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 金燕西解读
《凤凰》| 金燕西解读
关于作者
约瑟夫·尼格(Joseph Nigg)神话动物研究首席专家,自1982年出版《狮鹫之书》以来,以各种风格和形式对神秘生物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索,出版有《神奇动物之书》《驯龙手册》等。他的作品曾屡获大奖,并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其中,《海怪:欧洲古〈海图〉异兽图考》已有简体中文版。
关于本书
数千年来,从火焰中跃升的凤凰一直是重生和复兴的象征。但这种神秘鸟类是怎样变得如此出名,以至于在世界文明和人类历史中反复出现的?我们对凤凰又有多少了解?
凤凰传说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后来在各个时期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作者深入探索了这种大家耳熟能详却又知之甚少的不死鸟。通过分析关于凤凰的各种神话传说的异同之处,作者描述了凤凰形象在数千年间的演变:从中国神话里吉祥的神鸟,到古希腊、古罗马古典著作里的凤凰,再到中世纪基督教中复活的象征,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皇室代表。作者考察了凤凰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与其相关的信仰和神话故事、它的象征性和隐喻性用法、它引出的怀疑和猜测,以及它在宗教、中世纪动物寓言集乃至当代流行文化中的形象。
凤凰永远不会被困难和死神击败,是希望和重生的终极象征。在《凤凰:神鸟传奇》中,这种梦幻般的神话生物终于有了一部跨越文化的完整历史。
核心内容
本次音频会为你从三个部分解读这本书:第一,凤凰神话的起源是什么?第二,凤凰如何在西方文明中从生物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第三,为什么有人说“凤凰死了”?它是怎么死的,又如何浴火重生?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金燕西。今天我为你解读的是《凤凰》,副标题叫“神鸟传奇”。
说到凤凰,我们一点也不陌生。“龙凤呈祥”“凤毛麟角”“有凤来仪”都是我们熟悉的成语;再看看文学,《诗经》里有“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这样的典故,指的是凤凰高飞,百鸟追随,比喻贤臣对明主的追随和拥戴,后来也被用来形容夫妻和睦、婚姻美满。此外,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可以说是“含凤量”极高,其中的主要人物王熙凤,名字里就有一个凤字;贾宝玉的胞姐元春入宫被封为凤藻宫尚书 ;而林黛玉住的潇湘馆也曾被宝玉题匾为“有凤来仪”。你看,可以说凤凰的意象早已渗入我们的文化基因,还有学者认为,凤凰就是中国的象征。
但你知道吗,凤凰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一种世界级的文化符号。正如本书讲到,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和伊丽莎白一世,都有凤凰的意象。甚至,在我看来,《哈利·波特》这部小说也借鉴了许多凤凰的象征,具体我会在结语处分析。你看,凤凰在西方文明中的传说和寓意也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经历了一次次演变,同东方的凤凰一样,存续至今。
那么,凤凰是如何成为人类共有且经久不衰的文化现象呢?它又是如何出现、演变和重生的呢?
本书作者约瑟夫·尼格,是美国神话动物研究的专家,他写了《狮鹫之书》《驯龙手册》《海怪》等书,都是关于神话动物的。这些书屡获大奖,还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在这本书中,他参考了各国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学、图像和纹章艺术,带领读者从古希腊穿越到现代,细致完整地还原了一场凤凰的文化奇观之旅。
接下来,我将围绕凤凰一生的三个关键词:降生、成长和涅槃,为你分三部分解读本书。
首先,咱们来看凤凰的降生,我将为你回溯凤凰最早的神话起源,分别是古埃及的不死鸟和中国的凤凰传说。第二是成长,凤凰如何在西方文明中从生物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第三,为什么有人说“凤凰死了”?它是怎么死的,又如何浴火重生?
