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塞涅卡共进早餐》 陈子昂解读
《与塞涅卡共进早餐》| 陈子昂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陈子昂。
今天这期听书,我要为你分享的是大卫·菲德勒的《与塞涅卡共进早餐》,它还有个副标题:斯多葛哲学的人生艺术。
这里我必须先吐槽一句,这书名,听上去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对吧,塞涅卡是谁?为什么要和他共进早餐?吃个早餐,怎么就跟哲学攀上关系了呢?不过没关系,关于书名,我稍后会给你做解释。
这里我先为你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题。这本书讲了什么呢?它从头到尾就讲了一件事儿——如何运用理性来治愈我们的生活。没错,如何运用理性,来治愈我们的生活。
用理性治愈生活,听起来好像平平无奇,但你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你想啊,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糟心的事情其实是很多的。小到办个事儿不顺心,看个人不顺眼,大到一想到未来就迷茫,一想到人终有一死就感到害怕。你会发现这些问题经常让我们感到心烦意乱,很多时候我们是束手无策的。
但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一切都可以治愈,只要你能够正确地运用你的理性。
这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绝对是好消息。因为它至少意味着两件事情,第一,想要治愈生活,不需要很苛刻或者很高标准的外在条件,毕竟理性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它不依赖外在而存在;第二,要治愈生活,不需要极高的天分,不需要依靠悟性,去参透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都不用,你只需要运用好我们人人都有的理性,顶多对它做一点简单的训练。
好,明确了这本书的主题——用理性治愈生活,现在我们再来回看这本书的标题,是不是也比较好理解了。
比如说书的副标题,斯多葛哲学的人生艺术。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副标题的意思就是,这本书里所介绍的那些治愈生活的实用方法,主要来自一个哲学流派,那就是斯多葛学派。咱听书之前解读过一本书叫《像哲学家一样生活》,里头就有为你介绍这个流派,以及他们的重要心法。简单来讲,斯多葛学派是个崇尚理性的哲学流派,他们注重培养人的内在人格,并以此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这个学派在古罗马影响力巨大,在今天,他们又因为能够有效疗愈现代人的生活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好,介绍完副标题,那我们再来看看主标题,与塞涅卡共进早餐。
其实这个标题翻译过来,差不多就是每天读点塞涅卡,只不过作者读塞涅卡的时间是在吃早餐的时候,就像如果你每天使用听书的时间也是在吃早餐的时候,你也可以说你在与听书共进早餐,就这么一个意思。
那最后一个问题,塞涅卡是谁呢?塞涅卡是古罗马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斯多葛哲学家之一,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字作品,被誉为“说服力最强、文字最优雅”的斯多葛哲学家。我猜,这可能也是作者选择读塞涅卡的理由之一,毕竟塞涅卡的文字是真的好,不但发人深思,而且好读,金句迭出,让人印象深刻。
在这本书里,作者不仅帮我们将斯多葛的智慧和当今的现实联系在一起,还与我们分享了斯多葛式的生活方式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哪些可喜的改变。本书总共有14章,讨论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为你归纳为三个话题,分别是“如何面对负面情绪”“如何看待生与死”以及“如何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在我看来,这三个话题刚好是递进式的,负面情绪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生与死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问题,而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则对应着我们看待所有问题的整体视角。
那接下来,我们就依次来聊聊这三个话题。
首先,是如何面对负面情绪。
在我们和身边人的生活当中,负面情绪可太常见了。什么焦虑、担忧、愤怒、恐惧、悲伤,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被这些情绪给纠缠过。
那么,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理性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
在我们惯常的理解里,情绪永远是感性的,理性总是对它们无能为力。好像理性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们压抑在心里,尽量不要让它们表现出来,至于要把这些情绪给消化掉,那就不是理性能办得到的了。
这里多说一句,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理解,斯多葛哲学家们经常被误以为是一帮压抑情绪的人。但事实上,斯多葛哲学家面对情绪,采用的是理性的疏导,而不是强行的压抑。
那理性应该怎么疏导呢?我们先来听个例子。
