和路径,识别出那个更容易达成目标的关键动作,把给自行车装铃铛的时间放在造火箭上,让同样的努力,发挥更大的功效。
作者说了一句挺颠覆的话,他不同意当下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倒不是不认可努力,他认为强调时间的堆积,会让人更容易陷入2倍思维里,自诩长期主义,却忘记了从做事方式本身进行高倍速的调整。在他看来,真正创造卓越的不是一万个小时,而是一万次迭代。
作者说,反复练习固然重要,然而唯有这些练习被导向10倍成长思维才有意义。如果你的反复练习不是导向一个10倍目标,那么你只会在低速成长中犯下一个个相同的错误。你的能力可能会被进一步优化一点儿,但是得不到全新特质的,迥然有别的跃迁。
努力的方向,比努力的数量更重要。
在商业上,当奈飞的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在2007年决定,砍掉占营收98%的DVD租赁业务,全力进军流媒体的时候,他是在由2倍速增长切换到10倍速增长。在职场上,当小王由每天加班勤勤恳恳地写文案,转变为把自己文案的能力封装成课程,在自媒体售卖的时候,他是在由2倍速增长切换到10倍速增长。在生活中,当小美由每天节食减肥饿得痛苦不已,转变成利用专业的营养学方法,优化饮食结构,顺应人性的时候,她也是在由2倍速增长切换到10倍速增长。
你会发现,选择了10倍增长,就是选择了全新的做事方式,你要准备好,之前的做事方式,大部分都不适用了,你必须重新开始。
第二,2倍速增长思维会让你的选择更多,从而让你眼花缭乱,而10倍增长思维则会让你的选择更少,从而带来聚焦。
听起来,10倍速增长思维要求的是大开脑洞,寻找新路,怎么选择还会变少呢?书中有一个例子。
作者曾经参加一个创业者论坛,会上有人提出问题:如果想要把利润提高一成,你该怎么做?正当大家展开讨论的时候,一位专家站起来说,说实话,这个提问实在很糟糕。我们确确实实能找到很多方法让利润提高一成,比如裁撤部分员工、削减生产成本等等。但是,这个目标不足以引导我们找到真正好的增长路径。更好的问题应该是,如果我们想让利润提升10倍,将会怎么做?
你会发现,可行的方法少之又少,甚至只有一种。你看,以10倍增长为目标,会倒逼你筛选选项,让你分辨出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应该做的。最后,他说了一句很发人深省的话,有限的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你理应把它聚焦在少数的关键要务上。
这个教授就是一个典型的拥有10倍成长思维的人。10倍思维成长的关键,其实不是得,而是舍,不是多,而是少。现实生活中,多数人是容易分心的,试试这个,再碰碰那个,都觉得很好奇,都觉得可以做一做。但是,路径筛选的不够细致,标准不够高,没有一个是打穿的,也没有哪个是真正能带来高增长的。
10倍成长思维要求我们,把真正能带来高增长的路径,从万千个路径中挑出来,在它身上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精力,把那些无关轻重但是特别占用时间的小事统统忽略。
当有了10倍速增长做漏斗,你会发现,你要做的事,其实没那么多。可能当下的信息爆炸会让你感到混乱,可能你有很多东西没有弄懂,没关系,这并不重要,因为10倍速增长并不要求你全知全能,相反它要求你足够专注,只要把最关键路径搭好,你就能收获好的结果。这一步的选择比后续努力更重要。我们标题说的“10倍增长比2倍增长更容易”,这个容易就体现在这里。因为你的标准抬高了,你能做的事情变得很少。你的生活变得纯粹了,简单了。这就是作者说的,10倍增长更容易。
当然我们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到底怎么做,咱们第二部分会讲到。
第三,从增长的动力上看,2倍增长思维的动力是惯性,10倍增长思维的动力是目标。
想想看,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在熟悉的轨道上稳步前行,被过往的经验和习惯推动着前进呢?在多数人眼里,2倍速增长没有问题,他们没有任何动力,甚至也从未想过要突破自己。当然,在2倍速增长过程中陷入瓶颈,从而被逼的不得不变的人除外。
但有的人,是在瓶颈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能跳出惯性的禁锢,勇敢地走出自己的高倍增长之路。他们是怎么考虑到这一步的呢?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目标。他们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从来不是根据现有的情况往后找延长线,而是自顶向下以目标倒推,我今日应该做什么。
