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传奇》 曲飞工作室解读
《维京传奇》| 曲飞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拉尔斯·布朗沃思,是美国华盛顿基督学院的历史系主任。布朗沃斯还身兼两重身份,分别是《华尔街日报》签约作家,以及新媒体上著名的通俗历史讲座播主,拥有大量的粉丝。基本可以说,他就是美国版的“最火中学历史教师”。
关于本书
《维京传奇》是布朗沃思中世纪历史三部曲的第一部,介绍了欧洲中世纪非常重要的一个族群维京人,他们的由来、事迹、文化习俗,维京时代的兴起和衰落,以及他们对今天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核心内容
维京人,是指公元8世纪到11世纪,生活在北欧的一个民族或族群,维京人擅长航海,且非常凶残,很多从事海盗,在8到11世纪,让整个欧洲闻风丧胆。18世纪之后,“维京海盗”的历史形象被重新定位,变成了勇于探索的象征。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要说的书是《维京传奇:来自海上的战狼》,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0万字,我会用大约25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这本书中的主要内容:维京人是谁,他们有什么故事,他们的力量来自哪里,他们跟今天欧洲最重要的几个国家英国、法国、俄罗斯都有什么渊源,他们对今天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又有哪些影响。
本书作者拉尔斯·布朗沃思,是美国华盛顿基督学院的历史系主任,这所学院其实并不是大学,而是一所高中。除了高中教师,布朗沃思还身兼两重身份,分别是《华尔街日报》签约作家,以及新媒体上著名的通俗历史讲座播主,拥有大量的忠粉儿。所以,如果套用一个我们熟悉的说法来定义布朗沃思的身份,基本可以说,他就是美国版的“最火中学历史教师”。
布朗沃思最著名的作品是中世纪历史三部曲:《维京传奇》《诺曼风云》《拜占庭帝国》,三本书都登上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单。这其中《拜占庭帝国》,我们《每天听本书》栏目曾经分三期,为你详细解读过了,现在就让我们再继续往前追溯,来看看这个系列的前两部,《维京传奇》和《诺曼风云》。这两本书,在内容上是前后衔接的,可以看成是上下两集,今天我们先来讲《维京传奇》。
我们来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角,维京人。由于布朗沃思这本书是写给西方读者的,他们对维京人、诺曼人多少都有一定了解,所以作者略去了一些基本概念的介绍,但是我们中国读者,对这些概念就有点陌生,所以我们有必要补充一点书里省略掉的背景介绍。
维京人,是指公元8世纪到11世纪,生活在北欧,就是今天丹麦、挪威、瑞典这一带的一个民族或者族群,维京这个词,在古代英语里就是生活在海湾里的人的意思。维京人特别擅长航海,而且非常凶残,很多从事海盗,他们的抢掠路线从北海到地中海,在8到11世纪,让整个欧洲闻风丧胆,所以维京人几乎成了海盗的同义词。
不过这么一群看起来没文化又残暴的海盗,却给欧洲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西欧和东欧最重要的两个国家——英国和俄罗斯,它们的创建都和维京人密不可分。维京人还是伟大的探险家,他们发现了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还比哥伦布早五百年就到达了美洲,在纽芬兰建立殖民地。此外,在文化方面维京人也在欧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比如英语里从星期一到星期日,这七个单词,就源于维京人的语言,而在西方的奇幻文学里,从《指环王》到《权力的游戏》,到处都能找到维京文化的痕迹,漫威著名的超级英雄“雷神索尔”,也是来自维京人的神话。18世纪之后,“维京海盗”的历史形象被重新定位,变成了勇于探索的象征,所以上世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就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为“海盗号”。
补充介绍了这么多背景资料,相信你对维京人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本书,来看一看维京人的传奇故事吧。
维京人进入欧洲文明世界的视野,是在8世纪后期。当时欧洲的局势,大体上可以说是太平无事,内部,折腾了几百年的民族大迁徙,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外部,虽然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占领了西班牙,但他们也没有力量再进一步扩张,这时候的西欧,即今天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处在法兰克王国的统治下,当时的法兰克国王,就是查理曼,也就是著名的查理大帝。他是欧洲中世纪出现过的实力最强大的君主,他任内差点完成了统一欧洲的业绩,顺便说一下,这位查理大帝也就是扑克牌上的红桃K。
有一天,查理曼正在法国北部的一处海滩上休假,忽然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船只,一看就来者不善。查理曼很警觉,随后就派他的舰队去驱逐,但只是把对方赶走了,而无法消灭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查理曼就哭了,他说:“我还活着呢,他们就敢来侵犯我的海滩,将来我死后,他们会对我的后代和子民们做出什么样的恶行啊!我真是一想就悲痛欲绝啊!”
