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伟大的骑士》 曲飞工作室解读

《最伟大的骑士》| 曲飞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托马斯·阿斯布里奇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作家,目前任教于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他的《最伟大的骑士》《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新史》《战争的试炼》一经出版就获得很多大奖,并受到读者的喜爱。这部《最伟大的骑士》是他在中文世界的最新译作。

关于本书

本书的主人公威廉·马歇尔,是欧洲中世纪史上的传奇人物,参与或见证了12-13世纪英国的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英语里的元帅一词“Marshal”,就来源于他的姓氏。以他的生平为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处时代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并对骑士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骑士?这个问题,我们会通过马歇尔的出身和学艺的历程来回答。

第二部分,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骑士?马歇尔在众多骑士中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这部分我们还会比对欧洲骑士和中国古人的效忠观念,同样是强调忠诚,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第三部分,骑士对欧洲的历史意味着什么?这部分我们会通过马歇尔成名之后,参与的几件重大历史事件,来一起寻找答案。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叫《最伟大的骑士》。

这是一部传记,传记主人公名叫威廉·马歇尔。对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有什么值得讲的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提另一个问题:你知道英语里的“元帅”,Marshal,这个单词是怎么来的吗?没错,就是来自威廉·马歇尔的姓氏“马歇尔”。正因为马歇尔勇冠三军,威名远震,所以后来在英语里,他的姓氏,就被赋予了“元帅”的意思。

马歇尔生活在公元12-13世纪的英国,当时,欧洲正处在骑士的黄金时代,而马歇尔就是当时骑士中的翘楚,他先后服侍过四位英国国王以及一位太子,亲历或见证了那个时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英国改朝换代的战争、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大宪章》的签署等等,一生充满传奇。同时代的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和法国国王路易七世,都曾经称赞他是“最伟大的骑士”,可见,马歇尔是一个定义了骑士理想形象的标杆式人物。

本书作者托马斯·阿斯布里奇是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中世纪史副教授,也是当今欧美极具人气的学术明星,作品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最伟大的骑士》是阿斯布里奇十分得意的一部新作,在他的社交媒体个人主页上常年置顶。

而我之所以想跟你分享这本书,除了要介绍马歇尔传奇的一生,更想以他的经历为样本,来帮你弄清楚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是一群怎样的人。

在涉及西方中世纪题材的影视、小说、游戏里,你总会看到骑士,他们通常被设定成勇武正直的正面形象,但有时也会成为被讽刺的对象,比如在《堂吉诃德》里,“骑士”这个形象就不怎么光彩;另外,骑士阶级还会被看成是欧洲封建制度的一部分,充当着“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角色。

那么真实的骑士,究竟是什么样的?成为一名骑士,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和条件?骑士这个已经淡出历史舞台的群体,对欧洲的历史进程,曾经起过什么作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马歇尔的生平。按照传记的逻辑,我们的解读也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骑士?这个问题,我们会通过马歇尔的出身和学艺的历程来回答。

第二部分,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骑士?马歇尔在众多骑士中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这部分我们还会比对欧洲骑士和中国古人的效忠观念,同样是强调忠诚,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第三部分,骑士对欧洲的历史意味着什么?这部分我们会通过马歇尔成名之后,参与的几件重大历史事件,来一起寻找答案。

我们通过主人公威廉·马歇尔的早年历程来看看,在中世纪的欧洲,什么样的人能成为骑士,是只要会骑马打仗就行吗?

马歇尔出生在1146年,是家里的次子。他出生的年代,相当于中国的南宋初年,而当时的英国也正处在乱世,因为老国王亨利一世死后,没有男性继承人,他的女儿马蒂尔达公主,和外甥斯蒂芬,为了争夺继承权,一直在打仗,英格兰的大小贵族,都被卷进了这场斗争。

马歇尔家族也是贵族,势力还不小,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当初威廉的父亲约翰·马歇尔就选边站在了公主这一边。但是,1142年,也就是威廉出生前4年,公主吃了一场大败仗,不得不逃到法国,也就是她的丈夫安茹伯爵家里。这样一来,公主的竞争对手斯蒂芬就成了英格兰国王,他开始逐步清算当初支持马蒂尔达的贵族们。

