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伟大的博弈》丨小云解读

《伟大的博弈》丨小云解读

关于作者

约翰·戈登,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1966年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戈登多年来一直在为《美国传统》的美国商业故事专栏撰稿,代表作有《伟大的博弈》《资本的冒险》和《财富的帝国》等。

关于本书

《伟大的博弈》是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以华尔街为主线展示了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展现了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核心内容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华尔街的历史,也是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缩影。《伟大的博弈》主要讲述了三百多以来,华尔街上各路玩家的浮浮沉沉和游戏规则的变迁。华尔街的发展历程是金融史,是经济史,更是我们了解和认识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资本市场的活教材。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伟大的博弈》。这本书以华尔街为主线,展示了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透过书中讲述的华尔街历史,我们会看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华尔街的历史,也是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缩影。

现在的华尔街,是毫无疑问的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美国也是公认的世界一线强国,但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三百五十年前,华尔街不过是一条普通的小街,美国也不过是一个正在争取独立的殖民地。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美国就成了世界超级大国,华尔街也和美国一道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一条小街发展成了一个可以影响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力量。在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华尔街代表的资本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美国联邦政府在南北战争中的战争融资,还是由铁路建设带来的第一次重工业化浪潮,华尔街都功不可没;在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向新经济成功转轨,也同样得益于华尔街资本力量的助推。可以说,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支持密不可分,要深刻理解美国的崛起,就不得不提华尔街的发展。

《伟大的博弈》这本书主要就讲述了三百多以来,华尔街上各路玩家的浮浮沉沉和游戏规则的变迁,这其中有丑陋,有高尚,有辛酸,有光荣。就是在这个伟大的博弈过程中,华尔街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发展成了世界金融的中心。华尔街的发展历程是金融史,是经济史,更是我们了解和认识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资本市场的活教材。

这本书的作者叫约翰·戈登,祖父、外祖父都曾是华尔街上的玩家,他自己对金融史也是情有独钟。在这本书里,他采用了编年体的手法,按部就班地把华尔街三百多年的历史拉了一遍。这样写的好处自然是比较系统和直观,但坏处就是非常琐碎,没有明显的详略主次之分,如果抓不到重点,你可能感觉只是看了一些故事,很难理解戈登为什么觉得这是“伟大的博弈”。不过没关系,接下来,我就来帮你划划重点。实际上,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虽然漫长,但如果找到它内在的脉络,华尔街的发展路径就会很清晰了。跟着这个脉络,理解了华尔街经历了怎样伟大的博弈,怎样随着美国一起崛起,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站在世界经济的潮头,我们也自然就能理解戈登眼里的这场伟大的博弈究竟伟大在哪儿。

总的来说,华尔街的发展,其实可以切分成三步:

第一步,华尔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伴随着美国从蛮荒之地发展成了一线强国;

第二步,华尔街经过蜕变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世界地位,逐渐成为世界的一极;

第三步,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还在不断自我革命,美国也不断发展,持续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

