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诺曼风云》 曲飞工作室解读

《诺曼风云》| 曲飞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拉尔斯·布朗沃思,是美国华盛顿基督学院的历史系主任,这所学院其实并不是大学,而是一所高中。除了高中教师,布朗沃斯还身兼两重身份,分别是《华尔街日报》签约作家,以及新媒体上著名的通俗历史讲座播主,拥有大量的粉丝。所以,如果套用一个我们熟悉的说法来定义布朗沃斯的身份,那基本可以说,他就是美国版的“最火中学历史教师”。    

关于本书

《诺曼风云》是布朗沃思中世纪历史三部曲的第二部,介绍了维京人后裔诺曼人的故事。他们作为洗手上岸的海盗后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融入主流,又博采众长,同时保持自己军事方面的传统优势,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就像这本书的副题说的,诺曼人的故事,是“从蛮族到王族的三个世纪”。    

核心内容

诺曼人是维京人的一支,“诺曼”的意思就是北方人,他们9世纪起居住在法国北部,后来征服了英国,彻底改变了英国文化,直到现在英国王室的血统还可以追溯到当年的诺曼征服者。他们还在西西里岛建立了诺曼王朝,这个王朝的国王后来还当过神圣罗马帝国(德国前身)的皇帝,而且在数次十字军东征中都有过非常抢眼的表现。此外他们在军事、经济、科技领域都很有建树,所以说,诺曼人的历史是欧洲历史里非常重要的一章,也是了解欧洲历史欧洲文化,不可不知的一课。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要说的书是《诺曼风云:从蛮族到王族的三个世纪》,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16万字,我会用大约21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作为北欧海盗后裔的诺曼人,是如何完成了“从蛮族到王族”的转型,他们对欧洲中世纪以及后世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从英国王室,到西西里黑手党,都与诺曼人有哪些渊源。

本书作者拉尔斯·布朗沃思,是美国华盛顿基督学院的历史系主任,这所学院其实并不是大学,而是一所高中。除了高中教师,布朗沃思还身兼两重身份,分别是《华尔街日报》签约作家,以及新媒体上著名的通俗历史讲座播主,拥有大量的忠粉儿。所以,如果套用一个我们熟悉的说法来定义布朗沃思的身份,基本可以说,他就是美国版的“最火中学历史教师”。

布朗沃思最著名的作品是中世纪历史三部曲:《维京传奇》《诺曼风云》《拜占庭帝国》,三本书都登上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单。《拜占庭帝国》和《维京传奇》,我们都已经讲过了,在《维京传奇》的结尾我们交代了,维京时代虽然结束了,但维京人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并没就此终结,反而他们的后裔还会续写新的传奇,这就是《诺曼风云》的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讲这本《诺曼传奇》。和上本书一样,我们也需要先介绍一下诺曼人,究竟是什么人。我们可能都听过欧洲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叫诺曼底,在法国西北,跟英国隔海相望,当年二战的时候盟军在这登陆,这个地名的由来,就要追溯到诺曼人。

公元885年,维京人中的一支占据这里,由于他们来自北方,法国人就叫他们诺曼人,这个词就相当于英语里的 North Man ,北方人。法国国王拿他们没辙,后来干脆就把这块地盘封给他们,来换取和平。他们的首领罗洛就成了第一代诺曼公爵,这块地也就被叫做诺曼底,意思是诺曼人之地。这些北方人安顿下来之后,通过文化和血统上与当地的融合,变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就叫诺曼人。而当时有的欧洲国家,也把来自北欧的维京人叫做诺曼人,所以维京和诺曼这两个概念经常混用,也没有特别明确的分野。

诺曼人后来征服了英国,彻底改变了英国文化,并且直到现在,英国王室的血统还可以追溯到当年的诺曼征服者。他们还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建立了诺曼王朝,这个王朝的国王后来还当过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而且在数次十字军东征中,都有过非常抢眼的表现。此外他们在军事、经济、科技领域都很有建树,所以说,诺曼人的历史是欧洲历史里非常重要的一章,也是了解欧洲历史和欧洲文化,不可不知的一课。

