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七感》 张凯解读

《第七感》|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乔舒亚·库珀·雷默,美国基辛格咨询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也是世界论坛未来全球领导人成员,他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著有《看不见的地平线》《不可思议的年代》等。

关于本书

本书总结了网络连接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的改变与影响,从阶层分化这个角度来讨论,在未来,人们对网络世界的感知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会成为这个社会真正的精英阶层。

核心内容

一、连接会改变事物的本质;二、连接会带来时间的压缩;三、连接会带来新世界权力的重新分布。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说的这本书叫做《第七感》,副标题叫做“权力、财富与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本书一共354页,我会用大概19分钟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在未来,人们对网络世界的感知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不光了解网络世界的规则,还拥有财富和权力,会成为未来社会真正的精英阶层。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第七感,前五感我们都知道,就是指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我们主要是通过身体的这五种感官来感受外部的世界。第六感我们也经常听说,是指一个人的直觉,有些事情说不上原因但就是知道,通过对事物的第一感觉就能做出预测和判断,第六感也通常是指我们的超感官直觉。

那什么是第七感呢?在这里,作者把第七感和网络连接等同了起来,它是指透过现象看到连接的本质的一种能力。说实话,第七感这个词因为天然就有一定的稀缺性,所以很爱被各个领域的学者引用,主要是因为它是排在前六感之后的,而前六感都是被大家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理论,知名度非常高,所以很多学者都在用第七感这个词来定义自己所指的东西。比如心理学家就通常把第七感定义为一种向内观看的内省能力,历史学家把第七感定义为一种透过历史看到规律的宏观把控能力,未来学家把第七感定义为对未来的预测能力,生物学家会把第七感定义为身体对时间的感知能力。你想,只要能抢到这个小山头,那自己的理论天然就会有一定的重要性。咱们在这就不纠结这些概念了。总之,这本书的作者说的第七感,是指人们对网络连接会对事物本质产生影响的预测能力。

举个例子,比如互联网创业者可能看到一辆自行车,看到一个充电宝,就会本能地想到,这个东西如果做成一个连接大家的载体,让它们共享,那可能就会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一个管理者可能看到一个产品,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东西需要什么供应链,它背后需要多少个团队产生协作,如果这个东西放在网上,它是不是会有更大的势能。你看,所有这些对连接的想象力、判断力和预测力都叫做第七感。

其实对于连接这个话题的讨论,相信对当下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关于连接的理论也经常被人说起,比如六度分割理论,是说任何人通过六层关系,就能联系到地球上任何一个你想认识的人。还有物理学家用量子纠缠这样的物理学概念来解释连接带来的能量。稍微观察一下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也会发现,连接是一个大的趋势。比如微信和 Facebook 等社交工具把人和人连接了起来,淘宝、亚马逊等电商网站把人和物连接了起来,工业互联网则把机器和机器连接了起来,著名的创业者埃隆·马斯克正在致力于把人脑和电脑连接起来。这些商业应用正在大幅度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那这本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这本书的作者对于连接的讨论是从阶层分化这个角度来说的。本书的作者叫乔舒亚·库珀·雷默,是一位活跃在美国精英阶层的学者,他是美国基辛格咨询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也是世界论坛未来全球领导人成员,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写过的书有《看不见的地平线》《不可思议的年代》等全球畅销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在未来人们会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网络的连接没有感觉的人,他们占大多数,包括一些国家政要,这些人游离在互联网世界之外。另外少数人则拥有对网络连接的第一直觉,他们制造连接,控制网络,拥有财富,是未来世界真正的主人,是真正拥有权力的人。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理论的?我们要如何获得第七感呢?下面我就分三个部分说说这本书的内容,第一部分:连接会改变事物的本质。第二部分:连接会带来时间的压缩。第三部分:连接会带来新世界权力的重新分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每一点分别是什么意思。

