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集》 刘玮解读
《九章集》| 刘玮解读
关于作者
普罗提诺(Plotinus, 205-270)出生在埃及的罗马贵族家庭,28岁开始学习哲学,博采众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40岁来到罗马教授哲学,直到去世。是西方超过1100年的“古代哲学传统”中的最后一位大师,“新柏拉图主义”的创立者,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对柏拉图的理解。
关于本书
《九章集》是普罗提诺的唯一一部作品,由他的学生波斐利根据普罗提诺从50岁到去世完成的手稿按照主题编辑而成,全书共六卷,每卷九章,故名“九章集”。本书是西方古代哲学中最后一部堪称“伟大”的作品,阐发了普罗提诺复杂而独特的哲学体系。
核心内容
本期音频会带你了解“新柏拉图主义” 的创始人普罗提诺传奇的一生,他如何吸收各家思想构造出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同时为“柏拉图主义”注入的新元素,并由此主导了之后1600多年人们理解柏拉图的方式。
音频会为你详细解读普罗提诺《九章集》中最有代表性,也最难理解的思想:他将所有的存在从上到下划分为四个等级:太一、理智、灵魂和物质世界,后一个等级是前一个等级的“流溢”,并在前一个等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这种存在论的基础上,普罗提诺认为,对人来讲最幸福的生活是让灵魂摆脱身体和物质的束缚,向上提升,最终实现与太一合一的神秘体验。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书是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普罗提诺的《九章集》,这本书是西方古代哲学传统里的最后一部杰作,构造了整个古代哲学里最复杂的思想系统,对之后的哲学和宗教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九章集》,这几个名字估计你听着都很陌生,我先来给你介绍一点背景。柏拉图你肯定知道,他在大约公元前380年建立了一个学园,从此确立了一个哲学流派,就是“柏拉图主义”。从柏拉图创建学园到公元529年,东罗马皇帝下令关闭学园,柏拉图的这个学园持续了900多年,一直是希腊哲学最重要的一面旗帜。在这900多年里,柏拉图主义经历了很多变化,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三百年。第一个阶段叫“传统学园时期”,这个阶段比较强调学园内部的讨论和研究氛围,没有形成非常系统的学说;第二个阶段叫“中期柏拉图主义”,这段时间形成了比较系统理解柏拉图学说的方式和教学方法;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这里说的“新柏拉图主义”时期,就是从普罗提诺到公元529年学园关闭。
这么看来,普罗提诺就在整个“柏拉图主义”的思想史里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确实如此,他吸收了之前六百多年柏拉图主义的发展,还有其他哲学和宗教流派的思想,构建了一个非常宏大、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九章集》是普罗提诺唯一的作品,是他的一个学生波斐利把普罗提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按照主题编辑整理之后成书的。《九章集》一共六卷,每卷都有九章,所以就有了这么个听起来有点奇怪的名字《九章集》。
这期音频我分四个方面给你介绍普罗提诺和他的《九章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普罗提诺的个人经历;第二,我们来尝试理解普罗提诺学说里最有特色也最困难的部分,关于存在等级的学说;第三,我们来看看普罗提诺怎么看待人生的意义,也就是他的伦理学;最后,我们来看看普罗提诺和他的新柏拉图主义对后代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普罗提诺这个人,看看他有什么独特的经历,怎么就成了古代哲学里的最后一位大师。我们非常幸运,普罗提诺的学生波斐利除了编辑老师的著作之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篇关于老师的传记。
