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飞轮》 哈希解读
《关系飞轮》| 哈希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哈希。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关系飞轮》。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怎么通过打造跟用户之间的亲密关系,来获取更多、更有黏性的用户流量。
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增长都非常重要,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增长,离不开用户流量。但是,当每一家企业都在努力进行流量挖掘的时候,就自然会导致,获取新流量变得越来越贵、越来越难,这也就倒逼着企业更加重视对企业现有流量的精细化运营,也就是,提高现有用户的黏性,挖掘更多价值。“私域流量”这个概念,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也成为近些年的热门话题。
什么是私域流量呢?就像刘润老师给这本书的推荐序里面写的,如果用水打比方,那么公域的流量就像自来水——付费用水,价高者得。比如,你出的价格高,这个广告位就是你的;你花了多少钱,平台就帮你引导多少流量、扩大多少曝光。一旦你停止付费,水龙头就关了。
而私域流量就像井水,打井很贵,但用水免费。比如,做一个公众号就像打一口井。最开始的时候,你坚持了半年,每天发一篇高质量文章,可能只吸引来了不到一万粉丝;再坚持一年,到了十万;再坚持一年,到了三十万。这个“打井”的过程很漫长、很艰难,但是一旦有了这口井,你就可以每天用文章触达你的用户一次,而这样的触达是完全免费的。
当自来水便宜的时候,大家不会想着去打井;但随着用水的人越来越多,水价会越来越高,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有买水的这些钱,都够我打口井了。于是,近两年,市场中突然到处都是打井声。
这本书的作者,徐志斌,就是一位资深“打井人”,研究私域流量多年。他曾经在腾讯工作8年,从基层员工做到了高层管理者,负责腾讯微博和微视,还曾在eNet硅谷动力、新浪网工作。近些年,他出版了多本关于吸引和运营用户流量的畅销书,包括《小群效应》《即时引爆》,还有《社交红利》。而这本,关于私域流量运营的《关系飞轮》,是最新的一本。
在书里,作者告诉我们,大家去打井,去运营私域流量,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出更多的“超级用户”。“超级用户”的特点是:对企业的黏性高,愿意持续复购产品;分享率和转介绍率高,愿意积极分享和协助企业的活动,还会把产品推荐给身边的亲友。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能为企业持续带来价值,还能帮助企业扩大现有的流量池。可以说,运营私域流量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普通用户转化为超级用户的过程。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只是把用户当成“流量”、当成冰冷的数字、当成“韭菜”来收割,是永远没法真正达到目的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人会甘心当“韭菜”。靠套路没有出路,赢得用户的心才是根本。
而这本书告诉我们,想要赢得用户的“心”,关键就在于,打造企业跟用户之间的亲密关系。如果私域流量是水,那么打造亲密关系,就像是在水中掺胶;关系越浓,胶水越黏,让用户来了就不想离开,或者离不开。
那么,怎么制造这样的胶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三种重要的胶水成分:第一种叫“我很可信”,也就是,打造平辈型亲密关系;第二种叫“我很可爱”,也就是,打造晚辈型亲密关系;第三种叫“我很可亲”,也就是,打造长辈型亲密关系。这三种亲密关系,不仅可以用于企业的流量运营中,对于个人品牌的运营和塑造,也很有启发。
在接下来的解读中,我们就分别来讲讲,怎么在品牌和用户之间,打造这三种类型的亲密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企业跟用户之间可以打造的第一种亲密关系——平辈关系。也就是,当用户的兄弟姐妹。
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明显。比如对于男生,兄弟给推荐的游戏,你更愿意试一试;对于女生,闺蜜给推荐的商品、电影,你也会很愿意去看一看;有的时候,兄弟姐妹们给的建议,可能比爸妈的建议更让你愿意听从。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跟自己关系密切的平辈,天然就比较容易信任、放心、不提防。
