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武士女王》 高新原解读
《伊莎贝拉:武士女王》| 高新原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克斯汀·唐尼,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经济危机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她的另一本著作《罗斯福新政背后的女性》,入选了2009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最终名单。特别要说的是,唐尼曾是《华盛顿邮报》的雇员作者,2008年,《华盛顿邮报》对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报道获得普利策奖,这其中也有她的贡献。
关于本书
15世纪中叶,西班牙还处于分裂状态,伊莎贝拉就出生在当时西班牙地区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少女时代,她一直被兄长当做政治联姻的工具,她毅然反抗兄长,与自己所爱的阿拉贡王子斐迪南结婚。但是婚后的斐迪南王子却觊觎卡斯蒂利亚的王位,将伊莎贝拉当做政治筹码。在那个女性没有任何权利的年代,年轻的伊莎贝拉选择与命运抗争,勇敢地站出来挑战自己的兄长和丈夫,并最终取得了王位。当然除了她敢于挑战男人世界的霸权,伊莎贝拉作为女王的统治生涯也同样波澜壮阔,她统一了西班牙,击败了入侵伊比利亚半岛800多年的摩尔人。她结束了西班牙地区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对立局面,确立了天主教的主导地位。最后她还赞助哥伦布远航,开启了西班牙的大航海时代。以往人们谈到西班牙这段历史,经常把这些功绩算在他的丈夫斐迪南身上,而这本书则用丰富的史料恢复了伊莎贝拉应有的历史地位。16世纪被称为西班牙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就是由这位女王开启的。
不过虽然伊萨贝拉为西班牙开启了黄金时代,但也为西班牙埋下了衰落的种子。如果看一下西班牙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这个国家似乎一直走在一条与历史潮流相反的道路上。15到17世纪,很多欧洲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荷兰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英国产生了君主立宪政体,甚至当时还没有统一的德意志,都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但西班牙却仿佛置身事外,对于世界的变化,它似乎毫不在意,一直做着自己的帝国梦。我们看欧洲史往往会更多的关注那些推动历史进程的国家,但在西班牙身上我们却可以看到许多不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教训,这些教训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深刻的警示作用。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西班牙一直与历史发展的进程背道而驰的呢?答案就在今天我们要说的伊莎贝拉女王身上,本书将回到西班牙帝国的原点,在这位完成西班牙统一的女王身上,找到西班牙兴起与衰落的原因。
核心内容
伊莎贝拉女王可以说是西班牙帝国霸业的奠基人,西班牙在她手中完成了统一,西班牙地区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对立局面也由她终结,天主教的权威在她手中被重新确立。最后,她还赞助哥伦布远航,开启了西班牙的大航海时代。但是伊莎贝拉开启西班牙霸业的同时,也为西班牙帝国日后的衰落埋下了隐患。她的子孙继承了她的遗产,将西班牙打造成了“日不落帝国”,但是也正因为伊莎贝拉这些遗产,使得西班牙在日后固步自封,一再错失改革时机,最终退出大国争霸的舞台。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伊莎贝拉:武士女王》,本书中文版大概30万字,我会用大约3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主要内容:伊莎贝拉女王对西班牙帝国兴衰的影响。
伊莎贝拉女王这个人可能中国人比较陌生,但是这位女王在西班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她的一生充满传奇。15世纪中叶,西班牙还处于分裂状态,伊莎贝拉就出生在当时西班牙地区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少女时代,她一直被兄长当作政治联姻的工具,她毅然反抗兄长,与自己所爱的阿拉贡王子斐迪南结婚,但是婚后的斐迪南却觊觎卡斯蒂利亚的王位,将伊莎贝拉当作政治筹码。
在那个女性没有任何权利的年代,年轻的伊莎贝拉选择与命运抗争,勇敢地站出来挑战自己的兄长和丈夫,并最终取得了王位。当然除了她敢于挑战男人世界的霸权,伊莎贝拉作为女王的统治生涯也同样波澜壮阔,她统一了西班牙,击败了入侵伊比利亚半岛800多年的摩尔人。她结束了西班牙地区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对立局面,确立了天主教的主导地位。最后她还赞助哥伦布远航,开启了西班牙的大航海时代。