你可以试想这么一个场景,在一个下雨的早晨,张三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突然,一辆汽车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把路边的雨水溅到了他的身上。张三一下子暴怒,但他的情绪又无处宣泄,人家车子都已经跑出去好远了。结果他只能不断地咒骂,感觉自己一天的好心情都被毁掉了。
这一个场景,不知道你会不会觉得很熟悉,这就是一个很常见的人被负面情绪所缠住的例子。人的情绪在这一瞬间爆发,好像完全没有理性的容身之所。
但斯多葛哲学家会告诉你,就在你以为的一瞬间,其实总共发生了三件事情。首先是一个事实,张三刚刚被水给溅到了,身上有点湿。其次,是张三心里马上生出来的一个判断:“我受到了伤害!”最后,是根据这个判断而产生出来的暴怒情绪。
如果你了解过现代的认知行为疗法,你可能会对这种划分感到熟悉。没错,书中说道,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的相关理论,其实也是基于斯多葛哲学家的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让我们难过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它们的看法。”张三的那个判断“我受到了伤害”,其实就是他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换句话说,我们的情绪其实是由看法挑起的,如果张三改变了他对被水溅湿这个事件的看法,那么他就能摆脱由此而带来的情绪。
塞涅卡有一句金句,他说:“我们在想象中比现实中更容易遭受痛苦。”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书中还给我们举了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再想象一下,主人公还是张三,但这回他运气很好,没有碰到汽车,而是碰到一个陌生的美女。看到美女,张三的第一反应是:“哦,她可真漂亮!”随后,张三开始想:“要是没法跟她在一起,我永远都不会幸福!”于是,张三又陷入了闷闷不乐当中。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离谱,不过不妨碍作者想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观念:一开始,张三的第一反应,感叹对方漂亮,这其实是一种人之常情,无关好坏。但坏就坏在张三过分的想象上,他开始想象能不能和她在一起的问题,是这个想象导致了他的坏情绪。
作者说,很多时候,想象是负面情绪的帮凶。我们一开始的情绪会触发想象,想象放大了情绪,情绪又放大了想象。想象和负面情绪就像对着摆的两面镜子,二者都因为对方的存在而获得了无限增长的空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感到焦虑,然后因为意识到自己的焦虑而为此产生新的焦虑。
所以说,正是这种想象,或者说这些未经检视的、非理性的看法,导致了我们会受困于很多负面的情绪。而到了这一步,你就会发现,要阻断这种情绪的生长和放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运用我们的理性,来检视我们这些非分的想象,来修正我们这些错误的观念。
在这本书中,作者总共讨论了好几类情绪,我这里重点跟你分享两类,一类是愤怒,另一类是担忧和焦虑。
首先是愤怒。之所以要重点来说说愤怒,主要是因为在斯多葛哲学家看来,愤怒是一种最可怕的情绪。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愤怒的情绪过于激烈,它会轻易地绑架了理性。
塞涅卡说,愤怒是一种“短暂的精神错乱”,“你只需要看到那些被愤怒抓住的人的症状,就能知道他们疯了”。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任何被激烈情绪奴役的人都生活在暴君统治之下”;其他恶习“挑衅”心灵,愤怒则“推翻”心灵。
这些措辞听着都很严厉,但也可以理解。毕竟,治愈情绪需要依靠理性,但愤怒这种情绪却是直接绑架了理性。
那么,对于愤怒,我们能够怎么办呢?
塞涅卡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愤怒,主要是因为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看法:首先,我受到了伤害,有人对我不公;其次,我应该通过报复和惩罚来寻求补偿。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也要从改变我们的看法入手。
但是,由于愤怒会绑架理性,所以,塞涅卡说,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拖延。虽然愤怒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但我们还是能够让自己先拖一拖,别急着爆发。拖一拖,我们的理性就有了介入的机会。
第二步,那就是介入理性了,我们可以用理性来重构我们的看法。其实一旦理性介入,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不值得我们生气,有些事情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说苏格拉底在路上被人敲了个头,他随即开了个玩笑说:“这太糟糕了,现在都拿不准什么时候出门得戴顶头盔了。”
当然,作者也提醒我们,消除愤怒的情绪不等于逆来顺受,有些时候我们也有必要对别人施加惩罚。只不过,消除愤怒的情绪可以让我们做到像法官一样,在惩罚犯人的时候,内心是安宁的,而不是疯狂的。
好,聊完愤怒,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担忧和焦虑。
担忧和焦虑一般不如愤怒那么激烈,但它们往往是更加持久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按照斯多葛哲学家的说法,要治愈这类情绪,同样还是得从改变我们的看法入手。
那么,这类情绪又是源于哪种不恰当的观念呢?