可以说查理曼确实是很有预见性,那些引起他担心的海上入侵者,就是维京人。后来他们果然屡屡侵犯法国和英格兰,抢掠修道院,杀害神职人员,手段非常残忍,这对当时已经普遍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来说,可以说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查理曼晚年曾经组织大军进攻丹麦,因为他认为丹麦国王是海盗的后台老板,但是这一仗没能打赢,不久后查理曼去世,随后维京海盗就泛滥成灾了。
维京人为什么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呢?我们就来看一下维京人的软硬件方面的实力。
先说硬件方面,其实这方面维京人并不算突出,他们生活的地方气候寒冷,不适合穿金属铠甲,因为在低温状态下金属容易粘在肉上,所以他们大多是穿皮袄的,这在装备上就比较落后。他们在武器上唯一的优势是双手巨剑,当时炼钢技术还不行,所以要想增加剑的杀伤力,就得把剑身铸造得又宽又厚,这就特别适合维京人发挥他们身材和臂力的优势,这种巨剑甚至能把战马劈成两半。
维京人另一样厉害的武器是他们的战船,维京人的船不大,但是有龙骨,就是在船底部连接船首和船尾的一整根木料,能起到固定作用,这种设计在当时是很先进的,能增加船的抗风浪能力,维京船的船身特别细长,而且吃水浅,所以速度飞快,能远洋航行,又能驶进内河,非常机动灵活,所以维京人总是能神出鬼没地发起突然袭击。这些船的船首,通常都会雕一个龙头,所以维京船又被称为龙头船,是维京人的标志。
维京人更主要的优势在于软件方面,也就是文化方面,维京文化是一种勇士文化,富有侵略性,特别崇尚勇气,而且讲究人人平等,倡导集体智慧,战术灵活多变,出人意料。这就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狼群精神”,所以这本书的书名,把他们称为“来自海上的战狼”。凭借着这样的战斗力,维京人让当时的欧洲各国非常头疼,比如法国,在北部沿海地带修建了一系列的堡垒,都有类似烽火台的预警系统,但是堡垒是死的,维京人的船是活的,他们可以驾着龙头船随意地从河口逆流而上,突袭法国内地,堡垒根本挡不住他们。公元845年,丹麦国王霍里克派大将朗纳尔攻陷巴黎,直到查理曼的孙子、法国国王秃头查理缴纳了6000磅白银的赎金以后才撤兵。
我们前面说了,维京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要数他们在欧洲的东西两端:俄罗斯和英国的活动,我们下面就分别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先说英国,这里我们再简要交代一下当时英国的情况。我们可能都知道“盎格鲁—撒克逊”这个词是指英国,实际上这就是英国古代两个主要民族的名称。公元5世纪到9世纪的英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分为七个小王国,三个是盎格鲁人建立的,四个是撒克逊人建立的,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在9世纪中期,撒克逊人的四个小王国,已经统一成一个了,名字叫威塞克斯。
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攻陷巴黎的维京人将领朗纳尔,后来有一次在北海上遭遇海难,他只身漂流到英国盎格鲁三国之一的诺森布里亚王国,落到了国王手里,这个国王叫埃拉,特别痛恨维京海盗,就用酷刑把朗纳尔处死了。据说朗纳尔临死前对埃拉说,“公猪哀号之时,猪崽就要来了。”意思是说,你弄死了我,我的孩子会为我报仇。
