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黑金世界》 杨蕾解读

《黑金世界》|杨蕾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汤姆·温莱特是《经济学人》杂志的记者、编辑。为了写这本书,他采访了种植毒品的农民,毒品生产国的官员,还在监狱采访了贩毒黑帮的头目,书里的内幕都是他小心翼翼获得的一手材料。

关于本书

作为商业记者,作者发现,贩毒集团会像大企业一样思考,不断借鉴跨国公司的商业运营手段。他认为,破解贩毒集团最有力的方法就是运用经济学,他在这本书里用商业逻辑分析了毒品产业和贩毒集团。

核心内容

拉美地区贩毒集团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一些国家打击毒品时犯了什么错误,应该如何有效打击毒品产业?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杨蕾。今天为你解读的是《黑金世界》,副标题是“破解贩毒集团的运营术”。这本书主要讲述毒品产业如何运营,人们又该如何有效打击它。

说到打击毒品,在很多国家,尤其是那些生产、运输毒品的地方,打击毒品就像打仗一样,不仅会牺牲宝贵的生命,还会耗费大量资金。全世界纳税人每年花在打击毒品交易上的钱,高达1000亿美元。投入这么大,回报怎么样?全球每年缉获大量毒品,每年约有25万人被送进监狱。按理说,全球的毒品消费量也会减少。然而,从1998年以来,大麻和可卡因的总消费量增加了一倍,鸦片类毒品的总消费量几乎翻了三倍。

为什么毒品的总消费量不减反增呢?今天这本《黑金世界》给出的答案是,一些国家政府打击毒品时,因为违背了经济学规律,不仅没能减少毒品消费者的数量,还让贩毒集团创造出一个价值3000亿美元的全球产业。这本书的作者叫汤姆·温莱特,是《经济学人》的记者、编辑,曾经担任这本杂志驻墨西哥分社社长。他认为,打击毒品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就不应该把贩毒集团当作有组织犯罪去打击,而是要把他们当作跨国公司一样去做严肃的商业分析,把毒品产业当作其他行业一样去做行业研究。

乍一听,你可能不太认同。毒品交易的确是生意,可还有比它更肮脏、更难以根除的生意吗?在毒品生产国和毒品消费国,毒贩烧杀抢掠,他们依仗贩毒的高利润,买通当地执法部门,扩大毒品对个体、家庭、社会的危害。

作者当然了解贩毒的邪恶和其顽固性。他这么说是因为,在他看来,如果人们掌握了毒品产业的运营逻辑和毒贩种种举动背后的真正动机,那么,不管是预测贩毒集团的下一步行动,还是减少禁毒行动的牺牲和花销,都会变得更容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今天的解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先来看看,拉美地区毒品产业的经营者是怎么运营的。第二部分,一些国家打击毒品时犯了什么错误,以及应该如何有效打击毒品产业。

在很多新闻报道里,制毒贩毒集团的很多举动都骇人听闻。在作者看来,如果一直陷在毒贩们戏剧化的故事和恐怖的细节里,反而会忽略毒品行业运转的基本要素。

如果抛开这些故事和细节,站在商业角度去看,就会发现:虽然毒贩们的冷酷残暴与常人不同,但贩毒集团各种举动背后的动机,跟普通企业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为了追逐利润。贩毒集团的本质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作者说,这是理解毒品产业如何运作的关键。接下来,我会从人力资源和组织结构、组织扩张以及竞争这些方面,为你介绍,拉美地区毒品产业的经营者是怎么运营的。

你不妨猜一下,这些贩毒集团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是怎么搞到可靠、性价比高的货源吗?还是怎么躲过缉毒警察的监管?或者是找到更多对毒品有需求的消费者?作者深入调查后发现,贩毒集团面临的最棘手的一个问题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怎么招募新员工,管理员工、让他们按命令行事,是贩毒集团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