下面我们就进入本书,一起来看看诺曼人的故事,我们主要讲三个故事,分别是:第一,西西里诺曼王朝的故事;第二,征服英国的故事;第三,十字军的故事。

9世纪末在诺曼底安顿下来之后,诺曼人祖传的海盗手艺就搁下了,改过定居生活,生活一安定,人口增多,特别是贵族子弟也多起来,这样诺曼底的地盘就不够了。这些诺曼人还挺守信用,当年他们从法国国王那接受这块领地的时候曾经发誓,永远不再抢掠法国,那现在怎么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呢?一些年轻的诺曼武士,就出海自谋生路,去了地中海。当时地中海的局势,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占领了西班牙,拜占庭帝国占领了意大利南部,双方正在争夺西西里岛,打得正热闹。

这下这些诺曼武士有了用武之地,其中最出名的一个,是来自诺曼贵族家庭奥特维尔家族的“铁臂威廉”,他在夺取西西里重镇锡拉库萨的战役中率领300名诺曼骑士,打败了之前所向无敌的摩尔骑兵,把摩尔人的埃米尔(就是总督的意思)都给当场打死了,一战成名。后来铁臂威廉又跟我们上一本书里提到的,当时还在为拜占庭效力的“无情者”哈拉尔联手,帮助拜占庭帝国征服了西西里。

但是后来,拜占庭没有给铁臂威廉应得的奖赏,他一怒之下跟拜占庭反目,不但占据西西里,还占领了意大利南部富庶的阿普利亚地区,自称“阿普利亚公爵”,同时罗马教皇由于担心拜占庭的势力在意大利扩张,也想借助威廉来制衡拜占庭,就承认了他的公爵封号。拜占庭当然是不肯承认的了,又继续和威廉打,威廉留在诺曼底老家的兄弟们听说了,纷纷赶来给大哥帮忙。这些兄弟在威廉死后又接茬跟拜占庭对抗,也和罗马教皇打过仗,最终威廉的异母弟罗伯特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这个罗伯特为人比较无赖,经常纵火,然后还向受害者索要灭火费,而被老百姓起了个绰号“吉斯卡尔”,意思是狡猾者,后来吉斯卡尔就取代他的本名,成了他为人熟知的称号了。

后来吉斯卡尔当上阿普利亚公爵,一度让罗马教皇都听命于他,还东征过拜占庭帝国,俘虏了大批拜占庭的丝绸工人,欧洲原本没有蚕,因此丝绸都要从中国进口,造就了丝绸之路。后来拜占庭人设法从中国弄到了蚕种,于是建立起自己的丝绸产业。诺曼人抓获拜占庭丝绸工人和桑农后,把他们带回意大利,从此丝绸成为意大利的经济支柱之一。

正是在吉斯卡尔东讨西杀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西西里诺曼王朝,关于这个王朝更多的故事,我们后面会再讲到,下面我们要去看看同时期发生的另一件诺曼人的大事:征服英国。

这件事要想说清楚,又得从头说起。我们在前一本书《维京传奇》里讲过,公元994年丹麦王“八字胡”斯维恩入侵英国,前后历时19年,终于在1013年征服英国,自称国王。那原来的英国国王哪去了呢?就流亡到诺曼底,投奔了他的岳父诺曼底公爵,从那以后,他们这一家子人就住在诺曼底。后来这位英王死了,他的一个儿子爱德华,继续留在诺曼底,处在诺曼人的庇护下。再后来,丹麦人建立的、统治英国的北海大帝国瓦解了,英国人就又把作为原来王室后裔的爱德华从诺曼底接回来,拥立他为国王,这个爱德华由于信教特别虔诚,所以号称“忏悔者爱德华”。