朗纳尔并不是平白无故放这种狠话,他的几个儿子当时手握重兵,正在征服爱尔兰。在朗纳尔入侵法国的同时,另一支维京人也入侵了爱尔兰,他们在爱尔兰岛的东部修了一座巨大的城堡,命名为“黑池”,这座城堡就是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前身。朗纳尔的儿子们,后来控制了爱尔兰,他的小儿子伊瓦尔,因为身体柔韧性特别好,被称为“无骨者”,不过他身体虽然软,为人处世却是特别强硬,得知父亲被害,立刻就从爱尔兰赶来报仇,867年,伊瓦尔率领的维京军队攻陷诺森布里亚的首都约克,抓住了埃拉国王,伊瓦尔对埃拉处以极刑,这个场面太血腥就不描述了,总之他死得比朗纳尔还惨。接下来,伊瓦尔又把另外两个盎格鲁人的王国也都消灭了,几乎征服了英国。不过伊瓦尔虽然是个入侵者,后世的英国人对他评价还挺高,比如丘吉尔就称他为“两个世界中最伟大的人”,两个世界就是指维京人的世界和英国人的世界。
我们前面说了,当时的英国分为四个小王国,盎格鲁三国灭了,还剩一个撒克逊人的威塞克斯王国,今天的伦敦就在当时威塞克斯王国的境内。伊瓦尔和他的兄弟们,前后发动了九次对威塞克斯王国的进攻,其中一次,威塞克斯的国王都战死了,国王的弟弟阿尔弗雷德即位,眼看实在打不过维京人,只好跟他们商量,赔款停战。双方达成和议,阿尔弗雷德向维京人纳税,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丹麦金”,不过同时,维京人也答应接纳英国人介绍给他们的基督教,这为后来维京人被纳入基督教世界和欧洲主流文明圈,埋下了伏笔。
经过维京人的入侵,英国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了,盎格鲁三国被团灭,所以从那以后,英国从文化到血统,都是以撒克逊人和维京人为主。虽然 England 这个词意思是“盎格鲁人之地”,但今天的英国跟盎格鲁人没多大关系了,所以英国人所谓“盎格鲁—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再说那位阿尔弗雷德,他通过向维京人纳税,赢得了喘息时间,韬光养晦,后来又大败维京人,把他们赶出英国,因此被誉为阿尔弗雷德大帝。下面我们先把目光从欧洲的西边转向东边,看一看维京人在俄罗斯的传奇故事。在这我们要明确一下,当时还没有“俄罗斯”这个词,构成今天俄罗斯的主体民族斯拉夫人,当时居住在东欧,伏尔加河北段,当时他们的社会形态非常落后,于是一些贵族就商量,请当时强大的维京人来帮忙。公元862年,一些贵族就来到维京人的国家之一瑞典说,你们能不能派几个能人,过来帮我们建国?瑞典人一听,觉得不错,就派了一伙人过去,为首的是三兄弟,大哥叫留里克。他们来到东欧之后,当地人就把他们叫做“罗斯人”,据说这个词在古代瑞典语里是划船的人的意思,很符合维京人的特点,不过关于这点学术界还有争议。
留里克三兄弟,真的帮助斯拉夫人建立起了三个城邦,两个弟弟很快就死了,所以事实上就是留里克一人大权独揽,他建立的王朝,就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留里克王朝。留里克的王国一度发展得还不错,但由于跟南边的邻国,突厥人建立的可萨汗国起了冲突,他们被迫向西转移,先是到了诺夫哥罗德,今天俄罗斯西北的一座古城,后来又搬到了基辅,就是今天的乌克兰首都基辅,这才稳定下来,这个国家也逐渐被称为“基辅罗斯”,这个国家的人,也被称为“罗斯人”,这就是俄罗斯历史的开端。
基辅罗斯被认为是今天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国家共同的前身,所以虽然基辅不在俄罗斯境内,但仍然在俄罗斯文化中被奉为罗斯民族的“万城之母”。罗斯人在基辅安顿下来之后就发现,可以坐着船沿第聂伯河南下,进入黑海,前往君士坦丁堡做生意,这样,他们就跟当时欧洲文明程度最高的拜占庭帝国建立起联系,受拜占庭文化影响很大,包括拜占庭信奉的东正教。
后来基辅罗斯越来越强大,打败并且吞并了当年欺负自己的可萨汗国,成为欧洲地盘最大的国家,但是不久后陷入内乱,一位名叫弗拉基米尔的小王子,逃回北欧,从挪威和瑞典老家人那拉来一支军队打回基辅,终于在公元980当上基辅大公,人称“智者”。988年,这位弗拉基米尔娶了拜占庭公主,宣布奉东正教为国教。据说他当时还犹豫应该信仰什么宗教,但是考虑到伊斯兰教禁酒,而对他们生活在北方寒带地区的人来说,不让喝酒简直是要人命,所以这才选择了信仰东正教。而随着东正教信仰的确立,基辅罗斯也发生了文化大迭代,维京人的多神信仰被放弃了,维京人的文字被西里尔字母取代,一夫多妻制也被废除,改成了一夫一妻制,就这样,奠定了从那时直到今天的俄罗斯文明的特性。