书中说,这类情绪的产生,主要是源于我们对遥远未来的想象。我们总觉得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于是会在当下感到忐忑和不安。
作者承认,我们很多对未来的担心都是合理的,但我们应该以深思熟虑的方式去回应这种担心,而不是以产生情感痛苦的方式。书中说,我们不要提前为没有到来的想象中的不好的事情去感到痛苦。
要修正这种观念,斯多葛哲学家的建议很朴素,但直击要害。他们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保持对当下的专注。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我们的理性,去分析和质疑我们对未来的担忧,并且把我们从对未来的沉溺当中拉出来。此外,我们还应该提醒自己,要保持对当下的觉知和实时监控。
做到了这一点,你的观念也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修正。你会发现,未来并不存在,你所拥有的只有当下。
好,聊完了我们日常生活里对于负面情绪的治愈,那接下来,我们来进入一个更大的话题,那就是生与死。
关于这个话题,斯多葛哲学家们同样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
书中提到,死亡是人最主要的恐惧,一旦人们学会克服死亡的恐惧,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因此,塞涅卡鼓励我们,要在生活中“为死亡做排练”。
从塞涅卡这个态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斯多葛哲学家们对死亡这个话题并不回避。
而且,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也非常简单,核心观点就一句话,那就是,我们要认识到人总是要死的,而且是随时都可能会死。你没听错,他们的态度就是,我们要认识到,人随时都可能会死。
这句话听着一点也不深刻,甚至给人感觉像一句废话。难道不是这样吗?谁不知道呢?但是,你仔细想想,这句话其实代表了一个最冷静同时也是最理性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知道这个事实,而是总将这个事实抛诸脑后,忘了它其实是我们时刻都要面对的议题。
好,那你说:“我现在想起这个事实了,那你告诉我怎么面对吧。”斯多葛哲学家的答案可能会让你有点哭笑不得,他们会说,那就记住它,时刻提醒自己死亡就在眼前。
当然,斯多葛哲学家也有在试图论证为什么死亡不值得害怕,比如死亡只是自然生活的一部分、死亡不过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罢了等等,但在具体的行动上,他们提倡我们记住这个事实,比如,有一位斯多葛哲学家就提醒他的学生,当他们在和家里的小孩说晚安的时候,要记得他们可能明天就死了。
说实话,这句话换谁听了都会觉得不舒服,你这不诅咒人嘛!但作者却说,当他直面这个现实的时候,虽然一开始会有不适感,但久而久之反而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他说,当他想到所爱之人终有一死,而且他们能够相处的时间是如此有限时,他就会对他们所有在一起的时光感到无比感激,他的心胸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开阔。
对塞涅卡来说,因为知道死亡就在眼前,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他更能做到活在当下,把每天都当作生命的全部。在睡觉之前,他会怀着感激之心入睡,如果第二天还能醒来,那就高兴地接受这个事实。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我们所深爱的人,斯多葛哲学家会鼓励我们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一切只不过是向宇宙借来的,永远不要说“我失去了什么”,而要说“我已经归还了什么”,即便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深爱之人的离去。作者说,这样一种观念听上去好像有点冷血无情,但其实不然。在作者接受了这样一套观念之后,想起已经去世的父亲,他感受到的不再是悲痛。他会更多地想起自己曾经和父亲共度的美好时光,然后感到幸福和感激。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被悲痛填满,那么,他就很难腾出空间来安放对所爱之人的快乐回忆和感激之情了。显然,后者才是一种更好的纪念。
最后,关于死亡的讨论,我们会很自然地延展到对另外一个话题的讨论,你可能也猜到了,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度过完满的一生。
