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钱言解读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钱言解读
关于作者
哈维·艾克,巅峰潜能训练公司董事长,是一位作家、商人和励志演说家,以其关于财富和动机的观点而引人注目。他的潜能开发公司别具一格,吸引了无数普罗大众。他的代表作《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出版后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在《华尔街日报》的商业书籍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关于本书
作者在书中提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财富蓝图,它就像恒温调控器一样,决定每个人的赚钱能力和财务状况。为了让这个“调控器”行之有效,你必须破除那些关于金钱的迂腐观念,树立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书中一共总结了17种关于致富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方法,包括敢于承担风险,从关注障碍转向关注机会,保持终身学习等等,并且都以贫富对比的方式呈现,让人印象深刻,并从中受到激励和启发。
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财富蓝图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对致富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为了实现财富蓝图,一个人应该树立怎样的思维方式;
第三部分,要想实现财富蓝图,一个人要养成哪些行为习惯。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叫《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这是一本畅销书,也是一本长销书;它从2005年被引进中文世界以来,已经多次再版;并且在读书平台上的评分很高,在投资理财榜上排名靠前,热度居高不下。
那么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这么引人关注呢?首先,它是一本讲致富的书;其次,它对于如何能致富,提出了非常独特的观点。是跟人的财富地位有关,影响人的经济状况的议题。
说到这个问题,你也许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就是现实中,有些人似乎有赚钱的天赋,比如某些企业家,不管怎么折腾,事业起起伏伏,到最后还是个有钱人;而有些人似乎没有财运,遇到赚钱的机会抓不住,偶尔赚了钱,还可能很快败光,到最后难免平庸,甚至穷困潦倒。
是什么造成了两者的差距呢?是学历,是智商,是职业,还是性格?这本书告诉我们:都不是。人的财富状况跟这些没有直接关系,真正的原因另有来源。
简单地说,这本书认为,我们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一张财富蓝图,它就像恒温调控器一样,决定每个人的赚钱能力和财务状况。如果财富蓝图够大,即便没钱,也会变得有钱;如果财富蓝图太小,即便有钱,也会变得没钱。而要想拥有一张良好的财富蓝图,你必须破除很多关于金钱的迂腐观念,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财务成功,走向财富自由。
这本书的作者哈维·艾克,是美国一家培训公司的创始人,没有名人光环。这本书受到长期关注,是因为它说出了很多人在财富问题上的困境,并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让人受到激励和启发,去追求更大的财富自由。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接下来,我就分三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首先来看,作者反复强调的“财富蓝图”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对致富非常重要;接着再看,为了实现财富蓝图,一个人应该树立怎样的思维方式;最后再来看,要想实现财富蓝图,一个人要养成哪些行为习惯。这三部分合起来,就涵盖了关于致富的信念、思维和行动,希望会给你带来激励或启发。
首先来看,“财富蓝图”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对致富非常重要。
先来看作者的解释,他在书中说道:“什么是财富蓝图?就像建筑蓝图是盖房子之前所做的计划或设计,财富蓝图就是你对金钱所拟订的计划,或采取的态度。”“你的财富蓝图包含了你对金钱的想法、感觉和行动。”这是原话,乍一听有点抽象、模糊。但不要紧,接下来作者打了个比方,我们就容易理解了。
作者说,一个人的财富蓝图,就像一个房间的恒温调控器。如果室内温度是27度,说明调控器的设定就是27度。这时如果打开窗户,有冷空气飘进来,室内温度降到13度,调控器就会运作,把室温调到27度。当然,也有可能外面飘进来的是热空气,让室温升高到33度,这时候调控器同样会运作,把室温调回27度。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的财富状况,取决于他给自己设定的财富目标。不管是三亿五亿、十万八万,一个人能赚到的钱,大概就是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如果运气好,赚的钱超出了设定目标,这些钱也留不住,早晚会离开他;如果运气不好,亏了很多钱,也只是暂时倒霉,你最终还是能把它们赚回来。用作者的话说,“你的收入只能增加到你最愿意做到的程度!”