普罗提诺出生在公元205年的埃及一个罗马贵族家庭。直到28岁,他才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就到北非的学术中心亚历山大里亚求学,在这里学习了11年。40岁的时候,他来到罗马,开始讲授哲学。在教学的前10年,普罗提诺什么都没有写过,只是给学生讲课,和学生们讨论各种问题。在50岁之后,普罗提诺才开始把自己的思考和对学生问题的回应,写成或长或短的文章。据波斐利说,在写作的时候,普罗提诺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之中,一气呵成,速度之快就像抄书一样。他甚至可以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一边说话一边写作。而且因为他视力很差,写完了稿子之后从来不会重新审阅修改。他就在这样的教学和写作中生活,直到66岁去世。
据说,普罗提诺非常有人格魅力,也非常符合人们对哲学家的那种“高冷”的印象。据说他因为自己的灵魂不得不生活在身体里而感到耻辱,所以从来不跟自己的弟子谈论他的家族、父母、出生地,甚至出生日期,因为生日就是灵魂与肉体正式结合在一起的日子。至于他为什么会认为灵魂生活在身体里是一种耻辱,我在音频的第三部分会给你解释。因为对身体的反感,普罗提诺也反对别人给他画像或者制作雕像,他的学生只好请当时最好的画家来听他上课,然后回去凭记忆给他画了一幅肖像。
普罗提诺讲课非常精彩,他的脸上随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他既有耐心又有善意。据波斐利说,他曾经跟普罗提诺连续三天讨论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问题,别的学生都急了,想听点别的,但是普罗提诺依然不温不火地跟波斐利讨论,一定要解决他的困惑。普罗提诺的这种教学方式,用开放性的讨论而不是权威式的灌输,倒是很像他崇拜的苏格拉底。
普罗提诺的课吸引了很多人,男女老少都有,他从不拒绝人们对哲学的好奇和兴趣。一些罗马元老院的成员,甚至罗马皇帝和皇后,都来听他上课。据说有一位元老在跟随普罗提诺学习之后,辞去了元老的职务,遣散了仆人,放弃了财产甚至房子,安贫乐道地追求哲学去了。当时罗马的一些达官显贵,在自己临死的时候,还会把孩子连同自己的财产一起托付给普罗提诺,认为他是全罗马最值得信赖的人。普罗提诺也从来没有辜负他们的信任。
普罗提诺可以说是古代哲学里大器晚成的典范,他用自己的勤奋和专注,成为古代哲学里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九章集》也是古代哲学里最后一部配得上“杰作”两个字的作品;同时,学者们也公认的,《九章集》是古代哲学里最难理解的作品之一。
《九章集》难以理解有很多原因。首先,普罗提诺的思想实在太丰富。他生活在西方古代世界的晚期,在他之前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思想资源,而他又非常博学,广泛地使用了这些思想资源,包括苏格拉底之前的那些早期哲学家、柏拉图和他的学派、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派、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派,甚至还有早期基督教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九章集》里都有体现。而且,普罗提诺不是简单地引用前人的观点,而是把它们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所以,如果不了解其他那些学派,经常会不知道普罗提诺的很多话是什么意思,以及他为什么要那么说。其次,普罗提诺的这个思想体系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看起来非常违反直觉的地方,甚至带有一些神秘主义的元素。这一点在音频接下来的两部分我们会详细说。普罗提诺的思想难以理解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他的写作方式,普罗提诺的母语是拉丁语,但是他用希腊语写作,再加上写得很快,写完了之后又从不修改润色,这就造成了一些错漏和模糊之处。所以说,阅读和理解普罗提诺,不仅一般读者觉得很困难,就是对于他的学生、同时代的学者,以及如今那些专门研究古代哲学的专家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接下来我们就来挑战一下自己,尝试理解普罗提诺哲学里面最困难、也最有特色的部分:关于存在等级的学说,也可以叫做存在论。简单说来,普罗提诺把所有的存在分成了从高到低的四个等级,像一个金字塔一样,它们分别是太一、理智、灵魂,和有形体的物质世界。