就像那位教授说的,当你想要你的利润提高10倍的时候,你会被目标逼迫着去找近乎不可能的方法,超越现有的认知水平,发挥你的想象力,放手习以为常的事,找到你之前想都不敢想,但是却是真正通往高增长的路。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2倍思维和10倍思维,差别可不是5倍的增长速度,它们的思维路径是截然相反的。
动作准备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人会感叹,我的人生大部分时候都走在2倍速增长的轨道上。我想变,但是我怎么实现10倍速增长?在这本书里,作者在不同的章节分享了达成10倍速增长的关键步骤,总结下来,一共有四步。接下来,咱们就来好好说说,这四步是什么。
第一步,目标准备。作者很反常识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要设定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训练你自己和他人,重新看待你。
不是说目标要可实践、可落地吗?什么叫遥不可及的目标呢?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创业者在论坛上说,我们公司明年想达成收入百万元。作者就问,那你相信你能在未来赚上亿的收入吗?创业者愣了,说,这个目标太大了,我办不到。作者说,这确实是一个难以落实的目标,除非,满足一些条件。这些条件是什么?你理应自问,要如何创造这样的条件,来让目标成为现实,而不是一开始就缩到一个保险的目标里。
同理,如果你今年想做短视频,你本来的目标是,我要积累1000个粉丝,那么现在你要把目标拉高为,我要积累10万粉丝。然后用目标倒逼自己思考,我该怎么做,才能让看到我这条视频的人,都能关注我呢?
作者说,一个看似不可能落实的目标,会让我们立即分辨出那些因循守旧的方法是多么不管用。而后,我们会被目标倒逼着,洞察到获得高速增长的关键途径。小目标只会让你在当前所处位置进行2倍速的线性延续,你不会得到足够的刺激,去打破这个局限。
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他的儿子特别热爱网球运动,想成为大学网球选手。他就问儿子,你为什么不做一个职业选手?他儿子特别意外,因为他是个有很多课业的大学生,根本没想过要走职业这个路线。但是,作者坚持让他朝这个方向去考虑。他问儿子,以你目前的训练模式,你认为自己能成为职业网球手吗?儿子回答,肯定不能。作者再问,我们能找到让你成为职业球员的路径吗?儿子回答,可以。作者问,当职业球员和成为大学选手的途径截然不同吗?儿子回答,是。
他们通过讨论发现,他们居住的奥兰多地区,有很多能帮他的儿子成为大学网球选手的教练,但是能指导他成为职业球员水平的教练则凤毛麟角。而且,他目前的整个训练路径也不够高效,需要彻底改变。
作者真的是想让儿子成为职业选手吗?不是的。作者说,成为大学网球选手的最佳途径,就是把目标提升为具备职业球员水准。如此以来,我们会更精细地规划孩子的训练路径,筛选他的教练,并要求他努力达到无懈可击。换句话说,即使你想要达到2倍、3倍的增长,最好的方法也是设定10倍的目标。因为它会彻底改变看问题的态度、角度和行事方式,让高倍增长更加容易。文中有句话说,要有远大甚至遥不可及的目标,纵使你未能如愿登月,也将置身于繁星之中。咱们中国也有句老话,叫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就是目标要具体,提出一个大目标不代表它可以虚妄无边。作者说,如果你清晰描绘梦想中的房子,那么你能选择的各种家具就变得很少,你就更能挑中最适合你的那个。越需要特定的事物,能满足你欲望的选项就变得越少。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比如,我们可以把大目标拆解,具体到你每一天要做什么,或者在团队、物质资源上要做什么具体的准备。你就会发现,你的行动方向变得特别具体,你就不容易走弯路。
有了远大而具体的目标,第二步,要像镭射一般,专注于你达成目标的关键要务。舍弃八成无关紧要的业务。说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抓重点。
其实,时时知道到底什么是重要的,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作者说,二八定律是经济学里特别经典的一个理论。它是指,80%的结果是由20%的关键动作造就的。这个道理大家可能都听过,但是实践起来可不容易。人变得智慧的过程,就是越来越有眼光去识别,到底什么是重要的。