作者举了个例子。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经商中多次起伏,本来有数十亿美元的身家,后来亏得一塌糊涂,但几年后又把钱赚回来了,甚至比先前更富有。这是为什么呢?作者认为,就是特朗普的财富“调温器”跟普通人不同。换句话说,事业成功的富人可能输掉万贯家财,但不会失去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那颗“有钱人的脑袋”。
类似的案例中国也有,在创业中负债累累又东山再起的企业家屡见不鲜。甚至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有些人似乎天生就精于赚钱,不管怎么折腾,到最后经济状况都不差;有些人则相反,即便偶尔发了财,到最后还是会把钱败光。作者认为,这就是财富蓝图或者说财富调温器的作用。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问,财富蓝图真的能决定一个人的贫富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作者的解释很简单。他认为世界是因果相联的,富裕是一种结果,贫穷是一种结果,就像健康是一种结果,生病也是一种结果。如果你想改变结果,就必须改变原因。如果你想致富,就必须有致富的想法,由想法产生感觉,由感觉产生行动,由行动产生结果。这一系列程序,就是他所说的财富调温器,或者叫财富蓝图;一个人的财富蓝图是什么样,就决定了他的财务状况是什么样。
作者认为,在现实中大多数人的财富调温器都设定在几千、几万美元,而不是几百万美元;有些人只设定在几百美元;还有些人设定在零度以下,冷得要死,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受冻。如果你想长久地改变室温,唯一的办法是重新设定温度调控器。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彻底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就必须重新设定财富目标,也就是你的财富蓝图。用作者的话说,“你的收入只能增加到你最愿意做到的程度!”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它有三个关键词,可以帮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财富蓝图的含义。
一是“最愿意”。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赚钱不容易,赚大钱更不容易。一个人如果没有致富的愿望,就不可能致富。说得极端点,即便是天上掉馅饼,你也要弯腰去捡;即便是买彩票中大奖,你也要先买彩票。所以致富的前提是想致富,并且愿望要非常强烈,达到“最愿意”的程度,这样你才能为它坚持不懈,全力以赴。比如书中提到,作者有一名学生想赚大钱,是因为想资助一家拯救艾滋病患者的慈善机构。像这样的信念,会比一般的动机更持久。因为一般人想要通过赚钱来改善生活,只能说是愿望,还达不到“最愿意”的程度。
二是“做到”。前面我们提到,一个人的财富状况,取决于财富调温器的设定。这容易让人误解,是不是说设定任何财富目标,都能实现呢?当然不是。因为你不光要设置目标,还要做该做的事。比如,你把财富蓝图画得很特别,先订1个亿的“小目标”(这是一位中国富豪的说法)。你是说说而已还是付诸行动?你是一时冲动还是长期坚持?你是随便试试还是全力以赴?“做到”两个字非常关键,努力要配得上目标才行。
三是“只能”。就是说一个人的目标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这种能力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的;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比如很多人知道,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他们的父母都有很强的背景,盖茨的母亲认识IBM的董事长,巴菲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他们的财富蓝图肯定跟普通人不一样,而这种差异既有先天条件的原因,又是后天学习和努力的结果。但不管怎么说,都不会跟自己的能力条件相差太远。
总之,请记住,“你的收入只能增加到你最愿意做到的程度”,财富蓝图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目标,更是一套包括信念、思维和行动的系统。有钱人跟普通人的差别是系统性的,包括对致富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对赚钱的行动是摇摆的还是坚定的,对金钱的渴望是出于本能还是基于信仰,等等。这些都不是一个简单数字能概括的,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所以财富蓝图对人的财富状况有根本影响,能起到恒温器的作用。
当然,我们都知道,要成事光有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说,为了实现财富蓝图,一个人应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
在这本书里,作者总结了17种富人和穷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读者树立了财富蓝图的指向标。但限于篇幅,我们不能一一介绍,只能重点解读。这里来看两类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思维方式(为了减少负面情绪,原书中的“穷人”这个词,下面用“常人”来代替)。
第一是关于赚钱的心态。作者认为,富人跟常人赚钱的心态不同,富人总想着“要赢”,常人却总是“怕输”,所以富人会专注于机会,而常人会专注于障碍。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的行动和结果。
我们都听过那个著名的问题:有半杯水的杯子是半空的还是半满的?从中就能看出富人跟常人的思维不同:富人看见半杯水,会想着再去找半杯水;常人看见半杯水,就担心失去这半杯水。同一件事,富人看到的是成长潜力,常人看到的是赔钱的可能;富人关心有多少报酬,常人关心有多大风险。总之,富人专注于机会,常人专注于障碍。一个人要想致富,非得转变这种心态不可。