咱们先从第一步说起,来看看华尔街的诞生和发展,看看在美国早期崛起的过程中,华尔街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们都知道,美国曾经是一块蛮荒的新大陆,这个国家并没有多长的历史,但到了20世纪初,也就是1900年左右,美国就已经成为了一线强国。这个过程对应我们中国的历史,差不多是从清朝顺治年间到光绪年间,两相对比,美国的成长不可不说是迅速。而华尔街的发展,可就不仅是迅速,而且是野蛮生长了。但野蛮也不是说完全没有约束,只是说规矩少,自由度高。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崭新的国家,所以它不像欧洲其他国家那样,存在很多阻碍经济自由发展的壁垒,在当时的美国,如果没有什么既定的法律限制你不能做什么事,你就可以做,直到政府颁布法律明令禁止。华尔街的起步和发展也同样如此,一开始什么规矩都没有,大家自由竞争,随着市场的发展,才逐渐定下了一些规矩。下面,我就跟你说说华尔街在诞生初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华尔街的英文是 Wall Street,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墙街,诞生于1653年。那时候美国还没有独立,纽约也不叫纽约,而是叫新阿姆斯特丹,还是荷兰的殖民地。当时的荷兰是当之无愧的金融先行者,我们现在还常常听到的做空、逼空、洗盘、对敲、拍卖、坐庄这些很专业的金融名词,就是被荷兰人发明出来的。当然,他们也搞出了“郁金香狂热”,搞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所以说,新阿姆斯特丹是一个有金融基因的殖民地。后来,英国和荷兰在北美争抢地盘,荷兰人为了守住这座城,在城北修了一座墙,紧邻着这堵墙的小街,就叫墙街,英文就是 Wall Street,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华尔街。不过后来新阿姆斯特丹还是落入英国手中,就改名叫了 New York,也就是现在的纽约。当初作为防御工事的那堵墙已经失去了意义,但是华尔街却从这里起步,最终成为了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从一开始,华尔街的金融交易就主要是面向社会募集资金,这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上市”,上了市就可以交易了。不过当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股票,实际上炒的更像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债券。可以交易可以炒,也就催生了证券经纪人这个行业的发展。不过交易还是比较麻烦,还不能像我们今天这样点点键盘就可以,都得委托经纪人,由他们出头,当面交易。随着交易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经纪人们就自发形成了集中碰头的地点,经纪人之间为了防止恶性竞争,也开始商量制定公认的收费标准,于是他们在一棵常常碰头的梧桐树下,签订了著名的《梧桐树协议》,规定经纪费用固定为千分之2.5。这就是华尔街最早的游戏规则,此后一百多年间,华尔街也几乎就只有这一条规则的限制,这也是华尔街野蛮自由生长的一个侧面。顺带一说,现在我们很多基金都喜欢命名为“梧桐树基金”,就是为了向这一协议致敬。

从梧桐树下的一笔笔交易开始,华尔街和美国经济的传奇开始了。有了华尔街,人们就可以迅速把公众的资金集中投向那些有前途的事项上,投资建设打开了融资的渠道,经济发展就得以加速推进。

比如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大牛市,这个牛市以运河概念的兴起为标志。当时美国作为新大陆,运输道路约等于没有,坐落在东部的纽约想要享受美国西部大开发的红利,就只能依靠水上运输,可纽约周围的河道又都太窄,特别不适合大船经过,怎么办呢?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纽约就要计划修建伊利运河。修建运河是大工程,修得好当然是经济大发展没得说,但是资金缺口也很大,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华尔街公开募集资金,让运河项目“上市”。华尔街在这场运河牛市中显示了强大的融资能力。运河一开工,还没等经济被激活,首先激活的就是运河概念股,船运公司、运河经营公司不断上市,股价不断升高,凡是和运河相关的公司都得到了实惠,得以吸收资金,扩大经营。经历了这一波运河牛市,华尔街资本市场交易量大幅提高,成为美国金融中心之一;运河顺利修建,也带动纽约人口增加,经济大幅提振,晋升为美国的一线城市。

之后,这样华尔街和经济的互相促进又一轮一轮不断上演。尤其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先是铁路大发展,和当初的运河牛市一样,自然而然地来了一波铁路概念股领涨的牛市。华尔街更加热闹,铁路网也让纽约乃至美国经济上到新台阶。铁路牛市的疯狂过后,迎来了制造业崛起,钢铁概念股又成为华尔街的新宠。这之后,随着电话、汽车等等逐渐走向千家万户,通信概念股、汽车概念股又引领了一轮轮新的牛市。华尔街不断通过资金的配置给经济提供动力,从1653年这条街诞生开始算起,之后差不多两百五十年间都是如此。

公开募集资金,人们用资本投票,追逐利益的资本总是会关注那些未来最有价值的行业或者企业,经过两百五十多年的发展,一轮一轮的牛市更迭,华尔街的玩家不断给最先进的技术输送资金血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尔街加速了美国梦走进现实的速度,是美国经济繁荣的催化剂和重要动力源。随着华尔街交易的总量越来越大,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纽约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美国也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新大陆,发展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一线国家。