塞涅卡说,当我们心不在焉的时候,生命就溜走了。有些人将时间浪费在“追求他们的财富和抱怨自己的匮乏”上;有些人会推崇忙碌,却把时间都浪费在琐碎的事情上,无法集中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还有些人,他们失去了目标,当他们在床上萎靡不振的时候,死神已经悄悄把他的时间都给带走了。
关于如何度过一生,斯多葛哲学家同样强调活在当下。也就是说,活在当下的好处不仅仅是前面所说的能够减少无谓的担忧,它还能让我们的时间不再被白白地浪费掉。
这是什么意思呢?塞涅卡说:“对于那些忘记过去、忽视现在、害怕未来的人来说,生命非常短暂,令人焦虑。”而对真正有智慧的人来说,他们会将流逝了的时间珍藏在记忆中,并且利用好当下的时间,坦然迎接即将到来的时间。换句话说,只有真真正正过好当下的人,他们才能真切体验生活,才会拥有充实的生命;否则,生命只会快速流逝。什么是生命的快速流逝?我想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在度过某一段时间之后,回头一看,竟发现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这就是生命的快速流逝。
书中说,活在当下的最大敌人是所谓“期望”,也就是关注自己能否在未来收获更多的财富或者更高的地位,塞涅卡说:“期望,它取决于明天,又浪费了今天。”
当然,并不是说斯多葛哲学家们反对财富,相反,塞涅卡自己就是个有钱人。斯多葛哲学家强调的不是放弃财富,而是超越财富,一旦你能超越财富,那财富就是大自然赐予你的恩惠,放心享受就好。
那什么是超越财富呢?所谓超越财富就是,有钱,我能活得很好;没钱,我也能活得很好。塞涅卡不是说我们要变得很穷,而是说我们要有甘于俭朴的能力,这样才不会变成金钱的奴隶。
书中举了凯文·凯利的例子。说凯文·凯利偶尔会抽几天睡客厅,然后只吃速溶燕麦粥、喝速溶咖啡。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训练自己俭朴生活的能力。类似的,还有作者本人。作者曾试着用不到6美元的花费过一天。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给了作者一个极大的心理安慰,也就是说,这种经历让他相信,如果哪天他落魄了,他可以用一种非常省钱的方式过上还不错的生活。
作者说,通过这样的训练,你会发现自己可能真的未必需要很多钱,你会获得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让你减少工作量,从而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好,现在假设,我们已经听从斯多葛哲学家的建议,我们不再盯着未来,而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我们不汲汲于名利,给自己释放出了更多的自由时间。那么,这些时间,我们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塞涅卡的建议是,学习哲学。
当然,塞涅卡这里说的哲学跟现在我们通常在说的学科意义上的哲学已经很不一样了。塞涅卡所说的学习哲学,大概可以理解为学习并践行一种值得遵循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作者补充道,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我们未必需要成为哲学家,但我们可以去学习如何更深入地生活。
那什么叫更深入地生活呢?作者说,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不一定得是哲学,像艺术、音乐、建筑、科学、天文学、历史等等这些都没问题,通过这些兴趣爱好,我们就能够去跟这个领域古往今来所有杰出的头脑相遇,可以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样的话,我们就突破了自身所处这个时代的限制,融入一个由古往今来所有人类一同组成的更广泛的共同体了。
塞涅卡说,这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方式,它会让我们沉浸在一种更深刻的时间体验当中,这种深深的幸福感会一直延续到死亡到来的那天。
其实讲到这里,你应该也能从前面的讲述当中,隐隐捕捉到斯多葛哲学家关于自我与世界关系的一些看法了。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进入第三个话题:在斯多葛哲学家看来,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你别看这个话题听上去好像跟治愈生活没有关系,但事实上,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这样一个视角,那不管是用理性去面对负面情绪,还是用理性去直面生死,它们的效力都会大打折扣。就好比说,如果有人坚信世界必须围着他转,那么,他就算用理性去直面死亡这个课题,可能最终也很难获得感激世界的心态。
那么,斯多葛哲学家是如何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的呢?