为什么转变心态这么重要呢?作者告诉我们,“你专注的事物会扩大”,一个人专注于机会就会看到机会,专注于障碍就会发现障碍。有钱人专注于机会,对他们来说就处处是机会;普通人专注于障碍,就看什么都是障碍。所以有钱人喜欢尝试,一会儿试试这个,一会儿试试那个;而普通人总是流于观望,一会担心这个,一会抱怨那个。结果有钱人总是在行动中,而普通人是在观望中。
行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包括运气在内,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在行动后才显现。人的工作也好,运气也好,都不会笔直向前,而是像蜿蜒的河流一样,通常你只能看到下一个河湾,必须走过去,才能看见更多的景象。所以作者提出一个概念,叫“踏上走廊”——就是说如果你对某个机会感兴趣,先跨进去再说;不踏上走廊,你永远不知道什么门会向你打开。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若干年前,作者想开一家糕点咖啡店,但没有经验,于是去找了一家烘焙屋打工。想办法跟经理套近乎,还在凌晨四点起床给烘焙师当助手,尽一切可能了解行业的知识和信息。到后来,他自己的蛋糕店没开起来,但跟店里的烘焙师傅混熟了。意外的是,不久后这个人打电话给他,说他发现了一种热门的新式运动器材,问他有没有兴趣做经销。作者一看,感觉机会来了,决定投入一把。结果就是这次机遇,让他成为一个健身器材连锁店的老板,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美元。
所以作者认为,“行动永远比不行动好”。在行动中你才能了解更多知识,认识更多的人,甚至发现意想不到的机会。正是因为对风险和机会的心态不同,富人专注于机会,看见机会就去试,所以最终成功的概率大;而常人专注于风险,看见机会也瞻前顾后,永远都在观望中,所以跟致富总是擦肩而过。
第二是关于赚钱的方式。书中指出,富人往往是按结果取报酬,而常人则选择按时间取报酬。这两种不同的收入方式,也会导致财富的巨大差异。
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拿固定工资的,并且大家也都喜欢这种方式。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受长辈的影响,几乎每个人都听过父母类似的忠告:要好好上学,拿个好成绩,找个好工作,有一份稳定的工资,你就会过得很幸福。当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每个月在固定时间能领到一份固定工资,支撑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这种安全感也是很让人舒适的。
不过作者指出,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按工作时间领报酬,收入也必然有限。这就违反了致富的一个准则:不要为收入设限。稳定的薪水虽然能带来安全感,但同时会阻碍你赚更多的钱。
相比之下,大多数富人是按结果来取报酬的,比如销售提成、交易佣金、利润分红、作品版税等等,它们跟工作绩效或交易成果挂钩。这些收入不稳定,但没有上限,所以能造就富人。在商业世界里,收益和风险是高度相关的。要想成为富人,就得承担一定风险,从按工作时间拿固定工资变为按工作成果拿不稳定的回报。
但这一点大多数人无法接受。在老一辈人眼中,没有固定工资的工作就不叫工作,所以作者创业时他父母问他:“你什么时候才要找一份真正的工作啊?”他的回答是:“我希望永远不要。”他妈妈一听简直快要崩溃了。好在他父亲理解他,支持他的选择,才避免了更多的家庭矛盾。
作者相信,按时间计酬很难致富,所以建议,领固定工资的人可以跟自己的雇主协商,让自己的部分报酬按工作成果来算,否则就考虑自己当老板;可以先从兼职开始,比如当某个行业的教练或老师,把知识经验传授给别人;或者向公司提供独立的顾问服务,但要依据成果而不是时间来算报酬。总之无论如何,要创造条件让自己按工作成果而不是工作时间来获取收入,这是走向致富的关键一步。
除此之外,作者强调,在工作收入之外要创造“被动收入”,也就是随着时间会自然增长的收入,比如利息、房租、版税等等,否则永远不会有财务自由。当然,这涉及如何把工作收入积攒起来,从事投资,这是一个专门的重大话题,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展开。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去查看原书,或者等其他时机我再为你探讨。
按这本书的定义,财富蓝图的实现包括一系列程序:由想法产生感觉,由感觉产生行动,由行动产生结果。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致富的信念和思维,最后再来看,要想实现财富蓝图,一个人要养成哪些行为习惯。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到听书解读过一本《富有的习惯》,里面提到了如何谨言慎行、如何注重健康、如何关心朋友等等,很有学习价值。相比之下,这本书讲得更宏观,或许可以叫行动原则。接下来就为你介绍三种致富的行动原则,或者叫宏观的行为习惯。
第一,认准的事全力以赴。
前面提到,一个人的财富状况取决于自己制定的目标,这是财富蓝图的核心。但同时指出,所谓的目标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真正致力于此。要注意,作者强调,“致力”的意思是毫无保留,全心全意,愿意为它做任何该做的事,付出所有该付出的时间,把一切都投入进去。
因为很显然,致富这件事不像去公园散步那么容易,不是“心想事成”这么简单。全世界几十亿人想致富的不计其数,但是真正成功的凤毛麟角。如果不全力以赴,凭什么会成功呢。有人说:我每天累得像狗一样,还不够努力吗?我当然是在致力于变得有钱啊!但在作者看来,很多人自认为的努力,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你愿意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吗?你愿意一周工作七天,周末不休息吗?你愿意牺牲跟家人朋友聚会的时间,放弃休闲娱乐吗?你愿意在无法保证回报的情况下,投入全部时间、精力和资本吗?这对很多富人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