1151年,清算轮到马歇尔家族,斯蒂芬率兵围困了马歇尔家族的城堡,老马歇尔抵挡不住,只能送出一个儿子当人质,向斯蒂芬求和。他送出的,就是当时只有5岁的威廉·马歇尔。后来斯蒂芬得知威廉并不是马歇尔家族的长子,感觉受了愚弄,盛怒之下威胁说要吊死威廉,结果老马歇尔竟然说,您请便,吊死他我再生一个就是了!当然最后威廉命大,没死——否则也就没有这本书了。为什么要交代这个小细节呢?我们一会儿讲骑士来源的时候还会提到。

好在仅仅过了两年,马蒂尔达公主的儿子亨利二世就率兵从法国打回来,打败了斯蒂芬,并开创了著名的金雀花王朝。马歇尔家族也时来运转,日子好过起来。

1160年,14岁的威廉被送到诺曼底的一所骑士学校。这家学校是远近闻名的骑士摇篮。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成为一名骑士,需要哪些技能。

骑士的课程,称为“骑士七艺”,包括游泳、投枪、击剑、骑术、狩猎、下棋、诗歌。看看这个课程表,你会发现,骑士可并不是只要能骑马打仗就行,而是需要具备一整套技能和素质,要求文武双全。

如果说这些素质和技能算是骑士必备的软件,那么同样必不可少的还有硬件,也就是装备。

骑士的武器,首先是剑。在威廉的时代,骑士用的单手剑通常长80多厘米,重1公斤多,两面开刃,材质是钢与铁,按精确比例混合锻造。这种剑虽然分量不重,但是异常锋利,能轻松切断人的四肢。

另一个常见武器是长枪,这是在马上使用的,为了减轻分量,长枪主干部分都是木头制成的,虽然易于折断,但是借助马的冲击力,同样可以一击致命,马歇尔的舅舅就是在一场小冲突中,被对手用长枪捅穿身体,当场死亡的。

护甲也必不可少,在12世纪,骑士要穿着由3万个铁环编成、重达16公斤的锁子甲。至于电影里常见的那种全金属板甲,还要再过200年才会出现。其他的装备,还有头盔、木盾之类,就不一一说了。

所有装备当中最重要的,还要数战马,战马可能贵到超乎你想象。按照12世纪的价格计算,1匹战马的均价,可以买40匹普通马、200匹驮运马、500头公牛,或者是数量惊人的4500只羊。一匹战马的价钱,可能比骑士本人四五年的生活费还高。总之,从兵器到战马,骑士的这一套行头,可绝对不是一般人置办得起的。

除了上述的软硬件条件,成为骑士还需要一个册封仪式,这叫晋升礼,由具有爵位的贵族,正式授予骑士身份。隆重一点的,要搞好几天的庆典。也有从简的,马歇尔的晋升礼就很简单:被册封者跪在册封者面前,跟着册封者背诵一段誓词,然后册封者用剑,在被册封者肩头拍击两下,并为他佩戴上宝剑,宣布他为骑士。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其实已经回答了开始提出的问题:什么样的人能成为骑士?

要有条件接受全面系统的精英教育;要有财力买得起昂贵的武器装备,特别是战马;要在贵族圈子里得到认可,获得被册封的机会。

具备以上这些条件的,是什么人呢?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贵族子弟。

所以,骑士群体,基本上还是一个贵族内部的小圈子,至于平民成为骑士,这样的例子也有,但概率比中彩票高不了多少。

我们再把目标缩小一点,记得前面提的那个小情节吗?斯蒂芬威胁要吊死威廉·马歇尔,而他父亲却毫不在乎,这不完全是因为父亲不太喜欢他,更因为,在当时的贵族家族里,只有长子才有继承权,只要长子这一系能够承继家业就够了,其他的兄弟们,当然也就不怎么受重视。那这些没有继承权的贵族子弟,他们的出路在哪呢?基本上就是,要么当教士,要么当骑士。

所以,更确切地说,中世纪欧洲骑士阶层的主要构成人员,就是贵族家族中那些没有继承权,或者继承顺位很靠后的孩子,比如我们的主角威廉·马歇尔,他就是这样走上骑士之路的。

获得骑士身份,仅仅是第一步,我们还要通过马歇尔的成名之路,来说说“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骑士”。