以往人们谈到西班牙这段历史,经常把这些功绩算在她的丈夫斐迪南身上,而这本书则用丰富的史料恢复了伊莎贝拉应有的历史地位。16世纪被称为西班牙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就是由这位女王开启的。我们都知道英国曾经有个别称叫“日不落帝国”,其实早英国200年西班牙就已经用上这个称谓了。伊莎贝拉的外孙查理五世说过这么一句话:“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这句话就是“日不落帝国”的出处。
伊莎贝拉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并且发现了美洲大陆,她为她的子孙留下了无比丰厚的遗产,而她的子孙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将西班牙打造成了16世纪欧洲的霸主。当时西班牙的国土横跨亚欧美三大洲,全球83%的黄金都来自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而后来同样自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当时连英伦三岛都还没统一呢。
伊莎贝拉开启了西班牙的霸业,不过你以为西班牙的太阳真的就“永不落下”么?当然不是。当英国、荷兰这些国家崛起后,西班牙很快就衰落了。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看一下西班牙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这个国家似乎一直走在一条与历史潮流相反的道路上。15到17世纪,很多欧洲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荷兰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英国产生了君主立宪政体,甚至当时还没有统一的德意志,都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但西班牙却仿佛置身事外,对于世界的变化,它似乎毫不在意,一直做着自己的帝国梦。
我们看欧洲史往往会更多地关注那些推动历史进程的国家,但在西班牙身上我们却可以看到许多不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教训,这些教训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深刻的警示作用。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西班牙一直与历史发展的进程背道而驰的呢?答案就在今天我们要说的伊莎贝拉女王身上,我们将回到西班牙帝国的原点,在这位完成西班牙统一的女王身上,找到西班牙兴起与衰落的原因。
本书作者克斯汀·唐尼,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经济危机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她的著作《罗斯福新政背后的女性》,入选了2009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最终名单。特别要说的是,唐尼曾是《华盛顿邮报》的雇员作者,2008年,《华盛顿邮报》因对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报道获得普利策奖,这其中也有她的贡献,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在研究本书中这段历史时,她都以记者的工作方式来要求自己。在翻阅文献时,她始终最先去寻找这段历史亲历者的描述,而当文献的记载存在矛盾时,她可以公正地吸纳正反两方的意见,然后客观的陈述。也正因为这样,这本书才能够公正地还原伊莎贝拉的历史形象。
介绍完作者和作品的一些概况,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了解下这本书。本期音频中,我一共会从三个方面入手为你解读这段历史:第一,伊莎贝拉如何开启西班牙的大航海时代?第二,为什么伊莎贝拉统一了西班牙却让西班牙错失了变革与发展的机会?第三,西班牙是如何衰落的?
我们先来看看伊莎贝拉如何开启西班牙的大航海时代?
说大航海时代,西班牙是绕不过去的国家。大家都知道,大航海时代和随之带来的地理大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里程碑,而这个重要运动正是由西班牙率先发起的,这可以说是西班牙对人类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更重要的一点,正是由于西班牙率先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才让它可以领先欧洲其他国家,成为16世纪的霸主。