仅仅在招新上,贩毒集团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普通企业招聘,可以到处广而告之,而招聘毒贩不但不能公开,还要严格保密。而且,普通企业暂时招不到人,可以先让现有员工顶一会。贩毒集团可不一样,他们经常面临极端暴力行动,成员数量不断流失,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抓进监狱。对贩毒集团来说,每次有成员被捕或死亡,都意味着,需要招新人了。也就是说,贩毒集团的人力资源流失率很高,要想稳定地运营,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人力来维持组织规模。

另一个难点是在管理方面。普通公司与员工发生纠纷,可以诉诸法庭,贩毒组织可不能这么干,他们的主要管理方式是使用暴力,一旦出现矛盾,就恐吓、杀害员工。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代价却很大,在内部动用暴力,不仅会损害毒品生意,还会加快人员流失。

贩毒集团怎么解决这些难题?作者发现,大型贩毒集团对待人事问题,就像大型企业一样严肃认真,他们有办法持续招到合适的人,这个方法就是靠监狱。

监狱原本应该是一个人犯罪生涯的终点。然而,对于一小部分罪犯来说,监狱反而是他们“职业”生涯的起点。这本书介绍了一个例子。20世纪60年代,有个叫卡洛斯的人,因为卖大麻被关到一座监狱。他遇到了一个叫乔治的资深毒贩,俩人都有犯罪头脑,一拍即合,整天聚在监狱想新的贩毒点子。乔治了解怎么用飞机运输毒品,而卡洛斯有熟人可以接应毒品。出狱后,俩人开始把成吨的可卡因用飞机运进美国,加速了可卡因在这里的流行。除了乔治,卡洛斯还在监狱里认识了洗钱犯、杀手和引渡专家,他从一个轻微罪犯变成大恶棍。后来,卡洛斯被绳之以法,终身关在监狱。

卡洛斯把自己最初进入的那座监狱,称为“大学”。监狱这所“犯罪大学”,也被贩毒集团盯上了,他们发现,监狱是雇佣和训练新成员的最佳场所。你看,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罪犯被关进来,具有可持续性;进来的人都有犯罪背景,符合毒贩的职业要求;罪犯们在监狱里没事干,出狱后正好也没有工作。罪犯进监狱后,很可能被贩毒集团招募,出狱后直接从事贩毒集团安排的工作。

为了稳定地招募新人,贩毒组织有一套严谨的招募计划和培训系统。书里介绍了一个例子。美国加州有一个监狱黑帮叫“我们的家族”,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在监狱内外分销毒品。20世纪60年代,有些犯人不愿被一个叫“墨西哥黑手党”黑帮欺负,想保护自己就创立了这个组织。“墨西哥黑手党”很凶残,每年都在监狱杀很多人,他们不仅向其他犯人收保护费,等级高的成员还会向低级成员收取保护费。

要想成功抗衡“墨西哥黑手党”,保证自己不被欺负,这个新组织必须壮大起来。

为了吸引新成员,“我们的家族”调整了组织架构,避免高级成员向下剥削。这个组织有四个等级,因为大部分创始成员是越南老兵,他们就用军衔来命名等级,分别是:“将军”“上尉”“中尉”“士兵”。章程设计得很精心,比如,“将军”有权解雇“上尉”,可无法任命谁来当“上尉”,这件事由士兵负责。再比如,低级别成员都可以举报上级,连将军都可以被弹劾。组织章程里,还有一些培训成员的细节,比如怎么用尿液写加密的信件,用火柴头制作炸药等等。

吸引来了新成员,“我们的家族”还会强迫他们读一些自我救赎的书籍。黑帮逼迫犯人学习自我救赎?听上去像个笑话,其实,这是他们筛选成员的方法。没错,贩毒集团也会从罪犯里挑“人才”。通常,企业在招聘时,会使出各种手段筛选契合公司文化的员工,比如,四季酒店招服务员需要通过4到5轮面试。大型犯罪组织也不例外,他们会设置一些仪式,让新人们付出一些代价,比如,要求新人去伤害某个犯人,或者交钱,才能入伙。“我们的家族”强迫新成员读书,是想区分出,认真想加入的人和浪费时间的人。贩毒是个复杂的生意,不认真、低水平的人很容易搞砸工作,损害贩毒集团的利益。

