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七剑下天山》(梁羽生) 如何走出心中那座困住自己的山?

《六神磊磊说“武侠”》第5讲:如何走出心中那座困住自己的山?

你好,欢迎来到“六神磊磊说武侠”。

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书,是我这个武侠经典解读的第五部,也是最后一部,是中国香港地区武侠名家梁羽生的名作《七剑下天山》。

在讲述开始之前,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清代著名才子,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小词《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之所以给大家读这首小词,是因为梁羽生写武侠往往有个习惯,喜欢在故事正式开始之前先有一个卷首诗或卷首词。这个也是从古典小说里继承来的传统,同时这也是因为在《七剑下天山》里,纳兰性德这位清代的大词人多次登场,也是顺便向他致敬。当然在小说里,作者梁羽生对他的称呼是纳兰容若,容若,是纳兰性德的字。

《七剑下天山》是梁羽生的“天山系列”之一,是著名的《白发魔女传》和《塞外奇侠传》的续书。本书所讲的是上述两本书中的主角白发魔女、卓一航、晦明禅师等人老去,他们的后人闯荡江湖,组成新一代的“天山七剑”的传奇故事。

如果要给这本书定一个主题,我会把它叫“上一辈的脱困之书”,同时也是“下一辈的突围之书”,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先按照惯例,来给大家讲讲故事剧情。

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杭州的纳兰总兵府上,小姐纳兰明慧文武双全,是“满洲第一美人”。因为名头太响,许多满洲子弟趋之若鹜,包括满洲的著名好汉多铎也不能免俗,前来求亲。多铎是清朝宗室贵族中的风云人物,年轻有为,二十八岁就因战功升任两江提督,和明慧在一起本来是典型的英雄配美人。

可就在两人大婚前夕,天山派大侠杨云骢潜入总兵府,约明慧一块私奔。原来两人之前早已有私情,还生下了女儿,但因为身份差异,互相处于敌对的阵营,没法在一起。明慧顾虑到家族声望等等因素,拒绝私奔,杨云骢一怒之下便抢走了襁褓中的小女儿。

杨云骢本来是上一部书的主角,天下无敌的大侠,但是在本书中梁羽生为了让他退场,给新人腾地儿,俗称“发盒饭”,于是强行给杨云骢降了智,让他在明慧这个事上表现得很冲动。

终于,在钱塘江畔,杨云骢遭遇劲敌纽枯鲁追击,两败俱伤,同归于尽。杨云骢奄奄一息之际,恰好遇见一个欲要投江自尽的含屈少年梁穆郎,此人因被恋人刘郁芳误会投敌,一肚子冤屈,想寻短见。杨云骢于是就劝慰他,不要轻生,要留得青山在,让他上天山学艺,日后光复河山。于是,梁穆郎就把鞋子留在岸上,长衫扔到水里,假装投水自尽,然后带着杨云骢之女前往天山学艺。

这一情节是模仿了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著名小说《牛虻》,主人公亚瑟也是被心上人误会,悔恨交加,就连书上被心上人打了一耳光的情节都类似。亚瑟也是将帽子扔到水里,假装投水自尽,实际远走南美,多年之后才用“牛虻”的名字重回意大利。

说回《七剑下天山》。十六年后,少年梁穆郎得到天山高手晦明禅师真传,更名为凌未风,以“天山神芒”的外号名震江湖。什么是“天山神芒”呢?乃是生长在天山的一种形如短箭的芒刺,非常尖锐,刺人极痛。能被冠以这样的外号,可见凌未风的基本特性了,他剑法辛辣,言语尖刻,是个不好惹的主。

被凌未风带走的、杨云骢和纳兰明慧的小女儿则叫易兰珠,因父亲姓杨,故取其一半为易;母亲复姓纳兰,取其一半为兰。她也学了一身高明剑法,要下山杀了多铎,报父亲杨云骢之仇。从这时开始,整个故事也就分为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易兰珠的复仇路线,另一条则是凌未风和刘郁芳的情感路线。

先说第一条线索——易兰珠复仇。

易兰珠尽管武功不错,但仇人多铎非等闲之辈,且位高权重,手下精兵强将极多,想要刺杀这样的大人物,其难度可想而知。

话说多铎有个仇人叫张华昭。当初清军灭了南明鲁王政权,张华昭就是当初鲁王麾下名将张煌言之子。有一次易兰珠复仇,袭击多铎的轿子,却意外发现里面是自己的生母纳兰明慧。恰在此时,少年张华昭也来行刺。易兰珠尽力维护母亲,导致张华昭行刺失败,失手被擒,结果两人居然由此互生情愫。后来张华昭被纳兰明慧的堂侄,也是当时的大词人纳兰容若所救,张华昭也就暂时跟随在了纳兰容若身边,等于是充当了高级伴读小书童,掩人耳目。易兰珠则留在京城,筹谋如何救出张华昭。