书中就举了一个人物,叫琳达,她就是通过一步步专注自己的核心要务,收缩自己的工作范围,来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她的本职工作是一个销售,但是同时,她一边在丈夫的餐厅帮忙,一边到大学修课,每天都很忙。其实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挺容易把事情越做越多的。但是,回过头来看,没有一项事情是真正做到高倍增长的。
于是她找到作者咨询,作者就建议她,锁定自己的关键要务,锁定那个能真正为她带来高倍速增长的业务,于是,她就看看自己的目标,就决定,要全力做销售,把帮助丈夫、大学修课等等副业全部放下。后续,销售业务大幅增长,她一直秉持着专注的原则,她发现,想要扩大业务,就必须做加盟。我做了加盟之后,自己跟客户打交道的事情就变成无关要务了。不是关键要务了,那就要放弃。于是,她把自己的客户都让给团队了,专心搞加盟,有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客户是我们最大的资源,但是当琳达决定自己的业务是做加盟时,她就一狠心,把所有的业务让给团队了。
现在琳达的公司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作者采访她时,她回顾过往,承认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她每一步的重点抓得都不错,所以每一步的业务台阶她都迈上去了。
书里还举了一个商业案例,叫金佰利公司。金佰利公司是世界知名的纸品公司,像是好奇纸尿裤、舒洁面巾纸都是它家的产品。其实,它很长时间都是以生产铜版纸为核心业务的。当铜版纸的赛道开始有衰落的苗头,很多人建议可以把清洁用纸跟铜版纸业务一起做,然后慢慢过渡。但是,当时的CEO决定把铜版纸业务砍掉,请注意,不是渐变,不是融合,而是直接砍掉。当时很多人质疑,你可以软着陆,一点点变,硬切换对组织不好。但是,CEO的逻辑是,我们既然已经看到了,铜版纸一定会成为非核心要务,我们就不要在它身上再浪费时间了。
好,以上我们提到了实现高倍增长的两个步骤。第一,要设定一个特别远大的目标,来倒逼自己把高增长的路径挑出来。第二,抓住关键要务,放手无关业务。
咱们再说第三点,用一句话界定自己独一无二的能力。
识别出目标和关键要务,别忙着行动,我们再向内看一看,我们有什么资源、能力,是别人无可取代的。为什么我做这件事就比别人行,我独特的竞争力在哪里?
可能有的人觉得,那些在向10倍速进军的人,内心是无比痛苦的,因为他们每一天都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而且觉得这条路也无比困难。但是,在作者眼里,他们还真没那么痛苦,因为第一,他们能抓住关键。像我们刚才说的, 他们知道自己不做什么,该做什么。第二,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当他们用自己的核心优势去做事儿的时候,其实比别人更容易。
作者引用了美国的畅销书作家罗伯特·格林关于大师的研究,他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藏在基因里的,难以言喻的特质,叫x元素。它人人都有,是天生的,但需要一定高度的自我认知来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元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禀赋,也是你内心强大的导引系统,它会指引你去做你擅长的事情。比如乔布斯的“扭曲现实力场”能力,其他表达者学都学不会,这就是他的x元素。
那这个独一无二的能力从哪里找呢?作者给了一个很实操的建议,从你过往实现高倍增长的经验里去找。你曾经做成过什么?在做什么的时候,你很容易做好,你很容易得到赞美?那些经验里就隐藏着你的天赋。
比如说,一个做知识服务做得好的人,核心能力是,快速学习理论,并用简明的方式,转述各种复杂概念。再比如说,一个销售,核心能力是,在短时间内获取他人信任并能让人为之付费。
我们在这一段的开头说,要用第一句话去定义自己独一无二的能力。特别强调用一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太啰嗦,要直击本质。同时,也不能太笼统。比如我的独特能力就是写作。写作这个能力包罗万象,需要再进一步拆解,是文笔好,还是逻辑强,还是会讲故事,等等。
好,识别出能力,你就要琢磨了,我怎么把能力用在关键要务上呢?紧接着,第四步就来了,进行高倍增长最后一步,是,把关键要务的品质提高3倍。
为什么是3倍?书里就说,有一个博主,在接受作者指导之前,他的视频每月总观看次数大约460万,七八个月后,竟然飙升到了四千五百万。为什么会有这样指数型的上升?