而企业要想打造跟用户之间的平辈型亲密关系,关键就在于向用户发送一个信号,就是“我很可信”。在这个信任的基础上,即使兄弟之情没有宣之于口,用户也不会担心自己被欺骗、被要高价,在服务中不被重视,或者被区别对待,甚至在产品没推出的预售期间,就愿意直接付费、下订单;而且,用户也可以放心地把产品推荐给其他人。
比如,手机行业是一个非常依赖用户信任的行业。作者说,手机产品带有典型的“海鲜”属性,一旦上市超过一定时间还没有售罄,就会直接变成库存,很难再卖掉。对于手机来说,这个时间通常是3个月。如果我们去看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近两年发售的手机机型,会发现,新机型生产出来的第一波产品,售罄的时间大多是三四周,有的时候几乎是“产品一推出就成功结束销售”,或者产品在预售期,就已经被订走了大半。而这些,靠的就是用户对厂商的信任。
作者的团队曾经在华为手机的核心粉丝群体中做过调研,问他们“你为什么要做华为手机的粉丝”,80%的回复是“品质好”。也就是说,产品品质是获得用户信任最基本的要求。
除了最基本的品质过硬以外,技术优势会成为产品的“信任加分项”。还是拿手机行业来举例。作者说,手机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了技术竞争阶段,用户会非常注意,新款手机有没有采用先进的、特别的技术。比如2019年年底,作者和一些华为粉丝讨论华为的“吸粉点”,这些粉丝特别提到了那个年度发布的、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新技术,比如麒麟990处理器(5G技术),还有7680帧超高速摄影技术,配置了这些新技术的华为Mate30 Pro机型在发布后,仅用了60天时间出货量就达700万部,成为华为的新“机皇”。
作者注意到,粉丝们在谈论这些新技术的时候,感觉脸上是有光的,就像我们介绍自己的兄弟或者闺蜜的时候,会多加上一句“这哥们摄影技术特别厉害,最近拿了XX摄影展一等奖”,或者“我这个姐妹,厨艺特别高,下次一定要请她露一手”。这些会让我们觉得很自豪。同样的,产品的独特技术优势,也会成为企业跟用户之间“信任账户”的加分项。
所以,我们能看到,现在很多品牌在为新品宣传的时候,也会特别注意强调在哪些技术上有了创新突破,而且经常会用一点有张力的、戏剧化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关注度。比如,先不透露具体的技术是什么,只对外声明是“很吓人的技术”或者“颠覆行业的新技术”等等,提高期待值。当然,还有一些更有创意的玩法,比如海尔的云熙系列洗衣机,有一个独特优势就是很安静,洗衣服的时候几乎听不到震动声。不过,这项和听觉相关的技术,很难直观地表达,所以,在海尔的一些门店里,店员会在快速运转的洗衣机上立一枚硬币,硬币安然不动,一下子就让用户感受到了,这个产品有多安静。这个视频在网上传播后,也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除了产品过硬以外,服务的可靠也很重要。我们刚才提到的,海尔的云熙系列洗衣机,能够在正式发售之前,就接到大量订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户对于海尔品牌服务的信任。海尔在1985年的时候,当众砸毁76台有质量瑕疵的冰箱,至今还在为海尔持续吸粉,让用户对品牌有信任感。另外,以良好的粉丝运营著称的小米手机,从10年前品牌刚起步的时候,就非常关注用户的声音,用户提出需求或者发现漏洞后,小米工程师会迅速响应或修改,这在当时,商家们的品牌服务意识普遍还没有现在这么强的时候,可以说是极其罕见。这也让小米在短短几年内就聚拢了无数铁杆用户,成了社群运营的典型案例。
还有一个更近的例子。咱们的《得到头条》之前也提到过,2022年6月,罗永浩官宣“退网”,不再在抖音的“交个朋友”直播间里直播带货了。很多人担心,没了罗永浩的“交个朋友”直播间,再也交不到朋友了。但是,如果去仔细看数据,我们会发现,在罗永浩离开之后的几个月,“交个朋友”直播间的数据一直很稳定,并没有太大波动,也就是说,直播间本身已经建立了跟用户之间的稳定关系,并不只是和罗永浩一人绑定 。而这个现象,其实在这本书里,早已经有了预测。
作者看了朱萧木在2021年10月的一次公开演讲。朱萧木是罗永浩的拍档,也是“交个朋友”直播间的创始人和头部主播。朱萧木和罗永浩在2020年4月1日启动了直播带货,到朱萧木演讲的那天,这中间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朱萧木在演讲中说,回顾这个过程,他们始终坚持把一个词贯彻始终,就是“信任”。他们曾经在直播中说错价格,全场赔付上百万元,也曾经发布公告为瑕疵产品道歉并赔付,这些事情逐渐奠定了信任的基础。他当时还说,哪怕罗永浩有一天不再去直播间,照样能卖得很好。只要做好“信任”,创业这件事情就能够一直做下去。现在我们也看到,这些话并不是妄言,而是已经成为事实。