成为骑士之后,马歇尔的人生第一仗却是一场败仗,而且他在这场败仗中损失了最重要的财产:战马。前面说过,战马太贵了,马歇尔也买不起一匹新的。骑士没有战马可怎么办呢?好在当时欧洲流行骑士比武大会,给了马歇尔翻身的机会。

12世纪的骑士比武大会,和影视剧里那种,两位骑士隔着护栏举矛对冲、点到为止的模式不同,虽然比武属于演习,但由于都是真刀真枪,闹出人命也是常有的事。

马歇尔在一次比武中,凭借过人的体力,抓住对手坐骑的辔头,把对方连人带马生擒活拿,根据当时的惯例,被捉的这位付了一大笔赎金才重获自由,马歇尔也终于有了钱,再买一匹好马。

更重要的是,马歇尔靠着这次比武声名鹊起,随后他又赢了很多场比武,20岁出头就已经成为西欧比武场上最著名的常胜将军,这让他获得了为王族效力的机会。

说到这儿,我们又要补充介绍一下骑士这个行业的职业前景。骑士的主要职责是打仗,那么为谁打呢?不是为国家,也不一定是为国王,而是为他所宣誓效忠的大贵族领主。骑士为领主打仗,从领主那里领取薪俸,如果功绩卓著,并且辅佐的领主有足够的土地财产,那么骑士还可能被赐予封地,自己也成为领主,这就是骑士的理想职业路径。所以,从性质上说,骑士应该算是依附于大贵族的军事家臣,这是他们跟现代国家军事力量的最本质区别。

那马歇尔效力的这位领主是谁呢?就是英王亨利二世的长子,小亨利。君臣二人年纪相仿,也非常投契。

前面说过,长子有最优先的继承权,小亨利就相当于英国太子。亨利二世也为小亨利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过加冕仪式,所以当时人们都把他叫作“幼王亨利”。亨利二世虽然给儿子举行过加冕仪式,但又不愿放权给他,“幼王亨利”有名无实,心中自然不满。终于,他决定抢班夺权,小亨利找了个机会离开父亲组建了自己的军队,而此时,马歇尔一直是他最铁杆的追随者。

说到这,就又出现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那就中西方两种不同的君臣关系,和不同的政治伦理。

对于君臣关系这个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说,在王权的覆盖范围内,所有人都是君王的臣属,哪怕你是某个大臣或者贵族家的私人臣僚,不从君王那领工资,但你也首先是“王的臣子”,至少理论上是这样。

欧洲的情况则不同,很多学者提到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关系,常会引用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是法国的前身法兰克王国时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原则,就是说,大臣们要听命于国王,向国王负责,而大臣的手下,只需要向大臣负责。这种逐级的权力结构一直是欧洲的传统,直到19世纪,俄国大作家果戈理的作品里还描写过这样的情节:一个贵族对他的农奴说“我是沙皇的奴仆,而你是我的奴仆,沙皇陛下可以命令我,但不能命令你。”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政治理念,像马歇尔这种“保太子反国王”,放到古代中国那是妥妥的谋逆大罪,而在欧洲,却被认为没毛病,这才是忠诚的骑士应该做的。而他之所以有“最伟大的骑士”这个美誉,除了勇猛无敌,很大原因也是由于他对幼王的效忠精神,广受认可。

甚至亨利二世本人,也是对此赞赏的,所以尽管事情刚闹起来的时候,他宣布马歇尔等人为“叛国者”,但等后来他们父子和解了,他并没对马歇尔等“太子党”秋后算账。

1183年,幼王因病早逝,马歇尔悲痛欲绝,为了替幼王履行“去耶路撒冷朝圣”的承诺,马歇尔单人匹马,带着幼王的斗篷,去了耶路撒冷。这件事更让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马歇尔的忠诚。

等马歇尔从耶路撒冷归来之后,亨利二世把他收至麾下,让他当了自己的封臣。并且为了笼络他,亨利二世还赐予他很多土地,马歇尔也就此成了领主。虽然他之前也是贵族,但只有贵族身份而没有封地,就只能给人打工,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主公的薪俸,而现在,命运才真正改变。马歇尔的经历也是欧洲中世纪骑士最成功的晋升案例。