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在普罗提诺的系统里,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太一。我们这里翻译成“太一”的词,在普罗提诺那里其实在就是一二三的“一”,不过因为“一”这个字听起来太平常,汉语学界通常就借用中国传统思想里,表示万物原初状态的那个比较高大上的词“太一”来翻译。在普罗提诺那里,太一就是一切存在的起点和最初的原因,它是唯一的、绝对简单的。严格说来,太一是超越思想、超越语言的,没有办法直接理解和描述,连“存在”“唯一”“简单”这些词都不行,用“太一”这样的名字称呼它也是勉为其难,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一切描述都是在给这个太一加上某种限定,也就违背了它绝对简单的本质。我们只能说它“不是什么”或者“没有什么”,比如说在太一这里没有任何区分、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运动、没有思想,等等。“太一”是普罗提诺思想里面最高深、最玄妙的东西,也是他最有原创性的思想。不过这个太一也确实太难理解了,我想来想去最后觉得宇宙大爆炸理论里的那个“奇点”可能多少有点帮助。根据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都是从一个引力无限大、质量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奇点里产生的。这个奇点是整个宇宙中一切东西的最初原因,这一点确实很像普罗提诺的太一。不过普罗提诺的太一也跟奇点有所不同,连质量、引力这些性质都没有。
在普罗提诺看来,太一是绝对充盈、绝对完满的,所以就会从它里面产生出其他东西,就像水满了会从杯子里溢出来,从太一产生其他东西的过程就被普罗提诺称为“流溢”(流水的流,溢出来的溢)。在这里普罗提诺用太阳作为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流溢的过程。太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充盈和完满的,它会很自然地发出光和热,从太阳里流溢出来的光和热,产生和滋养了地球上的万物。而从太一之中流溢出来的东西,就逐层构成了整个宇宙万物。在公元3世纪,普罗提诺当然不知道,太阳在发出光和热的同时其实是在消耗自己,他认为太阳永远存在,发出光和热也不会让太阳有丝毫的减损。同样,从太一之中流溢出宇宙万物,也不会对太一造成任何程度的减损。
从太一里面流溢出来的第一个东西,也就是整个存在等级里的第二级,是理智,也就是纯粹的思想。注意,普罗提诺这里说的不是人的思想,而是没有任何物体作为承载者的思想本身。你可以勉强把它理解成某个超越客观现实的存在,它没有身体、没有欲望,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思考。那么只要有思考,就有思考者和思考对象之间的区分。那么这个理智思考什么呢?普罗提诺说,理智思考的对象就是柏拉图说的“理念”。我们知道,柏拉图最著名的学说就是“理念论”。他把全部存在分成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周围的感觉世界,另一个是超出我们感觉的理念世界。在柏拉图看来,理念世界里的东西才是真正存在,比如说白色的理念、勇敢的理念、美的理念,等等;而感觉世界里的一切都是流动变化的、不稳定的、不完美的,比如我们看到的白色,或者某个人身上的勇敢品质,都是因为理念才得以存在。但是在柏拉图的学说里,有一个著名的困难,就是这些理念到底在哪里存在?它们显然不可能仅仅在人的头脑中存在,因为人的思想显然是不完美的;它们肯定也不能飘在宇宙之中单独存在,因为“理念”总该是某个思想的理念。普罗提诺提出这个“理智”,就是要解决柏拉图遇到的困难,让所有的理念都在这个纯粹的、完美的理智之中存在。理念虽然有很多,但是它们在理智这里又是统一的,理智思考理念的方式是“直观”或者说直接把握,所有的理念都同时呈现在理智之中,这里面不需要任何推理,也就没有任何时间,在理智中只有永恒的现在,没有过去和未来这些时间维度。这就是普罗提诺那里存在的第二个等级——理智。在理智中有了思考者与思考对象的区分,因此不再像太一那样绝对简单了;但是因为理智是单一的,它同时思考的所有理念,所以理智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简单性。