作为对拜占庭的回报,弗拉基米尔也安排了一批维京武士送到拜占庭,出任拜占庭皇帝的卫队,这些武士被称为“瓦兰吉”,意思是发过誓的人,他们战功卓著,所以从那以后从北欧招募的瓦兰吉卫队成了拜占庭的一个常备军种,直到15世纪拜占庭灭亡前夕。顺便说一句,瓦兰吉这个词,也翻译成瓦良格,辽宁号航母的原名瓦良格号,就是这个词。
以上就是维京人和俄罗斯的渊源,也是维京人对后世最大的影响之一。在这我们需要指出一下,留里克的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12世纪的俄罗斯史书《往年纪事》里,带有一定的神话成分,特别是近代以来斯拉夫的史学家提出过强烈质疑,认为“维京人创立罗斯”是一种西方史观。在这点上现在学界还没有定论。
说完了9世纪到10世纪维京人在欧洲东、西两端的故事,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在维京人的老家北欧,又发生过哪些故事。前面说过,维京人分别生活在今天的丹麦、挪威、瑞典这几国,各自的情况也不太一样,这里涉及的这些人名都特别有意思,什么蓝牙王、金发王、血斧王、北海大帝、无情者……简直像是魔幻小说里走出来的。相关的人物事迹也都相当传奇,不过限于篇幅,我们就只从中挑几个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人物来讲。
头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蓝牙王哈拉尔一世,这个名字非常有趣,相传他有一颗牙是蓝色的,今天很多蓝莓饮料的宣传材料上都会提到他,说他是因为爱吃蓝莓,把牙给吃蓝了,当然这是附会的,没有根据。不过提他,不是因为他这个有趣的绰号,而是因为这位蓝牙王把基督教引进丹麦,并且逐步取代了维京人原来信奉的奥丁、索尔这些神,后来挪威和瑞典也效仿他的做法,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北欧才逐渐融入了基督教世界和欧洲主流文明圈,这个影响持续至今。蓝牙王另一个影响后世的是,今天的蓝牙耳机,就是根据他这个绰号命名的,因为他口才出众,在他的年代蓝牙就是能说会道善于沟通的代名词,所以后人把无线耳机命名为蓝牙,取的就是让沟通更便捷这层意思。
蓝牙王晚年被他的儿子“八字胡”斯维恩推翻,八字胡继位之后,又发起第二次对英国的入侵,经过前后长达19年的战争,1013年终于征服了整个英格兰,当年的圣诞节,他在伦敦加冕,自称英国国王。不过转过年去八字胡就死了,他年轻的儿子克努特即位,不但继续统治英格兰,还征服了爱尔兰和挪威,克努特把这些地方和丹麦本土统一成一个北海大帝国,这是维京人实力最鼎盛的时候,克努特也因此被尊称为北海大帝。不过克努特死后,他的这个大帝国又很快分裂了。
前面说的从蓝牙王到北海大帝,都是丹麦人,他们的邻居挪威人的故事也同样精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无情者”哈拉尔。他是挪威王子,十岁就手持战斧上战场,成年后身高两米,力大无穷。克努特征服挪威之后,哈拉尔带着五百名部下,流亡基辅。投奔了前面提到过的基辅大公“智者”弗拉基米尔,后来又隐姓埋名去了拜占庭,参加了瓦兰吉卫队,屡立奇功。但是后来哈拉尔犯了重罪,被判处上斗兽场跟狮子搏斗,没想到哈拉尔赤手空拳把狮子给打死了,重获自由。后来哈拉尔回到基辅,娶了弗拉基米尔的女儿。就在结婚当天传来消息,他的老对手北海大帝克努特死了,哈拉尔连忙启程赶回挪威,准备争夺王位。后来哈拉尔终于如愿当上挪威国王,兴建了新首都奥斯陆,也让挪威重振声威,因此他又多了个新绰号:北海霹雳。
偏巧这期间,英国出事了,英国国王病故,没留下子嗣,王后的两个兄弟争王位,大哥哈罗德当上国王,弟弟托斯蒂格就跑到挪威求助哈拉尔。哈拉尔觉得这是入侵英国的天赐良机,就率领300艘战船开赴英国,在英国北部登陆,一路抢掠,正抢得起劲呢,忽然英国国王哈罗德率领大军赶到,双方一场大战,这就是著名的斯坦福桥战役。哈拉尔两米的身高在战场上太显眼,被英国弓箭手当成靶子给射死了,挪威军队大败。这场战役发生在1066年9月25日,战败的挪威人向英军投降,他们来了9000人死了至少8000,剩下的发誓永不再踏上英国土地,之后被哈罗德放走了。