那美国就从此顺风顺水,在世界强国的路上一往无前了吗?并不是。巨大的发展背后伴随的,是巨大的危险。资本对利润的追逐,让繁荣背后潜伏着危机。经济向好引起狂热炒作,过度炒作之后一地鸡毛,恐慌过去休养生息,再次回暖之后又开始一轮新的循环。华尔街也好,美国经济也好,每一轮的炒作主题虽然不同,繁荣和危机交替出现却成了不变的轮回。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华尔街发展的第二步,看看它是如何完成了自由发展到有章可循的蜕变,美国又如何在这种蜕变之下实现了新的飞跃。

我们前面也说过,作为一个崭新的国家,美国天生就有自由竞争的基因,所以即使已经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仍然没有建立自己的中央银行。华尔街的资本市场除了《梧桐树协议》那微不足道的一点规则,基本是在玩家的博弈中,以一种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方式发展的,所以在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美国都没有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在最开始出现经济危机时,美国早期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曾经主张对股市危机积极干预,并且历史上也先后主持建立过“第一美国银行”和“第二美国银行”这两家具备中央银行性质的全国性金融机构。但很不幸,汉密尔顿建立的体系基本上被崇尚自由的杰斐逊主义者破坏了,中央积极干预的金融没能建立常态化的机制。作者也感叹杰斐逊虽然是杰出的政治家,但在经济方面确实不太行。第一美国银行和第二美国银行,这两个早期美国政府调控货币政策的重要机构,先后被杰斐逊主义者关闭了,所以在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美国都没有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这使得美国在历史上经历了比其他国家更为剧烈的经济振荡。

当华尔街还是一条小街,美国经济还没有如此庞大复杂,这一轮一轮的经济波动都还好应付,但这时候,华尔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美国也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繁荣和危机就开始变成大风大浪。一轮一轮交替之中,每一次崩盘都比前一次更惨烈,使得美国在历史上也经历了比其他国家更为剧烈的经济振荡。终于,在1907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金融危机。人们对银行的疯狂挤兑,股票价格一跌再跌,华尔街乃至美国都悬在了深渊边缘。自由放任逐渐行不通,华尔街面临生与死的挑战,这时没有中央银行的美国政府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当时唯一有足够能力把控局面的人,这就是被称为“华尔街之子”的J·P·摩根。

摩根在当时的华尔街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不仅仅源于他坐拥巨大的财富,还在于他拥有超越华尔街普通玩家的智慧和品德。在华尔街这个尔虞我诈的市场上,他一直坚持“信用是最重要的资产”,赢得了广泛的尊重。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摩根当仁不让,挺身而出,他以自己的财力充当实质上的中央银行,给市场注入流动性,并调度组织金融机构有效应对,实际上行使了一个中央银行的职责。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影响力力挽狂澜,总算没有让危机变成灾难。但经此一役,华尔街和美国政府也认识到,关键时刻只能依靠金融巨头的影响力和担当不是办法,必须建立一个中央银行,平时监督和管理金融机构的运作,出现危机及时出手防止危机的蔓延酿成灾难。就这样,1913年,被称为美联储的中央银行诞生了。顺带一提,也就是在这一年,摩根去世了。在他去世的消息公布后的12小时内,近3700份电报如潮水般从全世界涌来,足以证明摩根的影响力,华尔街的影响力。

之后没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成为欧洲战场的大后方,在这场世界格局的大洗牌中,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繁荣,华尔街也跟着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中心。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过热以后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就是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美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崩盘。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说说在这段繁荣时期华尔街迅速发展的“杠杆交易”了。什么叫杠杆交易呢?就是你买股票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出100%的钱,只要出10%的钱作为保证金,就可以买入股票。另外90%的钱哪儿来呢?金融机构借给你,而且借给你的钱只是按天收取固定利息,股票的涨幅都是你的。比如你有10万块钱,用了杠杆交易的方式,就可以买100万的股票。我们也说了,一战以后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这时候股市也是蹭蹭的涨,道琼斯指数8年间涨幅超过400%。哪怕你的股票弱得不行,只涨了40%,100万的股票也赚了40万块钱,是10万块本钱的4倍,而借钱的利息嘛,和牛市的涨幅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方式就好像杠杆,用一点点力气就可以撬起很重的东西,真的是一本万利。