那西班牙又为何会开启大航海时代呢?其实这还和我们中国有点关系。当时的欧洲人想找到通往亚洲尤其是中国的通道。欧洲人对中国有个误解,他们以为中国遍地黄金,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国是个贵金属匮乏的国家。中国其实多的是铜,古代中国说金,其实指的都是黄铜。正是这种误解刺激了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这个神秘国度的向往。不过当时的陆上丝绸之路已经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封锁了,从陆上去中国已不可能,因此海上就成了欧洲人前往亚洲的唯一选择。但是海洋探索成本高昂,需要国家提供足够而稳定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持,这让当时的欧洲贵族和领主们望而却步。而当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因此也就有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可以发展航海业。
第一个走向大海的国家是西班牙的邻居葡萄牙,葡萄牙的航海战略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绕过非洲最南端抵达印度洋。但是当时有一个人却认为即使沿着大西洋向西航行,也能到达亚洲,这个人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哥伦布。
哥伦布年轻时候就相信地球是圆的,他凭借多年的航海经验和计算得出,沿着大西洋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完全可能。他开始向葡萄牙国王兜售自己,希望得到资助。当时葡萄牙的海洋专家经过计算,确定哥伦布的理论是没错,但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距离太过遥远,成本太高,不值得冒险。葡萄牙专家得出的结论,现在看来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就是这个正确的结论,让葡萄牙失去了发现新大陆的机会。哥伦布随后来到西班牙,结果伊莎贝拉女王对哥伦布的提案非常感兴趣,经过几轮讨价还价,伊莎贝拉女王满足了哥伦布的大部分要求,她甚至变卖了自己的首饰来资助哥伦布。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哥伦布没有辜负伊莎贝拉女王的期望,他经历三个月的航行后,终于抵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西班牙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很快就引起了葡萄牙的警觉。当时的葡萄牙已经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葡萄牙担心西班牙涉足大西洋,会影响他在新航线获得的利益。于是伊莎贝拉女王和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请罗马教皇裁决大西洋航线的归属权。经过一年的争论,最后双方终于达成协议,1494年6月7日罗马教皇在大西洋中心画了条线,将东边的非洲和亚洲分给了葡萄牙,将西边的美洲分给了西班牙。这当然是很异想天开的做法了,当时根本没人知道地球到底有多大,不过既然教皇已经制定好了规则,那只要毫不犹豫的扬帆起航就对了。
伊莎贝拉女王和哥伦布为西班牙的航海业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而她的子孙坚定地继承了她的海洋事业。1519年,也就是伊莎贝拉女王去世后15年,另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航海家麦哲伦从西班牙启航。这一次他要完成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但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虽然他的船队环球旅行成功了,但麦哲伦却没能活着回到西班牙。当他的船队经历三年多的航行,在1521年回到西班牙时,只剩下18名船员,不过麦哲伦并没有白白牺牲,因为从这一天开始,西班牙已经拥抱了整个地球。
1502年到1660年这一个半世纪,西班牙从美洲运回了18600吨的白银和200吨的黄金。在东方,它控制着菲律宾,在西方,它控制除了巴西以外的所有拉丁美洲土地,在欧洲本土,伊莎贝拉的外孙查理五世通过婚姻继承制度和战争控制着近一半的欧洲领土。拥有横跨亚欧美三洲领土的西班牙,成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以上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内容:伊莎贝拉如何开启西班牙的大航海时代?我们知道了因为伊莎贝拉女王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就使西班牙将其他国家甩在身后,成为了欧洲霸主。但很快,西班牙就被赶超。16世纪前后,欧洲各国都在变革中找到了发展的道路,但是西班牙却没有抓住这次改变与发展的机遇,而让西班牙错失这次机遇的正是这位开启西班牙霸业的伊莎贝拉女王,甚至可以说从伊莎贝拉统一西班牙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西班牙的霸业不会长久,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说说为什么伊莎贝拉统一了西班牙却让西班牙错失了变革与发展的机会?