至此,马歇尔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要章节:效力幼王亨利,就算告一段落了,具体的故事虽然不算多,但这一段经历是马歇尔本人最得意的,对我们理解骑士这个概念,也非常有帮助,从中我们了解了骑士的成长路径:他们通过战斗或比武,赢得声望,再借此投效大贵族领主,为他们效力建功,获得报酬和晋升空间。

如果再说深一层,我们还能从中看到欧洲中世纪的权力架构,也能看到欧洲骑士和中国古人不同的忠君观念,而这种对直属领主的效忠,也是“骑士精神”最重要的核心。

好,再回到故事。转投亨利二世之后,马歇尔的人生即将开启新篇章,并且将亲身经历12-13世纪英国的很多大事,我们接着来看。

马歇尔获得了亨利二世的厚待,也很快迎来了报答他的机会。

要说亨利二世这一家子人,真是没有让人省心的。没过多久,他的二儿子又起兵造反了,这个二儿子,就是未来大名鼎鼎的“狮心王”理查,欧洲中世纪最有名的国王之一。理查为人勇猛好斗,打仗是一把好手,本来是父亲亨利二世的得力助手,但或许是由于他一贯地强势,幼王亨利去世后,亨利二世并没有按照继承顺位,确立理查做接班人,反而着意培养自己的小儿子约翰,隐隐有用他制衡理查的意思。

就这样,理查也跟父亲反目了,他起兵攻打亨利二世,并且在1189年,一场关键战役当中打得亨利二世落荒而逃。理查在后面紧紧追赶,就在危急关头,马歇尔赶到,一枪刺倒了理查的战马,救下亨利二世。事后马歇尔说,要不是自己手下留情,完全可以直接把理查挑落马下。

就这样,救驾之功,再加上打败欧洲数一数二的勇士理查,马歇尔又大火了一把,这一战也成了他最为人熟知的事迹。

不过,毕竟这时的亨利二世已经老了,加上接连被亲儿子们造反,心理也受了很大刺激,不久后就病死了。那么,马歇尔又不得不更换一个新的主公,这就是正式即位为王的“狮心王”理查。

和当年亨利二世一样,此时理查也不计前嫌,重用马歇尔,还一手操持,帮马歇尔娶了富有的青年女贵族伊莎贝尔为妻,凭借这次联姻,马歇尔跻身于英格兰一线大贵族的行列,在理查的加冕仪式上,手捧国王黄金权杖参加典礼,至此他终于完成了从一介武夫到英格兰顶级政治圈一员的蜕变。

即位后不久,狮心王理查就积极响应罗马教皇号召,带兵参加第三次十字军,去远征耶路撒冷了。但是,国内不能无人,理查便钦点了“四大共治法官”留守英格兰,马歇尔就在其中。不过,因为马歇尔名气很大,很多民间传说不仅提到他参加了东征,还大大夸耀他的战功,当然这些都不是事实。

就在理查跟穆斯林领袖萨拉丁斗得难分高下时,他的幼弟约翰在国内发动叛乱,理查不得不签下停战协议,返回欧洲料理家事,6年之后,在一场攻城战中,理查中箭身亡。

截至理查去世,马歇尔已经53岁,在当时的欧洲算是高龄了,但随后,他竟然再次迎来了政治上的高光时刻:两度参与了《大宪章》的颁布。

理查死后,由于没有儿子,他那个造反的弟弟约翰,继承了英格兰王位,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失地王约翰”。金雀花王朝本来在法国拥有大量土地,巅峰时候他们名下的土地是法国国王的六倍,但是这点家底,基本都在约翰任内被他败光了,所以他被人叫作“失地王”。

这些领土当中有一块特别重要——诺曼底,这是英国金雀花王室起家的地方,另外前文也提过,马歇尔早年就是在诺曼底的骑士学院里,学到了一身本领,他在这也有大量的产业。人到中年的马歇尔并不愿意舍弃诺曼底,当约翰战败后,他以向法国国王宣誓效忠为条件,保住了自己在诺曼底的家业。也因此,马歇尔和约翰君臣二人关系迅速恶化。

1214年,英国国王约翰再次被法国国王打败,早就心存不满的英国贵族们趁机反抗,一年后,迫使他签署了《大宪章》,保障贵族们的权利不受侵犯。《大宪章》历来被奉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基石”,当然,本书中也指出,这个评价其实大大的过誉了,无论从初衷还是从效果上看,《大宪章》都谈不上那么伟大,不过这个话题跟主题离得有点远,就不多探讨了。