我们知道,贩毒集团把监狱发展成自己的“人才市场”,想方设法吸引、筛查新成员,确保持续的人力供给。这种招人方式也是一般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会使用的。但是,一旦企业想要快速扩大规模,这种方式就会跟不上。有野心的贩毒集团会一直盘算怎样快速开拓毒品生意版图,留心商业世界的经验。他们从跨国企业那里学来了一个快速扩张的方法——特许经营。

听到这个词,你会想到麦当劳。20世纪50年代,麦当劳就是靠特许经营快速扩张的。具体来说,麦当劳会授权加盟商在当地开店,给他们提供薯条、汉堡的配方。想成为麦当劳的加盟商,要交授权费,要买下自己经营的餐馆,加盟前必须准备至少75万美元的存款,而且还要从销售额里抽成交给麦当劳。

通过特许经营方式,一个组织能够在投入少的前提下,快速扩张,迅速提升利润。听上去,感觉所有好处都被麦当劳拿走了,加盟商为什么会选择特许经营?答案是,品牌优势。通过加盟,他们相当于拥有了麦当劳的品牌,不用自己重新打造品牌了。而麦当劳做的广告越多、品牌越响亮,加盟商的生意和利润就越好。

在墨西哥贩毒集团里,也有个“麦当劳”,叫“哲塔斯”。2010年,哲塔斯还只是犯罪组织里的小角色,当他们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后,扩张速度惊人,在全球有了很多分舵。美国联邦政府认定,哲塔斯是“墨西哥所有运作的贩毒集团中最为先进、严谨且危险的组织。”

为了实现快速扩张,哲塔斯没有派人去新地区从零开始,而是有选择地吸纳当地匪徒,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让他们加入进来。具体来说,他们会先派侦查人员去新地区,挑选当地最有潜力的罪犯,也就是加盟商。哲塔斯会给加盟商提供军事训练,有时还会提供武器。加盟商要从收入中给哲塔斯抽成,才能使用哲塔斯的名号。

这个名号就相当于哲塔斯给加盟商提供的“品牌”,帮助犯罪分子提高自己的威慑力和犯罪成功率,从而提高利润。骇人听闻的暴力事件就是犯罪组织的广告。哲塔斯尤其热衷于拍摄斩首、绞刑等暴行,一次恐怖的谋杀案,能提升它旗下所有犯罪分子的威慑力。

说完了人力难题和组织扩张,我们再来看看毒品产业里无处不在的竞争。普通企业会争夺市场份额,贩毒集团也会抢地盘,争抢资源。只不过,他们的竞争手段非常血腥。贩毒集团之间的竞争充满了凶杀与暴力。比如,墨西哥华雷斯城的人口在150万左右,通常一年有400起谋杀案,但到了2011年,一个月就会死三百人。发生了什么?原来,华雷斯与美国接壤,墨西哥走私到美国的可卡因,有70%都是从华雷斯入境的。华雷斯到美国的过境点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毒贩们会拼尽全力争夺,就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贩毒集团的竞争手段如此残暴,给他们所在的地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但奇怪的是,有些十恶不赦的大毒枭,不仅没被大众唾弃,他们被警察追捕时,当地人还会帮他们保守秘密。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你看过一些毒枭报道或纪录片,就会知道,他们有时也会为当地居民做些好事。比如,哥伦比亚的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会为当地人修建滑冰场,给穷人提供住房。“我们的家族”这个黑帮会给商人提供低息贷款。

莫非毒贩还有一丝人性?作者说,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慈善,实际上,贩毒集团是在做公关为自己赢得好名声。因为,“在犯罪这个行当里,能够把生意做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周围的人是不是支持你”。只有赢得了公众尊重,公众才不会向警察泄密,逃亡的毒贩才能一直不暴露行踪。