诺曼人觉得,这个爱德华从小在我们这长大,吃我们的住我们的,现在当上英国国王,那就应该是我们的傀儡。特别是爱德华的表兄弟,当时的诺曼公爵威廉,他就盘算着在爱德华死后,自己接班,当英国国王。爱德华没有儿子,这个事众所周知,所以惦记他王位的人很多,包括爱德华的大舅哥,哈罗德。这个哈罗德有一次出海遭遇海难,漂到诺曼底,是威廉救了他,当时威廉就让他发誓,在爱德华死后,帮助自己当上英国国王,哈罗德也答应了。但后来爱德华死后,哈罗德变卦了,他自己夺取了王位,还放逐了自己的亲弟弟,弟弟跑到挪威求助,这就引发了我们上一本书里讲到的,挪威王“无情者”哈拉尔入侵英格兰。

在1066年9月25日的斯坦福桥战役中,哈罗德率领英军打败挪威人,“无情者”战死,维京时代也就此终结,我们上一本书就讲到这。但是故事到这还没完呢,海峡那边的诺曼底,威廉也不干了,说这个哈罗德背信弃义,我得去收拾他,于是他就率领1万诺曼精兵,外加两千从法国和意大利招募的雇佣军,渡海西征英格兰。1066年9月29日,威廉的军队在英格兰南海岸登陆,这时候哈罗德率领的英军刚在北边打败挪威人,虽然赢了,但自己也是元气大伤,又急急忙忙赶回来,早已经是筋疲力尽,没有战斗力了。这年的10月14日,双方在黑斯廷斯展开决战,威廉人多,又是以逸待劳,这仗没什么悬念,英军大败,哈罗德跟不久前被他打败的“无情者”哈拉尔一样,在战斗中中箭身亡。威廉大获全胜,随后成为新的英国国王,史称“征服王威廉”,英国也由此进入了“诺曼征服”时期。

黑斯廷斯战役是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性事件,它标志着诺曼王朝的创立,并且这个王朝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虽然之前英国历史上也经历过很多次王朝兴替,但这回不一样,因为之前不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是维京人,他们在欧洲文化中都属于比较边缘化的,甚至可以说是蛮族,但是诺曼人经过在诺曼底生活了一个多世纪,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都已经高度法国化了,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西欧最先进的文化,就这样,英国文化也开始和法国文化融合,以前处在边缘地带的英国,逐渐进入欧洲主流的圈子,今天英语里很多单词来自法语,这就是诺曼征服带来的影响。另外,诺曼王朝之后虽然英国又经历过好多次改朝换代,但是王室的血统,始终是跟前一个朝代有联系的,包括今天的英国女王,她的血管里也流着征服王威廉的血。

其实威廉征服英国,赢得很侥幸,可以说赶上了一个时间差,正好赶上哈罗德刚刚大战哈拉尔,还没休整过来,如果他早来几个月,那样哈罗德就会全力对付他,谁胜谁败还真不好说。而那样的话,也会变成“无情者”哈拉尔坐收渔利,英国将再次被维京人征服,并且再次“维京化”,那样,说不定今天的世界格局,会是另一个样子。

另外,诺曼征服之后,一些秉承盎格鲁—萨克逊文化和维京文化的英国武士,因为讨厌法国文化,离开英国,他们中很多人去拜占庭加入了瓦兰吉卫队(主要由维京血统的武士构成,我们上一本书里介绍过),这就导致一个有趣的现象,英国的上层社会说法语,而原本说维京人语言的瓦兰吉卫队里,越来越多的人说英语。后来这些英国化的瓦兰吉卫队,在跟他们同宗的西西里诺曼人作战时毫不留情,把他们当成仇人。