好,刚才我们说的是,企业可以通过向用户释放“我很可信”的信号,培养信任,来构建一种平辈型亲密关系。下面再来说说另一种,企业跟用户之间的亲密关系——晚辈关系,也就是,把企业模拟成用户的晚辈,让用户“视企业如己出”。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的晚辈,通常会释放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这一点在生活中体现得很明显,而在商业领域,也有很多借助它赢利的例子。比如,你可能还记得,在2017年年底,有一款叫《旅行青蛙》的游戏突然爆火。游戏内容很简单——你在游戏里饲养一只青蛙,这只青蛙经常会出门旅行,但是它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回来都是随机的。它更像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性格,你没法左右它的行为,只能为它收割三叶草,或者收拾一下行囊。
但是,就是这样一款看起来完全没有“以用户为中心”的游戏,却火爆得一塌糊涂。玩家们纷纷形容自己像是养了一个“儿子”。如果青蛙很长时间没回来,玩家会担心它在外面挨饿没有、究竟去哪玩了、什么时候回来;会等着“蛙儿子”给自己寄明信片,看到明信片上它有了新朋友,也会感到欣慰……这可以被称为“父母心态”。用户们“为蛙父母”之后,黏性和热情一下得到了释放。
还有一款叫掌通家园的App,能帮幼儿园的家长们及时接收到幼儿园的消息,还能让家长们随时观看到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根据掌通家园创始人提供的数据,每个幼儿园小朋友平均会有3.68个家长绑定,每个家长平均每天登录17次;家长们在平台上每天上传的小朋友照片至少300万张,每天分享到朋友圈的次数超过20万次。
从这几个案例中可以看到,人们不仅在关心自家孩子这件事情上非常舍得投入,包括投入关爱、时间和金钱,等等,还会很愿意分享孩子的动态。所以企业如果能够模拟出这种关系,即使只有几分,也能赢得用户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而且,作为晚辈,即使犯了错误,也更容易获得原谅。
那么,怎么能建立晚辈型亲密关系呢?作者说,关键在于向用户释放一种信号——“我很可爱”。怎么能让用户觉得企业很“可爱”呢?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在生活中,如果一个孩子是我们从小看着长大的——看过他跌跤,也看过他拿奖;看过他犯错,也看过他成长。而且,这些过程,我们还或多或少参与过一些。那么相比于那些接触不多的孩子,我们自然就会觉得,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帮扶过的孩子更可爱。所以,书里给出的,让用户觉得企业很“可爱”的建议就是,让用户参与企业的成长,还有,向用户展现企业的成长。
先来说让用户参与企业的成长。这里,书里重点讲了蔚来汽车的例子。蔚来汽车刚起步的时候,自身就带着三个不利因素:新品牌、新能源、价格高。在大佬林立的汽车产业中,蔚来就像个懵懂的幼童,身处劣势。而作者通过跟蔚来汽车高层接触、采访调研了解到,他们后来之所以能在市场站稳脚跟,跟他们用心构建品牌的“粉丝文化”,邀请用户来帮助、呵护自己成长,跟用户建立起晚辈型亲密关系,有很大关系。
比如,在蔚来App上,用户不仅可以买车、了解车辆信息、享受售后服务,还可以在社区里讨论,不仅讨论蔚来汽车,还讨论这辆车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蔚来规定,所有员工都有义务在社区里和用户互动、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他们把用户可能提出的问题先提前归类,每个类型都对应一个部门接口人,员工发现用户反映问题后,第一时间转给接口人,了解情况后再给出回答。
除了在蔚来App上建设社区以外,到了2018年,蔚来还开始为每位车主构建一个专属服务群,每个群里有一个用户,还有8个不同职能的工作人员,围绕用户提供服务。这个尝试获得了用户们的肯定,同行们也纷纷跟进。所以后来蔚来把专属群的服务范围,从车主扩大到了所有已经交纳意向金的用户,把购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包含进来,提高了从交定金到正式购买的比率。
作者认为,蔚来汽车的这一系列举措,就体现了用户和品牌之间关系的演进。早期的时候,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用户只是单纯地观看和接受;后来,企业开始越来越关注用户建议,并且会根据用户建议,快速跟进产品功能和体验改进;再后来,企业会围绕单个用户独立建群,提供重度且个性化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越来越深度地参与到企业的成长和建设中,越来越愿意像关心晚辈一样,关爱企业,双方就会形成更亲密的关系。
除了让用户参与企业成长以外,还有一点也不能忽视,就是向用户展现企业的成长。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蔚来汽车案例,如果用户在反馈意见之后,并没有看到产品的改进、企业的成长,那么也就不会对企业有亲近感。