除了做表面文章,贩毒集团还会在公共场合打广告。一个人要是在2010年走在华雷斯的繁华地段,很可能会在人行天桥上,看到一张白色的大横幅,上面写着:“致全市市民……这些规矩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明确的:不针对小孩,不针对妇女,不针对无辜的人,不勒索,不绑架。而‘阵线’会为了仅仅70美元保护费而杀人。” 这个横幅的署名人是锡那罗亚集团头目、大毒枭“矮子”,“阵线”是他们在华雷斯的死对头。这些厚颜无耻的横幅分布在华雷斯各处,它们不仅能帮毒贩拉拢公众,攻击竞争对手,还能间接告诉人们,这些毒贩在当地的影响力大到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警方。

好,在这部分,我们知道,从商业角度看,拉美地区的贩毒集团实质上就是追逐利润的企业。他们需要解决人力资源上的难题,管理好现有成员;他们也会借鉴跨国公司的方法,快速扩张;他们抢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手段残暴血腥,他们做慈善、打广告,是为了赢得当地人的支持,保护自己。

贩毒集团的本质是追逐利润的企业,如果不按照经济规律去打击他们,就容易犯错。作者在书里总结了,一些国家政府打击毒品产业时犯的4个错误,因为时间有限,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其中两个。

先看第一个错误。一些国家禁毒时,会从毒品的生产制造环节入手。从直觉上,我们会认同这种方式,把罪恶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是很好吗?源头被掐断,原料不够充足,毒品的稀缺性增加,价格变高,提高了消费门槛,吸毒的人负担不起,就会减少消费量。

我们通过可卡因的供应链来看看实际情况。可卡因的主要产地是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和秘鲁,这些国家有很多非法古柯树种植园,古柯树的叶片是可卡因的原料。为了打击可卡因的源头,二十多年前,执法人员开始大力清除古柯树,到2014年,三个国家总共捣毁了超过12万公顷的古柯树。联合国估算,这些地区将近一半的古柯树都被铲除了。可以说,打击可卡因源头的行动非常成功。然而,过去二十年来,可卡因在美国的零售价几乎没什么变化,依然卖得很好。

这是为什么?作者介绍,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从源头上打击毒品产业,效果很有限,这个环节的利润率非常小。从毒品生产国的古柯叶,到毒品消费国瘾君子手里的可卡因,会经过几道关键环节,分别是:生产制造、运输、毒品进口商、经销商、街头毒贩。每经过一个环节,可卡因的价值就会上涨,各个环节之间的上涨幅度相差极大。

拿一千克纯可卡因来说。在哥伦比亚,制作一千克可卡因,需要用掉350千克的古柯叶,这些古柯叶的市场价格差不多是385美元,这是原料成本。制成可卡因后,在哥伦比亚当地能卖到800美元。这些可卡因从哥伦比亚出口时,价格涨到2200美元,进口到美国后,就直接涨到14500美元。美国的经销商要想拿到这一千克可卡因,得再加5000美元。等这些可卡因散到街头毒贩手里,价格飞涨到78000美元。

而且,每经过一个环节,可卡因都会被过手的人稀释,添加别的东西进去。考虑到这点,原料成本只有385美元的一千克纯可卡因,在美国的零售价大概在122000美元。

如果执法人员成功摧毁了古柯树,加大了种植难度,让古柯叶的价格变成原来的3倍,原料成本从385美元上涨到1155美元,一千克纯可卡因在美国的零售价也只多出770美元,再分摊到毒品消费者那儿,每克价格只多了77美分,相当于零售价上涨了0.6%,几乎没什么影响。打个比方,毒品产业就像艺术品产业,提高原料的价格,相当于提升颜料的价格,对艺术品售价的影响非常小。我们知道,可卡因价格飙升的环节其实在美国街头,也就是可卡因供应链的末端。如果想戳中贩毒集团的真正痛处,应该在毒品消费国缉获毒品,那里的毒品价格比较高。