说到变革,16世纪的欧洲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文艺复兴运动了,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而西班牙正是错过了宗教改革运动才使得他之后一直难以摆脱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旧制度的束缚,最终被欧洲其他国家赶超。
宗教改革运动是从德意志地区开始的,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以筹集资金修缮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地区贩卖赎罪券,因为天主教讲人生而有罪,所以购买教会的赎罪券可以减轻人的罪孽。这当然是胡扯了,贩卖赎罪券的钱不可能给上帝,最后还不是都进了教皇自己的腰包,于是当时威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了张告示叫作“九十五条论纲”,列举了兜售赎罪券的荒谬,还指出,只有上帝才有免罪权,人只有依靠内心虔诚的忏悔才能获得上帝的赦免。这个事件被认为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
欧洲各地的天主教徒在这场运动中,认识到了传统天主教统治的腐败,他们开始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而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者,也抓住了这次机会,加强王权,削弱天主教在国内的影响力。没了宗教的束缚,无论是君主还是平民的思想都得到了解放,这也就让欧洲的资本主义有了发展的空间,英国、荷兰都是在这场运动中率先发生了资本主义革命。
那为什么作为当时欧洲最强盛的西班牙没有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呢?这就要从伊莎贝拉统一西班牙的方式说起了。伊莎贝拉刚成为女王的时候,西班牙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西班牙地区并立着三个主要国家:两个天主教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还有一个伊斯兰国家格拉纳达。格拉纳达是外来入侵者,肯定是要用武力征服,那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是如何统一的呢?答案是通过婚姻,伊莎贝拉在还是卡斯蒂利亚公主的时候,就与阿拉贡的王子斐迪南结婚了,后来两人分别继承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王位,西班牙也因此得到了形式上的统一。
刚才我说两个人是分别继承了两个国家的王位,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夫妻二人,还分别管理两个国家么?还真是这样,虽然他们是夫妻,但是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当时在法律上还是两个国家,伊莎贝拉是卡斯蒂利亚的女王,斐迪南只是女王的丈夫,而在阿拉贡,斐迪南是国王,伊莎贝拉也只是国王的妻子。但是夫妻俩分开治理两个国家也太费劲了,于是两个人决定统一治理西班牙,虽然两个国家不合并,但是政府的政令同时签署斐迪南和伊莎贝拉两个人的名字,这样两个国家就在形式上统一了。
这种通过婚姻来使国家合并的方式,伊莎贝拉不但用在自己身上,在她的五个子女身上,也是屡试不爽。其中她的二女儿胡安娜,嫁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子菲利普,后来胡安娜和菲利普的儿子,就是开始我们提到的那位说西班牙太阳永不落下的查理五世,他继承了伊莎贝拉、斐迪南和他父母的所有遗产。也就是说他同时统治着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神圣罗马帝国,这几乎是半个欧洲的领土。
但这种通过婚姻和继承制度达成的统一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管理。西班牙当时已经经历了800年的战乱,可以说诸侯林立,各地的贵族都是拥兵自重。王位不是通过征服而来,而是通过婚姻换来的,那么如何让这些贵族承认自己的统治是一个大难题。伊莎贝拉和斐迪南采取的方法是在西班牙建立了一个以卡斯蒂利亚为中心的政治联盟,他们尽量不去触碰各个地区的既得利益,但他们要求各地贵族承认卡斯蒂利亚的统治和权威。一听就知道这是一个很不牢靠的政治联合,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巩固自己权力的大杀器,就是宗教。
为什么要通过宗教呢,要知道,在当时的欧洲,宗教权力是大于王权的。国王要想登基,都要获得教皇的认可。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因为得罪了教皇,就被教皇剥夺了天主教教徒的身份,亨利四世在雪地里跪了三天才取得教皇的原谅。可见当时天主教在欧洲影响之大,所以宗教也就成了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强化王权的有力武器。
在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统治的早期,也就是十五世纪晚期,西班牙存在着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天主教三大对立的宗教。国内宗教的不统一,正好也给了夫妻二人在宗教方面施展拳脚的机会。首先夫妻二人发动圣战,在1492年收复了被伊斯兰教占了800年的格拉纳达。然后同一年,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命令西班牙所有的犹太人要么离开西班牙,要么皈依天主教。8年之后也就是1500年,伊莎贝拉又给西班牙的穆斯林下达了同样的命令,据统计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西班牙有将近30万伊斯兰教徒被驱逐,要知道当时像佛罗伦萨这种特大城市,也不过10万人,迁移走这30万人相当于搬空了三座佛罗伦萨。
不过迁走了这么多人,伊莎贝拉和斐迪南还嫌不够,他们在西班牙还设立了“异端裁判所”,这就是一个宗教法庭。裁判所用来判定一个人对天主教的信仰是不是真诚,因为当时有很多改信天主教的犹太人虽然表面上声称信仰天主教,而私下还是按照犹太教的教规生活,这群犹太人就成了异端裁判所打压的重点对象。
又是驱除异教徒,又是打压异端,整个西班牙成了欧洲对天主教信仰最虔诚的地方了。伊莎贝拉和斐迪南还被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赐予了“天主教国王”的称号,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在天主教国家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伊莎贝拉和斐迪南,通过统一宗教来强化王权,在当时看来确实是成功了,但这么做的代价却是让西班牙被传统宗教的理念牢牢地束缚住了,西班牙人除了对传统天主教的信仰之外,不可能产生任何新的思想。当宗教改革的萌芽在德意志产生,然后传遍整个欧洲时,西班牙仿佛置身事外,当英国、荷兰这些脱离天主教束缚的国家,发展出资本主义萌芽时,西班牙仍然不为所动。当然西班牙人也不敢为之所动,异端裁判所已经把所有对传统天主教产生质疑的想法扼杀在了摇篮里。
以上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内容:为什么伊莎贝拉统一了西班牙却让西班牙错失了变革与发展的机会。伊莎贝拉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又开启了西班牙的大航海时代,让西班牙迅速崛起成为欧洲霸主,就这点而言,伊莎贝拉对于西班牙的历史贡献不容置疑。但不得不承认,也是这位女王让西班牙错失了变革与发展的机会,到最后只能退出争霸舞台。那西班牙又是如何盛极而衰的呢?