书里还举了一个例子,是作者前两年听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说的。2017年年初,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唯品会投放了贴片广告,结果设置的声音有些大,被许多用户吐槽,说深夜差点儿被广告声吓到。唯品会赶紧做调整,一开始也不知道多大声音合适,干脆调为静音,还为此增加了一页素材——“此时无声胜有声”。结果更新后又引来了一波用户吐槽,说还以为是电脑或者手机坏了,于是,唯品会又做了新的调整,这次总算音量合适了。但是,让唯品会没想到的是,这一通迭代改进下来,反而为他们吸引了一波关注,还圈了不少粉。这就是向用户展现自身成长的正向效果。
还有,作者在采访一些创业者的过程中发现,当企业有好事发生的时候,很多企业的用户或粉丝会真心为企业高兴,并且愿意转发扩散这个好消息。所以如果企业在有好消息或大事件时,顺势推出运营活动,往往能吸引更多粉丝为企业宣传,取得不错的扩散效果。作者把这个发现称为“美好时刻”。对于这些参与“美好时刻”的粉丝来说,感受到的其实就是一种类似“晒娃”的自豪,就像在朋友圈展现自己孩子的成长一样。
好,刚才我们说的是,企业可以通过让用户参与企业的成长,以及向用户展现企业的成长,来搭建晚辈型亲密关系,让用户“视企业如己出”。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第三种,企业跟用户之间的亲密关系——长辈关系。主要目的是,让用户对企业产生一种对长辈一样的亲近感、依恋感,这样,就会在有需求的时候,先想到这家企业。
怎么才能塑造长辈型亲密关系呢?我们先来讲一个《水浒传》里的故事。
在《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武松为了躲难来到柴进庄园,境况凄凉,还得了疟疾。这天,夜已深,他寻了些木炭,在一个避风的角落点火取暖。这个时候,有一个醉汉趔趄着走过来,不小心一脚踩在火锹柄上,满锹炭火噗地飞起,掀了武松满头满脸。气得武松跳了起来,一把揪住这个醉汉,大声喝道:“你是什么鸟人?敢来消遣我!”
但他的拳头还没打下去,就被闻声赶来的庄主柴进拦住。柴进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你心心念念想要去投奔的及时雨宋公明啊!”武松听了,愣了半晌,随即松开手,拜倒在地,说:“我不是梦里吗?与兄长相见!”
在《水浒传》后面的情节中,我们也经常能看见类似的场景。宋江在第一次见到“锦毛虎”燕顺、“病大虫”薛永、“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风”李逵等人的时候,都遇到了不少危难或麻烦。但是,每次在紧急时刻,他一报自己的名号,对方听到后不是“扑翻身便拜”,就是“连忙作揖”,口称“哥哥”,跟初见武松的情形很像。
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宋江“及时雨”这个名号。宋江经常为人排难、济人贫苦,就像“天上下的及时雨”一样。这个名声传扬开来,江湖中人都有所听闻,所以都心生亲近,还有很多人像武松一样想着前去投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人们天然会亲近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而这也揭示了培养长辈型亲密关系的关键,就是,时时关心和关怀用户。
作者曾经和社区团购品牌“你我您”的首席执行官刘凯有过深聊,他对刘凯提到的一个数据印象很深刻。“你我您”社区团购的团长们,销售数额差距很大,优秀团长的月流水在38万元左右,普通团长的及格线为3万元。本来作者以为,这些差别是由小区大小、团长建群的个数等客观因素决定的,其实不是。刘凯说,这其中影响很大的,是团长对团购微信群的运营方式。
过去,“你我您”对微信群运营的认知是,群里最好只聊商品售卖信息,不要聊太多不相关的信息。但是后来,工作人员发现,售卖金额高的团长,在微信群里起到了“百事通”的作用,对于邻居们,也就是团购成员提出的生活需求,他们都会尽量给予帮助,比如迅速提供修水管、开锁等服务商的联系方式等等,解他人燃眉之急。这就让成员们对于团长感觉很亲近,愿意在这里多买需要的商品。而且,也愿意在群里踊跃发言。有些群聊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热闹程度甚至超过了小区业主群。
还有,作者曾经和超级导购App的高管长聊,听到一个案例。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期间,超级导购服务客户的门店中,大多业绩都在下降,但是有一家业绩却不降反增。他们就去实地考察,发现那家门店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平时客流量很少,但是在疫情期间,他们接到的线上订货量却很大。
超级导购的工作人员在询问后得知,原来,那家门店的店长要求团队跟常客在微信上保持互动,熟悉他们的购物频率。每当购物周期临近,店长就会主动为常客送去一杯咖啡或奶茶。他们还会经常想着为常客提供一些礼物。比如,有一次门店团队去日本旅游,带回了一大行李箱面膜,他们给每个老顾客都送上几片,甚至主动送上门。这就让顾客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好感和亲近感,复购和转介绍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所以,当其他门店业绩受到疫情影响时,这家门店能逆势而上。