与此同时,第二条线索即凌未风的感情线也展开了。

凌未风因易兰珠之事再下天山,重新见到了十六年前的恋人刘郁芳,而今刘郁芳已是天地会首领,积极筹划反清复明。这时刘郁芳也和《牛虻》里的女主角琼玛一样,隐隐察觉凌未风就是昔日自己的恋人,并为之各种试探,凌未风也和牛虻一样打死不认。并且他相貌大变,从而让刘郁芳无法证明自己的猜测,不由得非常痛苦。

刘郁芳还有一个追求者叫韩志邦,他就等于是《牛虻》里琼玛身边虔诚的玛梯尼。韩志邦本是天地会总舵主,爱慕刘郁芳已久,把自己的总舵主位子让给了她,不料半路杀出个凌未风,韩志邦白搭一个总舵主,却得不到佳人的心,也是非常痛苦。三人组成了一个三角恋小组。

这时候吴三桂在云南造反,这个“三角恋小组”就前往云南,路途上适逢清廷卫士抢劫西藏喇嘛的佛门圣物“舍利子”,带队的是天山派出身的叛徒楚昭南。楚昭南是杨云骢的师弟、天山派二师兄,武艺高强而人品猥琐,投靠朝廷以图富贵,却被师弟凌未风打败。刚出道的小师弟能打败二师兄,本有些不合道理,梁羽生为此解释说,凌未风练的是童子功,根基扎得好,师兄楚昭南狂嫖滥饮,所以功力差了一筹。这个设定是传统小说常见路数,好比《水浒传》里,说蒋门神和西门庆,都是因为酒色过度,且邪不压正,打不过武松。

韩志邦这时察觉心上人倾心凌未风,郁郁离开,只剩凌未风、刘郁芳二人结伴前行。

这时候多铎已担任了征西元帅,要扫平反清的义军。易兰珠为了大义和家仇又行刺杀多铎,终于成功。多铎其实也冤,因为此前夫人纳兰明慧求他不要伤害易兰珠,导致其束手束脚,最后被刺死。易兰珠也被打入天牢。

凌未风、张华昭等闯天牢营救易兰珠,但因自家师兄楚昭南牢记一个反派的自我修养,防守非常严密,凌未风的营救功败垂成。易兰珠眼看要被处死刑,关键时刻,一位前辈传奇女侠飞红巾出现,将易兰珠救出。大家还记得抢女儿的大侠杨云骢吗?飞红巾便曾是杨云骢的红颜知己,和纳兰明慧正是情敌。当然此刻时过境迁,往事已成云烟。易兰珠、张华昭也结成七剑里的第二对情侣。至此易兰珠的复仇主线结束。

回到凌未风和刘郁芳的感情线。这时候全书迎来高潮,楚昭南带着一众高手和清兵大举入侵回疆,凌未风则带领群雄与之恶斗。厮杀中,刘郁芳遇险将要坠崖,最后一刻逼问凌未风身份真相。凌未风至此终于承认了身份。幸运的是刘郁芳坠崖没死,被当年另一位传奇女侠白发魔女的关门弟子武琼瑶所救。武琼瑶也将是“天山七剑”里的最后一剑。

此刻,凌未风力战楚昭南,不幸被擒,他视死如归,不肯向朝廷屈服,刘郁芳已得知他就是当年的情人,悲痛欲绝。然后好人韩志邦再次出马了,铤而走险去救心上人的心上人,虽然成功,但自己却不幸被楚昭南发现,壮烈牺牲。

此时刘郁芳、易兰珠等高手也率众杀到,易兰珠武功大进,楚昭南不是敌手,最终自杀。不久,康熙因畏塞外苦寒,放弃征讨,班师回朝,回疆暂时恢复了和平局面。

自此,飞红巾、凌未风、易兰珠、张华昭等正派武林高手,组成了新的“天山七剑”,刘郁芳没能名列七剑,得了个安慰头衔叫“天山之友”。凌未风和刘郁芳两人虽然有感情,但因为韩志邦之死,两人都过不了这道坎,终于是没能在一起。“天山七剑”不时下山仗义行侠,继续着轰轰烈烈的抗清事业。

说完了《七剑下天山》的故事,然后我们再反过来看看,作者梁羽生和他开创的新武侠文学时代。

之前已经提到,这部书是借鉴的爱尔兰作家的小说《牛虻》。早在这本书刚创作的1956年时,就有一个中学生给梁羽生去信,指出来了这一点。梁羽生则回信表示自己确实因为喜欢《牛虻》,创作的时候有意模仿。他还表示要给这位中学生免费寄书。