总的来讲,斯多葛哲学家们充分意识到我们个体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他们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在遥远的上空俯视地球,这样我们就会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性的认知,斯多葛哲学家在自然面前的态度是谦卑的。他们强调,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无法回避的自然法则,而当他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也很简单,那就是要追随自然。
比如说,他们觉得自然赋予了人理性,那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我们的理性。当然,除了理性之外,我们每个人还有着自身的个性,那我们就要去发掘并追随自己的个性,不要去跟自己的本性做抗争,不要试图去模仿别人而忽视了自己的本性,这样做只会让自己不幸福。
再比如说,斯多葛哲学家会说,不要期待事情像你希望地那样去发生,只要期待它自然地发生就好了。这样你的生活就会平静。
关于这一点,斯多葛哲学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他们说,请想象一只被皮带拴在马车上的狗,当马车跑起来的时候,狗可以快乐地在马车的牵引下跟着跑起来,当然,它也可以选择不跟上,这样的话它就只会被马车拖着走。这个比喻讲的正是我们和命运的关系,斯多葛哲学家有一句很精妙的总结,说:“命运引导有意愿的人,但拽着不情愿的人。”他们觉得抱怨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需要做的,是优雅地回应。
塞涅卡说,我们人生遇到的种种麻烦,其实就跟人需要交税一样,这些麻烦就是我们要交的税。或者说,如果我们期待进行一场美妙的旅行,那么我们就必须接受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灰尘、泥浆和雨水。
在这种视角之下,斯多葛哲学家会觉得我们的一切只不过是从宇宙那里借来的罢了,有借自然就有还,这种心态会带来一个副产品,那就是感恩。
作者提到,当他在进行一些斯多葛哲学的练习时,他惊讶地发现这会让他产生感恩和欣赏的感觉。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作者在回想起过世的父亲的时候,内心所生发出来的那种感恩之情。
作者说,感恩可能会指向具体的人,也有可能并不指向任何人。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天早上睡醒,他的伴侣给他端来一杯茶,他首先是生出了对伴侣的感恩之心,随后,他又对茶本身感恩。当他坐起来,感知到自己坐在温暖舒适的床上,头顶有着坚固的屋顶时,他又会心生感恩。有时候,他还会感恩能够呼吸到干净的空气,以及感恩能够边喝茶边写作。也就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作者对所有这些事情都产生了感恩之情。
斯多葛哲学家正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很善于在一些简单甚至免费的事物上去感知感恩,比如看到日落,牵着爱人的手,吃到一顿最简单的饭。在他们看来,生命和世界就是一个节日,我们应该感谢我们活着的时光,让我们有机会来参加这样一个节日。
好,关于这本《与塞涅卡共进早餐》的重点内容,我就为你分享到这里。
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了解到,借由斯多葛的智慧,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我们的理性,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培养出稳定的品质,进而抵挡日常生活中负面情绪的侵蚀,以及克服对人生的迷茫与对死亡的恐惧。如此之后,我们的心灵便能收获一种真正的宁静,同时让自己沐浴在持久的幸福与感恩之中。这,其实也就是所谓真正地活在当下。
对于这种状态,塞涅卡是这样描述的:“一旦我们赶走了所有打扰或使我们恐惧的东西,就会有一种不间断的宁静和无尽的自由。因为当空虚的快乐和痛苦被放逐,一种无限的喜悦就会到来,取代一切琐碎、脆弱和有害的东西——一种坚定不移的喜悦。然后内心的平静和和谐,不失温柔的真正伟大会接踵而至,因为凶猛总是从软弱中生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咱前面提到的这些治愈生活的方法,其实都十分简单,它们基本上就是一些小练习,甚至只是对自己的小提醒。事实上,斯多葛哲学家提供的方法,就是这样一种日常的、渐进的练习。你完全可以将这些练习碎片化地安排进你的生活里,比如塞涅卡自己,他就喜欢在每天睡觉前来进行自我审视与提醒。
最后,塞涅卡并不承诺能够把我们变成圣人,事实上,他自己本人也不是圣人。对于塞涅卡来说,圣人是一个激励我们不断朝着特定方向前进的标杆,而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只是前进在这条路上的进步者。塞涅卡说,即使是最先进的斯多葛主义者,也没法完全避免生活中的小干扰。当然,书中也强调,就像太阳偶尔会被云彩挡住,这并不要紧,只要我们收获了稳定的品质,那么我们就算暂时受到干扰,也能够很快地回到内心和谐、快乐和宁静的状态。
好,以上就是我想为你介绍的全部内容。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部文稿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切都可以治愈,只要你能够正确地运用你的理性。
-
借由斯多葛的智慧,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我们的理性,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培养出稳定的品质,进而抵挡日常生活中负面情绪的侵蚀,以及克服对人生的迷茫与对死亡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