西班牙的兴衰,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什么这么说呢?西班牙因为有了伊莎贝拉女王留下的基业后来才成为欧洲的霸主,但也正因为伊莎贝拉留下的这些遗产,给帝国的不稳定留下了隐患。我们不妨来总结下伊莎贝拉留给后世的遗产:一个由婚姻和继承制度联合起来的统一国家;广袤的美洲大陆以及美洲大陆上的真金白银;还有全欧洲最虔诚的天主教信仰。这三项遗产就是他的子孙可以建立“日不落帝国”的基础。那造成西班牙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也是三点:崩溃的市场经济、无底洞一样的军费开支、来自新兴国家的竞争。那这三个因素和伊莎贝拉女王留下的遗产又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先来看下造成西班牙衰落的第一个因素,也就是为什么西班牙的市场经济会崩溃。伊莎贝拉留给西班牙一整片美洲大陆和美洲数不尽的金银,这些金银的流入对国家的发展本来是有利的,但是在竭力维护天主教权威的西班牙就不一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西班牙人自己本来就不善于经商,也不善于管理市场,之前我们说了伊莎贝拉时期驱逐了大量犹太人,而犹太人是当时欧洲最善于经商的种族,其实就算今天看来也是如此。而且伊莎贝拉的继任者继续执行着她在位时候的异端制裁政策。
当时西班牙境内有许多摩尔人,他们本来信仰伊斯兰教,后来在伊莎贝拉统治时期改信了天主教,但是查理五世和他的继任者菲利普二世却对西班牙境内的摩尔人进行了残酷打压,而摩尔人正是西班牙工商业的支柱群体,到17世纪初有50万摩尔人被驱逐。西班牙人自己不善于管理市场,又驱逐了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工商业的犹太人和摩尔人,这就让西班牙的市场经济完全处于失控的状态。没有控制市场的能力,金银储备又忽然猛增,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增长了4倍,而欧洲其他地区只增长了两倍多。
与物价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百姓的收入几乎没有增加,贵族们将这些财富全都用来购买高档的奢侈品,他们穷奢极欲,不知道藏富于民,这就让百姓日子越来越苦。人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最终结果就是人民购买力下降,从而使得国内市场经济越来越萎靡。而国内市场经济萎靡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西班牙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商品,这就让资金不断外流。潮水一样涌入西班牙的金银,又如潮水一样流走。本来应该给西班牙带来繁荣的黄金和白银,反而让西班牙的市场经济衰退了。
当然西班牙的君主和贵族们是丝毫不会在意西班牙的工商业和市场经济萎靡的,他们以为美洲有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雄心勃勃的查理五世和他的继任者菲利普二世以为世界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于是他们开始了一系列属于西班牙的“十字军”战争。而这些“十字军”战争也成了摧垮西班牙的第二个因素。
我们看16世纪到17世纪的战争史就会发现,西班牙几乎一直在打仗,而很大一部分战争都是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的。自伊莎贝拉时代起,西班牙就自认为是天主教世界的守护者,欧洲任何对天主教产生异议的国家都是自己的敌人。最开始我们也说了,这个时期正好就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时期,所以西班牙根本不缺对手。
意大利战争、镇压德国新教徒的战争、镇压尼德兰革命的战争、与脱离天主教的英格兰的战争、当然还有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这么多战争带来的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军事开销,1552年,查理五世在攻打法国梅斯的战役中的花费,超过了当年从美洲获得收入的10倍。他的继任者菲利普二世,在镇压尼德兰革命的战争中,每年花掉政府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很显然,连续不断的战争,已经让西班牙入不敷出了。不过西班牙的君主们却自鸣得意,他们以为是在净化欧洲的血液,他们视每一次军事行动,都是“十字军”战争,不过无论是伊莎贝拉女王、还是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他们都想不到,当他们还沉浸在中世纪的帝国梦的时候,西班牙的敌人们已经走出中世纪的阴影,尼德兰、英国这些被西班牙视为异端的国家,开始后来居上,挑战西班牙的霸权。而这些新兴国家的出现,就是西班牙衰落的第三个因素。