那股价要是跌了呢?跌了,就会先亏你自己的真金白银。一旦跌到补仓线,就会打电话让你补交保证金,保持借给你的钱不超过股价的90%。如果不交钱,就会强制卖掉你的股票去还给金融机构,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强制平仓。在牛市里,股价一天一个新高,杠杆交易绝对是一本万利的法宝,没有人去想跌了会怎样,并且因为杠杆交易放大了整个市场的交易量,牛市的顶点通常会比没有杠杆的情况还要高很多,我们都知道“登得高,跌得惨”的道理,这种杠杆牛市一旦到了涨无可涨、自然转为熊市的时候,就比一般的熊市更可怕。

1929年10月24日,是金融史上著名“黑色星期四”,牛市开始转熊,股市一开盘,股价就大跌。如果是以前的股市,跌一跌可能并不要紧,但当时股市几乎人人都在用杠杆交易,这就比较麻烦了。一旦股票跌到了股民需要补交保证金的局面,就可能因为很多人无法补交保证金,让金融机构开始强制平仓卖出股票,这种卖出又引起股票进一步下跌,让更多股票因为强制平仓被卖出,这样的恶性循环让整个股市开始一泻千里。金融机构疯狂卖出,没平仓的股民也如惊弓之鸟疯狂出逃,上演资本市场的“踩踏事故”,股票价格自由落体一样跌跌不休,整个市场一片恐慌。之后短短的两个星期里,300亿美元的财富蒸发,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这一场危机爆发得异常迅速凶猛,刚成立没几年的美联储经验不足,措手不及,而当时市场上也没有像摩根一样有足够影响力、可以力挽狂澜的巨头,不可避免的灾难就到来了。

股市雪崩之后,华尔街乃至美国经济一片混乱。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美国经济出现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衰退。从1929年到1933年,全美国有5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经济直接倒退10年。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大萧条”。股市雪崩和的大萧条到底是因果关系还是表里关系,经济学家众说纷纭,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场灾难给华尔街上了沉重的一课。如果说这场灾难有什么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华尔街和美国政府都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市场的巨大威力和脆弱性,认识到仅仅有一个中央银行还远远不够,对华尔街全面规范、持续规范刻不容缓。痛定思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一系列的法令陆续颁布,包括《银行紧急救助法》《联邦证券交易法》《信托契约法》和《投资公司法》等等。密集出台的法案,让华尔街全面走向规范。这一系列法案影响极大,是许多国家建立监管规范的蓝本。华尔街之后也随着二战给美国带来的机遇,又一次走向繁荣。

有了规范的游戏规则,华尔街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稳固,之后的几十年间,华尔街在规范的框架下不断进化。这一段时间有两个名字必须提一下,一个是美林证券的创始人查尔斯·美林,他注意到华尔街已经从无序走向有序,开创性地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美林证券迅速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而另一个名字则是鼎鼎大名的“华尔街教父”、股神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莱厄姆,他的著作《证券投资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至今仍然被奉为经典。他们的成功都说明,在走向规范的华尔街,简单投机的属性已经逐渐被理性的投资取代,投资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当华尔街结束了野蛮生长,开始走向规范,美国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到了20世纪后期,随着二战创伤的褪去,冷战思维出现松动,美国已经逐渐成为地表最强国,而华尔街也成为资本市场中独占鳌头的中心。

现在,如果说资本市场是太阳系,那华尔街就是太阳,走到了世界舞台中心的华尔街和美国,又将如何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呢?接下来我就给你说说华尔街有哪些进化,又是如何成为美国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的。

说华尔街的进化,就不得不说基金行业的崛起和资本市场机构化。随着资本市场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赚钱越来越需要专业知识,个人投资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散户,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华尔街逐渐进化出了“基金”这个金融子行业。个人投资者开始越来越多地投资基金,将资金委托给专业人士来打理。普通人不是直接买股票,而是买基金的份额,委托专业人士,也就是基金经理,将这些钱汇聚起来统一运作。普通人一般还是没有专业人士厉害,所以基金越多,普通人就越难赚钱,就找专业人士代为管理,这样循环强化,基金越来越多,华尔街股市就开始逐渐机构化了。也就是说,股市上的玩家主流渐渐变成基金经理这样手握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拥有的资金体量更大,决策更科学。