先看第一点:连接会改变事物的本质。

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它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都觉得,所谓的互联网行业就是做个 App,就是做个网站,就是把东西放在网上卖,作者认为,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简单。要真正懂得并且运用好网络的连接力量,就要先理解一个概念,就是大量的连接会瞬间改变一个事物的本质。这种现象被网络工程师称作“爆炸渗流”,意思就是当一个系统迈向临界点的时候,它的本质就会发生瞬间的转变,就像水在某一个温度下会变成冰一样,一旦发生转变,这个系统就不再是原来的系统了,它会对其他的行业进行无情的打击,这种打击是身处其他领域的人想不到的。

举个例子,就拿英语来说,英语是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它为信息分享织了一张巨网,世界各地的人在一起工作时,都会通过英语这种标准化的工具来有效地沟通。这时候英语就产生了头部效应,就是使用英语的人越多,人们就越有动力学习英语。有的美国人可能会担心,有一天另外一种语言有可能替代英语成为大家交流用的新工具,比如中文或是西班牙语,其实不用担心,这种头部效应一旦确立完成是很难改变的,你想,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人都在使用英语,如果突然改说中文,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也很难改变。

不过如果从网络的角度看英语,改变似乎就变成了一瞬间就能发生的事了。因为新的实时翻译工具出现了,只要通过这么一个小工具,英语的中心地位有一天就会蒸发。人们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巨大的精力去学习另外一门语言,只要说自己的语言,就能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交谈,就能瞬间把所有的语言都趟平,就能让沟通变得没有阻碍。你看,谁能想到英语的命运不是被其他语言所颠覆,而是被一群网络工程师搞出来的智能翻译计算机给颠覆了。

这种颠覆性带来的连锁效应,也是现在的人和其他的行业的人根本想不到的,比如,语言的学习本身不再重要之后,人们释放出来的多余精力和时间要用在哪呢?很可能就是学习计算机语言。在未来,会说另外一种语言可能是一件不被其他人所理解的特长,相反,编程这样的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很可能会成为主流技能。一旦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计算机的研发和编程工作中,这个计算机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就会发生爆炸性的发展,然后再反过来颠覆现有的其他行业,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你看,就是一点小小的改进,后面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不可想象的。

再举个例子,网络的连接作用让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也开始失效了。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那时候美国出现了通货紧缩,商品变得非常便宜,物价跌到了谷底,不过即使这样,人们依然不肯消费,一方面是自己没啥钱,另一方面大家认为,可能以后物价会更低,于是大家都等着买更加便宜的东西。解决这种困境要怎么办呢?用传统的方法就是,重新向市场引入大量的资金来刺激人们消费。当时一个叫做“量化宽松”的项目启动,大量的钱被推进市场,美国的货币基础从8千亿增长到4万亿。按理说这么多钱进入市场,人们口袋里有钱了,贷款利率又那么低,人们应该重新开始消费才对呀,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物价基本维持原样,消费依然停滞。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许多经济学家没有注意到网络带来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正好也是互联网行业的井喷时期,网络开始让全球的贸易有了高度的连接。全球的贸易,数据和金融网络同时在做两件事。首先,集中财富,富人在这场浪潮中变得越来越富,穷人则越来越穷。你想,和中产阶级相比,富人的消费欲望其实是很低的,他们也没有能力把自己的钱都消费掉,就像把一块钱给一个亿万富翁,这位富翁会把钱存起来,要是给一个年轻的中产阶级教师,这位教师就会把钱花掉一样。恰好量化宽松政策的得益者就是那些富人,因为富人的信用往往更好,他们也更愿意接触网络,也会参与到全球性的分工合作当中,因此他们成了这个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其次,网络让供给大大地增加了。我们知道,市场通常是通过调整供需平衡来调整物价的,就像在海滩上卖柠檬水,天气炎热的时候可能比下雨天要价更高。由于量化宽松的低息贷款带来的刺激,很多投资被转移到了其他国家,世界各地的工厂开始出现,这就创造了一个供给过剩的现象,加上很多工作岗位被输送到了国外,本来就没有啥工作机会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就更加困难了,因此他们也无力消费。这就像柠檬水在海滩上本来就不贵,现在突然出现了成吨的柠檬水一样,美国的物价当然是起不来了。你看,这两个网络连接带来的结果同时在对价格进行压制,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当然就不起作用了。