博主说,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凭一支影片获得五百万观看,比用五十段影片拿下十万观看更加轻而易举。换句话说,做10个平庸的作品,不如做一个好作品。一个好作品,带来的价值是成倍放大的。
紧接着,这位博主分享了第二个经验。他说,内容优化了一成的影片,会获得4倍的观看次数,而不是增加1倍。投入3倍时间来制作影片,获得的不是3倍的观看次数,而是10倍。
好,在这里,他把增长的核心秘密给说破了。获得10倍的成果并不意味着你创造的事物必须比他人优秀10倍,而是只需要在关键要务的品质上提高两三成,就够了。一本畅销书,他不需要比同行写得好10倍,但是他的畅销度可能超越百倍。这就是增长的杠杆效应。在关键要务上优秀一点,就能获得数倍于它的成绩。
增长的秘密就在于此,它不要求你全面比他人优秀,只要求在关键要务上,比别人多做一点,多突出一点,就能让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收获一个指数级增长。
心态准备
好,我们刚才说的是动作准备,我们来小结一下,一共分为四步。第一,设定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这样才能求其上者得其中。第二,锁定关键要务,不为80%的无关紧要的业务浪费时间和精力。第三,认清自己独一无二的能力,有什么事虽然难,但是你做比较轻松。第四,把核心能力要在关键要务上,把关键要务的品质提高3倍。3倍的提升,10倍的效果。
好,以上是动作准备的部分。成事不仅需要方法,还需要心态。甚至,心态更加重要。在最后一个部分,咱们也来说一说作者认为高倍增长的心理准备有什么。主要有三个心态,咱们挨个来分享。
第一个心态,就是从需要心态,转变为想要心态。
其实很多人理解不了追求高倍增长的人,除非现在日子已经实在过不下去了,为什么我要冒着风险,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非要去改变呢?作者的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些人不是需要变,他们是想要变。
想要心态是达成10倍增长的前提。因为满足需要,往往2倍速也可以接受。打工也挺好,为什么要创业。现在按部就班也挺好,为什么要搞个副业呢?是的,不做也可以存活,可是,有的人就是渴望完成最强大、最有价值的自我转化。那团火不是需求,是渴望。
作者说,需要和想要是两件事。需要是外在动机,想要是内在动机。需要是被动反应,想要是积极创造。需要是被安全驱动,想要则受自由激励。需要来自匮乏,而想要来自丰盛。
而它们最大的区别是,需要需要理由,而渴望没有理由。当你说出我渴望的时候,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你的正当性。因为你纯粹就是想要,这就是原因。你不需要困惑为什么你会这么想,为什么你跟那些安于现状的人不一样。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因为你就是渴望,渴望就是足够正当的,它不需要别的理由。
作者说,上升的动力分为两类。一类来自恐惧和义务。你需要考一个好成绩,你需要成为什么什么人。还有一类动力,就是来自渴望。我想要做,我想要实现成什么样。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的上升可能真的来自于恐惧和义务。但是,想要获得高倍增长,或者我们的人生走到一定的阶段之后,你会发现,最终驱动你的,还是那份渴望。
我们只有正视我们的渴望,我们才会真正有力量。
追求高倍增长的第二个心态准备,是快速的新身份认同。也就是我们需要一种心理弹性,快速接受我们高倍增长的新身份。
要知道,当你决定摆脱八成琐碎事务,摆脱每天打数百通电话的自己,停止将忙碌视为地位的象征,停止取悦所有人,甚至你要改变你的着装,彻底变一个形象,迈向高倍增长之路时,这简直是换一个活法。你势必面临一个重大考验,那就是你要改变你的身份认同。
作者说,我们都是天然厌恶自己的身份改变的。有一个心理学原理叫一致性原则,也就是我们倾向于让他人和自己眼里的自己始终如一,所以,我们会持续做先前做过的事。放弃过往的行动路径,会让我们觉得有点没有安全感,在遇到熟人的时候,他们看到你新的形象,可能还会评头论足,可能还会让你有些尴尬。维持旧身份,自己和他人都会感觉更加轻松自在。
但是,追求高倍增长,意味着寻找新路,意味着你必须改变。追求10倍增长的人,要修炼一种迅速接纳自己新身份的能力。其实,你都接纳你自己了,别人又能说什么呢。你只要有一个稳定且有弹性的内核,坚持你自己,慢慢地别人也就接受了。