我们刚才说到16世纪后期,菲利普二世在镇压尼德兰革命的战争中花费巨大,其实就是这场战争让尼德兰脱离了西班牙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现在的荷兰。也是在16世纪后期,刚刚完成宗教改革脱离天主教的英国,成了第一个敢于挑战西班牙海洋霸权的国家,在1588年的格拉沃利讷海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与英国海军的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从此英国与和荷兰就成了挑战西班牙霸权的主角。
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两年后,荷兰紧随其后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两国开始涉足亚洲的远洋贸易,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地从此举步维艰。20年后,荷兰与英国又先后成立西印度公司,两个国家开始在美洲地区设立殖民地,从此美洲也不是西班牙一家的天下了。历史在这里做出了公正的选择,代表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荷兰和脱离传统宗教思想束缚的英国,最终战胜了打压工商业、不发展市场经济,同时又被传统天主教信仰禁锢的西班牙。
其实不难发现,西班牙的衰退在它兴起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伊莎贝拉在统一西班牙时已经在历史的岔路上走错了方向。当欧洲各国都在质疑传统天主教统治的合理性时,她却选择了去捍卫这个即将被时代抛弃的腐朽思想。当周围各国开始宗教改革、资本主义改革时,西班牙却选择站在新思潮的对立面。西班牙的命运就如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一样,从他出发去寻找骑士梦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这趟旅程到不了终点。
以上就是我就《伊莎贝拉》这本书,与你分享的内容,我们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讨论了伊莎贝拉如何开启西班牙的大航海时代:我们知道了因为西班牙较早地完成国家统一,这就让它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发展航海事业。也因此,西班牙成了一个横跨亚欧美三大洲的“日不落帝国”。同时西班牙从殖民地运回大量黄金和白银,全球超过80%的金银产量都来自西班牙。拥有广袤领土和巨大财力的西班牙,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霸主。
之后我们讨论了为什么伊莎贝拉统一了西班牙却让西班牙错失了变革与发展的机会。我们了解了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是通过婚姻的方式才统一的西班牙,但是这种统一方式很难让各地贵族承认,于是他们通过宗教强化王权。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将犹太人和伊斯兰教徒全部驱逐,还建立了“异端制裁所”,这让西班牙成了天主教信仰最虔诚地方,也因此夫妻二人在天主教世界的声望被大大提高。不过也因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在西班牙的宗教净化行动,使得西班牙被传统宗教的理念牢牢地束缚住了,任何新的思想在西班牙都会被扼杀,最终导致西班牙错失了变革与发展的机会。
最后我们讨论了西班牙是如何衰落的。这归结为三点,崩溃的市场经济、无底洞一样的军费开支、来自新兴国家的竞争。而造成这三点产生的原因,都可以从伊莎贝拉女王留下的遗产中找到。
1701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去世,但他却没有留下子嗣,于是欧洲各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人的问题爆发了持续10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一场战争过后,西班牙失去了大片海外领地,西班牙的大国时代也就此终结。伊莎贝拉女王用婚姻和继承制度将西班牙统一,最后西班牙又因为继承人问题退出全球争霸舞台,历史为西班牙设计了一个最为合适的谢幕。
撰稿:高新原 脑图:摩西 转述:顾一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