斯坦福桥战役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英国人摆脱了来自维京人的威胁,但是获胜的英军,也是损失惨重,在这之后几星期,他们就又经历了一场更著名、影响更深远的战役,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下一本书《诺曼风云》里再讲。同样,对维京人来说,斯坦福桥战役的失败,也标志着维京时代的终结,他们已经无力再威胁欧洲各国,同时,维京人精神世界的改造也逐渐见效了,奥丁、索尔这些古老的北欧神灵,让位于基督教,维京文化也逐渐消亡了。
以上我们讲了8世纪到10世纪,维京人两百多年间的传奇故事,除了战士和海盗,维京人另一个不得不提的身份是探险家,他们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成就,要数发现美洲。
当维京海盗横扫欧洲的时候,也有一些人不想掺合这些战争,选择了远渡重洋,去寻找世外桃源。公元9世纪,一些维京水手航行到冰岛,并开始定居,后来不断有维京同胞从大陆带来牲畜和种子,在冰岛开辟农场。很多来冰岛的船只都是由女船长指挥的,她们不像男人那样喜欢大陆的战争。所以,妇女在冰岛的地位比其他维京社会更高。后来随着欧洲大陆的维京人纷纷信仰基督教,冰岛成了维京文化最后的庇护所,而且也为维京文化加入了很多冰岛的新元素。比如冰岛多火山,北欧神话里著名的篇章“诸神的黄昏”,原型就来自于火山大爆发。再比如北欧神话和奇幻文学经常出现的“矮人”,他们的形象一般是手拿战斧,身材粗壮有大胡子,但身高只有普通人一半,这就是冰岛维京人的写照。考古发现,由于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匮乏,冰岛等地的维京居民普遍因为营养不良,身材矮小。
由于冰岛自然资源有限,一些人不得不再次寻找新的栖身之所,980年左右,航海家红发埃里克等人发现了格陵兰岛,埃里克故意给这个大岛起名“Greenland”,意思是绿地,以便吸引冰岛人来移居。结果后来的人到了才发现,这里终年积雪覆盖,几乎看不见一点绿色。后来维京人又在986年到996年之间,在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岛和纽芬兰群岛等地登陆,这比哥伦布到达美洲要早五百年。但是,由于渡过大西洋的维京人数量太少,身体虚弱,而且组织无方,经常遭到当地土著的攻击,每个殖民地都坚持不了太久,大部分人都很快死去或返回格陵兰和冰岛。公元12世纪,冰岛火山群大爆发,格陵兰和北美的维京人失去了后援,全部消亡,最后只剩下少数维京人在冰岛坚守。
这本《维京传奇》的主要内容,到这就说完了。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这本书介绍了欧洲中世纪非常重要的一个族群——维京人,他们的由来、事迹、文化习俗,维京时代的兴起和衰落,以及他们对今天欧洲和世界的影响,他们既是残忍的海盗和征服者,也是勇敢的探险家,同时从政治格局到文化,今天他们的影响仍然遍及欧洲,乃至全世界。
维京时代落幕,不是这个故事的终结,维京人的后裔诺曼人,将续写新的传奇,这就是布朗沃思的“欧洲中世纪三部曲”的第二部《诺曼风云》里要讲的,我们也将随后带来,欢迎继续关注。
撰稿:曲飞工作室 脑图:摩西 转述:顾一菲
划重点
1、维京文化是一种勇士文化,富有侵略性,特别崇尚勇气,而且讲究人人平等,倡导集体智慧,战术灵活多变,出人意料。
2、对维京人来说,斯坦福桥战役的失败,也标志着维京时代的终结,他们已经无力再威胁欧洲各国,同时,维京人精神世界的改造也逐渐见效了,奥丁、索尔这些古老的北欧神灵,让位于基督教,维京文化也逐渐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