事实上,武侠小说借鉴了西方小说的故事套路和内核,并非什么新鲜事。梁羽生、金庸开创的那一批武侠文学叫“新武侠”,它不但从传统文学里汲取营养,也从世界文学里获得了许多养分,常常是把传统当作一个套子、一个舞台,很多的故事模式、内核则是从世界文学里来的。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里的许多情节、人物设定,也借鉴了大仲马、毛姆、爱伦·坡等西方作家的成名之作。

当然,从今天读者的角度来看,比起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的作品初读起来,感觉距离更远。这是因为,梁羽生在近现代武侠小说的创作史上,既是“开山宗师”,也是个“过渡衔接人物”。

梁羽生,其实是这位武侠小说大家的笔名,他的真名,叫陈文统,1924年出生于广西,随后前往香港发展。1954年,在香港“新晚报”上,以梁羽生为笔名,开始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的连载,这也被看做是“新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第二年,他在新晚报的同事金庸,也开始在“新晚报”上连载自己的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派武侠小说”创作运动,自此拉开了序幕。

从作品的形式、精神和情节人物设定来看,梁羽生比较保守,写作更靠近晚清与民国武侠小说的路子。然而,在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上,梁羽生是敢于变化,推陈出新的,比如之前的武侠小说,设定历史时代背景时,往往给予虚化,但《龙虎斗京华》这部书里,无论历史时代,还是山川地理,都是经过详细考据,真实存在的。

不仅如此,在精神层面上,侠客不再是清代朝廷官府的附庸,而是奋起与之抗争,匡扶正义的独立势力,而且正如前面所说,在叙述上,也大胆运用了一些欧美现代文学的叙事笔法和技巧,这些,都给了当时的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念一小段梁羽生在《七剑下天山》中的景色描写,来感受一下梁羽生笔锋的细腻与写实性:

雄伟壮丽的天山玉立着,绝世的英雄在它的前面,也会觉得自己的渺小。凌未风等站在山脚,只见蓝蒙蒙的云弥漫天际,雪山冰峰矗立在深蓝色的空中,像水晶一样,闪闪发光,这时朝阳初出,积雪的高峰受到了阳光的照射,先是紫色的,慢慢地变成红色,映得峡谷里五光十色,壮丽斑斓,任是最奇妙的画工,也画不出这幅“天山日出”的景色。

梁羽生,是个相当高产的作家,一生创作的武侠小说作品一共三十五部,超过两千万字。前面提到过,我们今天讲的这部《七剑下天山》,属于梁羽生作品中的《天山英雄系列》,这个系列一共包括了《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等八部作品,以明末清初,代表正义的武林名门“天山剑派”的兴起发展为主轴,同时以国族救亡、江湖恩怨和感情纠葛这三重矛盾为动力,综合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梁羽生的武侠系列作品,出场人物之多,时间跨度之大,简直可以说是武侠小说中的《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

举个简单例子,《天山英雄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是《白发魔女传》,里面的主人公,武当派大侠卓一航和亦正亦邪的魔女练霓裳活跃的年代,是明末乱世,而到了最后一部《冰河洗剑录》,时间已经来到了乾隆年间。

但是,《天山英雄系列》仅仅是梁羽生以清代为背景的武侠作品中的一部分,比如《塞外奇侠传》,发生在清初;而到了《龙虎斗京华》,故事时间点就已经到了20世纪初,八国联军入侵的年代了!

既然是新派武侠的开山始祖,梁羽生的作品在今天看来,肯定是有一些缺陷的。总体来说,引发争议的点主要包括三个:首先,人物塑造相对固定,脸谱化倾向明显;其次情节枝蔓太多,配角严重过剩,导致主角不突出,和故事主线不明朗;第三:情节发展过于平铺直叙,缺乏悬念和落差。

说到这里,就随手举一个《七剑下天山》中的例子,易兰珠不知道自己是纳兰明慧的女儿,坚持要为父亲杨云骢报仇,刺杀多铎,纳兰明慧夹在自己的丈夫和女儿之间,非常痛苦,最终自杀。这本来是一出矛盾非常有张力的悲剧,但梁羽生在本书一开始的楔子里,就直接把易兰珠的身世之谜给观众揭晓了,让最终的结局失去了不少震撼度。

而类似的故事,金庸就处理得更好,例如《天龙八部》里,他引领着读者,跟着乔峰踏上了曲折的寻找真相之旅,兜兜转转了半天,然后拿出一个爆炸性真相:乔峰恨之入骨的恶人萧远山,居然是乔峰的亲生父亲。

当然,所谓“瑕不掩瑜”,《七剑下天山》之所以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经典,肯定也是因为有一个能够引发读者强烈共情的“普适性”主题。那么这个主题是什么呢?