不过,在作者看来,政府打击毒品的注意力,不管放在可卡因供应链的源头还是末端,取得的效果都很有限。把打击毒品的注意力放在供给端,是一些国家禁毒时犯的第一个错误。因为瘾君子对毒品的需求是一种非弹性需求,他们不会因为涨价了,就不吸毒了。抬高毒品零售价,也许能够降低毒品的消费量,可涨价反而会让毒贩赚得更多。

该怎么办呢?作者建议,政府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打击需求端上,也就是通过推行政策,阻止人们吸毒。这些政策包括,在公共健康方面做宣传,帮助毒瘾患者戒毒。跟摧毁古柯树种植园、追捕毒贩相比,这些政策听上去不那么直接,能起到作用吗?

书里有一个例子。海洛因被称为毒品之王,是最危险的毒品之一。然而,瑞士却有一个海洛因合法化项目。这个项目有很多限制,只有特定领域的医生才能给一些上瘾的病人开药,病人还得在专业人士的监督下服用,可病人拿到的药品竟然是海洛因,而且还是免费的。乍一听,我们可能会感觉,这不就是助纣为虐吗?实际上,这种做法背后暗藏了一个理念:通过可控、合理的使用毒品,帮助上瘾患者戒除毒瘾。

瑞士有3000个毒品重度上瘾者,人数虽然只占全部毒瘾患者的10%到15%,可他们消费的毒品占到整个瑞士的60%。这些重度上瘾者从医生那里拿到免费海洛因,这意味着,瑞士毒品消费市场里最有价值的消费者消失了。对贩毒集团来说,这个国家的市场没有什么价值了。而且,重度上瘾者们通常还有另一个身份——毒贩。海洛因很贵,大部分重度上瘾者都会以贩养吸,把毒品卖给身边人,或是在街头贩卖。给重度上瘾者提供免费海洛因,除掉了瑞士毒品市场的大部分毒贩,让普通人更难接触到毒品。

作者说,通过把重度上瘾者当作病人来对待,瑞士毒品市场逐渐崩塌。拿苏黎世来说,1990年,这里登记的新染上毒瘾的人数是850人,到了2005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50人。

一些国家政府禁毒时,犯的第二个错误出在花钱上。我们知道,全世界每年花在打击毒品交易上的钱,有1000亿美元。作者认为,这些国家政府犯的错,不是投入的钱不够多,而是投错了地方,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加强执法上,而不是预防犯罪上。比如,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个很少发生谋杀案的小镇,这里的警察局花了将近30万美元买了一辆装甲车,偶尔用来巡逻。同样在这个州,因为资金紧张,监狱为犯人准备的教育课程和改过自新的项目都被削减了。

执法人员要在一线与毒贩作战,给他们配备最好的装备,把犯罪分子都抓进监狱,缉获大量毒品,街上的毒贩和毒品自然就减少了。把钱花在执法上,总比花到罪犯身上好吧?增强执法力量当然是好事。但在作者看来,在预防犯罪上多花钱,可以花小钱办大事。而且,犯罪行为变少了,也能减少缉毒行动中的人员牺牲。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为什么在预防犯罪上花小钱可以办大事。我们知道,拉美地区贩毒集团利用监狱这个“犯罪大学”解决自己的用人难题。位于加勒比海的多米尼亚共和国政府,也把监狱当作学校,他们的目的是减少犯人再次犯罪的概率。

多米尼亚有一些新式监狱,犯人们不仅可以画画,进行唱歌、跳舞比赛,还可以免费吃饭,接受教育。犯人们能享受这么多优待,很多人可能一时还接受不了。这些优待都是当地政府精心设计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激励犯人再次犯罪的因素,阻拦贩毒集团把这里当作“人才市场”。