好,我们先来看凤凰的诞生。
在故事的开头,作者引用了古埃及人信仰的创世传说,我们不妨来听一听:混沌初开时的大海中,凸起一块陆地。造物主太阳神化身为一只不死鸟立于其上。此时,无尽的黑暗中出现了一缕神光。随着不死鸟的第一声啼叫,时间开始了。
没错,这里的不死鸟就是凤凰的原型。作者说,古埃及人信仰复活和永恒的来世,依据就是太阳每天都会恒定不变地升起。而不死鸟,也被称作太阳神鸟,则被视为造物主太阳神的化身。古埃及人相信,当一个人的肉体死亡,对应着太阳的落下和夜间的运行,不死鸟则引领死者的亡魂走向光明和永生。
另外,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的复活也对应着太阳在东方再次升起。作者认为,由于不死鸟的形象与创世、太阳、复活以及永生都有关,所以成为古埃及《亡灵书》的主要组成部分。
《亡灵书》可能我们都听过,但它到底是讲什么的呢?这就要说到古埃及人的墓葬习俗了。我们都知道,古埃及人在埋葬死者前,会将他的身体制作成木乃伊。上至法老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不例外。这是为什么呢?作者说,因为古埃及人认为这是确保生命永恒的方法。
除此之外,墓穴中还要放置一些生活必需品、超度的经文,有的还会在墙上或石棺上刻下铭文。这些文本都是为了确保死者可以平安地抵达来世,获得永生。而《亡灵书》就是这些铭文、经文的合集,因此也被称为《通往光明之书》,而古埃及人会从这部书中截取片段,放置在墓中,以求永生。
在《亡灵书》和众多铭文中,不死鸟被描绘为苍鹭,这是一种水鸟,羽冠由两根长长的羽毛组成。如果你有机会去看古埃及主题展,当你看到一些画成水鸟形状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可能那就是不死鸟。
这种神鸟崇拜的历史有多久呢?作者认为,这种鸟首先出现在埃及的古王国时期,也就是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而这种信仰也影响了后来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希罗多德是谁呢?他被誉为西方的“历史之父”,有学者把他与我国的司马迁相并列。在公元前5世纪时,希罗多德来到埃及古城赫里奥波里斯,听闻了当地所信仰的神鸟。就像司马迁周游各地、搜集民间典故传说,写成《史记》一般,希罗多德也在他的《历史》一书中提到了不死鸟。就这样,凤凰的神话就在西方的文明中正式诞生了。
凤凰在希罗多德的笔下完成了初始的“破壳阶段”。在他的描述中,这种叫做“凤凰”的神鸟来自阿拉伯半岛,每500年,它就会将其父辈的尸骸装在一个用没药制成的球体里,再运到埃及的太阳神庙。这种神鸟长得像鹰,羽毛是金色与红色相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希罗多德的凤凰故事中缺失了重要的死亡和再生的部分,作者说,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古罗马作家才逐渐收集、完善了神鸟命运的完整故事。
好,说完了凤凰在西方的诞生,我们再从埃及出发,沿着凤凰的足迹,探寻它在同一时期的中国留下的踪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中国神话里的凤凰和西方的凤凰,拥有完全不同的起源,但它们作为传说中的神鸟,同样都非常古老。
如果我们走进浙江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很有可能会看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凤纹饰品。而提到凤凰出现的文字,作者说最早是出现在记录上古历史的奇书《竹书纪年》中。“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这一祥瑞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地点就在传说中三皇五帝之首黄帝的宫廷院落中。
《竹书纪年》还不是中国最早提及凤凰的文本,或许是早期很多文献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遗失了 ,可见中国凤凰的古老程度。而这本书编纂时,古埃及人也还在使用基于不死鸟信仰的《亡灵书》。
你看,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中国和古埃及都出现了类似“凤凰”的传说,并且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太阳的属性,学者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一书中说:“凤和凰分别是两种自然事物的生物化意象。凤是风神,凰是太阳鸟……是太阳的生命意象。”这与古埃及神话中对太阳神鸟的想象是相似的。
但与西方版本不同的是,中国有的文献中将凤凰一分为二,成为雄凤和雌凰。没错,作者认为中国的凤凰常常是成对出现的,比如,在《尚书》的描写中,是一雄一雌两只凤凰降临在舜的宫廷。而且,汉代的司马相如为追求卓文君所作的《凤求凰》,也是基于这样的设定。
如果说埃及不死鸟是太阳神的象征,那么中国的凤凰则是盛世来临的预兆。据史料记载,凤凰不光在尧舜禹的统治时期降临过,在汉代也出现过,作者说,凤凰的现身能证明君主之德、预示政局平稳,而凤凰的不出现则意味着国家的凶兆。就在希罗多德提到凤凰意象的同时代,孔子也曾提到过“凤凰”,不过他用的是“凤鸟不至”,来表达对政局的绝望。