再说征服王威廉,他本人是个私生子,自幼缺乏母爱,发育不良,妻子又是侏儒,只有一米二八,所以威廉的后代虽然众多,但没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后来这个家族又经历过内部斗争,最后没有男性继承人,只能由女王和法国安茹伯爵生的儿子来继承王位,诺曼王朝也就被金雀花王朝取代了。这个王朝的故事就更传奇,我们以前讲过一本书,名字就叫《金雀花王朝》,现在结合着本书交代的这部分前情提要,你就能把诺曼王朝和金雀花王朝的历史打通,从而对英国历史脉络有个更全面立体的认识了。

这就是关于诺曼人,我们要讲的第二个故事,也是诺曼人对当今世界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故事:征服英国。不过前面我们讲的第一个故事,西西里诺曼王朝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接下来这两部分的故事将会合成一条新的主线,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三个故事:十字军的故事。

我们前边说到的那位阿普利亚公爵“狡猾者”吉斯卡尔,正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忽然得病死了,他的弟弟罗杰,继承他的事业征服了西西里岛,而吉斯卡尔的亲儿子博希蒙德,就只分到了意大利南部塔兰托的一小块地盘,想跟叔叔争地盘又打不过,正郁闷的时候,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欧洲人组成十字军去东征,收复“圣城耶路撒冷”,博希蒙德就带领人马参加了十字军,构成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的四大主力之一。另外,征服王威廉的儿子,诺曼底公爵罗伯特,因为继承权的问题跟威廉闹翻了,也参加了十字军。

他们都在十字军东征中立下战功,特别是博希蒙德,堪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创建了四个十字军国家之一的安条克公国,这个国家存在了将近两百年。不过博希蒙德本人后来一次被突厥人俘虏了,他的侄子花重金把他赎回来,为表感谢,他就把安条克公爵的位置让给侄子,自己回了欧洲。由于有所谓“十字军英雄”的光环,博希蒙德周游欧洲,走到哪都被热烈欢迎,还当上了法国国王的女婿。由于早年跟随他父亲攻打过拜占庭,见识过君士坦丁堡的富庶,所以博希蒙德后半辈子一直念念不忘,想征服拜占庭,可惜他没能如愿,几次入侵都被打败了,后来郁郁而终。

在十字军东征的同时,博希蒙德的叔叔罗杰也彻底征服了西西里岛。从此,罗杰的后代统治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博希蒙德的后代统治安条克周围的叙利亚北部地区,地中海的诺曼人政权于是成为拜占庭皇帝、神圣罗马皇帝、罗马教皇、阿拉伯哈里发共同的心腹大患。

罗杰的继承人罗杰二世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不但一再打退教皇和德国军队的入侵,迫使教皇册封自己为“两西西里国王”,还占领了马耳他和几座北非城镇。罗杰二世把主要精力用于内政,使西西里首府巴勒莫成为仅次于君士坦丁堡和西班牙科尔多巴的欧洲第三大都市。他收揽了许多穆斯林人才,鼓励学术研究,编写了百科全书《罗杰之书》,记载了许多科技成果,还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罗杰二世表面上是天主教徒,其实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罗马教廷对此很不满,称他为“受洗的苏丹”。罗杰二世死后,罗马教皇召来拜占庭人,一度攻取了意大利南部,但很快又被诺曼人赶走。

然而,诺曼人在地中海,毕竟是个外来户,人手有限,他们的摊子铺得太大,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力量摊薄了。罗杰二世为了制衡罗马教皇,跟同样反教皇的德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联姻,这表面上使诺曼人得到了一个外部强援,实际上却导致罗杰二世的后代卷进了德国事务,进一步消耗了他们的元气。后来,身兼诺曼和德国两家王室血统的腓特烈二世,当上神圣罗马皇帝,标志着诺曼势力达到顶峰。