还有,也是在2020年春季,西贝莜面村也凭借一个温暖的举动,收获了消费者好感,带动了业绩。在那段时间,西贝会给每个外卖订单的袋子里,装上一个口罩。这在当时那段口罩紧缺的时期,让用户们很感动,也愿意更多地在网上订购西贝的食品,所以在那段时期,西贝的线上营业收入占到了总营业收入的80%以上,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支撑。
作者后来在和朋友们复盘这些案例的时候,发现在这些案例中,企业都在不自觉地扮演类似长辈的角色。比如,帮顾客排忧解难,就像长辈为晚辈提供生活帮助;定期关心顾客,就像长辈们,总是时不时地问问孩子过得好不好、给孩子寄点东西,外出工作、学习时也总想着带点儿礼物回来给孩子;还有,在疫情中,想到孩子可能口罩短缺,就想办法挤出点儿储备寄过去。
在这里,并不是说商家就是长辈,而是他们经常主动关心顾客,在各种场景中主动创造关心顾客的时刻,让用户对自己产生了亲近感、依恋感。在日常运营中,或许这些公司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模拟这种长辈型亲密关系,却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类似的效果。
好,以上,就是这本书里,我想跟你分享的重点内容。总结一下: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怎么通过打造跟用户之间的亲密关系,来经营私域流量。如果私域流量是水,那么打造亲密关系,就像是在水中掺胶;关系越浓,胶水越黏。
这本书里,就给我们提供了三种重要的胶水成分:
第一种是平辈型亲密关系,和用户模拟成兄弟姐妹。主要方法是,释放“我很可信”的信号,通过产品的品质过硬、技术优势,还有服务可靠,来赢得用户对企业的信任。
第二种是晚辈型亲密关系,让用户“视品牌如己出”。主要方法是,释放“我很可爱”的信号,让用户参与企业的成长,还有,向用户展现企业的成长。
第三种是长辈型亲密关系,让用户对企业产生一种对长辈一样的亲近感、依恋感。主要方法是,释放“我很可亲”的信号,时时关心和关怀用户。
其实,在打造个人品牌方面,我们也可以参考这些思路。比如,通过精进手艺、提高靠谱程度,释放“我很可信”的信号;通过请前辈多指点,并且及时反馈,展现自己的成长,释放“我很可爱”的信号;通过关心和关怀后辈、合作伙伴,释放“我很可亲”的信号。这样,也能在自己周围,编织起越来越密切的人脉关系网。
说回商业领域。书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叫“策略不敌大势,玩法不敌大势”。那么,这本书里提醒我们的,商业领域里的“大势”是什么呢?是私域流量运营吗?作者说,并不是。亲密关系,才是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领域的大势。
因为,人是一切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互联网时代,物资极大丰富,人们会更看重情感上的满足,所以,成功的企业一定要能让用户产生归属感。这个时候的企业,在用户心中不再是一个系统运作的庞大机器,而是一个靠谱的朋友、贴心的恋人甚至温暖的长辈。这些亲密关系一旦建立,通常都是具有可持续性的,它们会为企业带来新一轮的“情感红利”,而私域流量是这轮红利中呈现的第一波浪潮。
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目前在业界很多人都有的一个担心:私域流量运营的天花板在哪里?私域的作用能持续多久?很多企业会担心这个新浪潮太“虚”,无数投入会被浪费。而作者的回答是:改变商业的不是私域流量,而是企业和用户之间形成的亲密关系;而亲密关系所开启的商业未来,才刚刚开始。
好,今天这本书,我们就聊到这里。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制作的脑图。原书电子版已经为你附在最后,欢迎你进行拓展阅读。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
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
亲密关系,才是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领域的大势。如果私域流量是水,那么打造亲密关系,就像是在水中掺胶;关系越浓,胶水越黏。
-
平辈型亲密关系,和用户模拟成兄弟姐妹。主要方法是,释放“我很可信”的信号,通过产品的品质过硬、技术优势,还有服务可靠,来赢得用户对企业的信任。
-
晚辈型亲密关系,让用户“视品牌如己出”。主要方法是,释放“我很可爱”的信号,让用户参与企业的成长,还有,向用户展现企业的成长。
-
长辈型亲密关系,让用户对企业产生一种对长辈一样的亲近感、依恋感。主要方法是,释放“我很可亲”的信号,时时关心和关怀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