那么,中国的凤凰是否与埃及不死鸟一样,也有动物原型呢?有学者认为,中国凤凰是源于上古部落的图腾崇拜,形象是以鸟为主,但还融合了其他多种动物的特征,比如《尔雅》中提到:凤凰身高6尺,长着公鸡的头、蛇的颈部、乌龟的背,有五彩色的羽毛等等。所以说,仅从外观上来看,就能识别中西方凤凰的不同之处。另外,在中国的传说中,凤凰是长生不老的,而西方的凤凰有生死周期,并且会浴火重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凤凰涅槃。但作者表示,随着时间的流逝,东西方的凤凰神话会从各个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好,我们说完了凤凰的诞生,接下来,我们再回到本书的重点,即西方文明中的凤凰是如何演变的?它如何从一种神话中的动物演变为西方文化中的符号与象征?
在书中,作者详细地列出了西方文献中提到过“凤凰”的学者,并详细地分析了“凤凰”在西方学者、文学家、诗人笔下跨越千年的不断演变。篇幅所限,咱们今天就不全部展开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兴起的公元1世纪 ,另一个则是文艺复兴时期。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阶段。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当时的罗马帝国诞生了,但基督徒们被帝国统治者视为异端,遭到大肆抓捕和迫害,造成了无数的流血事件。研究者发现,罗马皇帝尼禄还曾下令将一些基督徒投入斗兽场中,任凭他们被咆哮的猛兽生吞活剥。即便是这样,但仍有许多坚定不移的基督徒甘愿为信仰献身,就像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一样,成为殉道者。
正如作者所说,那是一个基督教被迫害和殉道的时代,对于虔诚的教徒来说,“浴火重生”的凤凰成了复活这一教义的完美象征。通过基督,可以复活,获得永生,也成为了殉道者心中最大的慰藉。此时此刻,在迫害中苦苦挣扎的基督徒非常需要凤凰的故事,来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所以作者说,凤凰也在这个时代迎来了“成长”阶段的第一次重要转型。自从罗马教皇圣克莱门特一世首次将凤凰的死而复生作为耶稣复活的佐证,它的象征意义便持续地凝结基督徒的力量,使基督教发展壮大。与此同时,西方凤凰的故事也因此逐渐完善,最重要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了死亡和重生的结局。但在这个时候,凤凰还不是被烧死的。故事的高潮在基督教的不断发展中被打磨、修改,最终加入了烈火的意象,才成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浴火重生的故事。实际上,是基督教与凤凰神话在发展中的相辅相成,促成了西方文明中凤凰形象的成熟与完善。凤凰涅槃的形象,也随着基督教影响的不断扩大传播到整个西方世界。
不仅如此,公元118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发行了一批特殊的金币,上面刻了一只长腿的鸟,头部环绕七彩光环。可能你猜到了,这就是凤凰。作者说,这种形象从希罗多德的描述演变而来,并且由于这种金币的流通很广,所以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世界对凤凰的想象。你看,不光是基督徒,就连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也推动了对凤凰形象的传播。
好,我们说完了凤凰意象在西方成长的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它已经从一种神话中遥不可及的生物成为基督教教义中不可缺少的象征之物。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那就是文艺复兴。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让凤凰的意义产生了多重的转变,并且达到其在文化史中的最高峰。
人文主义运动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最初源于意大利,提倡从中世纪“以神为本”的思想转化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场文化运动影响了欧洲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涌现出了不朽的艺术巨匠,例如被称为“美术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在文艺复兴时期,凤凰的意象经常被用来指代爱情 。在那个时代的文人笔下,凤凰隐喻的对象可能是恋人,也可能是追求爱情的自己,通常都带有一些悲剧的浪漫色彩。文艺复兴之父,诗人彼特拉克曾经用凤凰的意象,来表现自己在爱情中飘忽不定的状态。
他是这样说的:“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一只鸟独自飞翔,/没有伴侣,他主动迎接命运的安排,/死去,又复活,再生一回。在太阳的光焰下焚毁、死去、又获得生命,/如同凤凰一般。”
对于诗人来说,或许太阳就是他想追逐的爱情,而自己就像一只甘愿投向太阳光焰的凤凰,葬身火海,而又获得新生。在我看来,凤凰在文艺复兴时期,也经历了从神走向人的历程,它超越了此前所在的宗教范畴,从佐证和象征耶稣和基督教的死而复生,走下神坛,被运用在普通凡人的个体情感经历上,作为一种爱情符号,来表达人类自我的感受与认知。