总的来说,网络的连接效应会对传统的产业造成颠覆性的冲击,任何一个小节点发生突变,都有可能给其他行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培养一种能力,就是统筹全局的能力,在脑海中建立一幅全息的网络地图,时刻注意网络世界的细微变化和改革,注意事物通过网络连接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有这些对连接的想象力、判断力和预测力,就是作者所说的第七感,拥有第七感,你就能敏锐地体会到网络世界的变化。要知道,这些细微的变化说不定就是你的威胁来源,也说不定就是你的机会所在。

下面我们来说第二点:连接会带来时间的压缩。

如果我们穿越到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跟现在对比一下,你觉得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你可能可以想到很多例子,比如购物更加方便,比如信息的查询更加便利等等,但是作者说,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其实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互联网带来了时间的压缩。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过去人类大部分的时间里,对力量的争夺都主要围绕对空间和领地的控制展开,比如历史上绝大多数的侵略和反侵略战争,本质上都是如此。为啥要争夺领土呢?因为控制了领土就控制了人,也就等于是拥有了权力与财富。但是互联网出现就不一样了,网络的特点是,我即使不拥有你的东西,也依然可以控制它,比如如果你的手机被我的病毒控制了,那它就等于不是你的手机了。再比如现在,很多做共享经济的大公司,都是在没有取得所有权的情况下控制了汽车、金融和酒店房间。为啥很多创业公司发展初期,宁可倒贴钱也要迅速地占领市场呢?就是在抢时间呀。

战争也是一样,在过去,有了飞机之后,战争就从二维变成了三维,谁的空军力量强,谁就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现在更重要的战争在互联网上,谁得到的信息更多,谁的反应速度更快,谁能控制更多的电子系统,谁就有更大的优势。比如如果彻底侵占了敌方的银行、数据库和通讯系统,也许一个国家兵不血刃就能侵占另外一个国家。你看,网络增加了第四个维度,就是时间维度。网络让人们的追求从空间战转变成了时间战。也就是说,谁的速度更快,谁就花费更少的时间,谁就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未来,实现工业智能的现代化国家,制造一架无人战斗机可能只用几分钟的时间,这种速度带来的力量,是没有实现工业智能的国家所望尘莫及的。速度是唯一的竞争力,快人一步就享受更多的竞争优势,快人十步则会带来决定性的优势,十足的速度,就代表绝对的力量。

作者认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快的人和慢的人之间也不存在平等,能最有效地压缩空间和时间的组织,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还是个人,他们在争夺财富和机会时都享受明显的优势。说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会比小城市大得多了吧,因为大城市资源有限,竞争激烈,对速度的追求自然也成了每个人的一个潜在的目标。