旧式监狱的环境糟糕、危险,犯人们为了寻求保护而加入黑帮,就像作者说的,“国家越是无法满足犯人的基本需求,犯人加入黑帮的概率就越大”。多米尼亚的新式监狱,不仅环境舒适,还会通过专门的设计削弱黑帮组织对监狱的掌控。

新式监狱有一个隔离出来的区域,专门用来关押黑帮老大,防止他们跟下属接触,发号施令。包括狱警在内,监狱里没人可以带手机,于是黑帮的组织、交流能力就被削弱了。犯人们也不会无所事事。每个犯人都必须去上阅读识字班,甚至,还可以学习法律和心理学。监狱会安排犯人学一些谋生手段,比如,制作工艺品、经营面包店,还会帮出狱的犯人安排工作。

这场监狱学校化变革中,最关键的变化发生在狱警身上。在拉丁美洲的大部分监狱,狱警都是能力最差的军人或警察,很容易被贿赂收买。而多米尼亚每年都会专门培训一批最优秀的人才,给他们三倍薪水。这些狱警们相当于这座监狱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经过精心培训后,再去管理监狱。

我们能感觉到,新式监狱的花销肯定不小。的确,他们花在犯人身上的钱,要比旧式监狱多两倍,每天在每个犯人身上花12美元,但这些钱没白花。以前,多米尼亚的犯人出狱后,有50%的人会在三年内再次犯罪,采用新式监狱后,这个比例极速下降,还不到3%。长远来看,花这些“小钱”还能导致一些有益的连锁反应:贩毒集团无法把监狱当作“人才市场”,招募新成员的困难加大,暴徒们不得不改善内部的暴力管理,减少帮派之间的火拼。

在这部分,我们知道,在作者看来,把注意力放在供应端、不愿意在预防犯罪上多花钱,是一些国家政府打击毒品时犯的两个错误。另外两个错误是:毒贩已经实施了全球化战略,但这些政府打击毒贩的手段还局限在国家内部;这些政府把控制毒品和完全禁止毒品画等号。如果对这些内容感兴趣,不妨找来原书看看。

到这里,《黑金世界》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已经解读完了。

我想给你说说,作者汤姆·温莱特写这本书有多么不容易。他在2010年到达墨西哥,那一年,这里有两万多人被谋杀,有死于帮派竞争的毒贩,被刺杀的警察,无辜的路人,以及好奇心强的记者,这些记者常常被丢进汽车后备箱,从此下落不明。

墨西哥很多记者长期被贩毒集团控制,他们的控制手段是“要银还是要铅”,就是说,要么接受贿赂,要么被子弹打死。因为媒体被控制,在一些城市,人们甚至看不到任何与毒品战争有关的新闻,只能从社交媒体上看到相关信息,比如,“风险状态。本市多处地段已经被封锁。小心驾驶,如无必要请勿下车。”

最后还要特别说一下,《黑金世界》这本书里揭示的内幕有多么来之不易。在这本书里,作者采访了种植古柯叶的农民,墨西哥的官员,还在监狱采访了黑帮头目。我们在书里看到的内容,都是作者小心翼翼获得的一手材料。他在墨西哥采访时,会把记者证藏在一堆袜子里。他几乎不在街头露面,每次都是从一个室内采访地点转到另一个室内采访地点。因为怕遭遇不测,每次采访完,他都会确保自己记下了全部内容。他也会跟妻子保持联系,让她知道,自己还活着。

撰文、讲述:杨蕾 脑图:刘艳导图工坊

划重点

1.贩毒集团的本质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认清这点是理解毒品产业如何运作的关键。

2.贩毒集团最头疼的问题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难题;他们会借鉴跨国公司的方法快速扩张;他们抢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手段残暴血腥;做慈善、打广告,都是为了赢得当地人的支持,保护自己。

3.作者认为,打击毒品,应把注意力放在消费端而不是供应端;多在预防犯罪上花钱,而不是一味增强执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