实际上,凤凰作为爱情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也能找到对应,例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凤求凰》,就是司马相如为了追求卓文君所做的琴歌。这里的琴是古琴的琴,可以想象司马相如当初抚琴而歌,唱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成功打动卓文君的芳心,抱得美人归。
好,说完了凤凰的爱情象征,作者认为,凤凰还有另一种隐喻,那就是用来描述某些超凡脱俗、堪称典范的人。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尊贵的凤凰可能就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了。伊丽莎白终身未婚,一人独居。她不仅将凤凰的图像刻在了自己的个人徽章上,而且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称号“世界的凤凰”。由此,凤凰到了伊丽莎白时代也成为一个典型的女性符号。
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情况,那就是武则天。有学者认为,武则天为了让自己的统治合法,宣称凤凰现身了。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在中国古代,凤凰现身被视作是盛世的预兆,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当时,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不断地强调凤凰和女性的关系,为其称帝寻找舆论支持。
你看,在中西方文化中,凤凰象征着高贵女性这一意象,都可以归功于杰出的女性统治者。
好,我们跟随凤凰的一生,讲完了它的降生和成长,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第三个关键词“涅槃”了。这里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死亡,一个是重生。我们先来看看前者。
时间拨到17世纪上半叶,在这个时候,有关凤凰的说法中开始出现了质疑的声音。作者说,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一种科学精神摆脱了中世纪思想的禁锢,彻底颠覆了欧洲人的认知,我们知道,那是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的时代。此时,“世界的凤凰”伊丽莎白一世也已经去世。在科学革命的思潮下,凤凰,这个属于传统信仰,看似不起眼的事物,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人们开始怀疑古人所记载的凤凰是否是真实存在过的,还是仅仅只是想象。
这个问题看似很荒谬,凤凰作为传说中的神鸟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为什么非要弄清它是不是一种自然界的生物呢?在我看来,也许这就体现了当时激进的理性思潮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辨态度。不管怎样,人们开始从《圣经》中寻找证据,从希罗多德的描述中寻找答案,查遍了古罗马的文献资料,并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凤凰只是古人虚构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作者认为,这件事的高潮是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的建立,也就是现在的英国皇家学会,而该学会从建立之初就致力于促进科学发展,消除一切“伪科学”。到这个时候,凤凰在数千年里所得到的大众认可也走到了尽头,“凤凰已死”,就如它在传说中一般,死在了烈火中,而这场火正是熊熊燃起的科学之火。
好,说到这里,我们可能在思考它最后的结局了。没错,凤凰必将浴火重生,不然就不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凤凰了。
19世纪英国作家劳伦斯曾说:“只有被烧死,活活烧死,/烧成一堆热灰,/凤凰才能重生并焕发青春。”
随着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的兴起,人们又开始追求那些当初被理性主义所抛弃的概念,其中就包括凤凰。凤凰又开始大量地出现在诗歌、小说,以及儿童文学中。作者认为,这不仅象征着凤凰本身的复活,也是说明,要实现凤凰的形象转型,需要一个必经的死而复生的过程,而凤凰在19世纪的文化领域复活则是验证了这种意象。而且在数千年里,凤凰都能担当死而复生、重焕活力的象征,到了现代更是如此。
你看,当我们今天运用凤凰的意象时,通常都会联想到涅槃或复兴一类的词。没错,凤凰进入现代后常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的复兴,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复兴。举个例子,希腊在独立战争后,就将凤凰的纹章形象印在了其首次发行的硬币上,用来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象征。再比如,出版本书的芝加哥大学的校徽上就有一只从烈火中跃起的凤凰,这就是为了纪念芝加哥大火与在废墟中重建起来的芝加哥城。
好,说了这么多,可能你也发现了,凤凰涅槃这个概念是西方人发明的。那么,这个词是怎么进入中国的文化想象,与中国的凤凰意象相结合,成为一种中西互通的概念的呢?