作者认为,网络压缩的不仅仅是时间,还缩短了我们学习知识的路径。对于个人而言,在网上学习知识和技能越来越方便,只要你想学,肯用功,几乎都能找到任何一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像简单点的,只要戴上耳机,打开手机上的音频软件,能听到各种各样的课程。复杂一点的,像修改计算机代码,制作手机软件,这些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知识也是随手可得。这样一来,那些有自学能力,善于运用网络学习资源的人,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最终在社会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作者认为网络的最终目的就是压缩时间,不管外在的技术怎么变,核心的目的始终是,在更短的时间内满足人们更多的欲望,用更少的消耗做更多的事,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得更加精彩。人们对时间的节省,对速度的渴望,对效率的提升是永无止境的,只有顺应互联网的这个大趋势,才能在未来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下面我们来说第三点:连接会带来新世界权力的重新分布。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谁掌握更多权力、金钱,谁就更有影响力,但是作者认为,在未来的世界中,这个顺序可能要变,在未来,谁能掌握更多的影响力,谁就更有权力和金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网络时代,一个组织的影响力是可以兑换成权力和金钱的。比如微信,当有10亿用户的时候,它就是天然就有收费的能力和引导舆论的权力。那什么样的组织能获得这种影响力呢?作者认为,只有一个领域的头部资源才可以,就是在一个领域内,你必须做第一才有机会,做第二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头部资源的放大效应是商业网络的一大特点。头部资源是具有垄断性优势的,这种垄断性是自发的,谁也抵抗不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比如在传统商业中,一个公司的利润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越到后面加入的竞争者就越多,市场被无限地瓜分,可能一个市场的老大是强一点,但是相比于市场的老二也强不了多少。就像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竞争对手,福特大赚了一笔,但是这种垄断并没有维持多久,后来的竞争者就入局了,像道奇兄弟、克莱斯特,一大批的新型汽车制造商崛起了,福特的利润开始一路下跌,再后来其他国家的汽车制造商也加入竞争,像日本、韩国、印度,包括我们中国纷纷入局。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方的利润都在下降。这就是传统商业模式的宿命。

但是互联网的企业就不一样。在网络上,一旦一个头部的资源确立了自己的坐标,占据了第一的市场份额,那它的优势会和其他的竞争者逐渐拉大,后来的入局者是没有机会赶上的。就像微软开发了 word 文档,可能一开始花费了几百万美元,可能 word 文档也不是最好用的一款写字软件,但是一旦它被大家广泛地使用,其他人想要进入这个领域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了,你想,你不用 word,但是你要传输的那个人在用,这中间就要进行一次转换,多麻烦,最方便的事情就是不要标新立异,就和大家用一样的软件才是最方便最快捷的。

网络上的头部效应随处可见,当你的朋友们都在用同一款软件的时候,你是很难保持特立独行的。这也是为什么 windows 操作系统在首次发行的30年后能够在全球90%的电脑上运行,谷歌能拥有65%的市场占有率,Facebook 能将10亿用户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了。

那些系统更好,运行更快,占有市场份额第一的公司一旦占有一点优势,它和其他竞争者的实力就会被逐步地拉大,因为它们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能并购更多的资源,而且还有一点也在为它们提供持续的竞争力,就是头部资源能掌握更多的数据。我们知道,人工智能之所以变得智能,就是有大数据不断地喂养和优化它们。比如谷歌在2015年推出人工智能系统 tensorflow, 并且宣布免费开放,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不是把自己的技术秘密泄露出去了吗?其实谷歌的这个策略的目的也很明确,越多的用户使用这个系统,谷歌的系统就会变得越智能,这样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

总的来说,在网络世界中,连接能带来影响力,而影响力能转变为权力和金钱,在新的时代中,权力会被重新分布,谁能创造更多的连接,谁就是这个时代的权力拥有者。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这个时代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塑造自己的影响力都是最重要的事。

总结一下,这本书给我们总结了网络连接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的改变与影响, 作者所说的第七感,其实就是指人们对网络连接会对事物本质产生影响的预测能力。我们分了三个部分说了连接的特点和重要性。第一部分:连接会改变事物的本质。

这种现象被网络工程师称作爆炸渗流,意思就是当一个系统迈向临界点的时候,它的本质就会发生瞬间的转变。它会对其他的行业进行打击,这种打击是深处其他领域的人所始料未及的。

第二部分:连接会带来时间的压缩。作者认为网络的最终目的就是压缩时间,不管外在的技术怎么变,核心的目的始终是在更短的时间内满足人们更多的欲望,用更少的消耗做更多的事。

第三部分:连接会带来新世界权力的重新分布,网络技术会颠覆很多传统行业,在未来只有获得更多连接,获得更大影响力的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撰稿:张凯 脑图:摩西 转述:孙潇