说完了理智,我们再来看存在的第三个等级,灵魂。就像从太一里面流溢出了理智,从理智里面又进一步流溢出来了灵魂。到了灵魂这里,理智的单一性就没有了,产生了个体性,灵魂可以分为整个宇宙的灵魂、每个天体的灵魂,还有每个人的灵魂。按普罗提诺的说法,每个灵魂之中都有思想,但是灵魂中的思想不像理智中的思想那样是同时的和直观的,而是需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思考,而且需要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进行推理。这样就产生了运动,而运动就需要时间进行度量。所以在“灵魂”这个等级上,宇宙里就又增加了很多东西,个体、运动、时间都有了。但是在灵魂这个层面上,还没有物质性的东西,也就还没有空间的概念。灵魂不需要与肉体结合,就可以独立地进行思考。
最后,从灵魂里面又流溢出了第四个存在,也就是最低等级的物质。到这里,我们熟悉的这个物质性的、存在于空间之中的宇宙就出现了,上到各种天体,下到具体的人和各种动物、植物。一切物质性的存在都会有生成和毁灭,都处于流转变化之中,这样我们就来到了柏拉图所说的那个感觉的世界。在普罗提诺看来,存在的前三个等级,太一、理智和灵魂,都是永恒存在的,也都是完全善的,不掺杂任何恶。但是到了最低的等级,也就是物质的存在这里,恶的或者坏的东西就开始出现了。比如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本来都是善的,只是思考理念、太一这些完美的对象,但是当灵魂和肉体结合之后,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肉体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欲望、过分的情感波动等等。
好了,到这里,我们可以长出一口气了。普罗提诺思想里最困难的部分,你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我再来简单总结一下:普罗提诺的形而上学把存在划分成像金字塔一样的四个等级,从高到低,简单性逐渐减少,多样性逐渐增加。最高的“太一”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因,是绝对简单的;在“理智”里面出现了思想与对象的区分;在“灵魂”这个层次出现了个体、运动和时间;而在最低的“物质”层面有了空间、生成、毁灭,以及各种恶。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普罗提诺的心目中什么才是最好的人生,也就是他的伦理学。
普罗提诺的伦理学和前面讲的存在论关系密切。我们前面看到了,在存在的前三个等级没有恶的存在。而当灵魂与肉体结合之后,受制于肉体的欲望,恶就产生了。因此,严格说来,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矛盾的状态中:一方面灵魂追求善,渴望回归永恒、回归理智和太一的怀抱;但是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肉体,不可能不受恶的制约,而且这种肉体的制约往往还非常强大,绝大多数人都会因为贪恋肉体的满足,而把灵魂真正的追求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看来,真正的幸福就是发挥我们灵魂之中的理性能力,尽可能将我们的灵魂提升到理智和太一的高度,同时尽量不受到肉体欲望的束缚。
普罗提诺的这个思想也可以回溯到柏拉图。在描写苏格拉底之死的作品《斐多》里,柏拉图就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哲学就是要练习死亡。因为灵魂是不朽的,而肉体是禁锢灵魂的“监狱”。 一个人的死亡就是灵魂与肉体分离,也就是灵魂的解放。所以哲学家做的事情就是在活着的时候,练习让自己的灵魂尽可能脱离肉体的束缚,自由翱翔、追求真理。
但是普罗提诺比柏拉图走得更远。他认为真正的幸福是让自己的灵魂上升到理智和太一,最终达到与太一合二为一,就像中国传统里面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普罗提诺并不是很重视希腊传统里面的那些德性,比如勇敢、节制和正义,因为这些德性主要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而对人来讲,和别人共同生活并不是那么重要,真正重要是向上追求与太一的结合。如果能够达到那种境界,将会是一种无法言表的美妙体验,是人生真正的圆满!这种通过理智活动上升到与太一合二为一的状态,也是普罗提诺思想里最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的部分。根据波斐利的记载,普罗提诺一生有过四次与太一合一的状态!