实际上,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凤凰是没有“死而复生”这一概念的。学者认为,“凤凰涅槃”这个词还是郭沫若发明的,在他的诗集《女神》中,他以“凤凰涅槃”为题,写了一首诗,将祖国比作凤凰,并借助涅槃的西方概念,隐喻中华民族也如凤凰一般浴火重生,并实现了伟大复兴。
注意,这本诗集出版时是1921年,正是国家和民族百废待兴、亟需更新的年代。可以想像,人们愿意接受和相信凤凰涅槃的意象,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和蓬勃的生命力,对于那些有理想的人来说,这是莫大的激励。或许正是这个既浪漫又理想主义的人类概念将凤凰涅槃的故事推向全球,成为不分种族、不分地域的集体想象。
好,本书的精华内容我就为你解读完了。我们来回顾总结一下。
西方凤凰的传说源于古埃及的不死鸟,是太阳神的象征;而中国最早有关凤凰的记载来自《竹书纪年》,被视为盛世来临的预兆。在西方文明中,凤凰在早期基督教遭受迫害时被赋予了浴火重生的意义,并成为基督教教义中耶稣复活的证据;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凤凰在人文主义的思潮下不仅变成了爱情的符号,还被用来赞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这样超凡脱俗的女性。然而,随着科学革命的推进,人们用理性杀死了传说中的凤凰,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又唤醒了凤凰的生命力;进入现代后,凤凰以全新的姿态浴火重生,成为席卷全球的“复兴”象征。
最后,我还想和你聊聊那部风靡全世界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哈利·波特》。其实,《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对古典文学非常熟悉,在她的笔下有很多精心设计的隐喻,凤凰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比如说,这本书里的角色邓布利多不光是最强悍的魔法师,也是主角哈利的人生导师,有解读者认为他代表的就是上帝;而他亲密的宠物与盟友,就是一只会涅槃的凤凰,这不难让我们联想到早期基督教中凤凰与耶稣的关系。再比如,故事中的核心矛盾之一就是哈利与伏地魔之间的对立,但讽刺的是,他们俩的魔杖都是用同一根凤凰尾羽制成的,并且在最后的决战中,哈利经历了死而复生,才终于击败了对手。在我看来,或许,哈利本人就是凤凰的另一种化身。
在我们的时代,凤凰的意象也是无处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我们所熟悉的可能还有凤凰网、凤凰卫视、凤凰古城等等。可能你会有个疑问,为什么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出现了凤凰的概念,而且跨越千年、经久不衰?
在我看来,答案可能是这种神鸟被赋予了优秀的人格,无论是向死而生的精神,还是王者归来的气魄,都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追逐、不断效仿的英雄情怀。人性都是相似的,且是永不过时的主题。是人类造就了凤凰,但凤凰的故事也一直感染着人类,激励着我们成为理想中的、更好的自己。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红包,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1.西方凤凰的传说源于古埃及的不死鸟,是太阳神的象征;而中国最早有关凤凰的记载来自《竹书纪年》,被视为盛世来临的预兆。
2.在西方文明中,凤凰在早期基督教遭受迫害时被赋予了浴火重生的意义,并成为基督教教义中耶稣复活的证据;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凤凰在人文主义的思潮下不仅变成了爱情的符号,还被用来赞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这样超凡脱俗的女性。
3.随着科学革命的推进,人们用理性杀死了传说中的凤凰,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又唤醒了凤凰的生命力;进入现代后,凤凰以全新的姿态浴火重生,成为席卷全球的“复兴”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