在《大宪章》上,威廉·马歇尔的名字被写在显著位置,但他在这起事件中的角色,并不是反对派领袖,而是王室和贵族之间的协调人。一方面,他的调节促成了《大宪章》的签署,算是“推动了”历史进步,同时另一方面,他尽管已经跟约翰矛盾很深,这时仍然帮了众叛亲离的约翰,算是践行了骑士的忠君精神。此时的马歇尔已经快70岁了,这件事成了他晚年最后的辉煌一笔。

不过,后来约翰反悔,宣布废除《大宪章》,这又导致了新一轮的冲突。后来,约翰战败,又染上重病,临死的时候,把年仅9岁的儿子托付给马歇尔,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英王亨利三世。此时已经衰老的马歇尔依然坚守骑士精神,宣誓将为亨利三世奉献一切,他动情地说:“如果世人都放弃幼主,我会背着他,把他养育成人,逃遍所有岛屿,逃到所有国家,即使我要乞讨为生”。

这个时候,马歇尔也已经成长为一个非常老成的政治人物,他明白,必须修复约翰时代被搞坏的英国君臣关系,争取回人心,而具体方法,只能是彻底终止约翰的倒行逆施,贯彻落实《大宪章》。1216年11月,马歇尔以亨利三世的名义重新修改和颁布了《大宪章》,相当于颁布了执政纲领,表示为了“所有人的福祉”,要执行公允的统治。正是因为这个举动,1215年《大宪章》才起死回生,真正在英国历史上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

此后,马歇尔作为摄政,掌握着英格兰的大权,他甚至以七旬高龄,重返战场,在1217年的第二次林肯战役中,打败入侵的法军,历史学家评价说,这场战役决定了英格兰王权的归属。两年后的1219年,73岁的威廉·马歇尔,平静地离世,留下了传奇的一生。

上面这段内容信息量太多,所以我们一直以叙述为主,没有插入相关的讨论,那说到现在终于可以讨论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在欧洲中世纪,骑士,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从马歇尔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到,欧洲中世纪的各种战争中,骑士都是中坚力量,因此,骑士是欧洲封建制度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属于既得利益集团,所以,他们整体上趋向保守,这个传统看法并没有错。但是,通过马歇尔的例子,特别是他在《大宪章》事件中的作用来看,骑士也会充当王权和革命力量之间的缓冲带,他们的存在,有些时候也能缓解社会转型期的动荡,让权力和制度的重组能以相对平稳的方式进行,以更低的成本推动社会的发展。

这就是马歇尔这位“最伟大的骑士”,带给我们的关于骑士的全新认识。

好,最后再来总结一下,我们分三部分,介绍了威廉·马歇尔的生平,这三部分内容,也分别对应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骑士?答案是,中世纪欧洲贵族家庭中,那些没有继承权或者继承权顺位靠后的孩子,是骑士群体的主要来源,如果能掌握骑士必备的一些技能、能置办起骑士的必要装备,再经过一个“晋升礼”的仪式,他们就能成为骑士了。

第二,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骑士?第一个必要条件是勇武,要在战斗或比武中扬名立万,第二个必要条件是忠诚,这是骑士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而欧洲骑士的忠诚是只针对自己领主的,这跟中国古代的忠君思想有本质区别。所以我们看到,尽管马歇尔一生中效力过多位君主,但仍然被认为是骑士精神的典范。

第三,骑士对历史产生了什么作用?骑士总体上是欧洲封建制度下的保守势力,但他们的存在,有时也会发挥稳定器的作用,降低变革期的社会成本。

希望这些问题,可以帮你更详细地了解骑士,这个欧洲历史上的重要群体,并且借此,对欧洲的中世纪,有更深入的看法。

撰稿:曲飞工作室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转述:徐惟杰

划重点

1.中世纪欧洲骑士阶层的主要构成人员,就是贵族家族中那些没有继承权,或者继承顺位很靠后的孩子。

2.对直属领主的效忠,也是“骑士精神”最重要的核心。

3.骑士也会充当王权和革命力量之间的缓冲带,他们的存在,有些时候也能缓解社会转型期的动荡,让权力和制度的重组能以相对平稳的方式进行,以更低的成本推动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