腓特烈二世跟他的外祖父罗杰二世一样博学多才,也没有坚定的宗教信仰。不过,正是他领导了最文明、也最成功的一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他带了一小支部队在巴勒斯坦登陆,利用流利的阿拉伯语和历史文化知识,说服当时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苏丹,把耶路撒冷和平地交给基督徒,条件是他保证穆斯林能不受阻拦并且免税地来耶路撒冷朝觐,大家和平共处。

这是两百多年血雨腥风的十字军运动史上难得的和谐的一页,不过由于腓特烈二世跟教皇交恶,教廷不承认他的功绩,还说他出征前没得到教廷许可,号召全欧洲一起打他,但教皇组织的军队被腓特烈二世击退,1241年腓特烈二世还攻入教皇的领地,教皇连气带病,不久就去世了。新任教皇害怕腓特烈二世打过来,不得不离开罗马,躲到法国里昂,利用法国和意大利北部城邦的力量来对抗腓特烈二世。

对手太多,腓特烈二世终于招架不住,加上他的儿子也不省心,老惦记着提前接班取代他,内忧外患中1250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教皇和他支持的法国人乘虚而入,1266年,法军攻占西西里首都巴勒莫,杀害了包括腓特烈二世子孙在内的所有诺曼贵族。在法国军队的掠夺下,西西里迅速从欧洲最富裕、最文明的地区沦为最贫困的地区。后世的西西里人力图驱逐法国占领军,但缺少了诺曼贵族的领导,他们群龙无首,只能采取不对称战争方式来抵抗,最终,这些抵抗者的后代演变成了西西里黑手党。

而诺曼人在地中海的另一支,也就是博希蒙德建立的安条克公国,也几乎在同时走到了尽头。1260年,蒙古发起的第三次西征,打到了叙利亚,由于这次西征的蒙古贵族中,有很多是信奉基督教的,所以安条克等几个十字军建立的国家觉得救星来了,纷纷向蒙古人表示臣服。不过蒙古大军在准备进攻埃及的时候,被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打败,挡在了非洲之外,而这时传来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钓鱼城战死的消息,蒙古西征军的统帅旭烈兀(蒙哥和忽必烈的弟弟)赶回去试图争夺大汗的位置,第三次蒙古西征就此结束。之后,马穆鲁克王朝秋后算账,全力攻打曾经支持蒙古的十字军国家,1268年灭亡了安条克公国,历时将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运动就此终结,同时这也标志着诺曼人的势力,淡出了地中海世界。

关于诺曼人的三个故事,我们就都讲完了,从中我们了解到了欧洲中世纪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诺曼人的故事,他们曾经征服英国、称霸地中海、重创拜占庭,还作为主力,参加过两次十字军东征,并且历次的十字军东征中,只有这两次,是欧洲人成功得到了耶路撒冷。此外他们还在科学、军事、文化上,给后世都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从今天的英国王室,到西西里黑手党,都可以追溯到诺曼人。

除了这些历史事件本身,我们从这本书中还能看到些什么呢?我想,这是一个重新自我定位、实现成功转型的故事,诺曼人作为洗手上岸的海盗后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融入主流,又博采众长,同时保持自己军事方面的传统优势,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就像这本书的副标题说的,诺曼人的故事,是“从蛮族到王族的三个世纪”。

从《维京传奇》到《诺曼风云》,布朗沃思的欧洲中世纪三部曲,到这我们就全部为你讲完了,这些故事离我们很远,或许让你觉得有一些距离感,但是从历史渊源上去探寻,这才是我们真正了解欧洲和欧洲文化的必经之路。

撰稿:曲飞工作室 脑图:摩西 转述:顾一菲 

划重点

1.诺曼人曾经征服英国、称霸地中海、重创拜占庭,还作为主力,参加过两次十字军东征,并且历次的十字军东征中,只有这两次,是欧洲人成功得到了耶路撒冷。

2.诺曼人还在科学、军事、文化上,给后世都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从今天的英国王室,到西西里黑手党,都可以追溯到诺曼人。

3.诺曼历史是一个重新自我定位,实现成功转型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