率先机构化,说明华尔街已经非常成熟。一方面,更加专业的玩家,更成熟的市场,吸引了来自全球企业在这里上市,参与到华尔街的交易之中;另一方面,众多的投资品种和投资策略也应运而生。金融学还创新地和工程学、数学紧密结合,诞生了“金融工程”这门新的投资科学。华尔街已经是金融创新的先锋,也在用这样的方式加强自己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这个发展的新阶段,华尔街一如既往地对科学技术的拥抱,就好像曾经追逐运河概念、铁路概念、钢铁概念、工业制造概念一样,华尔街的投资人仍然一如既往地钟情于那些属于未来的新技术,钟情于未来具有巨大红利的创新型企业。你以为 IBM、微软、苹果、谷歌这些企业为什么能迅速做大做强,迅速把技术转化成产品?华尔街功不可没。在信息技术革命到来之际,是华尔街,是资本市场,让资金不断流入微软、IBM 这样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华尔街聚集了大量的资金,股价逐年攀升。而当我们进入90年代,互联网浪潮袭来之时,亚马逊、雅虎、谷歌等互联网新贵,也是登陆华尔街市场迅速融资,靠着资本的强力追捧走上时代潮流之巅。虽然这本《伟大的博弈》只写到了1999年,但进入21世纪以后,华尔街也仍然不断进化创新,不断自我革命。苹果、Facebook 还有中国的阿里巴巴,这些新一代互联网企业能有那些惊人的表现,其中依然有华尔街的功劳。

三百五十年的华尔街历史,到这里我们就基本说完了,再来回顾一下。我们从华尔街的诞生开始,讲了经过怎样的野蛮生长,让小街成为一线金融中心,美国成为一线强国。之后,我们讲到了金融危机怎样掀起风暴,华尔街在规范之后成为了世界资本星系的太阳,而美国也成为了超级大国。最后,我们介绍了规范有序的华尔街迎来了新的腾飞,机构投资者取代散户成为市场的主流。不断自我革命,拥抱科技的华尔街还在不断进化。

在华尔街崛起的历史上,我们也不难读出金融业对经济的伟大作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金融助力修建运河、修建铁路、大炼钢铁,美国作为一个蛮荒的新大陆要多少年才能完成工业化;如果没有金融,美国怎么能迅速普及电话、汽车和其他电气产品,完成电气化;如果没有金融,在信息技术革命来临之时,美国是否能诞生微软、IBM 这样伟大的企业;如果没有金融,在互联网突飞猛进的今天,亚马逊、苹果、Facebook 这样的企业要多少年才能崛起并不断做大做强。的确,金融业从来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但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催化剂、助燃剂,可以让资源源源不断地配置到那些属于未来的领域,让梦想更早变成现实。每一个时代,无论是运河、铁路也好,钢铁、汽车也罢,它们都和70年代的微软,90年代的谷歌、千禧年后的 Facebook 一样,代表了当时科技的最前沿,代表那个时代的梦想。

金融业对利润不知疲倦的追逐,虽然常常让人觉得这个游戏过于冷酷势利,但“金钱永不眠”的特质,也让金融业总是对那些代表未来的新技术、那些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新事物拥有最灵敏的嗅觉,这精彩的游戏让资金总是流向时代最先进的科技,不断给时代的梦想提供动力,加速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业无愧为桂冠行业,华尔街也无愧于皇冠上的明珠,而这场伟大的博弈还在继续。就像作者戈登在书中所说的一样,“尽管有数不清的海滩,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的股灾,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的买低卖高,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

撰稿:小云 脑图:刘艳 转述:孙潇

划重点

1.华尔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伴随着美国从蛮荒之地发展成了一线强国。

2.华尔街经过蜕变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世界地位,逐渐成为世界的一极。

3.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还在不断自我革命,美国也不断发展,持续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