总结成一个关键词就是:“突围”。一代人如何从上一代人的包袱、局限里突围出来,活出自己更精彩的生命。

在《七剑下天山》这本小说里,老一辈的人有许多包袱,事业上、感情上都被局限住了。小说中侧面写到的早一辈人往往在爱恨上拖泥带水,白发魔女就在感情上跟卓一航各种纠结,避世隐居,到了整整一百岁都还走不出自己心中的天山。她的师兄,也就是凌未风的师父晦明禅师也是感情不顺,心中郁结,出家当了和尚,不再下天山。晦明的徒弟大侠杨云骢虽然武功惊人,也是活在一个自己打造的情感死结里:就是自己和纳兰明慧的情感纠葛,与反清复国大业之间不可兼容的矛盾。最后搞到身为一代大侠,居然从自己爱人的怀里强行抢走了女儿,也导致自己意外身亡。同样,纳兰明慧也走不出自己的心结,最后只能以自己的死,来减轻对丈夫多铎的内疚,换取女儿的原谅。

不仅上述这些先辈非常纠结,到了稍后的凌未风这一代,也是在感情上很纠结的。对心上人早年间的误会,凌未风十分抱怨、记恨,不肯放下,打死也不承认自己身份;但要他彻底放手却又做不到,导致大家都承受了很多爱情的痛苦,最后错过了机缘窗口,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他们某种程度上说都是情绪的降将、心灵的囚徒。

然而到了新一辈的张华昭、易兰珠、冒浣莲、桂仲明,乃至于武琼瑶、李思永等身上,你会发现束缚更少了,年轻一代,都能够大胆去爱和表达,走出过去的偏激、狭隘。在感情上,他们比上一辈人更勇敢、走得更远。

书的题目叫《七剑下天山》,这个“天山”是什么?

某种意义上,“天山”就是上一代武林侠客心中的纠结和困局;而所谓“下天山”,在我看来,就是突破这个困局,破解心结,从困守上一代人的精神桎梏中走出来。“七剑”之中,老一辈的女侠飞红巾,就是一个让自己从往事里解脱出来的典型案例。她因为苦恋杨云骢,本来有大好前途,却愁白了头发,选择了避世隐居、修行苦熬,但在故事后半段,她没有像当年白发魔女一样在感情的痛苦里了此残生,而是选择了走出来,面貌焕然一新。这就是飞红巾的“下天山”。

其余几位年轻一辈也是有类似的“走出困局”的行为,每个人都显得很有生气。我觉得这是“七剑”这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之一。

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我们的上一代,无论是家长还是师长,固然把关心给了我们,但往往也会把他们的局限、困境传递给我们。上一辈人的情感死结、认知局限,往往是下一辈人的笼子。就像杨云骢和纳兰明慧的感情,就成了一个笼子,把他们的女儿易兰珠困进去了,让她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

不光梁羽生,金庸小说里也有这样的事。在金庸的《神雕侠侣》中,古墓派的祖师婆婆林朝英自己感情不顺利,和王重阳僵持了一辈子,于是就定了个古怪规矩,要求后辈所有女弟子不能出古墓,导致该门派成为天下第一死宅门派。

在金庸的另一本书《天龙八部》里,女侠客秦红棉因为和心上人段正淳感情纠葛,就让女儿一辈子蒙着面,要求女儿被谁看到脸就必须嫁给谁,这个古怪规矩差点让女儿丧失自己一辈子的幸福。

可见上一辈的执念、混乱都会影响年轻一代的成长,让他们提前背负不该背负的东西。

所以《七剑下天山》就是一个提示:对于下一辈人,要多给钥匙,少造牢笼;多解套子,少增加束缚。年轻的一辈也要多走多闯,多用自己的眼光感受世界、看待世界。人生一定有一个阶段,就是你要开始重新审视你的环境,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咱们不说大事,只说小事,比如有上辈人从小告诉你谁谁谁不好,忽然有一天你长大了,便会发现他们未必不好;上辈人描述的世界,在现在看来未必是对的,当你拥有了自己的视角之后,会发现现在的世界其实是另一个模样。你还会反思上一辈的局限,看到他们的问题,当你在人生中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或许就会解决得更勇敢、更精彩,就好像张华昭、易兰珠、冒浣莲那样。

一句话,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希望年轻朋友们也都能越过自己人生的天山。这同时也是梁羽生这部《七剑下天山》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和感悟。

我们武侠经典共读,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我是六神磊磊,我们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