所以,作者说,追求高倍增长的人,内心需要很强大,而且很灵活。你的自我认同可以跟随你的成长、改变而改变。不固着于过往的身份,不固着于他人看待你的方式和昨日的人际圈。
咱们再来说第三个心态转变,叫做从卖家心态切换到买家心态。卖家和买家代指什么呢?卖家是什么呢?始终考虑的是自己有没有被人接受,甚至有的时候,会扭曲自我,隐藏自己的标准,但求能够成交。你会发现持有卖家心态的人,特别擅长面试,但是,真正让他扛事儿的时候,他又很被动。因为卖家很难说不,会想方设法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尽管那已经偏离了自己原本的标准。
但是,当买家意味着,对自己想要什么非常清楚。如果对方不满足自己的标准,那应该重新选一个人,而不是轻易修改自己的标准。买家可以随时说不,因为他是挑选的那一方,而不是被挑选的那一方。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他有一种充分的主体性。
一个真正追求高倍增长的人,是必须以我为主展开自己的生活的,虽然在具体的产品上,当然我们需要让它的设计满足用户的期待,我们去应聘时,当然需要满足雇主的期待。但是总体上来看,对于我自己的发展路径,路径选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必须以自己为准。否则,你怎么有勇气实现那几步,坚持遥不可及的目标,坚信自己的核心能力,坚信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些如果做不到,又何谈高倍速增长呢?
到这里咱们小结一下,高倍增长需要的心态有什么?一句话说就是,强者心态。首先,你得很渴望,很想要,突破局限,展开新的自己,而且,你要有一种买方心态,也就是充分的主体性,不能习惯性满足对方的需求,要始终把判断、决策权放在自己手上。最后,你要对新的身份、变化快速适应,从心底里认同你自己。
到这里,这本书也为你讲完了。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一句话,实现高倍增长,不能靠在原有路径上加倍努力,而要彻底改变做事路径。当你把目标聚焦于高倍增长那一刻,请意识到,你跟2倍速增长人的整个做事逻辑和思维方式,都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10倍增长和2倍增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2倍增长是线性的,而10倍增长是跃进的。2倍增长的选项更多,以至于让你眼花缭乱,10倍增长可选的路径很少。10倍增长被目标驱动,2倍增长靠惯性依赖。
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对于10倍增长非常重要,高目标才能倒逼出一条最高效的行动方案,而不是迷失在多条还可以的普通路径。10倍增长也要求,我们始终要去识别,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不为80%的无关紧要业务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在重要的事情上,要下足功夫,把关键要务的品质提高3倍。因为3倍的提升,10倍的效果。
我们也谈到了支撑高倍增长的心态准备。一个能实现高增长的人,内心是极其强大的,也是极其灵活的。他们始终有充分的主体性,敢要,敢说出自己的渴望,同时也能拥抱变化,随着自己的成长来悦纳自己的新身份。
一个追求高倍增长的人,他的人生是极其丰富的。眼前有一个充满光亮的目标在指引着他,脚下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同时心里又满怀着一种坚定和自豪。这样的人生,我们都值得去体验一遭。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欢迎你点击文稿右上方的按钮,把今天的内容分享你渴求个人成长的朋友们。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1.实现高倍增长,不能靠在原有路径上加倍努力,而要彻底改变做事路径。
2.把核心能力要在关键要务上,把关键要务的品质提高3倍。3倍的提升,10倍的效果。
3.一个能实现高增长的人,内心是极其强大的,也是极其灵活的。他们始终有充分的主体性,敢要,敢说出自己的渴望,同时也能拥抱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