正因为大部分人做不到尽一切努力去工作,所以当被问到:你愿不愿意用生命起誓,十年后要变成有钱人?大部分人不会答应,因为他们潜意识里就不想全力以赴地工作和赚钱。而在作者看来,对确定的目标必须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努力,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二,凡事不责怪、不抱怨、不找借口。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般人跟有钱人相比,经常会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特点是喜欢指责、抱怨、找借口。而通常具有这些特点的人,也是商业活动的失败者。他们会怪经济不景气,怪政府、怪行业;怪老板、怪合伙人;怪家人、怪朋友,还会怪自己的父母。反正错永远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要是自己犯了错,又能找出一堆可以原谅的理由。
这种责怪、抱怨和找借口的做法,顶多能缓解一时的压力,减轻失败的焦虑,但在根本上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为什么呢?正像前面提到的,“你关注的事情会扩大”。当你抱怨的时候,你关注的肯定是生活中错误的,而不是正确的事,这时根据“物以类聚”的吸引力法则,你会看到更多的错误。也就是说,在你抱怨的时候,其实是在吸引更多“烂事”进入你的生活。所以,每次当你责怪别人、寻找借口或是开口抱怨的时候,就是在断送自己致富的机会。
所以作者建议,每次你发现自己在这么做的时候,一定要用某种形式提醒自己,这在把自己往困境里推,必须立即停止。这看起来有点武断,但能阻止我们责怪别人、寻找借口或抱怨社会,帮我们减少这些有害的习惯,更多地远离失败,靠近成功。
第三,保持谦虚,不断学习。
作者认为,在致富道路上,有三个字最危险,就是“我知道”。根据他的经验,有钱人大多对世界保持好奇,有不断学习的习惯;而普通人则认为世界没什么新鲜的,好像自己知道了一切。但事实上,如果你还在受财务问题的困扰,那么关于财富和人生,你一定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作者年轻的时候,有一段穷困潦倒的日子。但幸运的是,有一次他遇见了他父亲的一位富人朋友,在交谈中这位前辈跟他说:“如果你没有获得你想要的成功,那就是有些事情你还不知道。”这句话启发了他,让他从一个自以为什么都知道的人,变成了什么都要学的人,并且在接下来的事业中获得了巨大转变。
为什么说持续地学习和成长如此重要呢?
从现实的角度看,很显然,某个领域的专家会比较富有,而普通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都很平庸。不管你是老板还是技术人员,不管你拿的是佣金还是固定薪水,不管你投资的是股票还是房地产,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的专业水平越高,获取的工作报酬就越高。所以持续地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是一个人提高收入和积累财富的基本途径。
再从哲学的角度看,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静止不动的,每一样现实的东西都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中,当新的技术革命到来之后,知识更新突飞猛进,产业变动天翻地覆,如果我们不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就会很快被社会的发展抛弃。所以作者认为,能让一个人致富并且能守住财富的根本方式,就是保持谦卑,不断学习,持续成长。
说到这儿,关于这本书的解读就接近尾声了。回顾一下,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财富蓝图,它就像恒温调控器一样,决定每个人的赚钱能力和财务状况。当然,它不仅是简单的数字目标,更是一套包括信念、思维和行动的综合系统。换句话说,为了让这个“调控器”行之有效,你必须破除那些关于金钱的迂腐观念,树立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包括敢于承担风险,从关注障碍转向关注机会,保持终身学习等等。
在原书中,作者一共总结了17种关于致富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方法,并且都以贫富对比的方式呈现,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它提到,有钱人玩金钱游戏是为了赢,普通人玩金钱游戏是为了不要输;有钱人乐于宣传自己的优势和价值观,普通人不喜欢宣传推销;普通人要辛苦地工作赚钱,而有钱人可以让钱替他们辛苦地工作,等等,非常耐人寻味。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阅读原书。
最后要提醒的是,在这本书的开头,作者哈维·艾克一上来就告诉读者说:“我说的话你一个字都不要相信。”这是什么意思呢?
它反映了作者的一个基本态度,就是任何人的观点都是一家之言,你可以参考借鉴,但不能照单全收。包括这本书提出的概念和认知,也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反映了作者的经验和视角,我们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与其盲目地相信或否定它,不如通过行动反复尝试,最终用实践结果来检验真假,才能创造现实世界的成功。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开放的思考加上果断的行动,才是决定人生财富的关键。
好,以上就是这本书的解读。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还可以点击红包分享按钮,把它分享给朋友们。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
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一张财富蓝图,它就像恒温调控器一样,决定每个人的赚钱能力和财务状况。
-
富人跟常人赚钱的心态不同,富人总想着“要赢”,常人却总是“怕输”,所以富人会专注于机会,而常人会专注于障碍。
-
行动永远比不行动好,在行动中你才能了解更多知识,认识更多的人,甚至发现意想不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