说到这里,你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普罗提诺会因为不得不生活在肉体之中感到耻辱,不愿意跟弟子谈论自己的生日之类的事情了。普罗提诺是克制肉体欲望的典范。据说他非常不在意身体的需要,一心追求哲学。他吃东西很少,通常只吃一点面包,甚至连面包都会经常忘记吃。晚年时普罗提诺遭受了一系列疾病的折磨,有严重的肠绞痛、咽喉炎症让他几乎无法说话、双目几乎失明、手脚溃烂,但是他却几乎不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直到去世都对这些身体的痛苦泰然处之。据说普罗提诺去世前对自己的学生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要努力让我们之中的神灵上升到宇宙的神灵那里。”说的也是要让自己的灵魂与太一合一。
说完了普罗提诺的存在论和伦理学,最后我们再来说说他对西方思想的巨大影响。我们可以把他的影响分成哲学和宗教两个方面。
普罗提诺对西方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对“柏拉图主义”这个哲学流派的贡献上。我们这里说普罗提诺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是柏拉图主义一个新时代的标志。但是“新柏拉图主义”里的这个“新”字并不是普罗提诺给自己的定位,而是十九世纪的学者在给柏拉图主义的发展分期的时候发明的概念。这个标签从今天的角度看,当然是正确的,因为普罗提诺确实给柏拉图原本的思想注入了很多新的要素。但是普罗提诺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只是在解读柏拉图留下来的思想遗产,他所说的一切,不管是太一、理智、灵魂、物质,还是幸福生活的来源,都可以在柏拉图的作品里找到线索,他只不过是把柏拉图说得比较隐晦的东西用更明确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而已。这其实很像中国传统儒家的学者。很多人把朱熹、王阳明这些对儒家思想有巨大推动作用的人称为“新儒家”,但是朱熹、王阳明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是在创造一套“新的”儒家学说,而一定会说自己只是在解释“圣人”孔子的思想。
普罗提诺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解读了柏拉图,也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弟子,继续用他开创的方式理解柏拉图。这样他的学说就逐渐成了理解柏拉图的标准方式,主导了之后1600年人们对柏拉图的理解。直到19世纪中期,哲学家们一说起“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其实说的都是通过普罗提诺这个“滤镜”理解的“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那些深受柏拉图影响的思想家,其实也大多是受的普罗提诺的影响。这里面就包括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伊拉斯谟、托马斯·莫尔,现代经验主义哲学的代表贝克莱和现代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莱布尼茨。当然,还有在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主导欧洲大陆哲学的“德国观念论”,这个哲学传统里面所有的重要人物: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再加上和他们同时代的伟大诗人歌德,无一例外都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忠实粉丝。
普罗提诺第二个方面的巨大影响体现在,他对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这几种宗教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会面对很多棘手的理论问题,也要去古代的思想,特别是哲学思想里,寻找资源去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而在所有的古代哲学资源里,就数普罗提诺和这几种一神教思想最有亲缘性,特别是普罗提诺体系里面那个至高无上的“太一”,在很多方面都很接近犹太教和基督教里的上帝,或者伊斯兰教里的真主。上帝和真主也是绝对单一、绝对完美的存在,也是人凭借自己的理智无法直接把握的,而且在这些宗教里也有先知遇见上帝或真主,甚至与上帝或真主合一的神秘体验。因此在这几种宗教的发展中,都大量吸收了普罗提诺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资源,其中最有代表性就是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和基督教神秘主义的代表埃克哈特;伊斯兰教的重要思想家阿尔法拉比和阿维森纳;以及犹太教著名的思想家迈蒙尼德。通过这些重要的神学家对于教义的解释,普罗提诺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也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好,到这里,普罗提诺的《九章集》就为你解读完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这期音频的几个要点:首先,普罗提诺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开创者,也是西方古代哲学里的最后一位大师,《九章集》是他一生作品的汇编,吸收了在他之前几乎所有的古代哲学资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第二,普罗提诺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他对存在等级的划分,他把所有的存在自上而下分为太一、理智、灵魂和物质性的存在,低一级的存在是高一级的存在流溢的结果。第三,普罗提诺认为对人来讲,真正的幸福是灵魂摆脱肉体的影响,追求哲学生活,认识理念和太一,最终实现与太一的结合。第四,普罗提诺对柏拉图的创造性解释,塑造了之后1600年人们理解柏拉图主义的方式,对哲学史和宗教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撰稿:刘玮 转述:成亚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划重点
1.普罗提诺把所有的存在分成了从高到低的四个等级,:太一、理智、灵魂、有形体的物质世界。
2.真正的幸福是让自己的灵魂上升到理智和太一,最终达到与太一合二为一,就像中国传统里面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3.他的学说就逐渐成了理解柏拉图的标准方式,主导了之后1600年人们对柏拉图的理解。
4.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这几种宗教的发展中,都大量吸收了普罗提诺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